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窦武陈蕃被宦官反杀
168年的这场政变,对189年的各方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7年底,桓帝无子而崩,窦太后的哥哥窦武问河间宗室刘鯈,说河间哪个王子侯最贤,他回答说解渎亭侯刘宏,看上去有唯一指定竞争者的感觉?
168年正月,灵帝即位,东汉第五次太后临朝,窦太后父亲窦武为大将军,与陈蕃、胡广一起参录尚书事。
【其冬帝崩,无嗣。武召侍御史河间刘鯈,参问其国中王子侯之贤者,鯈称解渎亭侯宏。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子机渭阳侯,拜侍中;兄子绍鄠侯,迁步兵校尉;绍弟靖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
【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这样一个以名士士人为主体的执政班底算搭起来了,五月,出现日食,士人们觉得铲除宦官集团的机会来了
前情提要:166年桓帝发动第一次党锢,名士李膺、杜密等下狱,167年放出,168李膺重新被任命为长乐少府(长乐宫在东汉是皇太后的宫)
【五月丁未朔,日有食之。诏公卿以下各上封事,及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又故刺史、二千石清高有遗惠,为众所归者,皆诣公车。】===后汉书灵帝纪
【武既辅朝政,常有诛翦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
【孝灵帝建宁元年六月,太白在西方,入太微,犯西蕃南头星。太微,天廷也。太白行其中,宫门当闭,大将被甲兵,大臣伏诛。其八月,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谋欲尽诛诸宦者;其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长乐五官史朱瑀觉之,矫制杀蕃、武等,家属徙日南比景。】
窦武是165年因为女儿入选宫廷才开始从郎中入仕的,之前一直是名士身份,这也是他诛宦官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根基太浅了,自己又不是很熟宫廷权谋机要。
【会五月日食,蕃复说武曰:“昔萧望之困一石显,近者李、杜诸公祸及妻子,况今石显数十辈乎!蕃以八十之年,欲为将军除害,今可且因日食,斥罢宦官,以塞天变。又赵夫人及女尚书,旦夕乱太后,急宜退绝。惟将军虑焉。”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今乃使与政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专为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诛废,以清朝廷。”太后曰:“汉来故事世有,但当诛其有罪,岂可尽废邪?”时中常侍管霸颇有才略,专制省内。武先白诛霸及中常侍苏康等,竟死。武复数白诛曹节等,太后冘豫未忍,故事久不发。】===日食时,陈蕃再次游说窦武,说现在的宦官比当年害死萧望之的石显多几十倍,可以借这个日食,罢宦官,还有灵帝的乳母赵夫人和女尚书,老是在太后身边祸乱,也要把他们弄走。
于是窦武跟女儿太后说,宦官不能使与政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又贪暴,应该将他们全诛废除了,清除朝廷。太后不同意说:有汉以来就有宦官的,谁有罪该诛的就诛,怎么可以全部废除呢?这句跟后来的何太后说的简直一样。于是窦武先请太后处死了中常侍管霸和苏康几个人,然后继续几次找太后说诛曹节等,太后犹豫不同意。
拖到了八月,又一次天象太白出西方,侍中刘瑜上书给皇太后说有奸人(宦官)在旁,又写信给陈蕃窦武,认为星辰位置错乱,对于大臣不利,应当尽快决断大计。这两人接到信后开始安排人员准备。
大将军:窦武, 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河南尹:刘祐,洛阳令:虞祁,司隶校尉:朱寓
侍中:窦机(窦武儿子),步兵校尉:窦绍,侍中监羽林左骑:窦靖,长乐少府:李膺
九月,首先奏免黄门令魏彪,以自己亲信的小黄门山冰代之,然后让山冰奏长乐尚书郑飒,送北寺狱。陈蕃还说:这种人就该直接杀掉,还审什么审?。。。。。。好歹也是太傅,基本法程序正义都不要了
窦武不从,坚持要走完程序,让山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瑨拷问郑飒,终于供词牵连到了曹节、王甫。于是让刘瑜内奏收捕他们。
刚好窦武回自己府了,宫里的典中书拿到刘瑜的奏书直接报告给了皇太后长乐宫的五官史朱瑀,他偷了奏书一看,【骂曰:“中官放纵者, 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因大呼曰:“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
直接扣废帝的大逆帽子了。
【乃夜召素所亲壮健者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喢血共盟诛武等。】==又来了一次盟誓
