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96贴子:11,376,403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着这首诗,仿佛恋爱了一般,评金克木诗歌《雨雪》(现代诗吧/格命草)
《 雨 雪 》
(文/金克木)
我喜欢下雨下雪,
因为雨雪是你的名字。
我喜欢雨和雨中的小花伞,
我们可以把脸在伞下藏着;
我可以仔细比比雨丝和你的头发,
还可以大胆一点偷看你的眼睛。
我喜欢有一阵微风迎面走来,
于是你笑了笑把伞转向前面;
我喜欢假装数伞上的花纹,
却偷眼看伞的红光映上你的脸;
于是我们把脚步放得更慢,更慢,
慢慢听迎面来的细语的雨点。
喜欢春天的江南、江南的春天;
我喜欢微雨的黄昏、黄昏的微雨;
我喜欢微雨中小小的红花纸伞;
我喜欢下雨,因为我喜欢你。
但我更喜欢晶莹的白雪,
愿意做雪下的柔软的泥。
~~~~~~~~~~~~~~~~~~~~~~~~~~~~~~~~~~~~~~
赏析:
今天分享一首金克木先生的诗《雨雪》,这首诗写的是恋爱中动人的情节,带给读者一种爱的美感和享受。读着这首诗,仿佛恋爱了一般,诗中那眼波传情的冲动,给雨雪天带来了温暖和热情。诗人用充满爱意的话语,描绘了一个个场景,读者像身临其境一样,看了一场爱情短剧,十分的温婉动人。下面,进入诗歌,感受诗人爱的细致之处。
?第一节,诗人很直接道出了喜欢雨雪的原因,这是爱的直陈,没有模棱两可。诗人如此大胆地表白,那是因为爱的坚定,和对恋人的一片真心。所以,爱就是爱,不要暧昧。
第二节,诗人写下雨,和雨中的小花伞,这正是和恋人雨中共度的好时光,那伞下羞于直视的眼光,是爱的躁动。由此可见,诗人非常享受这一时刻的到来,细节写得非常突出。把脸藏在伞下,细看恋人的头发,偷看恋人的眼睛,这非常符合一个男生坠入爱河的心理。爱得小心翼翼,爱得偷偷摸摸,爱得如此细腻,怎教人不被这爱给传染呢?另外,诗人没有写恋人的反应,从文字中,我们却能感受到恋人的隐约朦胧之美,给人遐想的空间。
第三节,诗人写微风迎面,在诗人看来,这仿佛是自然的馈赠,制造一个特别的机会,让诗人和恋人更亲近,有更多的互动,而爱意就是在一次次互动中堆积起来的。写微风和雨一样,写得非常细致。诗人同样是借机偷看恋人,然后一同品味风雨带来的刺激和爱的心跳。从视觉转向听觉的过程,也是诗人单方的行动,转向和恋人共同的行动,这一感情的递进,让诗人感到的是兴奋。一个热恋中的人,不想错过任何爱的细节,一一记录了下来,连读者都感到回味无穷。
第四节,诗人采用互文的手法,无不是在加深这爱意。从春天和江南,到微雨和黄昏,再到微雨和红花纸伞,最后是雨中我和你。有一种古典的美感弥漫诗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有着无比浪漫的精神和情趣的。诗人所体现的爱恋,有传统的素描和写意。古典和现代的结合,更加突显诗情画意之美。而这一切,都是为诗人的情感服务的,诗歌的这种构思在老一辈诗人的诗中是常见的,这也体现了新诗发展的轨迹。
最后两句,写得更是柔情蜜意,诗人一句“愿意做雪下的柔软的泥”,不仅表明了内心的爱意,而且诗句也非常写意。前面都是在写雨,直到最后才突出雪,前面的铺垫,只为了表现诗人的爱像白雪一样晶莹纯粹。诗人这样的表达,是令人心动的,也让人非常的感动。一切真的东西,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作用着,好比诗人的真情。
这首诗写得非常唯美浪漫,恋爱中的人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来制造浪漫和温情。而诗人的身份,会让浪漫指数飙升。和诗人谈恋爱,真是一种精神享受,正如诗中所表现的。而恋爱归恋爱,爱情归爱情,婚姻归婚姻,各有各的情调,同时进行的话,需要某些东西的支撑。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0楼2025-02-13 12:52
回复
    《 读 书 赋 》
    (书童)
    书卷浩渺,如星河璀璨,蕴天地之精华,藏古今之智慧。展卷之际,恍若置身千年长河,与圣贤对话,与智者共鸣。字里行间,皆是思想的火花,句读之中,尽是心灵的滋养。
    书中有山川湖海,有风花雪月,有悲欢离合,有兴衰更替。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哲理使人深邃,科学使人严谨。一书一世界,一卷一乾坤。读书者,以静制动,以思启行,以知驭情,以文养心。
    晨起捧卷,清风拂面,字句如甘露,滋润心田;夜阑执书,灯火阑珊,篇章似明月,照亮心扉。读书之乐,非言语可尽述;读书之益,非岁月可磨灭。
    愿以书为伴,以读为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攀登于智慧的高峰。书山有路,学海无涯,读书者,终将抵达心灵的彼岸,成就更好的自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1楼2025-02-13 18:05
    回复
      Ai写《红楼梦三字经》
      (deepSeek爱好)
