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庵吧
关注: 6 贴子: 150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 目录:
  • 佛教
  • 7
    中国自古相传的呼吸习静养生法,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却有它独到之处,它的微妙,也就是针对呼吸着手。人们一般的运动不外四种。一种叫做“行”:就是下肢的行动;一种叫做“住”:就是立定在那里;一种叫做“坐”:就是依靠坐位固定肌肉;一种叫做“卧”;只是全身肌肉松弛。但是练习呼吸以坐的时候最相宜,因为行时立时,身体和精神不容易安定,卧时身体和精神又易入于昏昧,只有坐时可以安静,所以通常称之为“静坐”。这
  • 5
    【修心庵讯】云雾山中,修心禅院,禅宗振兴,临济道场。一九六六年,证缘老和尚,重建修心禅宗道场,复兴修心禅堂,高挂临济钟板,领众坐香,传承农禅宗风。智慧法师住持修心后,续尚禅门宗风,为传承修心庵宗风,广利一切有情。甲辰年农历三月十五(2024年4月23日),由本寺智慧法师主七,云雾岭修心庵禅七“起七”。
  • 3
    难以专注,是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通病。从外缘上来讲,现在信息太多,令人眼花缭乱, 手机更是随时随地打乱人的思维。 各种染污的境界随时随地侵扰着我们的六根,由于内心无主,我们摄取回来的这些境界又变成了心中的尘埃。 从内因上讲,很多人都缺乏志向,学习、工作都比较被动, 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力。 内心无根,故而很容易随外缘而转,散乱浮躁。 改善也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要控制外缘, 比如学习时要把手机拿走或关掉, 多
  • 1
    若求“步步占先,事事争胜”,本身就是一种烦恼。 竞争的心态,可能带来一时的成长,但也会带来更多负面的东西。佛法绝非否定进步,而是要认清、净除那些负面的东西。以“比较”为喻,就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不是不比,要看比什么、怎么比,如“不让古人,是为有志;不让今人,是为无量。” 与人比较,要在因上比,而不是在果上争。透由与他人的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生起向上增进的希求心,这是好事;但若由竞争产生了高低不平
  • 1
    如果一个修行人, 身心不能随时随地清空归零, 那就说明他住在某个境界上 被外面的现象所转了这是非常不好的不管哪一种法最后必须落在心上 心态的认识和转变才是修行的根本, 成就并非在理论和见地上认识到了就行 而要在心态上达到一种高度 如果仅仅是理论上认识到了 心态却没有转变 证明只是懂得理论 在修证上还没有证悟 就如纸上谈兵!
  • 0
    八正道又名八圣道,圣即高贵优越。佛陀尽一切必要,详尽地对一切有情解释了这一通往涅槃的惟一途径。 “入正道可分为戒定慧三部分,它是佛教独具的,是区别佛教与其它宗教和哲学的分水岭”。八正道的戒定慧三个阶段,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古偈中,得到体现。 戒包括正语、正业、正命。戒是道德修养,涤荡淫欲、憎恚、懒惰、焦虑、不安、疑惑等心智方面的骚扰不净,是精神发展的基础,使精神稳定安详,使
  • 0
    凡圣本来没有任何差别,都是本性清净的。众生以五蕴身心为自我,蒙蔽了清净的本性而烦恼受苦,如同性本清净的虚空被乌云遮盖一样。菩萨发心修行,逐渐转化,一旦转迷成悟,就如同风吹乌云散,显露明净晴朗的天空一样,一片碧天、万里无云,这就是清净法界的究竟涅槃。 菩萨在戒定慧、六度、四摄修行的过程中,有大慈悲、大愿力,发心救度一切众生,自己证悟了,还是不断地救度众生。虽圆满证入涅架,但度生无尽的悲愿,成为不动本
  • 0
    静坐的时候,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即脐下约一寸三分的部位,称“下丹田”)。初学的人,对这种工夫,极难下手。人们的妄念,一起一灭,没有一秒钟停止,所以说:“心猿意马”,最不容易调伏。 静坐的最后工夫,就是能够调伏这些胡思乱想的妄念,妄念一旦消除,就能够出现一种无念境界。 那么怎样下手呢?应该平常行动做事时候,时刻当心,不要乱想,到静坐时候,把一切事物放下,拿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
  • 0
    其实我们依止善知识的目的,就是要观察善知识的身语意的行为,进而效仿随学。 善知识的身体调柔,善知识的语言善巧,善知识的智慧深邃,只要你悉心效仿,自然就被提升了。如果总是看过失,这是非常颠倒的,是不如理的依止。
  • 1
    “我见”—— 就是执着自己的见解一定对, 一切的冲突就是这两个字。 包容异己的存在,才能显示自己的伟大。对任何人和事,要做到,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事情过去的那一刻要记得放下,不能多留一分在心里!
