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吧 关注:7,374贴子:79,471

回复:文字日记思考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标准只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平等对待任何人,才可能是有足够的参考价值的。仅仅是打击报复式的把双标反向运用在哪怕是“加害者”的身上,除了是真的有必要的除恶务尽为了制止更多的恶之外,就只能是“恶性循环”的“冤冤相报”。
当然具体到李的情况上来说其本身的行为是同样不可否认的带着同样的恶意,所以过分苛责批评者的话,无疑等于是加入这种“恶的循环”。
而再回到其行为的本心而言,他的发声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之后引发更多争议的从中牟取了更多的财富和声望也是事实。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看似是为坏人辩解的理由,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不争的真理。
不管是为国为民还是为家为业,人都是只会愿意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会给自己带来满足感或不做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只不过个人要求的标准和自我的边界大小不同,让有的人是“朕既世界”的唯我独尊,有的人是“世界既我”的天下为所公。
所以在一面解决自己的情况下还能有意无意的为某些群体发声,顺便“名利双收”,这看起来确实是“不寒碜的挣钱”方式。
实际上如果不是后面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8楼2025-01-18 18:45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取财无道”的丧失底线与没完没了的扩大着错误言论的影响力,就此“事了拂衣去”见好就收的话,任何发声者都可以是没那么令人生厌的。
    可无论是“事不关己”的“仗义执言”还是还是真实受害的切肤之痛,不“借风使舵”顺手捞上一笔而不仅仅是聊以自保的人必然是大多数。
    所以在这个看似事件落幕发声者声称已经诉诸于法律的时刻,对其后面再有什么举动的最终评价会如何,已经算是无关事件本身的不再具备需要评论的独特价值了。
    而至于另一件堪称被后续不断发生的大事掩盖的程度更严重的事件,其实在已经没那么多关注的情况下于前几天有了更为官方的初步结果。
    单以这些公布的查实信息来看,所有的质疑都是查无实据的难以证明什么,严格以具体的事件自身来说是不具备更多的讨论意义了。
    要说在独立事件背后是否还有举一反三的关联讨论可能,尤其是能否形成有迹可循的证据链条或嫌疑轨迹,这就是同样要一定的等待和观察后才能得出的结果了。
    实际上这个事件的归于平静暂时以本人的角度看来,是基本认为不会像此前的那些案件一样再出现新的事实证据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9楼2025-01-19 18:09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也不能根据既往行为进行一个“有错审判”的盖棺定论了。
      因为先不说从一开始到最后发声者就从未指名道姓的提到就是一种留有余地(当然这并不等于是可以定性为诬告,同样拿不出时效有效的证据情况下为了自保求一个全身而退无可厚非),就以举出了许多质疑的反证的分析看来,确实要是真的有这么多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那么似乎是很难做到无迹可寻的。
      也许“完美犯罪”的可能不是为零,但现实情况下要说真有什么手眼通天能买通所有证人抹除任何痕迹的无穷巨手存在的话,那么恐怕就没有谁是不可能像是黑客帝国里一样被彻底灭口删除了的。那讨论的空间都绝对会被无痕清除。
      而现实中的犯罪往往是无法天衣无缝的,这说不定也正是一种用不完美的自然法则来弥补错误的世界自己的运营逻辑,或者应该称之为天道轮回。
      比如像某军和某蔚的案件当中虽然有关于提告的部分无法找到足够的证据,可这个过程里无论是公众视野下暴露出的品行不端还是私人关系中明显不对的巧取豪夺,都已经足以让公道自在人心。有没有罪和是不是好人大家总算是能看个清楚了。
      至于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0楼2025-01-20 14:38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回到张的事件来说,确实质疑者是能举出大量其前后不一的事实不假,但这些急功近利乃至人品太次的事例并不能形成与实质犯罪行为正相关的完整倾向导向。你可以说一个人是欺软怕硬妒上压下,可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捕风捉影式的推断就有了草菅民意的嫌疑了。