      我让deepseek把红楼梦改编成1500字以内的三字经,它在思考片刻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相当之惊艳。真的佩服AI了,感觉很多岗位都要难以入眠了!
      ~~~~~~~~~~~~~~~~~~~~~~
      《红楼梦三字经》
      开鸿蒙,灵石通,女娲炼,补天功
      绛珠草,受露恩,下凡尘,报情衷
      姑苏城,甄士隐,观幻境,识假真
      葫芦案,贾雨村,判冤孽,种祸根
      金陵贾,四大家,护官符,权势遮
      宁荣府,白玉堂,钟鼎食,翰墨香
      老国公,开疆场,儿孙辈,享膏粱
      贾宝玉,含玉生,老祖母,掌上珍
      林黛玉,姑苏来,丧慈母,泪满腮
      进贾府,初相见,似故人,前生缘
      薛宝钗,待选秀,金锁佩,冷香幽
      史湘云,憨态萌,醉芍药,石凳横
      大观园,元妃省,题匾额,显才情
      潇湘馆,翠竹绕,蘅芜苑,香草悄
      怡红院,蕉棠映,稻香村,杏帘青
      十二钗,聚华庭,海棠社,诗韵灵
      贾宝玉,厌经纶,脂粉队,觅知音
      读西厢,沁芳亭,葬花词,泣残红
      金玉缘,世人重,木石盟,天地证
      王熙凤,弄权术,铁槛寺,敛财匆
      刘姥姥,三进府,携瓜蔬,攀高户
      游园会,笑满堂,醉卧处,怡红香
      探春敏,理家勤,除宿弊,暂革新
      尤三姐,性刚烈,鸳鸯剑,断痴孽
      紫鹃慧,试莽玉,疯癫症,惊府邸
      傻大姐,拾绣囊,泄私情,祸端藏
      邢夫人,逞威逼,王善保,献毒计
      抄检夜,风雨急,晴雯死,芳官离
      中秋宴,悲音奏,凹晶馆,联诗瘦
      黛玉病,潇湘冷,焚诗稿,断痴情
      金玉姻,拜天地,红盖下,良缘替
      苦绛珠,魂归天,病神瑛,泪成泉
      贾元春,薨宫闱,王子腾,亡边陲
      锦衣军,抄宁荣,枷锁响,大厦倾
      凤姐亡,裹草席,巧姐难,佛门栖
      史太君,寿终寝,鸳鸯女,殉主勤
      宝玉痴,守空房,宝钗劝,赴科场
      中乡魁,却尘缘,雪地里,拜父别
      甄士隐,度香菱,警幻仙,揭情榜
      白茫茫,真干净,红楼梦,终散场
      太虚境,警世言,风月债,古今连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空,乞丐谤
      正叹他,命不长,哪知己,归来丧
      择膏粱,谁承望,烟花巷,卧鸳鸯
      昨日里,黄土陇,送白骨,今宵红
      纱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食尽鸟,各投林
      有恩的,死里逃,无情的,分明报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干
      看破的,遁空门,痴迷的,枉送命
      好一似,食尽鸟,各投林,落白地
      红楼梦,十二支,悲金悼,玉葬诗
      怀往事,追蹉跎,字字血,声声泪
      劝世人,莫效此,风月债,早参破
      三生石,绛珠泪,警幻曲,千秋说
      (全篇共1500字,以三字经形式概括红楼梦主要情节,保留宝黛爱情主线、家族兴衰脉络及"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核心悲剧。嵌入了经典判词、曲词元素,结尾呼应太虚幻境警示,突出"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的哲学意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2楼2025-02-13 20:33
      回复
        《AI无法取代人类:人性光辉的五个永恒堡垒》
        (写了封情书)
        2025-2-1407:35河南
        在伦敦皇家医院的ICU病房里,一位老年患者紧紧攥着实习护士的手,这个简单的动作让监测仪上的心率数据奇迹般回归平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星夜》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仍会为梵高笔触间流淌的孤独与热烈而热泪盈眶。这些场景揭示着一个深刻真相:在算法编织的数字丛林中,人性始终闪烁着不可替代的光芒。以下五个维度构筑起人类文明最后的堡垒,它们不仅是抵御AI替代的护城河,更是人类尊严的永恒丰碑。
        一、情感联结的量子纠缠
        在东京的临终关怀病房,AI护理机器人能精准执行97%的护理操作,但当患者进入生命最后时刻,家属仍会要求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人类护理员手掌的温度、眼神的交汇、呼吸的共鸣,构成了生命之间量子纠缠般的心灵共振。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当人类进行真实眼神接触时,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跃度是虚拟互动的300%,这种生物电信号的复杂交织,创造了AI永远无法复制的疗愈磁场。
