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霍光废立刘贺
BC87年,汉武帝恢复了在长安监狱中的刘病已的身份,让宗正把他登记在皇家谱牒上,同年,汉昭帝即位
但是昭帝年纪太小,于是由武帝的女儿,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照看抚养。另外,昭帝即不是长,也不是嫡,只是武帝指定他当皇帝所以他就是皇帝了,所以说汉朝的继承并没有完全的制度钉死化。
BC86年,四个顾命大臣之一,车骑将军金日磾去世,皇帝太小无法指挥内朝,而霍光通过领尚书事控制尚书台来夺取最大的权利
BC83年,霍光的外孙女,同是顾命大臣的左将军上官桀的孙女,得到盖长公主助力,进入皇宫被封为皇后,这下上官氏变成了外戚,有了更多的辅政机会,这无疑加剧了霍光和上官桀之间的矛盾
注意:从吕后开始,直到灵帝,外戚都可以进入到禁中,即所谓的外戚侍帷幄,奉汤药,是离皇帝或最高权利者物理距离最近的人之一,这个制度对两汉的宫廷政治特别是东汉影响非常大。
BC81年2月,霍光同意召开盐铁会议,由地方上的贤良和文学,来对战桑弘羊为主的制定国家政策的一批政府官员,会议开了几个月,我到现在也没看完盐铁论,实在太长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就是贤良文学指责桑弘羊的政策,希望废掉盐铁酒专营,七月,政府宣布放弃酒类专营,盐铁专营依然保持不变
这个会议如果没有首席大臣霍光的同意是开不了的,从结果来看,除了攻击到桑弘羊之外,对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多大的调整
虽然没有进入过宫廷斗争,但上班的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卷入一些办公室政治,当然要比宫廷简单地多,但是、很少人会向电视剧里面那么DRAMA地直接冲突站队,而是通过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改变事情或战队,比如
在你不喜欢的人犯错的时候,默不作声,让他错
在你喜欢的人犯错的时候,出声提醒一下他
在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有时候做,比如霍光批准了开盐铁会议,虽然他没有亲自参与,表面上给双方一个公平对战的机会,但如果他不同意,连开这个会的机会都不会有,那么霍光借文学贤良来攻击桑弘羊的目的就达到了,都不用他自己出手
你没有公开站队,但其实已经通过这些手段站好了。
BC81年,桑弘羊联和一些大臣弹劾过霍光,但昭帝没有作出任何处理
BC80年,据汉书记载:上官桀联和桑弘羊、盖长公主、武帝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准备发动政变,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拥立刘旦做皇帝,此事被霍光得知, 于是桑弘羊被族诛,上官桀被族诛,盖长公主与燕王刘旦自杀,从这之后,霍光扫清了政敌,独自掌握了朝廷,政自己出
BC74年四月,汉昭帝崩,没有子嗣,又到了选皇帝的时候了,朝臣们开始商议,大家都支持武帝还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霍光不愿意,这时有郎中上书说废长立少也可以,说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于是霍光将这个上书再交给大臣们商议,最后议定,迎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刘贺来主丧即是继承昭帝法统做皇帝
但是刘贺在中央朝廷并没有什么根基,想效仿文帝快速掌权,做了一些事情侵犯了霍光和中央官员们的利益
01 派自己昌邑国的人想去接管长乐宫卫尉,控制上官太后,这是霍光决不能容忍的,一切大事还指着太后下诏呢,巫蛊时刘据就发动了他母亲卫子夫长乐宫的卫尉兵,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02 照理说被臣子拥立即位,应该先封赏拥立有功的人,比如东汉那些外藩继位的皇帝都会这样做,但刘贺不但没有这样做,还给自己昌邑国的旧臣批量下二千石印绶,这下连中央其他官员也得罪了
03 刘贺的个人品质,什么奔丧不够伤心啦,吃酒喝肉,放纵昌邑国臣下乱搞之类的,就是传说中的那1000多条罪过。霍光可能觉得望之不似人君?刘贺六月初一正式即位,但却没有谒高帝庙(两汉所有皇帝即位,都要谒高庙,以示自己正统)
04 乱搞昭帝的宫人,在霍光拿着大臣联名废除刘贺的上书给上官太后,命尚书令念出来到刘贺乱搞昭帝的宫人时,上官太后直接叫停了,非常生气==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
这里有两个点1.废立或其他的朝廷大事,是要尚书令或以上的官员来念诏书或上书的,这个可作董卓废刘辩时的参考。2.儒家构建的严格来说是以**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汉律:儿子和父亲的妻子、继妻、妾、傅婢通奸都是乱伦的死罪,诸侯王也不例外,所以刘贺做为昭帝法统上的儿子去淫乱父亲的宫人,这是很严重的罪过,这也就能理解吕布跟董卓的傅婢私通不是件小事了。
05 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
霍光首先找了自己的忠诚马仔田延年,田延年说大将军可以行废立之事,霍光决定废除刘贺,然后找臣相杨敞(杨彪的祖宗辈),最后朝议,大臣们半被逼半自愿地站在了霍光这边,霍光拿到30多个大臣的联名上书和群臣先去见太后,诉说刘贺不可以承宗庙,六月二十八,皇太后车驾去到未央宫承明殿,行使皇权,直至宣帝继位她才搬回长乐宫
