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312贴子:1,321,961

淮阳子(5.9)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轩起
淮阳书社,2025年1月


IP属地:河南1楼2025-01-06 12:00回复
    【英】朱莉娅·安娜斯《解读柏拉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7章)
    在许多对话中,柏拉图力图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过完美的生活。伦理学就是指我们不仅关心如何生活,更要关心如何才能有高尚的生活,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许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幸福生活意味着有所成就,所以成功人士,尤其是有钱人,日子过得安稳的人便可称幸福。如果有人说,被社会排挤的失败者的生活是幸福的、令人钦佩的,而且是值得我们效仿的,那么这种观点一定会被视为怪论和谬说。


    IP属地:河南2楼2025-01-06 12:06
    回复
      《理想国》和《法律篇》是柏拉图两部篇幅最长的对话。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说自己勾勒的是一个理想城邦,而在《法律篇》中,他具体描述了应当如何治理一个理想化的希腊城邦。那些让我们合理使用物质条件的美德,柏拉图在《法律篇》中称其为“神界之善”,与此相对的是单纯由外物本身构成的“人世之利”。


      IP属地:河南3楼2025-01-06 12:20
      回复
        柏拉图《大希庇亚篇》是西方最早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的文章,它第一次区分了“美的东西”和“美本身”。当苏格拉底向当时的智者希庇亚请教“美是什么”的问题时,希庇亚首先问答“美丽的少女就是美”。苏格拉底说,如果说“美丽的少女就是美”,那么“一匹美丽的牝马”“一把美丽的竖琴”“一只美的陶罐”也都可以称为“美”,但这些都只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不是“美本身”。


        IP属地:河南4楼2025-01-06 16:02
        回复
          希庇亚接着又提出了几个答案,如“美无非就是黄金”,因为用黄金装饰能够使一些不太美的事物变成美的、“对某个具体事物适宜的东西使该事物成为美的”、“有益、有用、能产生某种善的力量就是美的”、“有益的快乐”是美的,如此等等,但最后都被苏格拉底一一驳倒。


          IP属地:河南5楼2025-01-06 16:07
          回复
            在柏拉图看来,具体的美的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而人所应该追求和探寻的是永恒不变的真正的美。这种美不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它对一切美的崇拜者都相同”,“它自存自在,是永恒的一,而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对它的分有”。
            在这里,柏拉图提出了关于美的本体论的问题,而美本身作为美的本体,只能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它是超时空的绝对永恒的实体,万事万物都是源自于这一世界。美的理念就是美的本身,它是—切事物之所以美的本源和根据。


            IP属地:河南6楼2025-01-06 16:19
            回复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分为三个层次: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在这三者之间,理念世界是绝对的、永恒的,是万物的本体,是最高层次的存在;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它只能部分地反映真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它呈现出的美也只能是一种感性形式的美,层次比较低;而在三个层次中,最低的是艺术世界,由于它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所以是“模仿的模仿”。


              IP属地:河南7楼2025-01-06 16:32
              回复
                柏拉图认为,在人性的三个层次(理性、意志、激情)中,理性是最高的,通过它人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真理,并由此把握到美和善;而激情是最低的,它是非理性的、低劣的,甚至是邪恶的


                IP属地:河南8楼2025-01-06 16:38
                回复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具体描述了对“美本身”认识的过程。第一步应从“爱上某个具体的美的身体”开始;第二步应爱“一切美的形体”;第三步“应该学会把心灵美看得比形体美更为珍贵”;第四步,发现“各种美之间的联系与贯通”;第五步,“看到各种知识之美”;第六步,也就是最后,真正走进了美的世界,见到了美的本体。


                  IP属地:河南9楼2025-01-06 16:42
                  回复
                    西方文明基于理性的价值传统,所谓“应当”就是人要过善的生活,而善就是遵循理性的指导去生活,应当的价值目标就是人在理性的指导下去追求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使人获得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1-07 00:14
                    收起回复
                      在康德看来,真正的道德行为总是有其自身的价值,这种行为之所以为善,并不在于它能导致功利的结果,而主要在于它合乎道德律令的要求。换言之,只有当人们仅仅根据绝对命令的要求去从事某一行为,而完全不考虑这种行为是否能带来实际的利益,该行为才具有道德(善)的性质。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1-07 06:37
                      收起回复
                        罗素:“我相信,假如中国人能够自由地从我们西方文明中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坏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那么中国人完全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并能结出一种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优点珠联璧合的灿烂成果。”


                        IP属地:河南12楼2025-01-07 17:58
                        回复
                          伙伴关系在品格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罗素提出:“唯有同龄人才能在自由和平等的氛围中为幼儿本能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
                          罗素认为,构成理想人格基础的四项品质是:活力、勇气、敏锐和智力。活力来自身心健康,勇气可以克服恐惧,敏锐让人们富有同情心,而智力代表着获取知识的能力。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1-07 18:00
                          回复
                            当孩子具有恐惧心理时,罗素认为“逼迫孩子勇敢”是没有用的,让孩子学习操作和控制性的技能有助于克服恐惧,比如骑自行车、登山。当孩子说谎时,他认为惩罚只会导致恐惧,增加说谎,可行的方法是父母始终保持诚实,从而获得孩子的信任。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1-07 18:03
                            回复
                              对打架的孩子说出“不要打架”是容易的,而让孩子学会和平解决冲突的技能是困难的;惩罚孩子是容易的,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则是困难的;强迫孩子坐在书桌前是容易的,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则是困难的。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1-07 1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