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吧 关注:7,374贴子:79,471

回复:文字日记思考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断日记##最后一断# 总是在错误的选择后中断原本的计划再试图去补救什么,这样的重复浪费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如果已经选了错误的结果,那么比起故作多么痛苦的忏悔,最快捷高效的拿出下一步的计划才是最应该做的用未来补救过去。
而继续前进的方式不代表就忘记了犯过的错,背着这种重量往前走而不是把它丢在一边大搞特搞一堆祭奠的仪式,这才是真正不忽视的放在心里的重视。
其实越是纠结于某些细节上完美主义,给自己设下的障碍就会越难逾越。明明有那么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没有完成,却被担心因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一切大打折扣就让一切胎死腹中,这无疑是最大的伤害与荒废。
于是不管做得多不漂亮,看起来是多对不起原本该是多么高山仰止美玉无瑕的思想与行动,先让它们不完美乃至不堪的落地于现实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里慢慢忽视隐去的许多东西,可能就会是那些早该被打通的繁文缛节和锈死的关节。不是说不在乎错误与危险不断放低自己的要求就能万事大吉了,但如果要找到一些更重要的事,那先扔掉一些不重要的习惯来腾出足够的空间就是必须和必要的。
失去了一些不等于就能得到另一些,但空的空间总会有新的机遇能得以实现的可能。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93楼2025-01-05 18:04
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9392172357?&share=9105&fr=sharewise&is_video=false&unique=16DD56FE43A3A93282E42826AA51BF39&st=1736231183&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2.76.3.0&sfc=copy&share_from=post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94楼2025-01-07 14:26
    回复
      #速时评# #文明李冒# #张冠李戴# 最后的结果和最初的动机是否是仅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在其行动中产生的情绪与为部分人发声的力量都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反抗和反叛精神。
      暴力过后依然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压迫自然是不对的,但大多数时候鲁莽比忍耐更接近于勇敢与公正。就算堂吉诃德是绝对疯狂也冒称多么有道德的,它仍然是某种不可理喻的英雄。
      实际上堂吉诃德(这本名著的正文我还是一次也没认真读过,这是拖延了太久的不该有的逃避,但现在或以后我还是必须引用太多像这样未求甚解的模糊意向)式的“疯神”行为所带来的令人反感乃至面目全非的“撕破脸”的后果注定让“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悲剧而非喜剧的。
      其实冷可以说选择了走上这条路的人,它们早已决定放弃并打破那种旁人看来“正常“的常态来进入一条只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偏执之路。
      至于那些原本“正常”的表象之下,这样的办法究竟是压抑已久的本性暴露还是极端条件下走投无路的分裂突变,就是另一个难以明晰的私人问题了。
      而这种巨大的对固有印象的背叛与撕毁是我之所以觉得必须为此说些什么的最深层的动因。不过比起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95楼2025-01-08 14:39
      回复
        #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本来是不想再增加什么新的名头来拖累自己,但突然就是又想明白了一些事,觉得有必要再开展某些新的领域和形式来完成一些改变。
        也许能激发我行动的总是各种各样的打击,好像总是在状态好转总算有了点得心应手感觉的时候,麻烦和打击就又迎面压来了。
        抱怨这些同样是我决定过要不再继续的无效行为,可真的被烦恼困住的时候仔细总结一下而不是选择遗忘与逃避的话,除了可能是得意忘形造成的错误需要反思之外,说不定我目前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那些所有不满意和碰壁的出现都不是我的不对,是这样的状态就是应该被破坏被改变的。确实我不能说自己做的都是对的,甚至当前的环境也是别人看来甚至自己客观的观察之下算是不错的了,但眼里的沙子、鞋里的石头就是不合理的存在。无论用多么“不可理喻”的方法决定去尝试挑战与掀翻这一切,都算得上是合乎情理的歇斯底里的必要的疯狂。
        而这种对没有烂透的部分也要切除的更为进步的医学态度,则是能否面对更复杂生存条件的关键。实际上不断降低的对于舒适性的忍耐要求,其实无疑就是一种为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96楼2025-01-09 15:59
        回复
          #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本来是不想再增加什么新的名头来拖累自己,但突然就是又想明白了一些事,觉得有必要再开展某些新的领域和形式来完成一些改变。
          也许能激发我行动的总是各种各样的打击,好像总是在状态好转总算有了点得心应手感觉的时候,麻烦和打击就又迎面压来了。
