思考吧 关注:7,374贴子:79,471

回复:文字日记思考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影论##我只活一次##热辣滚烫# 以至人与困难的对峙都是一种与魔鬼共舞的过程。
而具体到我活热烫的这场比拼当中,我活比热烫多出来一个关键纬度就是像哭拳一样展现了对方足够的日常的正常的搞笑和可爱与在专业上更加的努力及艰辛。
确实没有一场职业的比赛是容易的,“一场打下来都是酸的”和“平时谈笑风生,一开打眼神立刻就变了”的都是为了赢下每次比赛而必须具备觉悟与能力。
也正是在进行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从现实的意义上才理解了这个长镜头为什么是绝对必要的。因为真实的人生就是没那么多技巧去修饰的一镜到底。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其实就是对生活还无法做到百分百的重现。
重来的机会也许不是不存在,但没有一次是可以轻松简单毫不费力的。从头开始就以为这要经历从头到尾的所有痛苦,在所有的绝望之后还要有不放弃的希望。
这其中甚至对痛苦的回避还是只会加剧重来次数的有害无益,不打的够疼够狠就不够真,那就应该第一次就狠到底就好了。可就算有了那么多对自己够狠的经历,人还是会在痛苦面前本能的逃避退缩。这是无可指摘的“软弱无能”。
而就在这样接连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1楼2024-10-05 19:21
回复
    #人影论##我只活一次##热辣滚烫# 顶过了那么多难关之后,再面对新的难关的时候,一切还是要从挫折开始的丝毫没有变容易。每个问题都是新的,每座山都是从自己的平地攀爬开始算起,所以一次比一次更疼和更惨的结果是必须要在预料之内也无法逃避的。
    至于人对负面的习惯总是循序渐进要接二连三才能学会的。所以像功夫片里一样一开头打不过,反倒是挨了一定的揍之后慢慢找到了反击的节奏,其实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因为对疼的恐惧就是在切肤之痛的祛魅以后就会产生“不过如此,也没咋滴”的接受的。
    用类型的方法来进入生活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万试万灵,可从中若真的能领悟出一些得救之法人生真谛,同样是不必过度质疑的艺术的意义。
    于是最终在最疲惫的状态下最后一条的完成,实际上是弥补了热烫里那没有胜利的最后终极一拳。这是一个妥协的接受不完美的过程不假,可就像特意没有在正片里消去的武指的那声“开架”,这已经是任何瑕疵都无法掩盖的光芒万丈的胜利。那倾尽的全力博来的,就是对得起任何人无愧于天地的最好的结局。
    在这个拍摄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镜头过后,剩下的告别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2楼2024-10-06 23:00
    回复
      #人影论##我只活一次##热辣滚烫# 时合唱的《再见》是虽然有点俗又绝不令人生厌的真情流露,也许它是达不到热烫里《洛奇》配乐响起时那样的超越经典,但这样波澜不惊的告别未尝不是最没有负担的期待来日再相见。
      至于作为最后画面的一段话,我不记得也不想去翻看是否在热烫中见过了。它那对我巨大的影响是必然会长期存留的,可有些想法看法确实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就像这篇评论实际上会远比预想的早得多的提前结束,或者很多想做的事最后都改换了时机与形式,这句话的影响说不定会因为它的变动或重复反而在日后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最艰难的一年,像过了一辈子一样长”。我曾想它是要准确的击中即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变革挑战的我的。可真实的情况到底怎样我无从知晓,的确我是期望一切不会那么难,但可能正好相反我的困难不是一年可以解决的,它会是八年抗战还是百年战争我都无法确定。而不管如何这场仗都是我必须要靠自己打完的,无论有多少帮助还是求助,关键的一击、不容有失亦或总要试错的每一步都是要自己走完的。
      所以无论是我活的“一年一生”还是“岛上书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3楼2024-10-07 20:39
      回复