  • 0
    上面说到人们的生命寄托于呼吸,呼吸习静法就在对准呼吸下手,那么呼吸的练习很是重要,应该详细谈谈。一般人的呼吸往往短而浅,不能尽肺部张缩的力量,因此也不能尽量吸入氧气吐出炭酸气,以致血液不清,易致疾病。这里举出练习方法如下: 一、呼吸气息的出入,应该极轻极细,连自己的耳朵也听不见出入的声音。 二、气息应该慢慢的加长,叫它达到小腹;但要纯乎自然,不可用力。耐心练习,久后就能够达到。 三、人们胸中,在肺的下
  • 1
    无明是十二缘起的第一环,但事实上,十二缘起像是一个轮子或圆圈一样,没有开端,也没有尽头。无明是烦恼的根源,是整个圆圈的首脑,若以智慧照破无明,就是打破这条链子的方法。 十二缘起中,名色身心之流来自心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识是一种将身心世界分为能知所知、主体客体、我他等等的认知行为。由于这种划分,就有了个体的出生。每一刹那,识一生起,就有某种特定的身心形式。在下一个刹那,心识又变成另一个新的形式。
  • 0
    老子之言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此言万物之各有根本也。相彼草木,由胚而芽,由芽而干枝茎叶;畅茂条达,小者寻丈;大者千霄。问其何以致此?孰不曰根本之深固乎。 盖草木之根本敷畅,斯能吹收土中之养料,以运行于干枝茎叶,而遂其生成,此人人所能知也。然则人类之生,几万亿年,发达至今;自其大者观之,亦万物之一耳,既有生命,必有根本,无可疑也。 草木之根本,人人能知之能道之;人类之根本何在?则知之者鲜矣。虽
  • 0
    实证涅槃的人,是自知的。凡夫沉浸烦恼中,除非修习内观,启发实相般若,将心转为道心、将心转成清净,否则是无法体证涅槃的。涅槃不是存在任何一处,它就像风,只能由它的作用来认知它的存在。涅槃为至乐,它不是感官经历之乐,它是一种从生命的痛苦中,获得解脱的快乐,它是条件圆满时,才能证得的。证得涅槃的方法,只能由每个人亲自去体验,就像放一点糖在舌头上,就会知道糖的滋味,不需太多有关糖的理论。涅槃是超世间的,世
  • 0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苦的因缘终止时,苦的结果也就不会发生。十二缘起也说明了有情生死流转的逆转: 1. 无明灭则行灭:生起贪瞋痴根本烦恼的无明完全灭除止息,则造作诸业、习性反应的行就止息。 2. 行灭则识灭:造作诸业、习性反应的行完全灭除止息,则业识投胎的心识就止息。 3. 识灭则名色灭:业识投胎的心识完全灭除止息,则但有胎形、六根未具的名色就止息。 4. 名色灭则六处灭:但有胎形、六根未具的名色身心完全灭除止息
  • 0
    灭谛指涅槃,是断除了任何形式的爱欲,得到自由,是与終梁,真愛、无真愛的各种爱欲完全分關,这到寂灭。涅槃是完全熄灭世间的贪瞋痴,毫无贪爱渴爱之欲,止息了苦因(集谛)和苦果(苦谛),因灭果灭。 “比丘们!什么是苦灭圣谛呢?它是贪爱的完全远离、灭尽、舍离、弃舍、解脱无染。比丘们!何处根除贪爱、何处息灭贪爱呢?在身心中,有诱人的、令人喜悦的地方,就是可以根除息灭贪爱的地方。”佛陀指出在身心中,十个诱人的、
  • 1
    灭谛是苦的止息的真理,是人类可以从相续不断的苦得到解脱,获得自由自在的清净涅槃,涅槃又叫断爱。 人类的语言太贫乏了,不足以表达涅槃这种绝对的真理、最终的实相。涅槃是贪的熄灭、瞋的熄灭、痴的熄灭,从贪瞋痴得到自在。涅槃绝不是自我的销毁,因为根本无我可毁,涅槃所销毁的是“我”的幻觉、“我”的错误意念。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至善之境只有在死后才能达到,而佛教的涅槃却可在当生成就,不必等到死后。 达到涅槃的人
  • 0
    禅修者若能在六根与六尘接触与感受生起的当下,以觉性如实了知其生灭无常无我的本质,就能因此灭除贪爱渴爱的生起。禅修者也可以严密念住于触或受的醒觉,以正知正念,在触或受的当下断毁十二缘起的锁链,截断烦恼,脱离生死轮回。 从无明到老死的缘起法,显示有生就有苦的真理,它是一种因和缘的关系。十二缘起法让我们了解到实相的真理,帮助我们体验身心无常、苦、无我的本质。禅修者若能清楚了知“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
  • 0