【曹节闻之,惊起,白帝曰:“外间切切,请出御德阳前殿。”令帝拔剑踊跃,使乳母赵娆等拥卫左右,取棨信,闭诸禁门。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诏板。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至北寺狱收尹勋、山冰。冰疑,不受诏,甫格杀之。遂害勋,出郑飒。还共劫太后,夺玺书。令中谒者守南宫,闭门,绝复道。使郑飒等持节,及侍御史、谒者捕收武等。武不受诏,驰入步兵营,与绍共射杀使者。召会北军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令军士曰:“黄门常侍反,尽力者封侯重赏。”诏以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士讨武。夜漏尽,王甫将虎贲、羽林、厩驺、都候、剑戟士,合千余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奂等合。明旦悉军阙下,与武对陈。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营府素畏服中官,于是武军稍稍归甫。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收捕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及刘瑜、冯述,皆夷其族。徙武家属日南,迁太后于云台。】
这时曹节跟只有十一岁的灵帝说,外面形势迫切,请您御德阳前殿,于是灵帝亲临德阳殿拔剑,乳母赵娆等拥卫他左右,收符节,闭诸禁门(禁门里的守卫本来就只有宦官)。用刀逼迫尚书写新的人事诏令,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至北寺狱收尹勋、山冰。山冰怀疑且不受诏,直接被王甫杀了,又杀了尹勋,把郑飒放出来。然后去太后宫里劫持太后并夺玺书,令中谒者守南宫,闭宫门,隔绝复道。再让郑飒持节带及侍御史谒者捕收窦武等人。窦武不受诏,跑到侄子步兵校尉窦绍的营地,与窦绍一起直接射杀了传诏的使者。然后将北军五校数千人屯在都亭下,向皇宫进发,告诉军士们黄门常侍谋反,尽力者封侯。
另一边,宦官们用皇帝的诏令以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刚回朝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士讨窦武。晚上,王甫将虎贲、羽林、厩驺、都候、剑戟士,合千余人,出屯朱雀掖门(北宫),与张奂会合,第二天早上,与窦武找来的同是北军五营士对陈在朱雀阙下,王甫兵渐盛,他们对窦武那边的同事说,窦武谋反,你们都是禁兵,应该要宿卫宫省,为什么还要追随谋反的人,先降的有赏,本来他们就畏服中官,于是窦武这边的人都跑到王甫那里了,到早饭时间,窦武差不多没人了,于是窦武和窦绍逃跑,后面追围,两人自杀后被枭首洛阳都亭。窦太后还政并被迁到了南宫云台殿。
[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攘臂呼曰:“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邪?”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适闻其言,而让蕃曰:“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门三侯?又多取掖庭官人,作乐饮宴,旬月之间,赀财亿计。大臣若此,是为道邪?公为栋梁,枉桡阿党,复焉求贼!”遂令收蕃。蕃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送黄门北寺狱。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曰:“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禀假不?”即日害之。徙其家属于比景,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陈蕃传
陈蕃这边更惨,只有自己的官属学生八十来人,拔刀突入了承明门(这门到底在哪??应该在北宫),然后被王甫下狱杀了
【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皇太后迁于南宫。司徒胡广为太傅,录尚书事。司空刘宠为司徒,大鸿胪许栩为司空。】
169年,党人们被宦官反攻倒算,开始了最残酷的党锢。
170年,灵帝的舅舅,董太后的哥哥,执金吾董宠下狱死,这时掌权的是宦官,只有他们才能干成这个事。也就是说宦官们的野心也在滋长中,他们不希望再出现强力的外戚家族分权,从他们后来扶持平民出身的何氏做皇后也可验证这点。而灵帝在后来已经确认张让赵忠等人都站何氏后,他也想了一些办法来试图压制这些旧宦官,比如扶持蹇硕起来做西园新军的头子。
171年七月,立贵人宋氏为皇后
175年三月,熹平石经刻成【四年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同年,改平准令为中准令,并以宦官为令【改平准为中准,使宦者为令,列于内署。自是诸署悉以阉人为丞、令。】==宦官们进一步压缩外朝士人的生存空间
178年,始置鸿都门学生。九月,【皇后宋氏废,后父执金吾(宋)酆下狱死。】
同年【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卖官是汉代一直就有的,但都是一些比较低级的职位,这时开始卖公卿了
180年,【十二月己巳,立贵人何氏为皇后。】
168年的这场政变,对189年的各方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7年底,桓帝无子而崩,窦太后的哥哥窦武问河间宗室刘鯈,说河间哪个王子侯最贤,他回答说解渎亭侯刘宏,看上去有唯一指定竞争者的感觉?
