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吧 关注:19,845贴子:101,068

回复:对现存几种雍正继位疑点的驳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方文献对雍正继位的记载》

耶稣会中国副省会长高尚德函



IP属地:河北101楼2016-11-22 21:38
回复
    德国传教士戴进贤函



    IP属地:河北102楼2016-11-22 21:40
    收起回复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日记》




      IP属地:河北103楼2016-11-22 21:43
      收起回复
        康熙有没有召雍正,和雍正一起负责祭天的吴尔占可以作证。十四是康熙召回来的还是雍正召回来的,和十四一起回来的弘曙可以作证,雍正不仅召十四一个人也召回了弘曙,并且让把大将军印信交给纳尔苏暂时署理,派延信前往接管,如果十四像金恒源所说是康熙召回来的,那么康熙有派人接掌大将军印信么。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2楼2017-04-04 06:54
        回复
          水长东多次强调正位说如果能证明康熙给弘历算过命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而非正位说只要证明雍正和隆科多有密谋也可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而这两条所谓的“证据链”我都是不认同的。
          正位说的证据链绝不在于康熙是否喜欢弘历或者是否给弘历算过命,因为即使康熙真的给弘历算过命,也不能因此而断定康熙就一定会因为弘历而传位给胤禛。
          非正位说的证据链不止是缺少胤禛和隆科多有密谋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要拿出隆科多有能力控制畅春园的证据,不要说什么杨珍和冯尔康说隆可以控制畅春园就一定是证据,要拿出史料证明隆科多确实是畅春园当晚唯一的警卫大臣或者虽然有别的大臣侍卫值班但却与隆妥协一致的证据,只有先证明隆确实有能力控制畅春园,其次才谈得上隆和四是否有密谋。


          IP属地:河北141楼2017-04-14 12:59
          收起回复
            无论是正位说还是非正位说的关键证据都在于畅春园是否被隆科多封锁控制,还是那句老话,篡位不是你想篡就一定会成功,关键要看是否具备掌控全局的实力。
            暂且不论八人面谕是否真实,但基本上可以断定当晚皇子们已经赶到现场了,从当晚皇子们赶到现场并连夜扶灵回大内来看,畅春园并没有被封锁控制,如果皇子们是第二天京城已经戒严之后才得到康熙去世雍正即位的消息,那么可以证明雍正和隆科多确实是封锁消息了,并且京城已经戒严了再想翻盘机会也不大,但是在未扶灵回宫之前也就是大局未定之前,如果在场的皇子们一致认为胤禛即位不合法,还是有机会阻止的。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与《雍正实录》对于扶灵回宫的这段记录高度吻合,要知道扶灵回宫这段详细记载是《康熙实录》里没有《雍正实录》里独有的,况且《雍正实录》是乾隆朝编写的,马国贤在雍正年间就回国了,他肯定没看过《雍正实录》,但在细节上却与《雍正实录》高度吻合,所以康熙去世当晚皇子们跟随雍正共同扶灵回宫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IP属地:河北142楼2017-04-14 12:59
            收起回复
              上恸哭仆地,良久乃起,趋至御榻前,抚足大恸,亲为圣祖更衣。遵用孝庄文皇后制赐御服,上皆敬加于首,然后进御。时诸王大臣恭议殡殓大礼,宜奉大行皇帝还宫。于是命淳郡王允祐守卫畅春园,固山贝子允祹至乾清宫敷设几筵,十六阿哥允禄、世子弘昇肃护宫禁,十三阿哥允祥、尚书隆科多备仪卫、清御道。上亲安奉大行皇帝于黄舆,攀依号哭,欲徒步扶辇随行。诸王大臣以大行皇帝付托至重、神器攸归,当此深夜,执事繁杂,请上前导以行。上乃前导,哭不停声,至隆宗门,跪接黄舆,亲扶而入,安奉大行皇帝于乾清宫。
              《雍正实录》中这段独有的扶灵回宫的记载与传教士马国贤日记高度吻合:“这位新帝首先关心的事情之一,是给他死去的父亲穿衣。当夜,他骑马而行,兄弟、孩子及戚属们跟随着,在无数佩戴出鞘利剑的士兵护卫下,将其父亲的尸体运回紫禁城。”


              IP属地:河北143楼2017-04-14 13:02
              收起回复
                康熙去世当晚值班的领侍卫内大臣是马尔赛,这是根据《雍正实录》和《永宪录》推断出来的。
                《雍正实录》乙未(十四日),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赛、告祭奉先殿。
                壬寅。诸王大臣等具奏、请遵大行皇帝遗诏。二十七日释服。·····加封故大学士三等公图海、为一等公。致祭一次。仍遣官修理坟茔。以其孙领侍卫内大臣三等公马尔赛为一等公。·
                《永宪录》: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十四日)午刻传大行皇帝遗诏,命领侍卫内大臣总理銮仪卫事嗣三等公马尔赛,提督九门巡捕三营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辅政。
                正位说可以认为马尔赛和隆科多忠实执行康熙遗命而被雍正重用,非正位说也可以认为马尔赛和隆科多达成密谋帮助雍正夺位。


                IP属地:河北144楼2017-04-14 13:47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北184楼2017-08-07 21:09
                  回复