        二、创造性思维的混沌之光
        斯坦福大学创造性思维实验室的对比实验显示,AI能在30秒内生成100个广告方案,但经过3个月市场检验,人类创作的两个方案用户留存率高出47%。这种差异源于人类大脑前额叶皮层与边缘系统的独特互动,将理性认知与潜意识冲动熔炼成创新的合金。如同毕加索用《格尔尼卡》解构战争暴力,达利在《记忆的永恒》中冻结时间,人类艺术家总能在混沌中捕捉到AI算法无法触及的灵光。
        三、道德判断的暗物质
        麻省理工学院道德机器实验室收集了4000万份自动驾驶道德困境选择数据,发现人类决策中存在18%的"非理性仁慈"。这种看似矛盾的道德暗物质,正是人类数万年进化形成的文明基因。当图灵测试升级为道德测试,AI在电车难题前表现出的"功利主义最优解",恰恰暴露出其无法理解苏格拉底饮鸩赴死的信念,也难以参透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街头的坚守。
        四、复杂决策的黑洞视界
        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的AI交易系统能在0.03秒内完成风险计算,但2008年金融危机中真正挽救客户的,是基金经理在凌晨三点做出的反直觉决策。这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前景理论:人类在不确定性决策时,会调动海马体中的情景记忆与杏仁核的情绪印记,形成超越概率计算的"第六感"。这种决策黑洞中的信息奇点,是AI线性思维永远无法穿越的视界。
        五、文化传承的基因螺旋
        京都百年茶室的第五代传人山田宗明,至今仍用手工石磨研磨茶粉,这种看似低效的坚持,实则是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AI能完美复刻茶道流程,却无法理解茶筅划过碗沿的微妙震颤中,承载着千年前荣西禅师从宋朝带回的禅意。人类文化DNA的双螺旋结构——物质载体与精神内核的缠绕共生,构成了AI难以解码的文明密码。
        站在奇点临近的悬崖边,我们更应清醒认知:AI的算力暴增恰似普罗米修斯之火,既能照亮前路,也可能焚毁人性圣殿。那些看似"低效"的人类特质——犹豫中的深思、痛苦里的共情、困惑时的顿悟,实则是文明进化馈赠的珍贵遗产。未来世界的终极图景,不应是硅基智能的独角戏,而应是碳基智慧与数字算力共奏的交响诗。守护这些人性堡垒,就是在守护人类作为宇宙自我认知媒介的终极尊严。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3楼2025-02-14 14:20
        回复
          《人体七个未解之谜》
          (共度余生)
          2025-2-6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虽然现代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以下是人体七个未解之谜,涉及生理意识和生命本质:
          ·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核心问题:意识是如何从物质(大脑神经元活动)中产生的?主观体验(如疼痛、颜色感知)的机制是什么?现状:神经科学发现意识与大脑皮层、丘脑等区域有关,但无法解释"自我感知"的本质。哲学上存在"物质意识二元论"与"唯物主义"的争议。
          ·2.衰老的终极机制。核心问题:为什么所有的生物都会不可避免地衰老?是基因编程的结果还是细胞损伤的积累?假设:端粒缩短、线粒体功能下降、自由基损伤、表观遗传变化等理论,但尚未找到统一的根本原因。
          ·3.免疫系统的"准确识别"。核心问题:免疫细胞如何区分"自我"和"非我"(如病原体或癌细胞)?为什么有时候会攻击自己的组织(免疫性疾病)?现状:T细胞通过MHC分子识别抗原,但免疫系统的动态调节网络尚未完全破译。
          ·4.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核心问题:为什么睡眠是所有高等动物的必要行为?其核心功能是恢复能量、清除代谢废物还是巩固记忆?未解之处:虽然发现睡眠中脑脊液流动加速、清除β淀粉样蛋白、记忆重组等现象,但睡眠剥夺致死机制尚不清楚。
          ·5.存储和提取记忆。核心问题:记忆如何以物质形式储存在大脑中?为什么有些记忆能保留几十年,而短期记忆能迅速消失?现状:海马体是关键的记忆中心,长期记忆可以通过突触可塑性(如LTP)形成,但具体的编码方法(如是否类似于计算机存储)尚不清楚。
          ·6.人体自愈极限。核心问题:为什么某些器官(如肝脏)可以再生,而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弱?是否有激活全身再生潜力的机制?研究前沿:干细胞技术和表观遗传重编程(如山地因素)试图突破再生医学的瓶颈,但尚未找到人体自愈的"总开关"。
          ·7.微生物组与人体共生的奥秘。
