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098贴子:431,726

回复:【每日一篇诗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5.6.8】
鹿鸣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
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
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
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15-06-08 11:52
回复
    就是用来长知识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4楼2015-06-08 11:57
    收起回复
      【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主人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读者对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宴乐概况,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5楼2015-06-08 11:59
      回复
        收藏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6楼2015-06-08 14:23
        收起回复
          【2015.6.9】
          采蘩
          于以采蘩?
          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
          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
          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
          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
          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
          薄言还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7楼2015-06-09 09:04
          回复
            【字译】
            蘩:水草名。
            沚,水中沙洲
            被:即彼,只从事祭祀的人。被、彼古通
            僮僮:恭敬谨慎貌
            祁祁:安详舒徐之貌。
            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
            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蘩(fán繁):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沼:沼泽。沚(zhǐ止):水中小洲。
            事:此指祭祀。
            涧:山夹水也。
            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被(bì币):即“彼”,祭祀之人。
            僮僮(tónɡ同):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
            夙:早。公:公庙。
            祁祁(qí其):舒迟貌。
            归:归寝。
            题解:女子采蘩参加贵族祭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8楼2015-06-09 09:04
            回复
              【译】
              哪儿采白蒿?
              去那洲与池。
              哪儿用白蒿?
              公侯的祭祀。
              哪儿采白蒿?
              去到山涧旁。
              哪儿用白蒿?
              公侯的庙堂。
              夫人多谨慎,
              早晚在公庙。
              夫人多安详,
              进退亦有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9楼2015-06-09 09:05
              回复
                【2015.6.10】
                麟之趾
                麟之趾,
                振振公子,
                于嗟麟兮。
                麟之定,
                振振公姓,
                于嗟麟兮。
                麟之角,
                振振公族,
                于嗟麟兮。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1楼2015-06-10 10:51
                回复
                  【字译】
                  ⑴麟:麒麟,传说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趾:足,指麒麟的蹄。
                  ⑵振振(zhēn真):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⑶于(xū虚):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
                  ⑷定:通颠,额。
                  ⑸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⑹公族:与公姓义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2楼2015-06-10 10:52
                  回复
                    【译】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啊!
                    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啊!
                    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3楼2015-06-10 10:57
                    回复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 《毛诗序》有“《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赞美贵族公子,以“麟”起兴,在古代是一桩异常庄重和动情的事。古代传说中的“麟”,非同寻常, 大抵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则眉飞色舞于“麒麟在圃,鸾凤来仪”;孔子生春秋乱世,则为鲁哀公“获麟”而泣,以为麟出非时也。
                       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诗所传达的热烈赞美之情。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两幅美好画面的化出和叠印:眼间刚出现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又恍然流动,化作了一位仁厚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来。仁兽麒麟与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辉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赞叹之情。于是“于嗟麟兮”的赞语,便带着全部热情冲口而出,刹那间振响了全诗。二、三两章各改动二字,其含义并没有多大变化:由“麟”之趾,赞到“之定”、“之角”,是对仁兽麒麟赞美的复沓。 如此三章回旋往复,眼前是麒麟、公子形象的不断交替闪现,耳际是“于嗟麟兮”赞美之声的不断激扬回荡。经了叠章的反覆唱叹,所造出了一种兴奋、热烈的画意和诗情。
                      古代的王公贵族,总要自夸其身世尊崇不同凡俗,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定是“龙种”、“麟子”。这首诗用于恭贺贵族得子的场合,大约正能满足那些王公大人的虚荣、自尊之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4楼2015-06-10 11:04
                      回复
                        【译】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7楼2015-06-11 13:59
                        回复
                          【2015.6.12】
                          相鼠
                          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
                          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
                          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9楼2015-06-12 13:59
                          回复
                            【字译】
                            ①相:视也。仪:礼仪也。
                            ②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
                            ③俟:等。
                            ④胡:何。 遄(音chuán):快,速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0楼2015-06-12 13:59
                            回复
                              【译】
                              看老鼠都有皮,人却不讲礼仪。人若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
                              看老鼠都有牙齿,人却不知廉耻。人若不知廉耻,不去死还等什么?
                              看老鼠都有肢体,人却没有礼教。人若没有礼教,为什么还不快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1楼2015-06-12 14: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