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精神及其对苏子精神的影响贯通:
老子和庄子,很容易混为一谈。其实虽然合称老庄,共为道家鼻祖,两者还是大有分别的。粗略点说,老子更富“国家主义”色彩,庄子更具“个人主义”气质。老子说的话,多是对治国者说的,即称之为”国师”也无妨。庄子说的话,多是对特立独行、无意于仕途角逐、能“世外”自足自乐之个人说的。苏东坡年轻时读庄子,以为“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哉。”在仕进之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中,苏虽然不能免俗而跻身官场,甚至也曾有过“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言壮语,但骨子里却是个我行我素、肆其才华学识而无暇他顾之“快乐天才”(林语堂语)。正因为如此,宋史作者才针对有人说东坡若稍能有所收敛韬晦,即使不受重用也至少能免祸的说法,很有见地地评价说:一一如果这样,他还是苏轼吗?
(成都冯川)
~~~~~~~~~~~
苏轼生前的最后一句话:“着力即差。”
这是顶级思维。意思是当你使劲时就错了。
用生命中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领悟。佛家讲不执着,一切随缘。道家讲道法自然,真正属于你的东西,你无需努力。所谓的努力,其实就是死磕,也就是在死胡同里找出路,自信的流露是不用助力的,但凡用力,皆是刻意而为之。刻意而为的东西,都是不长久或者产生痛苦,做事交朋友,感情婚姻皆是如此。刻意或不刻意,已有为与无为的真意,凡事不刻意,人生才如意。
庄子“刻意”篇曰,无所于吾须之至也,不与勿交。淡之至也,无所于溺粹之之至也,不与任何外物相抵触,是虚空的最高境界,不跟外物交往,是恬淡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事物相违逆,是精粹的最高境界。
爱人的早高境界是心疼,爱的最高境界是成全。只有很深很深的缘分,才能在同一条路上相伴走了一程又一程,只有很深很深的福报,才能遇到那个看见你又懂你的人。爱是彼此尊重彼此滋养彼此托举互相成全!









老子和庄子,很容易混为一谈。其实虽然合称老庄,共为道家鼻祖,两者还是大有分别的。粗略点说,老子更富“国家主义”色彩,庄子更具“个人主义”气质。老子说的话,多是对治国者说的,即称之为”国师”也无妨。庄子说的话,多是对特立独行、无意于仕途角逐、能“世外”自足自乐之个人说的。苏东坡年轻时读庄子,以为“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哉。”在仕进之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中,苏虽然不能免俗而跻身官场,甚至也曾有过“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言壮语,但骨子里却是个我行我素、肆其才华学识而无暇他顾之“快乐天才”(林语堂语)。正因为如此,宋史作者才针对有人说东坡若稍能有所收敛韬晦,即使不受重用也至少能免祸的说法,很有见地地评价说:一一如果这样,他还是苏轼吗?
(成都冯川)
~~~~~~~~~~~
苏轼生前的最后一句话:“着力即差。”
这是顶级思维。意思是当你使劲时就错了。
用生命中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领悟。佛家讲不执着,一切随缘。道家讲道法自然,真正属于你的东西,你无需努力。所谓的努力,其实就是死磕,也就是在死胡同里找出路,自信的流露是不用助力的,但凡用力,皆是刻意而为之。刻意而为的东西,都是不长久或者产生痛苦,做事交朋友,感情婚姻皆是如此。刻意或不刻意,已有为与无为的真意,凡事不刻意,人生才如意。
庄子“刻意”篇曰,无所于吾须之至也,不与勿交。淡之至也,无所于溺粹之之至也,不与任何外物相抵触,是虚空的最高境界,不跟外物交往,是恬淡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事物相违逆,是精粹的最高境界。
爱人的早高境界是心疼,爱的最高境界是成全。只有很深很深的缘分,才能在同一条路上相伴走了一程又一程,只有很深很深的福报,才能遇到那个看见你又懂你的人。爱是彼此尊重彼此滋养彼此托举互相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