        #人影论##我只活一次##热辣滚烫# 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还要以后再说,一句封神却整体拉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的“最难一年,将之后的一切变得美好辽阔”,它们提供的冲击再强,最终完成这段旅程的都只能是不知领悟了几分又能转化成几分行动的我自己。
        不夸大不贬低任何一件事和我自身的作用,这是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达到的要求,实际上本来因为对我活的评论会延长到一个超乎想象的程度也是由于热烫的超长而以为我活将横跨过某个无比重大漫长转变时期,其间到底会有说不尽能套用其中的想法还是要被迫中断导致一拖再拖都是未知。但现在看来这提前结束才是恰好符合了我的客观标准的选择。
        当然我希望这已经就是那最难的一年,希望困难已经过了大半,剩下的就是极速蜕变的一马平川。可记住从热烫到我活里每一次的艰难困苦,让自己义无反顾地投入可能是无边无际的困难,像热烫一样不问胜败向死而生,像我活一样深陷其中不愿沉沦,这方才是它们的意义所在。
        它所开启的也许不是具体的某一年,我更愿意相信,这将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世纪,是永远不停歇的挑战困难、放下过去与蜕变成蝶。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4楼2024-10-08 18:44
        回复
          #人影论# #逆行人生# #热辣滚烫# 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投入到另一个准备长篇大论的片目当中,本来以为之前是需要需要中断几次才能完成的却比预想更快的一气呵成了,所以这次希望还能超乎想象,试着不去逃避和拖延什么,直接面对最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
          当然首先必须承认的事也许比起挑战,紧接着热烫与我活来继续逆人其实是很大程度上因为它们之间的关联给我提供了可以一以贯之延续下去的依赖感。不过就算不否认这可能是某种趋利避害的诱惑,可牵强附会的联想是逃避现实的同时如果再坚定和勇敢那么一点,它同样够猛是打破现实壁垒的重锤。
          而回到作品本身来说,《逆行人生》作为一部绝对能入选年度以至影史最佳行列的伟大之作,谈论它是肯定势在必行的。甚至和热烫一样其实更早的时间点就应该采取行动,只是任何事都晚了一步的我似乎更贴合了这两部的某些主题。
          至于逆人与热烫之间到底谁高谁低,就像我活和热烫之间的对比,比起论个高低,我更希望将它们作为共赢的相辅相成来相提并论。如果真的要排个顺序的话,可能还是热烫在最佳段落里的各方面综合程度最高,逆人的直戳了当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5楼2024-10-09 18:23
          回复
            #人影论##逆行人生##我只活一次# 表达是少了几分层次与延展空间,可在情感的冲击力上几乎毫不逊色,甚至以实际的应用或者用最庸俗的好哭程度来说,逆人还是要更胜一筹任何时候想起来都能让人有点忍不住落泪的。不过当然这其中是有着一定个人困境的共鸣原因存在,所以才必须把它放到人影论里。
            可撇开这方面的因素来说逆人的质量大概还是能正好处于热烫与我活之间的中位。从议题价值来说三者的顺序正好和最终的纯艺术价值截然相反。我活的可延展程度是近乎无限的一生永恒,逆人的困境既无比具体又足以精准命中每个人,只有热烫的升华部分可以说是不分“脱离”了现实的。但也许正是高于生活的部分,才是艺术的终极价值。
            而另一方面反过来说更真实不意味着就不艺术,只是百分百的真实其实不存在的伪命题。有角度有态度就会有偏离事实以偏概全的倾向与可能。这是由热烫的虚构到我活的记录都不能也无需回避的“问题”。在我看来“真实”就不是一个类型,虚构和非虚构也没有必要进行泾渭分明的区分。值得分辨的只有“虚情假意”和“真情实感”而已。
            实际上就是这种对于真实的苛责或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6楼2024-10-10 18:51
            回复
              #星期五记# 不堪重负的感觉没有随着时间好转,这里是有很多细节上我没有做到的原因存在,可更大的无法回避的令我恐惧的深层问题则是大概原有的许多支撑着我的秩序是要被大举拆除了的。
              当然这个时间点可能是还可以延后一点,但不可避免的结局是不会变的了。因为真正令我害怕的没有时间的巨大的无从下手的障碍,就只能通过对这些部分的拆毁来腾出空间。把自己填得太满的话是无法再拥有更多变换的可能的。