        而经历过这次事件的所谓“坍塌”过后,也许去除掉大量曾经对其过高的评价,恰恰是挤掉了水分的认清了现实。说起来原本个人对其的评价就是正面偏低的,部分角色里真实的不得志与内在的生活化的扭曲力是其擅长的精准表达。但脱离了这种非中心化主角的角色,在更高于生活的层面上升华角色的能力,我始终认为其是并不具备的。
        所以就算没有这次的冲击,慢慢虚名潮水褪去,回到边缘的基础的角色当中去,很可能就是一个合理的落回地面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次“急流勇退”的尝试机会,多少虚名假利不如登高过后脚踏实地。
        或者再换个角度以一种有些过分“阴谋论”的方式来深入这两起事件思考的话,马事件无意当中透露的“去向”信息在少有人提后得到的只是明确的单方否认,张事件的多个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1楼2025-01-21 14:30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证人”指向的则是一种截然相反的与过去印象大相径庭的“好色”形象。
          这两个一正一反的节点用“想多了”的方式来分析,无疑是某种对“公开”的“半公开”的接受度的试探和决定彻底隐藏的不惜代价的“以土埋身”。
          经过了这种冲击过后必定有些原本的价值会遭到折损,但“短痛”如能换来“久安”,无论是“浅出”还是“入深”,都是值得肯定的决绝选择。
          而在回到最初让我绝对要讨论这些的原因也就是张事件的发声者来说,确实第一眼看到真正曾经绝对可以算是喜欢过的人,变成了几乎不敢认的面目全非的样子,当时的感觉很难说是惋惜还是厌恶。到底人是会变成难以预料的堕落还是曾经的印象不过是终将被揭露的假象,这或者是一个永恒的乃至会互为表里的循环往复的问题。
          实际上既然是把问题定性为无解,就代表着不想再去为其思辨什么了。的确比起真的去深陷其中煎熬出一个解决,无论好坏宠辱不惊的接受复杂的情感冲击,动念之后不再是惊涛骇浪,收到的冲击只是微漾波澜,这种既是深陷又要自拔的态度,不仅是对微小事件的体会,更是冷静看待世间喧哗人生磨难的唯一方法。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2楼2025-01-22 14:29
          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不可惜的也可能是无关紧要的真东西》
            关于好东该如何去评论的问题,其实从一开始它激发了无数讨论的那时起,我就知道我大概是不会在火热时加入其中的了。
            这一方面是确实由于曾经已经算是后知后觉的时间点上谈论了对某比的负面评价就导致了某些不大也不小的麻烦。另一方面则是单以其延伸出的讨论来说,它的价值的确是几乎完全正面的超过了自身的质量局限,更是远超了某比不知多少个量级的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许多文章与观点的表达说是名垂青史级别的至理名言值得时刻铭记常看常新也毫不为过。比如只一句“人和人的之间差别比男人和女人间的差别更大”就瞬间直抵了“人本位”的初衷,拒绝了无数无意义的恶意对立。
            而“每一个孩子都是全人类的孩子,我们应该把它托住”则是把平等的无条件的大爱最直接具象化的表达。
            当然这些超越了性别界限无所谓“母性”“父性”,闪耀着人性光芒的话语是源自于对好东的讨论不假,可实际上无论是正片内的台词还是由台词直接延伸出的具体解读都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
            只有对延伸解读本身再予以思考加工的“三重反射”过后,思想光谱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通过聚焦而得以实现。
            所以作为源头的文本自身的价值,其实就等于是盗日者和《终结者2》之间天壤之别的差距,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3楼2025-01-23 14:52
            回复
              #星期五记# 从四面八方渗透进来淹没压倒我的究竟是什么,我想大概不是具体事件实质冲击给我造成的痛苦而是某种墙壁被打破后无尽的可能带来的恐惧。本来多一些可能和选择该是令人高兴的,可其中需要我不知付出多少改变才能适应与取得的成果,却是让人不安的前途未卜。
              当然真正可怕的还是比起暂时不能达成的好的结果,更多坏的预期倒是由于提前被观测到而产生了恐慌。也许这些坏的痛苦本来就是一直在无形中压迫在空气之上的,但突然消失的空间次元边界好像一下子告诉了我这世上没有了“绝对安全”和“标准答案”,无论在哪里痛苦挣扎的过程都是直到死亡才会结束漫长之旅。在世界的庞杂与残酷之下,我以为能支撑自己的一切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羸弱渺小。
