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098贴子:431,740

回复:【每日一篇诗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要加注音比较好毕竟有些字读音可能不太一样顶顶顶顶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62楼2015-11-15 08:36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67楼2015-11-15 19:57
    回复
      【2015.11.16】
      《臣工》
      嗟嗟臣工,
      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
      来咨来茹。
      嗟嗟保介,
      维莫之春,
      亦又何求?
      如何新佘?
      于皇来牟,
      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
      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
      奄观铚艾。


      来自iPhone客户端968楼2015-11-16 18:17
      回复
        【字译】
        ⑴嗟:发语语气词,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臣工:群臣百官。
        ⑵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在公:为公家工作。
        ⑶厘:通“赉(lài)”,赐。成:指成法。
        ⑷咨:询问、商量。茹:调度。
        ⑸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不取。
        ⑹莫(mù):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⑺又:有。求:需求。
        ⑻新佘(yú):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佘。
        ⑼於(wū):叹词,相当于“啊”。皇:美盛。来牟:麦子。
        ⑽厥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⑾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⑿迄用:终于。康年:丰年。
        ⒀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⒁庤(zhì):储备。钱(jiǎn):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鎛(bó):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⒂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铚艾(zhì yì):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来自iPhone客户端969楼2015-11-16 18:22
        回复
          【译】
          喂,喂,群臣百官,
          你们勤谨地从事公务。
          王赐给你们成法,
          你们要商量研究调度。
          喂,喂,田官,
          正是暮春时节,
          还有什幺事要筹画?
          该考虑怎样整治新田佘田了。
          啊,多茂盛的麦子,
          看来将要获得好收成。
          光明伟大的上帝,
          终于赐给丰年。
          命令我的农人们,
          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
          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


          来自iPhone客户端970楼2015-11-16 18:23
          回复
            【赏析】
              《周颂》是宗庙祭祀乐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其中有十篇编为一卷,以这篇《臣工》为首,标明为《臣工之什》。
              全诗十五句,前四句训勉群臣勤谨工作,研究调度执行已经颁赐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成法。下四句是训示农官(保介):暮春时节,麦子快熟了,要赶紧筹划如何在麦收后整治各类田地。再接下四句是称赞今年麦子茂盛,能获得丰收,感谢上帝赐给丰年。最后三句说:命令我的农人们准备麦收,我要去视察收割。全诗脉络清楚,诗义清晰,是一首歌颂周王关心农业生产,训勉群臣勤恳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感谢上天赐予丰收的乐歌。
              全诗反映出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来自iPhone客户端971楼2015-11-16 18:25
            回复
              【2015.11.19】
              《思文》
              思文后稷,
              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
              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
              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
              陈常于时夏。


              来自iPhone客户端973楼2015-11-19 18:14
              回复
                【字译】
                ⑴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舜时为农官。
                ⑵克:能够。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
                ⑶立:通“粒”,米食。此处用如动词,养育的意思。烝民:众民。
                ⑷极:极至,此指无量功德。
                ⑸贻:遗留。来:小麦。牟:大麦。
                ⑹率:用。
                ⑺陈:遍布。常:常规,此指农政。时:此。夏:中国。


                来自iPhone客户端974楼2015-11-19 18:14
                回复
                  【赏析】
                    《维清》祭祀文王,只有短短五句;此篇祭祀后稷,也不过八句。究其原因,便是周朝历代先王的丰功伟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须赘述。
                    周颂(包括本诗)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周代先王的颂扬尤为热烈。周武王以“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在牧野伐灭“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的纣王,建立起西周王朝,救万民于水火。王室为光宗耀祖,百姓为感激解放,这就造成了对新政权、自然也包括对新政权先王们热情讴歌的盛况。
                    据《毛诗序》所言,《思文》是“后稷配天”的乐歌。后稷之所以“克配于天”,在《生民》序中说:“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也。”“后稷配天”的祭祀称为郊,即祭上帝于南郊的祭典。古人祭天往往以先王配享,因为人王被视为天子,在配享中便实现了天人之间的沟通,王权乃天授进一步确认,于是原本空泛的祭天便有了巩固政权内容的具体落实,而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活动。这种天人沟通的努力,今天看来虽然原始、刻板,但在古代,尤其是政治相对清明、经济发展顺利的时期,其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来自iPhone客户端976楼2015-11-19 18:22
                  回复


                    977楼2015-11-21 16:45
                    回复
                      【2015.11.23】
                      《敬之》
                      敬之敬之,
                      天维显思,
                      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
                      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
                      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
                      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
                      示我显德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979楼2015-11-23 22:24
                      回复
                        【字译】
                        ⑴敬:通“儆”,警戒。
                        ⑵显:明白。思:语气助词。
                        ⑶命:天命。易:变更。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⑷陟降:升降。《尔雅》:“陟,升也。” 士:庶士,指群臣。一说士,通“事”。
                        ⑸日:每天。监:察,监视。兹:此,下土。
                        ⑹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
                        ⑺不、止:皆为语词。聪:听。马瑞辰《毛传笺通释》:“谓听而警戒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⑻就:久。将:长。
                        ⑼缉熙:积累光亮,喻掌握知识渐广渐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缉熙,当谓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
                        ⑽佛(bì):通“弼”,辅助。一说指大。时:通“是”,这。仔肩:责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说文》:‘仔,克也。’二字同义。克,胜也,胜亦任也。”郑笺:“仔肩,任也。”
                        ⑾显:美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980楼2015-11-23 22:24
                        回复
                          【译】
                          小心谨慎莫忘记,上天监察最明显。
                          保持天命真困难,莫说高高在上面。
                          事物由它定升降,每日监视这下边。
                          想我这个年轻人,敢不听从不恭敬?
                          日有成就月有进,学问积渐向光明,
                          群臣辅我担大任,示我治国好德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981楼2015-11-23 22:25
                          回复
                            【赏析】
                              写此诗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首六句为第一层。成王利用天命告戒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天维显”、“命不易”,目的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对群臣的告戒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为第二层。年幼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种谦恭的姿态,这里表达严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称“小子”,承认自己还很缺乏能力、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而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精心设计的震慑。


                            来自iPhone客户端982楼2015-11-23 2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