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吧 关注:85,151贴子:1,182,363

回复:【相对论验证实验系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06楼:
既然把光子看作一粒子,那样的话,其速度应为c,时间相对是永恒的,那又怎样测光子能量、速度呢?
=======
用本贴的实验1.(可能在本贴的2楼或3楼)


709楼2008-04-12 21:22
回复
    140 回复:【物理讲座】普及版 
     【用μ子实验验证相对论的钟慢效应T(v)=γTo本来是十分成功的 】 
    钟慢效应是从洛伦次变换中推出来的,可是从洛仑兹变换中同样可以推出钟快校应,为什么不见说明? 
     
     作者: 东方已晓 2008-4-13 11:46 
    =======
    回复:实验验证必须坚持用实验事实说话,验证相对论的一个推论时,还不能使用相对论的其它推论,否则会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

    绝大多数实验是在地面上进行的,实验者认为自己静止,因此只能验证地面到高速飞行物之间的Lorentz变换中的从静到动的变换,倒过来时没法作实验,验证不了.


    710楼2008-04-13 15:07
    回复
      谢谢物质作用论先生邀请.我现在专心关注如何验证,严格按实验数据说话是我的原则.

      以μ子实验为例,从地面拍到的照片上能测量出μ子的速度v以及当速度是v时的寿命T(v),利用加速器又能测量到速度是0时μ子的寿命To,结果发现
      .......T(v)=γTo....(1)
      成立,我就说μ子实验验证了相对论的(1)式成立.

      仍以μ子实验为例,http://tieba.baidu.com/f?kz=355105670所讨论的应该涉及μ子看到什么的内容.我现在的态度是:我没有把仪器放到μ子身上,也没有跟着它一起跑,我不知道它看见什么,只能什么都不说.


      712楼2008-04-13 18:03
      回复
        【实验验证必须坚持用实验事实说话,验证相对论的一个推论时,还不能使用相对论的其它推论,否则会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
        对一个实验的解释,是为了验证相对论的推论的,可是从爱因斯坦-洛伦次变换中,有两个不同的推论,为什么只能验证你说的那一个?就是因为陷入循环论证么?我看不是,是这个推论与实验的结果是相反的。


        IP属地:江苏713楼2008-04-13 18:22
        回复
          一个实验要同时验证尺缩L(v)=Lo/γ,钟慢T(v)=γTo.我认为有落入循环验证的怪圈的嫌疑,反正实验这么多,何苦?别人是否这么认为?我不管,反正我不这样做.
          在我列举的验证T(v)=γTo实验中,左边绝对不是匀速运动(把左边说成是匀速运动是错的),粒子在大气中运动,必然引起周围大气极化(或电离),要消耗能量,它在作减速运动(减速度相当大),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解释,它的钟要变慢.实验测量到的确实是钟变慢了.
          至于从μ子立场看又如何?我的回复是:没有实验数据,什么都不能说.


          714楼2008-04-13 18:58
          回复
            楼上是我删除的,原因是我还没有打完就按了发送键.

             物质作用论先生:

            祝愿您很好地经营好http://tieba.baidu.com/f?kz=355105670这个帖子,为在本吧讨论纯理论问题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我不参加讨论的原因,716楼只是说了其中的一个.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曾云海先生这种高水平的人,这种很懂的人无法理解的,不同水平的人对问题的理解就是不一样.

            我退休前从不上网,来相对论吧也就100天左右,刚来时发现吧友间经常pk,双方pk老半天,什么叫对?什么叫错?好象双方标准并不相同.因此我发了:如何判别对错"的帖子,希望达成一些判别对错的共识,以便深入地探讨问题.经过好几百个帖子的争论,只有"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争议,其它的都不了了之.

            我曾经提出:我们是相对论吧,对于完全不涉及相对论的问题,能否采用下面简单的判别对错的方法:

            经典力学:在经典范围内,凡是符合牛顿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公式的称为对,不符合的称为不对;

            经典电磁学:在经典范围内,凡是满足麦氏方程组,三个状态方程及Lorentz力公式的称为对,反之就是不对.

            我们研究相对论,无论你对于相对论持什么看法,必须承认:我们自己不能包打天下,应该尊重别的学科的成果,以他们的成果作为我们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否则,只能是重复别人的工作,毫无意义.

            我以为上述看法是天经地义的,没什么好讨论的.结果如何?您去看看哪个帖子吧,我也不多说了.

            既然大家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争议,其它都有争议,那么我就专门讨论【相对论验证实验系列】问题,其它的一律不介入.道理十分简单:【相对论验证实验系列】就是用实验说话,符合实验事实的就是对,不符合实验事实的就是错,谁说都没用.对纯理论问题,连如何判别对错都没有共识,没办法讨论.我不介入.