              这样的压迫感是使人倍感疲惫难以行动的,似乎多动一点都是增加着自己的负担。但反过来说的话说不定就是不情愿的动起来才能破除这锈住了全身的泥潭。
              哪怕仅仅是欲望驱动下诞生的对新的方法的尝试,如果能全身心的专注进去,未此不惜越过原有的不愿去触碰的边界,那么不管结果如何这个过程里不在乎问题只是向上攀爬的精神状态,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的投入与超脱。
              厌倦和失败所带来的对于当下是该选择离开还是坚持的质疑,总是会从根基动摇自我维持的基本形态。想像更坏的最坏的结果是能消除部分的焦虑,可只有目标没有明确自己的位置仍然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被痛苦冲击洗刷了剥去了一层皮壳之后,先稳固住自我,再放低要求与期待的去进行尝试,依然是不能强求的用我的方式龟速前行。
              就算很慢,能一路挨着枪林弹雨刀光剑影地爬行,一边在随时会被剥开的壳里建立起不知还要怎样修改的幻想着能够完美的动态体系,这好像也是一种愚蠢又有趣的智慧体验。而且多摸索几次,总会有更合适的趁手的好发力的办法。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4楼2025-01-24 11:43
              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不能说前者启发了后者就是同等的伟大。
                而实际上好东最大的并且与《女人TAXI女人》相通的一点启迪之处就是在于它们都告诉了观众:比起相信完美的存在,从不完美中汲取需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只不过好东的好实在是零碎的如同沙里淘金,女TA的好是瑕不掩瑜的必须有所忍耐。
                具体到好东的许多细节来说,视觉上毫无影像质感的致命缺点先撇开不谈。确实或许文本上的重点可以让人忽视部分的影像技法,但既没有一镜到底就是照本宣科机器念稿的勇气,又做不到以恰当的节奏呈现出演技足够情绪饱满的唇枪舌剑,只能让一句又一句口号宣言式的台词变成了毫无人物可言“不说人话”的观影折磨。
                也许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是有人就会用那种方式说话不假,但仅以有限的经验见识来谈,尤其是结合了创作者的部分访谈来看。
                (必须承认是好东西第一次让我觉得有必要主动去听一听播客这种形式,因为我始终认为语音形式是相比于文字或许冗长的难以一目十行的低效率存在,除非是极具价值字字珠玑的文本配以无比钦佩不服不行的人物言说,否则我是绝不会提起兴趣的。并且现在我仍然认为文稿的性价比是绝对胜过绝大多数的语音的。)
                能写出这些“金句”台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像片子那么说话,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5楼2025-01-25 17:39
                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甚至在提起这些台词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虽然这种不好意思肯定是有出于对盛赞自然回应的正当的谦虚羞怯,我从语气与措辞中听来,对台词本身的说不出口“不接地气”的反思其实是创作者已经有自觉的选择了用比较隐晦的方法来作出回应。
                  而撇开自身品质的缺陷不谈,在创作态度上好东是比“七加一比”那种纯粹的傲慢与退步好上不知多少倍的时刻保持着足够的反思与调整。尤其是关于回应成片的“不现实”的问题时,不像其它作者受到批评的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否定,其直接就承认了在创作时就是选择了回避部分的现实,是为了呈现出某种理想化的可能而以脱离现实的缺点作为代价。
                  确实这也许不等于就是认为自己的创作是什么失败之作,但无疑此言此行代表着其是能听进去意见,进行了足够的思考就存在了进步的可能。
                  只是再回到成片的最终效果上来看,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做法实际上是几乎斩断了每个人物与现实发生连接的很细脉络,空中楼阁式的塑造最终呈现出的不是如梦似幻的理想美景而是行尸走肉的破败残垣。原本写出来或许有些价值的话语,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6楼2025-01-26 18:39
                  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再经由这样的傀儡机器口中说出,并且并不是带着自省与反讽意味的自嘲