168年正月,灵帝即位,东汉第五次太后临朝,窦太后父亲窦武为大将军,与陈蕃、胡广一起参录尚书事。
【其冬帝崩,无嗣。武召侍御史河间刘鯈,参问其国中王子侯之贤者,鯈称解渎亭侯宏。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子机渭阳侯,拜侍中;兄子绍鄠侯,迁步兵校尉;绍弟靖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
【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这样一个以名士士人为主体的执政班底算搭起来了,五月,出现日食,士人们觉得铲除宦官集团的机会来了
前情提要:166年桓帝发动第一次党锢,名士李膺、杜密等下狱,167年放出,168李膺重新被任命为长乐少府(长乐宫在东汉是皇太后的宫)
【五月丁未朔,日有食之。诏公卿以下各上封事,及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又故刺史、二千石清高有遗惠,为众所归者,皆诣公车。】===后汉书灵帝纪
【武既辅朝政,常有诛翦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
【孝灵帝建宁元年六月,太白在西方,入太微,犯西蕃南头星。太微,天廷也。太白行其中,宫门当闭,大将被甲兵,大臣伏诛。其八月,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谋欲尽诛诸宦者;其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长乐五官史朱瑀觉之,矫制杀蕃、武等,家属徙日南比景。】
窦武是165年因为女儿入选宫廷才开始从郎中入仕的,之前一直是名士身份,这也是他诛宦官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根基太浅了,自己又不是很熟宫廷权谋机要。
【会五月日食,蕃复说武曰:“昔萧望之困一石显,近者李、杜诸公祸及妻子,况今石显数十辈乎!蕃以八十之年,欲为将军除害,今可且因日食,斥罢宦官,以塞天变。又赵夫人及女尚书,旦夕乱太后,急宜退绝。惟将军虑焉。”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今乃使与政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专为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诛废,以清朝廷。”太后曰:“汉来故事世有,但当诛其有罪,岂可尽废邪?”时中常侍管霸颇有才略,专制省内。武先白诛霸及中常侍苏康等,竟死。武复数白诛曹节等,太后冘豫未忍,故事久不发。】===日食时,陈蕃再次游说窦武,说现在的宦官比当年害死萧望之的石显多几十倍,可以借这个日食,罢宦官,还有灵帝的乳母赵夫人和女尚书,老是在太后身边祸乱,也要把他们弄走。
于是窦武跟女儿太后说,宦官不能使与政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又贪暴,应该将他们全诛废除了,清除朝廷。太后不同意说:有汉以来就有宦官的,谁有罪该诛的就诛,怎么可以全部废除呢?这句跟后来的何太后说的简直一样。于是窦武先请太后处死了中常侍管霸和苏康几个人,然后继续几次找太后说诛曹节等,太后犹豫不同意。
拖到了八月,又一次天象太白出西方,侍中刘瑜上书给皇太后说有奸人(宦官)在旁,又写信给陈蕃窦武,认为星辰位置错乱,对于大臣不利,应当尽快决断大计。这两人接到信后开始安排人员准备。
大将军:窦武, 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河南尹:刘祐,洛阳令:虞祁,司隶校尉:朱寓
侍中:窦机(窦武儿子),步兵校尉:窦绍,侍中监羽林左骑:窦靖,长乐少府:李膺
九月,首先奏免黄门令魏彪,以自己亲信的小黄门山冰代之,然后让山冰奏长乐尚书郑飒,送北寺狱。陈蕃还说:这种人就该直接杀掉,还审什么审?。。。。。。好歹也是太傅,基本法程序正义都不要了
窦武不从,坚持要走完程序,让山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瑨拷问郑飒,终于供词牵连到了曹节、王甫。于是让刘瑜内奏收捕他们。
刚好窦武回自己府了,宫里的典中书拿到刘瑜的奏书直接报告给了皇太后长乐宫的五官史朱瑀,他偷了奏书一看,【骂曰:“中官放纵者, 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因大呼曰:“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
直接扣废帝的大逆帽子了。
【乃夜召素所亲壮健者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喢血共盟诛武等。】==又来了一次盟誓