          抱怨这些同样是我决定过要不再继续的无效行为,可真的被烦恼困住的时候仔细总结一下而不是选择遗忘与逃避的话,除了可能是得意忘形造成的错误需要反思之外,说不定我目前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那些所有不满意和碰壁的出现都不是我的不对,是这样的状态就是应该被破坏被改变的。确实我不能说自己做的都是对的,甚至当前的环境也是别人看来甚至自己客观的观察之下算是不错的了,但眼里的沙子、鞋里的石头就是不合理的存在。无论用多么“不可理喻”的方法决定去尝试挑战与掀翻这一切,都算得上是合乎情理的歇斯底里的必要的疯狂。
          而这种对没有烂透的部分也要切除的更为进步的医学态度,则是能否面对更复杂生存条件的关键。实际上不断降低的对于舒适性的忍耐要求,其实无疑就是一种为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97楼2025-01-09 17:21
          回复
            #文字[超话]##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了在更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得以生存并保持积极状态的提前练习。
            任何的战斗都必须做好牺牲和伤痛的准备,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完好无损的幻想,才可以无论好坏全盘接受竭尽全力的配合治疗。
            而且要把梦想中的东西拉进现实里,等于是一次再造重生式的分娩生产。说是无痛的却怎么也不可能一点都不疼,不想好了要负担什么样的后果或者不打算适应未知的挑战的话,的确还不如不要去选择让它降生。
            甚至更严肃决绝的突破了我原本观念的也许要考虑最极端的情况来说,必要的情况下某种抛弃也未尝不是有勇气的离开。
            确实慢慢地比起思考怎么成为一个好人,突然顿悟的理解坏人的时刻在变得越来越多。而理解自然是为了要靠近或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这不是说我不想好了,只是在很多达不到标准的不够好限制之下,好好地接住自己的坏才是更有用的处理方法。
            也只有真正客观不带不带感情偏向地能分清所有的好和坏了,那些好的东西才会被更为精准的分拣出来。因为真的好东西远没有那么多,执着于固定的标准把它当作多重要的事其实是一种需要被打碎的执念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98楼2025-01-10 16:56
            回复
              #文字[超话]##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了在更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得以生存并保持积极状态的提前练习。
              任何的战斗都必须做好牺牲和伤痛的准备,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完好无损的幻想,才可以无论好坏全盘接受竭尽全力的配合治疗。
              而且要把梦想中的东西拉进现实里,等于是一次再造重生式的分娩生产。说是无痛的却怎么也不可能一点都不疼,不想好了要负担什么样的后果或者不打算适应未知的挑战的话,的确还不如不要去选择让它降生。
              甚至更严肃决绝的突破了我原本观念的也许要考虑最极端的情况来说,必要的情况下某种抛弃也未尝不是有勇气的离开。
              确实慢慢地比起思考怎么成为一个好人,突然顿悟的理解坏人的时刻在变得越来越多。而理解自然是为了要靠近或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这不是说我不想好了,只是在很多达不到标准的不够好限制之下,好好地接住自己的坏才是更有用的处理方法。
              也只有真正客观不带不带感情偏向地能分清所有的好和坏了,那些好的东西才会被更为精准的分拣出来。因为真的好东西远没有那么多,执着于固定的标准把它当作多重要的事其实是一种需要被打碎的执念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99楼2025-01-10 16:57
              回复
                #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相比之下那些不那么好的东西也不是就等于是“坏”,只是“次”一点的次要的次东西,或许才是为了确定自我边界而更应该去了解的。
                这种了解不只是可以确认泾渭分明的自我边界,让人能明白到底该如何取舍得失去,更要紧的是人要生存下去所依赖的往往就是各种各样不怎么样的令人不满的东西。于是向下探索的自由无疑是在夯实和增强生存能力的基础,是能自己安心的有必要的下坠。
                或者严格说来无论向上还是向下的更迭都是要部分以至完全替换掉原本的支撑,才可以换上新的核心。所以中间的不稳定和跌落就成了必然要承担的风险与负担。就是要更多上更多疼才会战胜更多困难让自己走得更远,同时从更恶劣的环境中汲取有营养的东西来维持并拖延自我的坚固边界,这正是那种不那么完美又实打实的变得更加强大。
                敢于让情况变得更坏,也就不怕让情况变得更好。太多的时候恐惧变化的本身是不分好坏的,如果能越过这份恐惧,也许没什么结果是真的不能承受的。无论早晚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必纠结什么晚了错了那么多。
                而要是归根结底一句话的话,那就是不要再怕。自己没多好又对别人很坏又如何,有那么多不是天上星星只是脚下泥土的卑微存在,我只不过是这天地之间的渺小一个。也许上不了天也入不了地,至少立足于这地上心中还渴望着天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0楼2025-01-11 12:10
                回复
                  #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相比之下那些不那么好的东西也不是就等于是“坏”,只是“次”一点的次要的次东西,或许才是为了确定自我边界而更应该去了解的。