          ·核心问题:人体内数万亿微生物如何与宿主共同进化?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大脑免疫甚至行为?
          ·未解之谜:微生物组与肥胖、抑郁、自闭症的关系已被发现,但因果关系和调节机制仍不明确。
          ·其它有争议的谜题:濒死体验:脑活动停止后意识能否短暂存在?
          ·经络系统: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对应于现代解剖学中未知的结构吗?
          ·生物电磁场:人体微弱电磁场是否具有未被认知的功能?
          总结这些谜题揭示了生命科学的边界,促进了医学、神经科学和量子生物学的发展。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的进步,人类可能会逐渐揭开这些奥秘,并在未来重新定义他们对自己的理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4楼2025-02-14 18:13
          回复
            《 古 稀 賦 》
            (白马帅哥)
            天地苍凉,岁月沧桑,人生不易,各自奔忙,游走红尘,虚耗时光,岂知天命不可违,有喜有伤。
            春有百花俏,秋寒必有霜,世事难料,人生无常,青丝白发如大梦一场。
            年少皆憧憬,老来变彷徨。亦淡看功名利禄,不再张扬,静观乱世变迁,管它荣辱存亡,
            逆来顺,棱磨光,人老年迈变中庸,满腹谋略口懒张。眼花少打听,耳聋不问心不慌,不再计较得与失,求什么万古流芳。
            茶一盏,品酒香,夕阳无限好,珍惜好时光,青山永不老,福寿比天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5楼2025-02-14 19:39
            回复
              顺治这篇《醒世碑记》,是对人生、权力与归宿的深刻思考。
              (静墨守心)
              2025-2-213:46宁夏
              《醒世碑记》
              (清·顺治)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自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悲,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也不去,来是欢喜去是悲。
              悲欢离合多劳思,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闲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尺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辈,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如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
              妙悟妙解:
              谁是我,我是谁, 人生就像一场梦,来时有,去时无,合眼朦胧已谢幕,迷时不知我是谁,悟时我谁都不是,有我无悟,有悟无我,哪里还有什么你是谁谁谁。
              弘一法师说:"尽力之后,选择随缘吧,人的手就那么大,握不住的东西太多了,世间一切皆为空欢,没有一样东西真正属于你,你来皆大欢喜,你走,两手空空,唯一属于你的,就是你活着的每一个瞬间。'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不会真正的拥有什么
              来去之间,空空而来,空空而去
              因此,也就无所谓拥有,不过只是暂时经历,生命在人间路过而已
              对于人生中的失去,更要理智对待,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当自己懂得无所谓拥有的时候,也就懂得了无所谓失去
              人生路上,我们体验过就已经算是完美了。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同时也在不断失去的过程
              属于你的、不属于你的
              一切都会随着时间流逝
              一切都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
              无论你怎么不舍,怎么挽留,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自然而然的活着
              其实,人生中的一切,冥冥之中都早有周密的安排.