【曹节闻之,惊起,白帝曰:“外间切切,请出御德阳前殿。”令帝拔剑踊跃,使乳母赵娆等拥卫左右,取棨信,闭诸禁门。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诏板。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至北寺狱收尹勋、山冰。冰疑,不受诏,甫格杀之。遂害勋,出郑飒。还共劫太后,夺玺书。令中谒者守南宫,闭门,绝复道。使郑飒等持节,及侍御史、谒者捕收武等。武不受诏,驰入步兵营,与绍共射杀使者。召会北军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令军士曰:“黄门常侍反,尽力者封侯重赏。”诏以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士讨武。夜漏尽,王甫将虎贲、羽林、厩驺、都候、剑戟士,合千余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奂等合。明旦悉军阙下,与武对陈。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营府素畏服中官,于是武军稍稍归甫。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收捕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及刘瑜、冯述,皆夷其族。徙武家属日南,迁太后于云台。】
这时曹节跟只有十一岁的灵帝说,外面形势迫切,请您御德阳前殿,于是灵帝亲临德阳殿拔剑,乳母赵娆等拥卫他左右,收符节,闭诸禁门(禁门里的守卫本来就只有宦官)。用刀逼迫尚书写新的人事诏令,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至北寺狱收尹勋、山冰。山冰怀疑且不受诏,直接被王甫杀了,又杀了尹勋,把郑飒放出来。然后去太后宫里劫持太后并夺玺书,令中谒者守南宫,闭宫门,隔绝复道。再让郑飒持节带及侍御史谒者捕收窦武等人。窦武不受诏,跑到侄子步兵校尉窦绍的营地,与窦绍一起直接射杀了传诏的使者。然后将北军五校数千人屯在都亭下,向皇宫进发,告诉军士们黄门常侍谋反,尽力者封侯。
另一边,宦官们用皇帝的诏令以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刚回朝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士讨窦武。晚上,王甫将虎贲、羽林、厩驺、都候、剑戟士,合千余人,出屯朱雀掖门(北宫),与张奂会合,第二天早上,与窦武找来的同是北军五营士对陈在朱雀阙下,王甫兵渐盛,他们对窦武那边的同事说,窦武谋反,你们都是禁兵,应该要宿卫宫省,为什么还要追随谋反的人,先降的有赏,本来他们就畏服中官,于是窦武这边的人都跑到王甫那里了,到早饭时间,窦武差不多没人了,于是窦武和窦绍逃跑,后面追围,两人自杀后被枭首洛阳都亭。窦太后还政并被迁到了南宫云台殿。
[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攘臂呼曰:“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邪?”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适闻其言,而让蕃曰:“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门三侯?又多取掖庭官人,作乐饮宴,旬月之间,赀财亿计。大臣若此,是为道邪?公为栋梁,枉桡阿党,复焉求贼!”遂令收蕃。蕃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送黄门北寺狱。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曰:“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禀假不?”即日害之。徙其家属于比景,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陈蕃传
陈蕃这边更惨,只有自己的官属学生八十来人,拔刀突入了承明门(这门到底在哪??应该在北宫),然后被王甫下狱杀了
【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皇太后迁于南宫。司徒胡广为太傅,录尚书事。司空刘宠为司徒,大鸿胪许栩为司空。】
169年,党人们被宦官反攻倒算,开始了最残酷的党锢。
170年,灵帝的舅舅,董太后的哥哥,执金吾董宠下狱死,这时掌权的是宦官,只有他们才能干成这个事。也就是说宦官们的野心也在滋长中,他们不希望再出现强力的外戚家族分权,从他们后来扶持平民出身的何氏做皇后也可验证这点。而灵帝在后来已经确认张让赵忠等人都站何氏后,他也想了一些办法来试图压制这些旧宦官,比如扶持蹇硕起来做西园新军的头子。
171年七月,立贵人宋氏为皇后
175年三月,熹平石经刻成【四年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同年,改平准令为中准令,并以宦官为令【改平准为中准,使宦者为令,列于内署。自是诸署悉以阉人为丞、令。】==宦官们进一步压缩外朝士人的生存空间
178年,始置鸿都门学生。九月,【皇后宋氏废,后父执金吾(宋)酆下狱死。】
同年【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卖官是汉代一直就有的,但都是一些比较低级的职位,这时开始卖公卿了
180年,【十二月己巳,立贵人何氏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