                    (这一点在前作爱情神话里就是截然相反的,不仅是台词本身更生活化在表演上更有血有肉于喜剧类型上便全面秒杀好东,更重要是就算有的戏份是不够有趣以至于同样是又“假”又“装”的,但从头到尾全片就是在不停的戳破着自己构建起的人设泡沫,这种戳穿的每一次自嘲过后都是人物更复杂和立体的不断稳固,直到最后的看原版爱情神话的吐槽与快进,真正无所谓“经典神明”的洒脱豁达才成就了全片最文艺也最邪典的艺术时刻)
                    这就使得原本也许是可笑的幽默的轻松变成了可怕的沉重的现实。
                    确实好东从未标榜过自己是现实主义,可当这些非现实的话语失去了类型的包裹之后,每一句不合理的话语和支撑不起人物的表演,就都是扎向观众屁股如坐针毡,是惊悚异常的精神拷打折磨。
                    当然也许换个角度来说来说这也可以说是对某些群体最尖刻的讽刺,很多人无疑是以“搞抽象”“吃枪药”“不说人话”“天生丧比”为自豪的。而实际上这种“人类物种多样性”也的确不是什么“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问题,因为在看似各种难搞和不好对付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7楼2025-01-27 15:40
                    回复
                      #一年记# 明明处在混乱和压抑的感觉当中,却还是想试着用旧的方法来得到新的突破。不过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长久的循环往复之中总是要面对同样的问题。而大概只有找到了解决或忍耐这些的办法,我才能真的脱离这看似无尽的困局。
                      说起来似乎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挤压出那么一点新的随机应变,确实在接受了眼前的处境,或全力或随意的去想办法的话,不管能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至少腾挪出部分轻松一些的空间余地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这样的处理方式比起解决更接近于忍耐,并且真正要忍的不仅是问题的压迫,更扎心的是要接受自己的迟钝无能。有些东西唯一的办法就是没办法,忍着熬着到了实在受不了的时候用尽力气胡乱折腾一番,剩下的是什么就是自己能做到配拥有的东西了。
                      别管你多抱怨多不乐意,现实的局限就这么摆在那儿。不是不能改变,主动的被动的冲击随时都有,可万变不离其宗,那些框架和边界永远都会存在,不摸清它们就只有一头撞上去,撞得头破血流也不一定会长记性,但只要活着就得这么活下去。
                      突然想明白了这些其实不过是一直重复着的真相过后,好像本该是感到绝望的,可也许是绝望的预演已经够多了,接受破败的自己的过程似乎也没那么难以承受了。
                      当然这平静能保持多久完全是没有保证的未知,小到细胞裂变大至天体运行的改变都可能会随时随地的击垮我,此刻的想明白了的我值得纪念,因为下一刻的我不知如何。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8楼2025-01-28 23:09
                      回复
                        #速时评##人工智能##春晚##好运来# 说起最近几天最国际化火爆乃至引发了“恐慌”的肯定就是新升级的deep seek无疑了。确实刚看到相关消息的时候一向对此不以为然的我也深受震惊,因为其经过一定调校(比起调教,我更倾向于这是对机器进行校准的调校,尤其是看了更新一期的bee文,发现初始作品质量远不够水平之后)后模仿bee星球公号的作品虽然谈不上是出神入化(的确也许是对新生物的标准降低让惊艳感得到提升,要是说它出自名家之手说不定我还会吹毛求疵批评一番),但言语之间力道似乎不只是以假乱真,更是似乎有了高于原作者平均水平的“机胜于人”之感。
                        这样的感受自然是让人恐惧又不得不钦佩的,可接下来不断看到的其他信息则是一面加深着某些部分的震撼一面冲淡了某些部分的恐惧。
                        比如除了形成文字上堪称文采飞扬的能力之外,许多简单的计算和数据搜索汇总能力上DS还是会暴露出捉襟见肘的短板。
                        而这种好像有些“重文轻理”的偏科实际上指向的就是一种既可怕又正好可以把未知化解为已知的解除恐惧的意向,既为人工智能其实只不过是人。
                        它是对人的模仿与放大,所有对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19楼2025-01-29 17:47
                        回复
                          #速时评# #人工智能# #春晚# #好运来# 一个全知全能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超人的恐惧,在这种认识下都会被消解为回归到对人的恐惧。