              我们在得失之间行走,用平常心对待就好,活得通透豁达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便不会觉得人生苦短,皆是遗憾了。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人的一生,尽心了,努力了,就不要问结果
              因为,人生无常,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太多,一切都是因果。
              不过,得失总会平衡,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给你打开一扇窗。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得失之间,不要怨恨什么,上天总是公平的
              即便失去,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成全你
              所以,人生悲欢离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只有看淡,释怀,放下,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而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活在当下,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正如钱钟书所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人生路上,心无挂碍,不忧不惧。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就好,
              其他的,老天自有安排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无声处听雨,寂静时看山。多识草木少识人,常守世间清净心。”
              “骨子里的自卑该怎么办?”
              “没人规定一朵花一定要开成玫瑰。”
              “自己生活贫乏的人,才喜欢刺探别人的私事。”——张爱玲
              “人之所以痛苦,总是因为忽略自己拥有的,偏偏挤破头去追求自己没有的。”
              “你知道为什么月亮两头尖尖,中间弧形吗?”
              “锋芒对外,温柔对你。”
              “天又亮了,完全不顾我困不困,说亮就亮。”
              “做个心定的人,不为锦瑟迷,不为流年欺,见
              人间 ,眼无是非,望岁月,心有玫瑰。”
              “时光蹁跹,岁月倥偬。”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6楼2025-02-14 21:01
              回复
                又一首教科书式的诗,意境堪称一绝,评吴秋山诗歌巜雪夜》(现代诗吧/格命草)
                《 雪 夜 》
                (文/吴秋山)
                孤馆的灯是青的,
                窗外,垂下雪的珠帘。
                炉火伸出了蛇舌,
                舐着室中的冷味。
                又是残夜梦回,
                枕畔的书瘦损了。
                远处掷来一片狗吠,
                击破沉寂的夜网。
                ~~~~~~~~~~~~~~~~~~~~~~
                赏析:
                今天分享的这首《雪夜》来自吴秋山先生,他是1907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作家、学者、书法家,著有诗集,散文集等,在当时文坛上是有一定影响力和名气的青年作家。估计很多诗友不熟悉,我也是今天看诗集才了解到,顺便查阅了一些资料。他的这首小诗《雪夜》,现在读也非常应景。大过年读诗,别是一番滋味。这首诗,分为四节,每节都是一个画面,而且意境非凡。像先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写诗,加之又是复旦中文系的,诗的味道确实不同凡响,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下面进入诗歌,一起来体会这独特的诗味和意境。
                这首诗描写雪夜,从诗人身处的位置来看,是由室内到室外,再到室内,最后又复归室外。这样来回的切换镜头,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一颗孤寂的心。个人非常喜欢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似有一种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之感。诗歌透着一股隐逸之风,整首诗画面感强,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节,孤馆的青灯对窗外的雪珠帘,一暖一寒,相交错,由于太过寒冷,灯色由红黄转化成心理上的青色,这样的氛围充斥着寒意和清寂。这节写雪下得大,用珠帘来形容,非常的巧妙和传神,很有古典美感。
                第二节,视线又转向炉火,用蛇舌来表现炉火的旺盛,真是非常的绝,火苗如蛇吐信子般,非常有动感。接着从视觉转向味觉,火舔舐着屋中的冷味,这是代替诗人在品味雪夜寒凉。冷热的交锋,正是诗人和雪夜的对抗。此时,只有炉火为伴,孤独感越发强烈。
                第三节,开头“又是残夜梦回”,似在说,觉又一次只睡了一半从梦中醒来。醒了能干啥呢?只好抱着书读,枕畔的书都被读瘦了,像折损了一样。不知多少个夜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或许这也成了诗人的常态。书生总是多愁善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的“残夜”和“书瘦”写得是非常出彩的,诗人字词的推敲是一绝。
                第四节,描写雪夜的听觉。狗叫声明明是传来,诗人却说成是“掷来”,好像是特意叫给诗人听的一样。能够听到一点声响,对孤独的诗人来说,或许也是一点安慰。此时,夜也被击破,有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即视感。
