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人质疑滑块结构的问题。其实这个东西零件多少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基本依靠安装手法。至于能不能想通,这其实是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分水岭。

先放一下CAD图。
很清晰的,3个零件。导轨支座,箱式轴承和一段型材。这部分在设计的时候,我考虑的只有1件事,就是可行性。很简单的,只要把所有必要条件罗列出来,可行性就很明显了。3个零件,2个配合,4个配合面。箱式轴承和型材的配合面,这2者的平面度都是有保证的。导轨支座和型材的配合面,这2者的平面度也是有保证的。然后型材上,这2个配合面的垂直度,也一样是有保证的。同理,箱式轴承配合面和导轨支座配合面的垂直度也是有保证的。
然后,考虑可能出问题的地方。箱式轴承和型材的同轴度,导轨支座和型材的垂直度,不确定因素就只剩下这2个了。要保证这2个数据,需要做的功课也很简单。测绘,得到型材的所有形位数据。在买型材之前,页面上提供了这部分数据。建模的时候套用就可以。复核数据,材料拿到手以后用量具测量就行。实际测量结果说明页面提供的数据是可靠的。
后面就是安装手法的问题了。其实,也很简单。误差,来自于加工。越少的加工越容易减小误差。原本设计的时候,这个型材零件商需要开6个孔。因为可靠性问题,我修改以后的设计,就只需要开4个孔了。
剩下的就容易了。定位,在型材上先定一个孔位。其实箱式轴承的4个孔并不需要全都紧固螺丝。这个设计的载荷,根本用不到额定紧固力矩,更不要谈紧固以后的变形了。实际上只需要对角2个螺丝紧固就可以保证连接可靠性了。不过,处女座嘛,拧上4个螺丝呗。
至于开孔的定位,按照设计做就是了。最主要的就是基准的选定。我用的是导轨支座配合面做基准面。划线,样冲定位,小直径钻头打通再扩孔。很多人不见得明白扩孔的意义。首先,我手头就只有手枪钻,并没有台钻这种东西。所以,受限于手臂力量,这里会有误差。直径越大的钻头,在钻孔的时候由于震动造成的位移越大。本身,设计的孔径是4mm,我用2mm钻头先打通。然后换了3.5mm钻头扩孔。这个直径的螺纹直接用螺丝攻丝就足够了。毕竟是铝材。
而这里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并不是在4个孔的相对位置,而是在安装上面。紧固件的紧固是有个过程的。看你手上的手感。扳手觉得沾到一点力,这时候,零件用点力还能移动。只需要把4个螺丝种的1个紧固到这个程度,然后按照基准面调增箱式轴承的位置。调整完成以后,稍微再紧固一点,把剩下3个也紧固到刚好沾到一点力的程度。再把第一个螺丝完全拧紧。最后,拧紧剩下的3个就可以了。至于导轨支座的安装,同理箱式轴承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