                  这种了解不只是可以确认泾渭分明的自我边界,让人能明白到底该如何取舍得失去,更要紧的是人要生存下去所依赖的往往就是各种各样不怎么样的令人不满的东西。于是向下探索的自由无疑是在夯实和增强生存能力的基础,是能自己安心的有必要的下坠。
                  或者严格说来无论向上还是向下的更迭都是要部分以至完全替换掉原本的支撑,才可以换上新的核心。所以中间的不稳定和跌落就成了必然要承担的风险与负担。就是要更多上更多疼才会战胜更多困难让自己走得更远,同时从更恶劣的环境中汲取有营养的东西来维持并拖延自我的坚固边界,这正是那种不那么完美又实打实的变得更加强大。
                  敢于让情况变得更坏,也就不怕让情况变得更好。太多的时候恐惧变化的本身是不分好坏的,如果能越过这份恐惧,也许没什么结果是真的不能承受的。无论早晚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必纠结什么晚了错了那么多。
                  而要是归根结底一句话的话,那就是不要再怕。自己没多好又对别人很坏又如何,有那么多不是天上星星只是脚下泥土的卑微存在,我只不过是这天地之间的渺小一个。也许上不了天也入不了地,至少立足于这地上心中还渴望着天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1楼2025-01-11 12:10
                  回复
                    #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至于之所以要带上这么两部片子来一起讨论,是因为在不打算重看(以后也不一定肯定不会看,毕竟说不定的改变是越来越多了)的情况下,现实的体验的确让我有了新的理解角度。
                    但是无论以后的评价会如何改变,当前以自认为客观的角度来说,这两部片子都是不推荐认真或完整观看的那种不够好的作品。
                    可换个现实层面的角度来说,它们又同样具有相当程度的现实意义。有些话只要能被说出来就是值得鼓励的,能用只言片语鼓励或启发别人,这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勇气壮举了。
                    只是这种“滴水之恩”式的好处如果影响了对作品本身的评价的话,我仍然认为是不够客观也缺乏深度的泛化的主观“臆断”。
                    由此而产生的有价值的思想自然不会被否定的客观存在,但用一句比较不好听的话来说“肥料不能当吃的”,无论它们作为养分滋养了多么了不起的作品的诞生,其本身难以下咽甚至不适宜吃用的“毒素”部分,同样是绝不该被忽略以至只字不提的。
                    甚至联通戏内与戏外深入到两部影片的题材核心来说,只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错误评价了人和事,导致不能及时止损地离开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2楼2025-01-12 19:06
                    回复
                      #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或反抗某种不健康的关系,这正是这两部作品真正反应出来的普遍问题。
                      但仅仅因为它们只出了问题就错把其奉上神坛,以至不能给出客观的评价只能被“道德绑架”式的忽视其中的缺点,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屠龙者成恶龙”式的对观者的“平庸之恶”。
                      其实这两部作品本自带的模糊与争议就是它们的价值中无法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原作中的极端却始终没有逃离的“懦弱”还是改编后反抗“软刀子杀人”显示出的“作”,都是必然要引起争议的对个体选择的复杂呈现。
                      这里面去除了更极端的处境让主角需要反抗的只是种种“不适”的做法,无疑是相当高明的把困境更广泛的投射到了“没那么生死攸关,只不过闷闷不乐”平凡大众身上。
                      的确好像没那么差的“好好的日子”还非要去“折腾”去“作”出点不同来,可能是会不被人理解的。但人想要活得更好就是要敢“作”敢为地承受住各种各样的非议与压力,才可能用遍体鳞伤的身体顶来那扇尘封已久的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而这些伤害里除了外界的偏见,更沉重的是自己内心必须要作出决断的疼痛与煎熬。因为也许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3楼2025-01-13 15:02
                      回复
                        #差日记##82年的金智英##出走的决心# 需要切除的部分哪怕是真的完全腐烂,真的切割起来也不会完全不损失完好的部分,何况这样对霉斑污点的摘除,总是会有大量“伤及无辜”的损耗。
                        可这种决心与狠心可能就是要做到任何突破都不能缺少的东西。离开安稳乃至安全的环境,把自己投入未知的难免暴露自己的愚蠢与无能的境地里不断地摸爬滚打,这才是决绝的代价。
                        而这种离开除了是具体的距离或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上能够不再被拘束的抽离。尤其是对我这样优柔寡断的人而言,更小的留在原地的改变和突破才是更加切实可行的行动。
                        我知道这种留下比离开更有难度,更多的时候只会成为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理由与借口,但我依然想试试,看看能不能在无力中找到可以发力的方向,于压迫中做到抽离的逃脱。