                整首诗,艺术特点非常明显,用现代诗展现古典诗词的美感,精炼生动,意境高远。而且,诗人在字词上的选用,和精准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带给人阅读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享受。从诗歌审美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有教科书式的意义,是可以作为范诗供学生欣赏学习的。从情感角度来看,有一种孤独之美,虽然写得很寂寞,很惨淡似的,但是,作为学者型的作家,他肯定也是享受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偶尔抒发一下孤寡之感,也是情有可原。更何况这是触生情,挥笔写诗一首,排解苦闷很正常。从个人角度来看,是非常推荐这首诗的,您读后的感觉如何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7楼2025-02-15 13:06
                回复
                  两个版本的《凡人赋》
                  《凡人赋》是一篇描绘凡人生活、情感与追求的赋:
                  (版本一,较为简短且流传较广)
                  ~~~~~~~~~~~~~~~~~~~~~~
                  《 凡 人 赋 》
                  鄙人出身农耕之家,落地时天无异象,成年后国无功绩,幸有几尺农舍以避风雨。既非书香门第,也无家产可继,以零工农活苟活人间。一生清风,二位千金,三观尚正,四肢也全,五分聪慧,六流身材,七下广东,八出家门,九次创业,十回失败。文能识字,武可护犊,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承蒙岁月不弃,得益母爱父恩,方能识大体、知轻重,明事理、辨是非。学而励精图治,处通人情世故。后家道中落,泪弃笔南下。适逢改开浪潮起,也曾壮立鸿鹄志。上下求索、奔走东西,虽小有成就然不可持续,终止于温饱。生如蝼蚁,居无定所,未得衣锦,无颜还乡。壮时心比天更高,试过才知秤与砣。几番风雨岁如歌,光阴荏苒炊烟过。等到家父病体弱,草草立室告乃翁。夕阳西下人已去,换上龙装接衣钵。本学无五车才没八斗,却舞文弄墨指手画脚。居乡村山野不务正业,常高谈阔论故作深沉,人前极力伪装高大上,人后穷尽慌张尽悲凉。夜,仰首长空,满天星斗豁然开朗,人生数十载,看世间疾苦,知正道沧桑,叹岁月蹉跎。至知命之年,阅不完丑恶百态,已尝尽苦辣酸甜。此生苦短,唯祈一路无恙,红尘多梦,无须尽欢之意。非亮之才,岂奢白帝托孤,举觞独醉,笑渡百岁尘时。
                  ~~~~~~~~~~~~~~~~~~~~~~
                  (版本二,较为简约且富有哲理)
                  《 凡 人 赋 》
                  凡哉,天下之生民,皆凡人也。凡人即天下,天地之间,无非此矣。凡人者,喜怒哀乐之普普通通,寤寐行止之庸庸碌碌,然每一凡,皆非凡也……凡人虽平凡,然其力无穷。凡人虽普通,然其心伟大。凡人者,实乃天地之心也。故天下皆凡人,凡人即天下……凡人之道,不在形貌之妍媸,不在才智之高低,而在其内心之深浅,以及其志向之大小……故曰:天下皆凡人,凡人即天下。凡人之道,即天下之道。凡人之心,即天下之心。是以知,凡人非凡,天下非凡。凡人即英雄,凡人即世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8楼2025-02-15 19:15
                  回复
                    《 心 相 篇 》
                    (五代/陈抟)
                    《心相篇》是五代宋初道教学者陈抟创作的作品。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他是著名的道教学者,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被称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
                    《心相篇》的全文如下: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9楼2025-02-15 20:58
                    回复
                      诗人的博爱令人动容,评辛笛诗歌《风景》(现代诗吧/格命草)
                      《 风 景 》
                      (文/辛笛)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1948年夏
                      ~~~~~~~~~~~~~~~~~~~~~~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诗人辛笛的诗《风景》,他是1912年生人,逝世于2004年,是我们的前辈诗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留过学,然后回国任教,几乎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工作。在这样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下,诗人的成就是可想而知的。这首《风景》创作于1984年,此时,诗人回国,在火车上,看到眼前掠过的风景,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有着无限感慨,结尾一句“都是病,不是风景!”给人重重一击。诗人对民生的体察,表现的是诗人的博爱精神,也许就此,在诗人心中种下一颗改变旧面貌的种子也说不定。诗人回国后,以自己的方式作贡献,为社会添砖加瓦,也是改变的方式之一。下面,就这首诗,感受一下当时民生的凋敝,和诗人暗生的同情和仁爱之心。
                      首先看前两行,“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诗人的暗喻非常有个性,把铁轨比作中国的肋骨,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看到的民生面貌和国外所见的差距之大,让诗人心理上顿生落差,由此,诗人想到的是接连不断的社会问题。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诗人以种博爱之心关心民生,是让人敬佩的。
                      然后是这两行“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诗人把看到的茅屋和坟分别比作生活和人生的终点,这样的概括总结是精准有力的。茅屋和坟如此之近,有一种感知上的张力存在,让人想到的是生命的短暂和生存的困苦,在当时那种环境之下,能活下来已是十分不易的。
