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欢迎各位吧友留言
-
1《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25【作者简介】张汝伦,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4伊川门人撰稿,儒家人文学荣誉出品。
-
11原标题: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学术自由究竟有多重要? 曾海军(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撰稿,伊川门人编辑,儒家人文学荣誉出品。
-
5紫阳陪臣撰稿,儒家人文学荣誉出品。
-
10紫阳陪臣撰稿,儒家人文学微信公众号荣誉出品。
-
43紫阳陪臣撰稿,儒家人文学荣誉出品。
-
1紫阳陪臣撰稿,儒家人文学出品。
-
43《近思录》中说:“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除了此书这段外,
-
136说比喻 某窃谓“比喻”是一种极其高明而有效的论证方式,盖道理散在天地,无一物而无道焉,无一处而无道焉,然却有明白易见处与深邃难见处、自家切近处与弥高弥坚处之别,人以深邃难见处、弥高弥坚处来问,儒者以明白易见出、自家切近处比并而告之曰:“你先来看这里,这里看明白、看通透了,自然渐渐能见得那里,盖那里也不过是这个道理而已。”以助其喻,可谓善导人者也。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子注曰:“天地之化..
-
17甲午年十月廿三朱子吧读书会 主本主讲:紫阳陪臣 辅本主讲:东方谪仙、清河郡人 主持:伊川门人 《大学》郑注孔疏 主讲:东方谪仙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者
-
3甲午年十月十六朱子吧读书会 主本主讲:紫阳陪臣 辅本主讲:东方谪仙、清河郡人 主持:永葆其儒 永葆其儒: 诸位:我们的读书会又要开始了。上次的读
-
0甲午年亥月戊戌朱子吧读书会 主讲:东方谪仙、清河郡人 主持:永葆其儒 永葆其儒:诸位:很高兴我们的读书会又要开始了。本周我们迎来了两位新会员,
-
21四德无勇,然则勇非德与?曰:德固仁义礼智,其不可易处谓之信、不容已处谓之勇。 知不能及、仁不能守,非知仁不能也,勇不彰也。养勇而后知及之、仁
-
2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看到朱子大人的论语集注里说:“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
-
30好像发不出来
-
33@生如夏花664 刚刚看了您发的《孔子何以为当代人》,在下认为文章逻辑严谨,但对其中一段有点疑问和自己的想法 : 对一个文明系统、文化传统而言,圣
-
33谨以此文纪念孔子诞辰。
-
20
-
48《八朝名臣言行录》载: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时范文正公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公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嵗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公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
-
15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请教各位,君子儒与小人儒区别在哪里?
-
130原楼太局促,另开一贴作答,前论不附。 近来读书,忽觉牟氏天资绝人,然观其进学路子,亦非顿觉,其实更近于朱子所谓的格物致知。 求道与求学,在余处
-
29按:此文写于三年前,今日读来,犹有粗处,亦有当时研习心学之痕迹,然于初学《易》者未必无小补。文中所谓高岛氏者,明治日儒高岛嘉右卫门先生也。 麟少年时,家父在京得旧本《高岛易断》,一阅倾心,便将其点校刊行,使此易学佳著重现于世,至今深为读者所喜爱。前年,虑及此书最适于初学者,却至今仍是古文,家父便有意将其译为白话,命我从旁助理。麟治《易》,向来被家父笑为未入门,此番便不敢不以勤补拙。犹记当时举家
-
69并非古礼才是礼,礼之精在于心。一心一意无不可是礼。一念一动亦无不可是礼。则礼即理更不复疑。
-
46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此章乃儒家“义利之辨”之
-
7读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其中多有非议朱子处(别的书也出现过),牟氏宗孟子到陆王一派,未免不妥。 另,将作用层与实有层打作两截,说道家只有
-
77为师者知所以敎,而弟子知所以学。 同理;我们学习总是有目的的。 你学圣人之学的目的是什么?大道理放到后面说; 先说说问问自己内心,在现在这种社
-
22最近半年赶论文,好久不记笔记,这些都是以前写的。请指教。:)
-
48某六年前初次接触哲学,便是跟从家师学朱子理学。到现在,大概其间经历过两三次危机。 第一次与某现在想水的话题关系较小,就从略。大抵对於一身之外孰为真实产生怀疑,似一身处於游戏布景之中,周围皆是声音色彩的流动,觉察不出其余“有心者”的存在。 第二次是深为理学的万象森然般的缜密所震撼,似见整个天地如一台至为精密的机器,隆隆运转永不停息,人在其中,於某一时地方所当如何做乃至如何动念起心,至精至微处皆已一定。
-
61、舜之孝,武王之武,以其不幸,卒成天下人之大幸;今人每遇不幸,多言报复,卒至祸及父母。每于不幸中生出不忍之心,推之于天下,此大人所以称其大
-
4庆元庚申三月初二日丁已,先生简附叶味道来约沈下考亭,当晚即与味道至先生侍下。是夜,先生看沈《书集传》,说数十条及时事甚悉。精舍诸生皆在,四更
-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
-
22朱熹和王阳明都强调静坐~怎样静坐?
-
30咳,要某这麼个疏懒怠惰的人来挖新坑= = 牟宗三教授的论述,谁给某一个《心体与性体》的Word文档可不可以,某找个PDF截图可不可以= = ———————
-
2本帖是为更好地利用右侧相关链接栏而设。非吧务人员请勿回复,倘若要推荐相关网页或工具,请私信在下或另开主题帖。
-
30刚好昨天看了一个狂儒的博客,吧内亦有吧友说某书云“至於近代国家抵抗日本侵略的失败,自然是儒家的责任”,某对这个问题并无感觉,只是此话题似乎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