                    IP属地:河北185楼2017-08-07 21:21
                    回复
                      十四是雍正召回来的,不是康熙召回来的,延信奏折和传教士巴多明神父都可以证明十四是雍正召回来的, 和十四一起回来的弘曙也可以作证,雍正不仅召回十四一个人也召回了弘曙,并且让把大将军印信交给纳尔苏暂时署理,派延信前往接管,如果十四像金恒源所说是康熙召回来的,那么康熙有派人接掌大将军印信么?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雍正下旨召十四阿哥胤禵与弘曙快马加鞭回京,十四阿哥的大将军印敕暂时交由平郡王纳尔素署理,派公延信驰驿甘州,代理大将军印务,并会同年羹尧管理西路军务、粮饷和地方事务。
                      《康熙朝满文朱批谕旨全译》
                      3658辅国公延信密奏遵雍正帝旨收缴胤祯奏书及朱批谕旨折 (1521页)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奴才于十二月初六日,宿建安堡。是日,大将军王宿榆林。翌日初七日经双山堡途中会大将军王,见之下骡执手痛哭,我劝之进入店铺,突然询我:皇父何病,此事作梦亦末料到,有如此之例乎?痛哭不止。我告之:我等查仓完竣,十一月初六日前往海子具奏,是日我等俱面见皇上,主子面谕。询问仓务,久议方散。是日主子气稍虚,脸亦消瘦。翌日入畅春园,我等八旗大臣等相约,初十日往请主子安,奉旨:尔等再勿前来。从此我等再末前往。十四日我等方闻之,各自前往,此事确不是梦,大将军王一再哭泣,经我劝慰后启程。我亦前来。初八日,于榆林附近会见前锋统领阿哥(弘曙),亦照此禀告。延信我于本月二十日,宿凉州。
                      巴多明神父的信:
                      ”新皇帝(指雍正)一即位,就冒用已故皇帝的名义,好像他还活着,派人接连送急件到鞑靼,命十四亲王把官印交给他指定的人,不必带很多随从,尽早回北京商讨一件最重要的大事。十四亲王立即遵命,他只是到了离朝廷还有三天路程的时候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IP属地:河北186楼2017-08-08 12:43
                      回复
                        马国贤的《清廷十三年》李天纲的中文译本是如下陈述雍正下令逮捕赵昌的:
                        “康熙皇帝死后不几天,上述的葬礼还在进行的时候,继位皇帝雍正颁布了一条谕令,以一种让整个帝国感到吃惊的方式显示了他的掌权。在他的命令下,官员赵昌被抓了起来,戴上了重重的镣铐,宣判以枷刑处死。木枷是一种戴着走的板子,有200磅重。这位傲慢朝臣的财产被没收充公,家人受罚为奴,妻妾被分配给他人。陛下在他的一份谕旨中宣布,他之所以要如此地惩罚赵昌,是因为他太傲慢,还滥用职权迫害欧洲人。所有这些,我只能把它归结为全能的天主的判决。这就是著名的赵昌的下场,他是铎罗枢机主教和所有天主教的公敌。”
                        枷刑处死其实就是枷号,戴上重枷也许会因为身体不能负荷而死亡,因人而异,但是却未听过枷刑算作死刑的一种。而据另外一位传教士冯秉正的记载,则显示赵昌在东直门那里执行枷刑,而他虽然年迈,但并未死亡。直到雍正九年时他还尚存人世,并且受了洗。
                        据冯秉正说与赵昌同一处监牢里被判枷刑的满洲官员就因为偿还了亏空而被释放,而赵昌自己对于恢复自由也是有期盼的,曾说一旦被释放就跪在冯秉正面前表示对他的感谢。所以说赵昌是因为知道胤禛篡位真相而被治罪这种说法本身十分的可笑。


                        IP属地:河北187楼2017-08-08 13:02
                        回复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康熙帝令焚毁各件奏书折,康熙十六年三月初十日,4页
                          康熙十六年三月初十日,谨奉上谕,将世祖皇帝启奏太皇太后之奏本,布达里、温泰、缪禅、桑格、刘九斯、董西布、哈尔岱、张玉珠、邓色等奉命照本誊写于档册毕,其档册、奏本内所奉谕旨留于大内,将原本、底稿,皇上亲督焚毁。再,已故各王之祭文及各王、大臣所奉谕旨底稿、公主等请安折、公主等所奉谕旨底稿、钦天监奏文、鳌拜、洪承畴、陈特依等人奏文、内太监总管条陈,绰尔济所陈之文,以及御制戒文底稿等,俱皆皇上亲督焚毁。各部、院所奉满,汉文上谕档、各科、道官员条陈及参奏满、汉文书誊抄档、御制举止篇、明崇祯帝举止篇、中庸说、十二律吕篇、通鉴提要、云古礼明说、明朝帝王字号、年号册及明朝各官印文、周礼要言、诗经等书序底稿,御制表文、引文底稿、册、符,均奉旨交付文房太监收藏。部、院、科、道各官红本,奉命送内阁毕,奉旨:凡实录末收录者,著行添写,凡收录者,著照定例收藏。再钦天监奏疏、叩首各官职名、世袭各官诰命底稿、祭阵亡各官文底稿、大内所改票签、部、院、科、道各官职名、西洋地方安温斯、利类斯、回回科马文龙奏疏,子爵任振、贺吉生妻之奏书、朝鲜国王、平南王进士图尔臣、史大成等人之贺表,信王等人赴云南地方之文书,园陵公碑文底稿,三旗官员职名、会典提要、部、科、京畿道所进黄册、赈济饥民黄册等,俱著送内阁,交各该部。钦此。再,内十三衙门所奉谕旨及其底稿、敕书及其底稿、各衙门红本、钱粮奏销册、三处织造档、票签档、上偷档、收支档簿,零散票签,三旗内府佐领、管领职名册、十三衙门官衔册、大夫雷明德等人奏疏,提督王兴邦等人奏疏,佟吉等人奏疏,武朝忠等人之奏疏等,均奉旨送交内大臣,存于内库,总管太监等人所拟序言,亦奉上谕,俱交文房太监收藏,僧侣道上等人奏疏及其所译清文、所奉谕旨底稿,俱皆皇上亲督焚毁。


                          IP属地:河北188楼2017-08-08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