                          当然这并不意味它的可怕程度就有多低,一个拥有了过大的能量与权力的个人在失控的情况下会造成多大的灾难,已经是被历史无数次证明过的事实。只是一言一行的人为干预之下,多少人就会被消灭被取代。真正令人恐惧的现实就在身边时刻发生着,这是最使人不安又能让人面对问题的觉悟。
                          而人智的发展是会加速和强化这样的进程,当科技的进步使个人影响力被增强的时候,失控所造成的颠覆性危害则必然随之增加。在不得不承认更多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能够抓握住的不会被人云亦云的冲击所轻易左右的东西,就变得更为至关重要。
                          在这个觉得有必要更加认清自己的前提之下,谈论人人都在批评的话题并表达出不同的观点,似乎就成了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因为不管多么不够全面与规整,独特才是机器永远无法代替的手工之能。
                          确实说起来春晚的问题有再多的批评也都是正常的,信息极度爆炸尺度不断收紧的当前时代之中,期望还能看到以往那样兼具艺术与话题性表达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20楼2025-01-30 18:46
                          回复
                            #速时评##春节档##续集困局# 严格说来非要按档期或任何方式来贴标签的行为我都是不赞同的,但确实这次的春节档又有些不同以往。实际上除了去年直接诞生了年度最佳《热辣滚烫》之外,之前的《交换人生》和《新神哪吒》也都是排得上号的惊喜之作。而这次全档期的片子不只是零期待,说是全是雷区也有点毫不夸张的意思,并且在初步看过三部以后,这种符合预期的鄙视并没有被即将打破的迹象。
                            至于这样超低预期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因为六部片子五部续集加一部翻拍过无数次的新版,这其中本身的创意枯竭就足够令人生厌。翻拍和致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的阶梯不假,续集中出现全面超越前作的经典也时有出现,可原本便乏善可陈的差劲过誉之作还不思进取的狗尾续貂,这恶心人的本事就有点变本加厉了。
                            首先目前最大赢家姿态的魔童(这玩儿真不配叫哪吒)第一部的真正的纯属反胃就不必多说了,无聊的生理烂仔梗加无逻辑的硬煽情(这才是最膈应人的心理反胃,还好像道德绑架不哭就是不对一样)全部得以保留不说,结尾爆发还非要安排个司马情节,是生怕人能看得高兴嫌菜里的苍蝇不够个儿大汁儿多,还必须得烀到观众的脸上再说声儿“够味儿吧,刺不刺激!”。
                            原本这种连超人用了都要被吐槽十年的桥段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21楼2025-01-31 17:56
                            回复
                              #速时评##春节档##续集困局# 放到魔童
                              (确实第一部魔童就是诞生于另一部堪称“改版超人”的美版魔童之后,但是从源头上讲它抄的是更早的烂仔帮喜剧动画,从史莱克的呕吐风到星际宝贝的驯化关系再到超级大坏蛋的“淮北为枳”,可以说“融合”得有一套,可实际上都是残肢断臂的缝合了一堆破烂儿,尽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的投机取巧)
                              里居然还把司吧情节改成了更别扭的司马。先不谈大过年的票房前三的魔唐封居然不约而同的来了个司马司偶司全家到底是多晦气喂史,单就是角色选择上这个恶劣程度便已经是真正做到了超越前作的“撒旦来个也得磕一个了”。
                              可以说前作里突然来了个“命不由天”的逆天改命,就要牺牲无数平民姓名为自己挣个自由的做法,其实已然是彻底背叛了哪吒精神或者更是践踏了人性的用“人定胜天,唯我独尊”的方式来拥护毒才草菅人命了。
                              实际上79版在自身品质也不是多高的情况下,撇开大量过度解读的隐喻不谈,其最大的优点除了配乐就是对初次出手时见义勇为勇救儿童和自刎前不忍黎民再受灾祸之苦的刻画。
                              真正逼人走上绝路的可能是某个关键的人物和事件,但那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22楼2025-02-01 1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