              而我既然知道这不是一个完美的状态,那么只因为它是自己的一部分就舍不得移除它,这无疑是一种绝对有害的包庇重复。
              不过确实就算意识到了这是必须要下的刀,不怕不疼是很难或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就算看起来再怎么笨拙愚蠢,那些似乎没必要的试探与损失也许都是少不了的必要牺牲。说这些是对切割手术的预演好像有点不科学(似乎只有自尽才会有切割的试探伤,但换个角度来说这确实也是一次杀死过去自我的过程),但对流血和受伤的心理准备肯定是会起到作用的。
              或者再以刚刚看到的诺贝尔获奖者的韩江所说的也是我一直思考过的“质问人间的复杂格斗”论点来说的话,经历摔打提升抗打击能力,是为了战胜对手必须要练习的挨打技巧。虽然也许是撕心裂肺哭天抢地的不想忍受其中的疼,可实际上不至于头破血流只是淤青起茧的过程,已经是能接受的可行方法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7楼2024-10-11 18:18
              回复
                #补影评##人影论##我只活一次# 没想到我会忘记了我活中关于疼痛的部分,不过这样临时的后补确实也是因为我自身经历的痛苦才想起了这原本不那么“重要”的一句话。但同时换个角度说起来的话,以这句话为延伸的观点又恰恰是最近才看到的最远端的“结尾”。所以就把它放到最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原本“骄里娇气”怕疼的人到底怎么做到主动的去挨打并且还要打得漂亮,这其中的矛盾与拉扯可能是最细微却也最难过的坎儿。
                确实我也认为自己是个“娇气”的人,可我总是不觉得敏感就意味着脆弱,感知明锐反应强烈不代表不能忍耐。能明察秋毫也能赴汤蹈火,感受到疼痛依然选择坚定,这才是真的英雄。
                但当真的痛苦压下来的时候,哪怕是一根关键环节上的刺,就算是无可逃避的命,要接受它并且重复面对直到改变它,都是那么“苦海无边”的难。
                试想要是主动的选择会更容易吗?的确也许是会因为更多的条件如果可以自己掌控是好的,只是因此就以为不用疼了则是极其不现实的。
                可能在足够的联系过后痛感被忽略直接跳过最麻烦的阶段进入正确的步骤是能得以实现的。不过在此之前被不断捶打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8楼2024-10-12 18:10
                回复
                  #补影评##人影论##我只活一次# 的疼是必须要做好准备投入的代价。都说长痛不如短痛,可真的要主动去进入切肤之痛当中,这是违背一般常识本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也许在拳击的训练细节与理论上我活热烫都是不如百万宝贝的,可百万里最重要的那句“拳击是逆向的运动”却是在这个超长痛苦的长镜头及其背后的准备过程当中才被淋漓尽致的诠释到了极限的。
                  要不挨打和战胜对手,唯一的办法就是冒着更大的风险迎难而上。这是拳击的真谛更是人生里面对任何难题都需要的能力。而那些以为自己娇气承受不住的东西,实际上真的那么一拳又一拳的捶打下去,看似是把自己打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可就像后来倒数第二近的访谈所说的“拼凑出一个新的自己”,这些碎片重新铸就的就是一个更为强大的自己。
                  其中有些东西是会散落一地随风逝去,其它保留下来的也会以不同往日的方式继续存在。这样的天翻地覆改天换地既是对个体来说改朝换代的个人的革命。而每个个体都是一个世界,改变了自己就是拯救了世界。
                  确实回到我本人的选择和体验来说,我是还在选择拖延而非勇敢的决战,但就算对于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69楼2024-10-13 19:10
                  回复
                    #补影评##人影论##我只活一次# 这样不够正确积极的仍然深陷泥潭的我来说,那句最近最后看到的“我曾以为我很脆弱,但实际上我很坚强”,依然是能给我一种就算天塌下来也不用那么怕的向死而生或者更应该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勇气。
                    真的就等着一切像热烫那样劈头盖脸地滚开沸水一样地浇下来自然是最不好的被逼无奈的选择。可确实越深入自己的生活越会发现,不管活的过的是多么差的日子,忍耐总是比改变要容易。明明不是热烫里的麻木不仁而是我活那样的会叫会疼,但停留在自己的生活里就是做不到那艺术升华的勇敢地走上拳台拼死一搏。
