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吧 关注:19,844贴子:101,067

回复:对现存几种雍正继位疑点的驳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续歪个楼
既然说到康熙帝羡慕 那就补一个正确的羡慕姿势吧。
当日初读书教我之人,只云熟读四书本经而已,及朕密令内侍张性成钞写古文时文读之,久而知张性成不及。后得高士奇,始引诗文正路。高土奇夙夜勤劳,应改即改。当时见高士奇为文为诗,心中羡慕,如何得到他地步也好。他常向我言:‘诗文各有朝代,一看便知。’朕甚疑此言,今朕迩年探讨家数,看诗文使能辨白时代。诗文亦自觉稍进,皆高土奇之功。
@水长东GP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16-08-09 23:17
回复

    1、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对全体朝臣宣布秘密建储决定时说:我圣祖仁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
    2、雍正五年十月初五日吏部尚书隆科多案件判决书谕,疏入,上召议政王大臣内阁九卿等,谕曰:隆科多所犯四十一款重罪,实不容诛,但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
    3、《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八十二:上谕曰:隆科多罪不容诛,但皇考升遐,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今以罪诛,朕心有所不忍,可免其正法,於畅春园外筑屋三楹,永远禁锢。
    这三种说法与雍正七年《大义觉迷录》的八人面谕并无矛盾之处,如果八人面谕是雍正七年因为曾静案凭空出现的,那么其可信性较低,但雍正五年隆科多案就已经有“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的说法,那么其可信性就要相对高一些。八人面谕存在疑点,可以对八人面谕持质疑态度、保留态度,但也不能因为有疑点就认定八人面谕一定是假的。


    IP属地:吉林91楼2016-11-11 20:20
    回复

      康熙帝多次告诫隆科多,曾批示:尔须唯图公正,此职得好名难,得坏名容易。即兄弟子侄家人之言断不可听信。……前费扬古、凯音布、托和齐等皆因此而堕落矣。著不时防备之!勉之!
      康熙帝教隆科多怎么做人,怎么做好本职,明察秋毫 。 明显胤禛继位后隆科多并没有把持朝政,掌控全局。


      IP属地:吉林92楼2016-11-11 20:24
      回复

        一个小小的御史杨保都敢对康熙遗诏进行弹劾,《上谕内阁》卷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御史杨保等参奏鸿胪寺官,宣读大行皇帝遗诏时,未宣汉文”。雍正解释:“宣读清字诏书,时大小臣工既已共闻,即与宣读汉字诏书无异”。比杨保地位高的人有的是,若持异议未必不敢当面质疑。


        IP属地:吉林93楼2016-11-11 20:27
        收起回复

          汉官陈元龙在《爱日堂诗卷》中有关于康熙去世前后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日大臣们照常请安,虽然不会见到康熙本人,但是畅春园里一切照常没有异常情况,看不到被隆科多控制的迹象。有人说大臣们没有听到关于传位的消息,这是高度机密的事,康熙即将去世的消息必须保密,以免引起朝局动荡,横生意外,一般大臣怎么可能知道?!陈元龙说新天子登基后群心方慰,虽然不免有夸张的成分,但至少表明大臣们并没有太多意外。


          IP属地:吉林94楼2016-11-11 20:30
          回复

            康熙喜欢算命找人算命的原件


            IP属地:吉林95楼2016-11-11 20:34
            收起回复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里有内务府议奏请将梁等人议罪的折子,记载梁九功是康熙五十一年获罪,籍没家产,家人入官。所以康熙的贴身太监梁九宫被雍正灭口的事情纯属谣言。


              IP属地:吉林96楼2016-11-11 20:39
              回复

                赵昌是康熙帝的哈哈珠子、小跟班,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康熙帝信任他,他做过养心殿造办处监造,还负责康熙和传教士的联络,管理火器等事物。《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有内务府奏查赵昌家产事折,雍正元年正月初六,获罪原因不明。《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卷4,冯秉正神父的书信(1751年10月10日)里提到,赵昌雍正九年在狱中由一个奉教的看监武官给他代洗,取圣名若瑟,那年他七十五岁,不久死于狱中。所以赵昌被雍正灭口也是谣言。


                IP属地:吉林97楼2016-11-11 20:41
                收起回复
                  《西方文献对雍正继位的记载》

                  耶稣会中国副省会长高尚德函



                  IP属地:吉林101楼2016-11-22 21:38
                  回复
                    德国传教士戴进贤函



                    IP属地:吉林102楼2016-11-22 21:40
                    收起回复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日记》




                      IP属地:吉林103楼2016-11-22 21:43
                      收起回复
                        回念圣祖大渐。授位皇考。其时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顾命。逮皇考传位朕躬。宣示密缄。仓猝之际。朕不敢自行启封。召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当面展缄敬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16-11-22 21:55
                        收起回复
                          传教士记载有兄弟在场是正常的,皇子们后来应该是都赶到了畅春园,所以八九才对雍正上位表现得那样惊讶,这个雍正自己也有说,说他俩不肯听他的安排其意大不可测。结合这些语境后来皇子是有赶到的,这和传教士的记载并不矛盾。但是皇子们是在康熙帝去世之前就已赶到并听到了康熙帝的面谕,还是在康熙帝去世以后已经大局已定才赶到的,这是八人面谕是否真有的关键。目前来看,初年都没有确实的有八个人都在的说法。


                          105楼2016-11-23 13:23
                          收起回复
                            有没有高手能结合典制对修圣祖实录时如何纂修康熙帝宾天之日的记载进行设想还原?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16-11-23 14:27
                            收起回复
                              圣祖宾天,上哀痛号呼,擗踊不已。尚书隆科多进曰:“大行皇帝深惟大计,付授鸿基。宜先定大事,方可办理一切丧仪。”上恸哭仆地,良久乃起,趋至御榻前,抚足大恸,亲为圣祖更衣。遵用孝庄文皇后制赐御服,上皆敬加于首,然后进御。时诸王大臣恭议殡殓大礼,宜奉大行皇帝还宫。于是命淳郡王允祐守卫畅春园,固山贝子允祹至乾清宫敷设几筵,十六阿哥允禄、世子弘昇肃护宫禁,十三阿哥允祥、尚书隆科多备仪卫、清御道。上亲安奉大行皇帝于黄舆,攀依号哭,欲徒步扶辇随行。诸王大臣以大行皇帝付托至重、神器攸归,当此深夜,执事繁杂,请上前导以行。上乃前导,哭不停声,至隆宗门,跪接黄舆,亲扶而入,安奉大行皇帝于乾清宫。


                              107楼2016-11-23 21: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