                      接着,诗人来了一个景和人的对比“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自然风光依然是生机一片,可是人却黄得凄惨,这样的对比,在视觉上形成巨大的张力场。人和美的风光却是格格不入,这反映出来的就是民生问题。这也侧面体现出革新的迫切性。但是一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任重而道远的。
                      最后,诗人通过一路行来的感受,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显然是从国外到国内,有一种心理上的落差存在着。景美而人却不美,人文风景急待改善和提高,可这并非一日之功。这些黯淡之处,是让诗人感到震撼的,视觉上受冲击,导致心理上不好受。
                      最后总结就是“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诗人所关心的焦点全在人身上,而不是自然的风景,这体现的是诗人的仁爱之心,这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的体现。一个“瘦”字,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存状况是多么恶劣。瘦所反映的是温饱问题,进而产生疾病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诗人这句“都是病,不是风景”,仿佛铿锵有力,振聋发聩,让人警醒。
                      诗人的眼光是独到的,目之所及皆是病,这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写照,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于心不忍,多么希望能改变的愿望顿生。社会问题具有系统性,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诗人所见的只是一个缩影,还有千千万万个地方也是如此。看到诗中的情景,一想到现在的相对美好,伟人们的付出,是让人无比敬仰敬佩的。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60楼2025-02-16 13:37
                      回复
                        他是战斗诗人,诗歌传遍大江南北,评田间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现代诗吧/格命草)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文/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1938年作
                        ~~~~~~~~~~~~~~~~~~~~~~
                        赏析:
                        今天分享的这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诗人田间最著名的街头诗之一,创作于1938年,当时这首诗传遍全国,诗歌直抒胸臆,激情昂扬地呼唤,非常具有鼓动性。在抗战年代,这样的诗往往能让人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也是他的诗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的一面。诗歌语言如刀刻一般,激活民众的斗志,他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他是一位真正的战斗诗人。下面,具体来聊聊这首诗,看其是如何震撼人心的。
                        诗歌只有短短五行,简洁有力,诗人仿佛在开民智,唤醒人们消沉的灵魂。诗人先用一个假设句开始,这也不是一般的假设,而是直指现实的假设,“不去做什么,就会发生什么”。从文中来看,不去战斗,就会被刺杀,并且还要遭受肉体和灵魂的双重侮辱。诗人将不去打仗的结果直陈,只为激发人们的斗志,因为事实及结果已经摆在眼前。况且,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当奴隶,任人欺侮,倒推来看,体现了去打仗的必要性。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有时代特征,极具鼓动性,激发人们自尊自爱,调动人们的爱憎情绪,勇敢去战斗。因为不去战斗,会毫无尊严地被死去。诗歌口语式地呼告,摆事实讲道理,就像在苦口婆心地劝说一样。人们一看便知其意,一听便知其意,非常有利于传播和记忆,让人一看一听便心领神会。这是暗藏力量的语言,将心理暗示的能量作最大的产出。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语言创作特点,体现了诗人非同凡响的人格魅力,是一位值得景仰的诗人。
                        全诗读下来,没有多余的内容,一气呵成,如顺口溜一样,有其独特的艺术色彩。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现实强烈的不满情绪。不仅自己感到不满,还要将民众的不满情绪释放出来,才能团结一致去战斗,也只有团结才有力量,一盘散沙是形成不了战斗力的。诗人深知其中的道理,将思想转换成文字,又启蒙思想,非常务实。
                        这首诗之所以能传遍全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诗人卓越的诗歌才华,以及实事求是的创作理念,人们才能共鸣,才会主动去改变。这是一首具有内驱力的诗,无论谁读到,都会被触动,都会有改变命运的决心。因此,不做奴隶,不怕死,去战斗,成了本诗的思想内核。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61楼2025-02-16 19:23
                        回复
                          《老人言》
                          (朝气蓬勃的嘟嘟姐)
                          老人言集锦(改编):

                          青头马脸不可交,
                          鸡斗不过水蛇腰。
                          最毒不过一只眼,
                          矮子深藏一把刀。
                          手舞足蹈太虚伪,