            718楼2008-04-14 07:26
            回复
              这虽然是尊道科技的商品广告,其中介绍了几种雷达测速仪,他们是把雷达的自身速度计算进去的。 
              【CS-10型雷达测速仪 
              CS-10型雷达测速仪是一种性能优良、功能齐全的单体枪型测速仪器。它利用多卜勒原理实现对地面运动目标径向速度的测量,特别适合于公路、铁路、机场、厂矿、企业等各种需要进行交通管理的场合。 
              CS-10型雷达测速仪可在静止状态下测量同向(驶离)和反向(驶近)的运动目标;也可在运动的巡逻车上测量同方向行驶和反方向行驶的运动目标。这些功能可用“工作方式”开关和“方向开关”来组合成四种工作状态: 
              静态同向(STA-↑↑), 动态同向(MOV-↑↑), 
              静态反向(STA-↑↓), 动态反向(MOV-↑↓)。 
              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定其中一种工作状态进行速度测量。设有手动和自动两种锁定方式;并设有日历时间电路,可显示出年、月、日、时、分。配置的高速打印机可将测量结果和测量时间一起打印输出。 
               
              主要技术参数 
              1.工作频率:10525MHz±25MHz 
              2.发射功率:10~30mW 
              3.测速范围: 
               静态同向10~400Km/h 
               静态反向 不限速32~160 Km/h;限速 限速值~限速值+128Km/h 
               动态同向 自身速度10~200m/h 
               目标速度 11+自身速度~3/2自身速度(要求自身速度大于32Km/h且至少比目标速度低11Km/h) 
               动态反向 自身速度10~200Km/h 
               目标速度 限速值~限速值+128Km/h(要求自身速度大于 
               32Km/h) 
              4.测速精度:±1Km/h 】
              这样就可以看看光速是不是可变了吧?


              IP属地:江苏719楼2008-04-14 10:37
              回复
                我判断你给的这组数据不可能得到光速是否不变的结论.理由如下:令v表示车速.无论你按什么理论处理,光的速度最大就是c+v,不可能比上述数值还大.

                由于(c+v)/c=1+v/c,...v/c<<1%

                根据你提供的测量精度1km/h,大约就是1%的精度.因此这个仪器不可能判别光速是否会变.即:我真的变了你也测量不出来.何况我还不一定变!


                720楼2008-04-14 11:03
                回复
                  具体的测量方法我不知道,从广告上看,这些仪器都很小,都是手持式的。但从他们考虑了自身的运动速度上来看,自身的运动速度对测速是有影响的,人们会把这些现象用频率与波长的变化来解释,可是频率为什么会变化


                  IP属地:江苏721楼2008-04-14 14:42
                  回复
                    不是用这些变化来解析,而是这些可以直接测量出来.但是光速你测量不出来变化.反正你手头应该有这样的仪器,你自己测量试试看.


                    722楼2008-04-14 19:29
                    回复
                      716 回复:【相对论验证实验系列】 
                       德民先生、升山先生,算了! 
                      对于这等人多说无益——他不懂,不比ptg先生那种人。就留着他这些去对付比他水平更低的人吧。 


                       曾云海 
                       
                       
                       作者: 220.168.36.* 2008-4-13 21:48   回复此发言 
                      ============================== 
                      曾先生,谢谢您的提醒。 
                       
                       
                       作者: 物质作用论 2008-4-14 21:14 
                      =====================================
                       回复:我上网,来相对论吧就是为了散心.喜欢自己发帖子,不喜欢参与pk,不想与任何人争论.
                      帖子发完,看的人多,我就多法,没人看,我就不发.

                      曾先生是高手,你跟他一起讨论好了,也好让我这个不懂的人开开眼界.


                      738楼2008-04-14 22:05
                      回复
                        有言在先,这是:【相对论验证实验系列】,专门讨论与相对论有关的实验问题.本吧讨论相对论理论问题的帖子不计其数,讨论实验的屈指可数,开几个专门讨论实验问题的楼并不过分.

                        难道实验就那么可怕!连开个楼专门讨论与相对论有关的实验问题都不行.

                        讨论其它问题,请到别的楼.凡是与本楼主题无关的帖子,明天晚上即将被删除.如果认为重要的,请吧友先行被份,另开耧讨论.

                        讨论问题,应该用词文明.凡是出现不文明用词者,不管是谁的帖子,一律删除,没有例外.删除不干净的可以提出,再删,删除干净为止.删除干净后再讨论.


                        747楼2008-04-15 17:29
                        回复
                          说真的,我手中并没有这些仪器,这些都是在看帖时发现的广告,我如果能与他们联系上,我会设法搞到一台这种仪器。无线电波是在空中传播的,有哪个人能测量他的波长,只能从共振的频率上看到频率不同


                          IP属地:江苏754楼2008-04-16 10:00
                          回复
                            由于你已经测量出频率,人们就用频率,光速就波长,不再测了.过去中波电台播音都同时报自己的频率及波长,北京是这样,外地也一样.你计算一下即可得到光速.


                            755楼2008-04-16 20:48
                            回复
                              南澳老师.

                              波长L*频率F = 光速, 在观测者运动时候是根本不成立的.

                              我已经说过多次了.

                              实际上, 以汽车速度为例子, L是轮子周长, F是转速. 如果观测者静止, 靠L*F是可以的. 如果观察者运动, L*F是错误的----这里的错误不是误差, 而是原则性的.
                               


                              -----------------------------------
                              由于你已经测量出频率,人们就用频率,光速就波长,不再测了.过去中波电台播音都同时报自己的频率及波长,北京是这样,外地也一样.你计算一下即可得到光速. 
                               
                               
                               作者: 南澳洲


                              756楼2008-04-16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