    4.名色缘六入:名(心)、色(身)、生起,六根就生起。由六根未具的胎形,长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备的人形。了解名色缘六入,可以改变妄执“我”在看,“我”在听,“我”……的邪见。欲界和色界有名有色,无色界中,只有意识的生起。 性别并不是在受胎时就已发展,只是具有潜在能力。其他许多方面,例如大脑、心等等也都不是在受胎时形成,而是具有潜在能力。 5. 六入缘触:六根生起,接触就发生。出胎后缘于六根而与外境接触。触
  • 2
    人生之根本在脐,吾即言之矣。古之有道之士,盖早知之,故有修养丹田之法。丹田者,亦名气海,在脐下腹部是也。顾吾之为是书,意在发挥平素之心得,以论理的记述之,绝不愿参以道家铅汞之说,故不取向者丹田之名称,而名之曰重心。 物理学之公例,凡物重心定则安;重心偏则倾;百尺之塔,凌云之阁,巍然独峙而不欹者葛故?曰惟循重心之公例故。悲哉世俗之人,不知反求其根本,而安定其重心;终日营营,神明憧扰,致心性失其和平,
  • 0
    1.无明缘行:以贪瞋痴等生死根本的烦恼为缘,生起造作各种善业恶业的行。无明是对过去、对未来、对缘起法的无知,不明事物的本质,不明自己的本来面目。无明覆盖了正确的知见,不明四圣谛:①不明苦;②不明苦之因是由于贪爱、渴爱、欲爱、愚痴才造成轮回;③不明苦之灭;④不明灭苦之道。“无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愚痴,由此,我们在这个世界轮回不已”,无明是转动生命之轮的主要动力,“比丘们!此生死轮回相续,看不到尽头,众生
  • 0
    境无好丑,随业发现。同样一场冻雨,游园赏景的富贵之人看到的是琉璃世界,而无家可归的贫寒之人看到的却是寒冰地狱。同样的时间,幸福中人感叹光阴似箭,痛苦中人则感觉度日如年。
  • 1
    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持戒。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选择自己扛过去,不再愿意轻易去打扰别人,并不是性格要强,而是懂得了人生的不易,谁都会遇到自己的难处;圈子之内,人情之外,我们总要学会自己独当一面。
  • 1
    静坐与心理的关系人身有肉体与精神两方面,而其不可思议处,多在精神方面,此宗教及哲学所由起也。持极端惟物论者,则谓吾人心意之作用,不过有生以来经验之迹象,印于脑中者,恒随肉体以俱尽,殆不承认有精神界;持极端惟心论者反,谓世界一切,皆由心造,无心则无物;是皆陷于一偏之见。 究之心身两方面,不可偏废,而心意尤能影响于肉体,概而论之,其例实多:愧耻内蕴,则颜为之赤;沉愁终夜,则发为之白;此精神之影响于形体
  • 1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看世界的角度。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说自己还不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就看看自己身边相处的人,就能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
  • 0
    2023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十五),修心庵一年一度的冬季禅七如期起七。本次禅七为精进七,为期七天。
  • 2
    死亡不是一种断灭,继续启造生命的力量并未断除,业力继续存在,不受肉体分解影响。一般来说,我们以为死亡就是身体活动力停止活动,当身体失去了活力,它就不再支持意识的活动。事实不然,只要对生命有一点点执著,有一个想继续生存的贪念,意识之流就不会因为身体失去了活力而从此停顿。 当死亡一发生,身体开始毁坏时,意识之流在渴望生存的驱使下,再度进入精子卵子结合的生命体中,就这样,重生的现象在死亡后即刻发生。记忆
  • 7
    2018年9月4日到了先从紫竹林拜到南海观音,因为午间相对比较热,地面温度有些高,而且这条路没什么遮阴的,所以在检票那里停下时感觉眩晕,眼前发黑,确实觉得自己脑子缺氧了,休息了大概十分钟又继续拜直到观音圣像前 午后一点多去的洛迦山,从码头拜到妙湛塔,一路树荫比较多,所以拜的比较顺利,半个小时左右就到塔前了 9月5日凌晨三点半法雨寺起香朝拜佛顶山(又名菩萨顶)上山1080台阶,是普陀山海拔最高点,因为昨天连续两个地方
  • 1
    死与生的差别只在一念顷间,此生的最后一念顷,便决定了所谓下一生的最初一念顷,这下一生实际上仍是此生同一系列的延续。就在此生中,也是如此,此一念顷便是构成下一念顷的要件,物质的身体不再活动的时候,“能”并不随之消失,它继续形成另外一种形态,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另一生命的东西。 在生命中,每一心念,每一心识,都是生生灭灭的,这种刹那间心念的生灭都是一种生死。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一秒都经历了无数的生死,