                          说三道四小人教。
                          两腮无肉奸无比,
                          未语先笑媚中骚。
                          仰脸老婆低头汉,
                          心高气傲事难办。
                          言语反复必有鬼,
                          热情过度必有招。
                          利益之下见人格,
                          权术里头辨奸枭。
                          高手面前必装傻,
                          小人面前亦装憨。
                          逢人少掏肺腑话,
                          遇事先尝水苦甘。
                          宁可人前多不会,
                          不可人前多会全。
                          知行合一做得到,
                          老人言贵多寿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62楼2025-02-17 08:52
                          回复
                            《 青 云 志 》
                            (明/徐霞客)
                            无人扶我青云志,
                            我自踏雪至山巅。
                            若是命中无此运,
                            亦可孤身登昆仑。
                            红尘赠我三尺剑,
                            酒看瘦马一世街。
                            世人朝路乃绝涧,
                            独见众生止步前。
                            海到尽头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若东山能再起,
                            大鹏展翅九万里。
                            一入红尘梦易真,
                            一朝悟透心境名。
                            一朝悟道见真我,
                            昔日枷锁皆云烟。
                            天门将至百运开,
                            拂尘轻笑问仙来。
                            ~~~~~~~~~~~~~~~~~~~~~~
                            欣赏总结(Ai):
                            《青云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云志》展现了诗人徐霞客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诗中“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表达了诗人独立自主、不屈于命运的精神,强调了自我奋斗和坚韧不拔的重要性。这种精神激励人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依赖他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攀登人生的高峰。
                            其次,《青云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自然的独特感悟。诗中“红尘赠我三尺剑,酒看瘦马一世街”象征着诗人在复杂尘世中历经磨砺,获得了坚韧的品质,同时也展现了孤独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使得《青云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青云志》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思考。诗中“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展示了诗人宏大的气魄和高远的志向,激励人们在生活中树立远大的目标,勇于挑战自我。这种哲理思考不仅让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也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最后,《青云志》的文学价值还体现在其豪迈的笔调和深刻的哲理上。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自然的独特感悟。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青云志》成为一首充满豪迈情怀和深邃哲理的诗作。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63楼2025-02-17 13:19
                            回复
                              《红裙佳人》
                              (卧龙先生W0)
                              红裙似火映娇容,
                              高束青丝意气浓。
                              耳畔银珠添秀雅,
                              唇边浅笑韵无穷。
                              玉肩微露风情显,
                              回眸秋水脉脉情。
                              恰似明霞天际落,
                              芳华熠熠绽芳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64楼2025-02-17 2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