                    而对这样的我来说,那份“实际上的坚强”就是对懦弱最好的安慰。也许这份安慰可以说是有让人越陷越深的可能,但一点一滴的糖衣支撑和能够消除恐惧的多哪怕一丁点去面对问题的力量,这都是十分重要的救命稻草。就算我能做的始终只有没热烫那么惨烈也没我活那么决绝在主动与被动间来回游移,可我相信这份坚强是平凡卑微怯懦的我以及任何人都可以收到并延续的最有力的星火希望。
                    至于到底真正的上场时会有多疼,是不过如此还是刷新底线,是能坚强顶住或不断破碎重组,都注定只能是未知,是不管多恐惧也愿意去面对的未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70楼2024-10-14 18:35
                    回复
                      #人影论##逆行人生# 偏见造成了逆人最大的被黑理由。确实从更根源的源头部分来说,是亲友的涉嫌参与违法活动导致了这种吹毛求疵的“民愤”无限放大。
                      但先不论犯罪事实是否存在(疑罪从无和为富不仁间的对立关系是很难简单讨论清楚的太过宏大永恒的问题就先不提了),单独是“富人不能演穷人来挣穷人的钱”这个观点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可笑的不合逻辑。不说是否把作品与人品分开看待,仅仅是要求演员必须百分百成为角色变成素人就是纯属为黑而黑的滑天下之大稽。
                      当然之所以会用这种明显有问题的“黑法”来攻击逆人,很可能就是因为如果真的拿违法的没有真凭实据的舆论来攻击的话,大概率会被以正规法律手段反制。用更低端的反智的手法让这样一部意在启迪民智促进个人觉醒的作品被禁锢乃至扼杀在无声无息当中,也许不只是某些个人恩怨的利益冲突,更说不定是某种更为庞大的不可言说势力的恍然大悟,决定把这微弱燎原之火暗中掐灭。
                      可还好的是这一点光亮就算不足以点燃天空,它还是薪火相传地会在不少的心中注入相当的力量与感动。这其中和热烫类似却又有几分截然相反的是几位像李清晨医生与忘川边但丁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71楼2024-10-15 18:21
                      回复
                        #人影论##逆行人生##热辣滚烫# 也就是海边塞西罗老师这样的非影视类文人先生都给出了异曲同工的好评。
                        这其中和热烫类似的是对于视听与结构技法上的分析专业人士几乎都避之不谈二者后半段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值得备受推崇的工业化的伟大之处。现在想来这很可能是和后面的不同之处一样,刻意回避的原因是相同的同行相轻或者更应该说是由恐惧生出的嫉妒排挤。毕竟用像热烫那样的训练强度和长镜头拍法与逆人扎心程度来要求其它作品,只会让“假人的世界”显得更令人作呕的“难过油炸”。
                        而这不同之处就是不像热烫其实在非专业角度上看来很多老师给出的评价是仅仅正面偏上的及格分,凡是有几分文人风骨的非影视类的惯于慷慨直言者几乎对逆人的评价都是被真情实感打动了的字字动人。
                        实际上这种差别所呈现出的也许就是逆人自身遭遇的最大的由上及下的限制所在。虽然我是认为逆人和热烫这个等级的作品是没有也不会被束缚住的已经表达了最为真挚赤诚的情感与技术的,但就算撇开作品本身的完整是否被影响破坏不谈,两者尤其是逆人近乎已经明确写在了光明另一边的引申话题会无人解读石沉大海,这必定会令人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72楼2024-10-16 18:20
                        回复
                          #人影论# #逆行人生# #热辣滚烫# 猜疑是某些不可言说之力突然醒悟过来发现了其中奥秘才暗令禁止了任何启蒙与觉醒的念头。
                          可似乎相比于影视类老师们的不敢妄动,反倒是其它领域那些影响力更大的老师们似乎更容易突破这层暗中的障碍直抒胸臆。因为确实影视类敢说被禁之事也是常有,不能说它们就是彻底屈服不发一言了。只是出于自身安全或不想过度引申出如药神那样超出作品本身的思考,它们选择了最低程度解读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而非影视类的老师却也许是由于本身日常所谈内容的危险系数本来就高于影视类(虽说影视看似更容易形成流行化传播,但文以载道纯粹的内容是比需要技术手暖门槛的形式更重要的核心价值,就如同短视频的传播范围更广其实就在于它的重文本而轻审美),所以反而有了些舍得一身剐的孤勇意味,敢于表达出那些外行一眼明内行不敢说的真理。