                        最后多说一句的话,就是两部作品除了架构上缺乏合理的编排让很多点的前后顺序不顺极大影响了观感之外,人物的低能量状态又没有外部的高压环境作平衡也是很大的剧作以及表演问题。
                        不过确实感受到了相同困境的我现在也常常觉得能量不足行动乏力,到底是只有虚弱才能脱困才是真实,还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反击才可以成功,说不定就要在我身上完成实践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4楼2025-01-14 12:00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这次事件的影响力,几年前那次掀起税务风暴的发声事件其实提供了一个更极端的典型案例。
                          可以说原本的印象中那个发声者的印象几乎是属于同类从业者中最好的那一部分,无论是观点表达的深刻价值还是方式方法上的恰到好处都是绝对值得学习和推崇的。甚至大概由于在那个不说脱口秀连自媒体(实际上我认为这二者是高度同一的,大多数能用后者完成的表达都不该使用前者)都不太火爆的时候已经见识了如此水平的表现,大多数现在所谓爆款都是让人觉得不堪入眼的。
                          但从其还是发声的那一刻起,坍塌的感觉就开始令人觉得这似乎已经不是曾经以为的那个人了。当时暂且撇开此前及之后真正的“基因反智”牟利问题不谈(当然这种坍塌如此看来早就初现端倪最后不过是彻底兜不住),仅仅是言论中饱含的恶意与疯狂几乎就是此类事件中空前落后的使人不适。
                          其行为本身的合理及正当不可否定,就算是挟私报复也是情有可原,只是这种穷凶极恶的复仇嘴脸还是不会成为在我心中值得推崇的正确典范。至于日后的那些也许堪称“罪大恶极”的反智传播行为,到底是星辰堕落为陨石还是恶魔摘掉了面具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5楼2025-01-15 14:36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就不在此次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而回到当前事件的主体来说,首先对李印象是正面的,认识其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目前所见同类型作品里能排前几的存在。而且不可否认作品中其发挥的作用是几乎无可取代的重要,可以说称其为“史上最狗男主”也绝不夸张。
                            不过先不提除了这一部作品以外他其它的作品都并不值得推荐(当然一部作品的好坏是很多人共同协作的成果,很难说取决于一个人的成分有多少,除非是个人极度拉胯凿穿船底淹死全员——而这确实有点像戏外的某种明喻),单就这一部戏说来,也许戏外的暴脾气才是成就了戏里“真性情”的关键。甚至以此引申开来的话,其对立面所代表的“没脾气”的“老好人”,才是最没有“价值”的无趣的“乖孩子”。
                            当然“有个性”的行为在一定的尺度以内是“活人”有人味儿,超过了界限就是“死人”有臭味儿了。要是按严格的“完美被害”角度来看,确实生活不羁脾气不好都可以是不可饶恕的重大问题。但以过分严苛的不合理尺度用“换个别人要就被骂死”的“顾左右而言它”来偷换概念转移矛盾则是妥妥的有失公允。
                            真正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6楼2025-01-16 14:20
                            回复
                              #星期五记# 虽说是决定了不要再用固定的方式来约束自己,但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规律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况且有些早就该说出来的话总是忘了说,所以哪怕是重复的絮叨,现在又拿出来说也不是多大的问题。至于那些不断被重复验证的东西,每一次的加深印象更是全新境界的体会,也许重复的价值会比崭新的体验更重要。
                              其实我目前的状态算是在磕磕绊绊里慢慢消化着不适,可以说是稳定向好了。只是这磕绊不算多大却依然挡在面前,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恐惧。
                              实际上“要办成点儿事儿怎么就那么难”的举步维艰的疲惫感,是这次大的转变之后最让我感到无力的困境泥潭。这种困境不是突然形成的,不过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的重建与拓展扯开了原来微妙平衡的掩盖,让真实不堪的样貌一览无遗的暴露了出来。
                              或许从面对问题的角度来说越早暴露是越早解决的“早病早治疗,早切早轻松”,确实有些怕撕破的脸皮、不敢挨的一刀,早晚都是要来这么一下的,那不如就别拖着直接来个痛快。就算是失败了损失了,早点重整旗鼓早点让伤口开始愈合总是好的。
                              可不管怎么说,难的东西还是那么难,要趟过泥潭就是必须要脏了身子淹了脖子呛水了肺管子。所幸多想一次是多怕一次的同时,真躲不了的时候再没处下嘴也多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提前准备。
                              其实选了一种就是没得选的放弃了其它的可能,所以没什么逼不逼自己是不是迫不得已,自己推着自己往前走,就是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无论后不后悔都是自己的责任,承担不起也给不了别人。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07楼2025-01-17 15: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