  • 1
    修行要多“开窗”,多“晒太阳”。 “开窗”就 是敞开心灵; 听经闻法就是用“佛光”照晒我们的心灵。 这样,把无量劫来业习里的不净的东西散掉、净化掉。#修行#
  • 0
    1980年出生浙江宁波 1997年于天台山国清讲寺礼上光下宏老和尚披剃出家 2001年就读于杭州佛学院 2004年阿育王寺受具足戒 2006年正式任职宁波鄞州区修心庵住持,现任宁波鄞州区佛教协会理事 2010年宁波金峨禅寺讲解《佛说阿弥陀经》 2013年宁波阿育王寺讲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2015年宁波长寿寺讲解《观音略说》;被评为个人道风先进 2017年虚云老和尚弟子禅道长老传付曹洞正宗第四十九世法脉 2019年天童禅寺修祥长老传付临济正宗第四十三世法脉 2020
  • 1
    人们的心被贪瞋痴慢疑五种障碍左右,“识”受到了限制,因而无法识别往世。如同一面镜子被灰尘蒙蔽,照不出影像。如同在太强的阳光中,看不见星星,并非星星不存在。我们无法回忆往世,是因现在的心一直负荷过重,我们对每天遇到的许多事情,生起种种思虑,导致心的真性被蒙蔽了。 因为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这一刹那过度到另一刹那,也没有任何恒常不变的东西,可以从今生投向他生。生命只是刹那变化而相
  • 1
    根据佛教,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物质的色蕴和精神心识的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共五蕴所组成的,这些物质和精神的身心五蕴,不停地生灭变化,它们没有一个片刻是相同的,它们组成了身心和感官。当佛陀分析身心感官时,只发现五蕴中识的力量,并没有发现灵魂的存在。 一般人对“识”产生错觉,以这种无形的、可直接感受到的、川流不息的识,就是灵魂。事实上,识也无法单独存在,它是依赖受、想、行而存在,每一意识也一样不断地生住灭
  • 1
    解脱是从果里来的,但是没有因,哪里来的果? 只不过我们凡夫众生对因不在乎,只想好的果。 想发财,想长寿,却不知道福报是从布施里来的,长寿是从爱护其他生命里来的。 果从因里来。有了因,才有真正的果。 不重视因,其实代表没有真正的福报。 像我们现在听经闻法,这就是因。 是在这个世间开显清净的因地,敲起智慧的法鼓,亮起量理的宝剑—— 文殊菩萨的宝剑发出的智慧焰光就是“量”和“理”。
  • 1
    寒冬时至,天地封藏;息诸缘务,正闻熏习。每逢冬日,农事已了,便是僧众精进修行的最佳时间。 禅七期间,寺内其他一切佛事从简,常住上下一切都要护持禅七、成就诸师,保证“禅七”圆满。在禅堂内,各位学员以静坐和跑香的方式来调和身心,勇猛精进,勘破疑情,了生脱死。#禅七##禅##禅修##冥想##静坐##打坐##金峨禅寺##禅堂##选佛场#
  • 0
    本禅七法讯为春季禅七、禅修实时同步随时更新分批发布、长期有效,敬请关注并保存,各寺院具体禅七起七时间以各寺院临场公布为准,提前至客堂咨询。 时间 公历 按照法会时间顺序 1、四众禅修 ‖ 广东惠州佛光寺2024年3月1日-3月8日 2、四众禅修 ‖ 浙江嘉兴·福源禅寺七日歇心禅修营报名 (3月3日-3月10日 ) 3、四众禅七 ‖ 2024年3月4号至3月10日江西宜春·仰山栖隐禅寺七日禅修营报名 4、居士禅七 ‖ 云居山国际禅修院举行春季禅七(3月11日至3月17日)
  • 0
    亲爱的修心庵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修心兰若 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0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其成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立即填写问卷信息https://iwenjuan.baidu.com/?code=nlec1g,领取各项吧主权益。同时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