                          不过其实众多老师们的观点在有所差异的情况下又基本都是和而不同的把正面评价集中在了前半段与中间转折点的客观反应现实上。这种对真实的琐碎凌乱痛苦的真实再现的确值得高度肯定,但类似热烫的是这前半段的好是一种拘泥于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73楼2024-10-17 18:20
                          回复
                            #星期五记# 很难说是真的想通了什么还是只是运气好了一点,总之在威吓的突袭和欲望的再长之下,感觉似乎变得好了那么一些。当然比起将一切归功于运气,我相信是忽略与折叠的很多部分终于发挥了作用。
                            让我感到疲惫和恐惧的是似乎无穷无尽的问题自己它们带来的没完没了的失败与失去。但无尽实际上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当我往一个方向不停前进下去的时候路就是无尽的,而受阻了不再前进的时候障碍同样是无尽。所以这本身就存在着自我矛盾的概念只要一点观念的转换就是可以被破除的。
                            比如不断发现的新问题,在尝试过一定的解决方法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无论如何都会接受下来的东西。那么这期间煎熬挣扎是否就是可以省略的部分了?我想这些包括所有痛苦的意义都是为了催生出更多尝试去改变的机会与可能。所以在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之后,那多出来的无法消除的痛苦,再不去感受它就不是麻木不仁的忽视应有的警醒了。
                            当然绝对忽略所有失败失利的副作用是很难办到的,可暂时将许多缺失与浪费折叠到一个以后再说的合并同类项里,就算可能不是解决只是拖延,但在重复的堆砌中有些东西会在逐渐的疼痛中完成从以为重要到可以剥离的转变。也许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会那么容易确定,但接受自己的局限肯定是会清晰明确某些模糊的轮廓。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75楼2024-10-18 18:30
                            回复
                              #人影论##逆行人生##热辣滚烫# 现实的直接表述。如果没有后半段的突破与飞升的话,单以这前半段的质量其实同样是不值得仔细分析也不会产生那么强烈的艺术效果深深的触及灵魂的。
                              甚至严格来说的话,逆行的前半段在观感上比热烫是稍逊一筹的没有太多值得单独一说的部分。当然这与其轻类型弱喜剧重现实的呈现方式有关,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表现现实沉重的同时加入更多幽默也许能在提升的观感的情况下同样让讽刺的辛辣乃至后期疼痛的撕裂程度都能同步再上一层楼。
                              至于创作者为什么没有在这些类型的部分进行热烫那样的强化,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其本身的喜剧风格就不是热闹的外化的表演型不好在非喜剧的结构下做到见缝插针的灵活机动,另一方面则是也许前半段的保持叙事的高效与低气压状态是像《辛德勒名单》那样欲扬先抑的主动选择。
                              以后者来说逆人的处理确实算是比较成功做好了一个低姿态的铺垫,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把主演矛盾清晰罗列了出来,迅速让观众进入到一定的压力状态之下,就算期间有些文本内容大于视听效果的背景感,也不得不说是一种相当有水准的稳住了观众的手法。
                              当然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76楼2024-10-19 18: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