入未央宫后以皇太后名义下诏诸禁门不可以让昌邑国的人进来,等刘贺一进门,就把门关了,刘贺问干什么,霍光跪着回复说皇太后不让他们进,然后把昌邑群臣驱赶到金马门外,让车骑将军张安世率羽林骑抓了二百余人到廷尉的诏狱(后来除了王吉和龚遂,其他人全被处死了)
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后来的虎贲禁军)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念完那串罪过之后,由百官之首的丞相请求皇太后废黜刘贺,皇太后说【可】,刘贺说:「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霍光回:「皇太后已经下诏废,你不是天子了」然后抓住刘贺的手,解脱了他的印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
BC63年,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地在今江西南昌。
虽然废立刘贺实际上是霍光做的主,但他的确是走完了程序,诏令都是皇太后下的没有瑕疵,也取得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
BC87年,汉武帝恢复了在长安监狱中的刘病已的身份,让宗正把他登记在皇家谱牒上,同年,汉昭帝即位
但是昭帝年纪太小,于是由武帝的女儿,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照看抚养。另外,昭帝即不是长,也不是嫡,只是武帝指定他当皇帝所以他就是皇帝了,所以说汉朝的继承并没有完全的制度钉死化。
BC86年,四个顾命大臣之一,车骑将军金日磾去世,皇帝太小无法指挥内朝,而霍光通过领尚书事控制尚书台来夺取最大的权利
BC83年,霍光的外孙女,同是顾命大臣的左将军上官桀的孙女,得到盖长公主助力,进入皇宫被封为皇后,这下上官氏变成了外戚,有了更多的辅政机会,这无疑加剧了霍光和上官桀之间的矛盾
注意:从吕后开始,直到灵帝,外戚都可以进入到禁中,即所谓的外戚侍帷幄,奉汤药,是离皇帝或最高权利者物理距离最近的人之一,这个制度对两汉的宫廷政治特别是东汉影响非常大。
BC81年2月,霍光同意召开盐铁会议,由地方上的贤良和文学,来对战桑弘羊为主的制定国家政策的一批政府官员,会议开了几个月,我到现在也没看完盐铁论,实在太长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就是贤良文学指责桑弘羊的政策,希望废掉盐铁酒专营,七月,政府宣布放弃酒类专营,盐铁专营依然保持不变
这个会议如果没有首席大臣霍光的同意是开不了的,从结果来看,除了攻击到桑弘羊之外,对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多大的调整
虽然没有进入过宫廷斗争,但上班的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卷入一些办公室政治,当然要比宫廷简单地多,但是、很少人会向电视剧里面那么DRAMA地直接冲突站队,而是通过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改变事情或战队,比如
在你不喜欢的人犯错的时候,默不作声,让他错
在你喜欢的人犯错的时候,出声提醒一下他
在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有时候做,比如霍光批准了开盐铁会议,虽然他没有亲自参与,表面上给双方一个公平对战的机会,但如果他不同意,连开这个会的机会都不会有,那么霍光借文学贤良来攻击桑弘羊的目的就达到了,都不用他自己出手
你没有公开站队,但其实已经通过这些手段站好了。
BC81年,桑弘羊联和一些大臣弹劾过霍光,但昭帝没有作出任何处理
BC80年,据汉书记载:上官桀联和桑弘羊、盖长公主、武帝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准备发动政变,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拥立刘旦做皇帝,此事被霍光得知, 于是桑弘羊被族诛,上官桀被族诛,盖长公主与燕王刘旦自杀,从这之后,霍光扫清了政敌,独自掌握了朝廷,政自己出
BC74年四月,汉昭帝崩,没有子嗣,又到了选皇帝的时候了,朝臣们开始商议,大家都支持武帝还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霍光不愿意,这时有郎中上书说废长立少也可以,说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于是霍光将这个上书再交给大臣们商议,最后议定,迎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刘贺来主丧即是继承昭帝法统做皇帝
但是刘贺在中央朝廷并没有什么根基,想效仿文帝快速掌权,做了一些事情侵犯了霍光和中央官员们的利益
01 派自己昌邑国的人想去接管长乐宫卫尉,控制上官太后,这是霍光决不能容忍的,一切大事还指着太后下诏呢,巫蛊时刘据就发动了他母亲卫子夫长乐宫的卫尉兵,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02 照理说被臣子拥立即位,应该先封赏拥立有功的人,比如东汉那些外藩继位的皇帝都会这样做,但刘贺不但没有这样做,还给自己昌邑国的旧臣批量下二千石印绶,这下连中央其他官员也得罪了
03 刘贺的个人品质,什么奔丧不够伤心啦,吃酒喝肉,放纵昌邑国臣下乱搞之类的,就是传说中的那1000多条罪过。霍光可能觉得望之不似人君?刘贺六月初一正式即位,但却没有谒高帝庙(两汉所有皇帝即位,都要谒高庙,以示自己正统)
04 乱搞昭帝的宫人,在霍光拿着大臣联名废除刘贺的上书给上官太后,命尚书令念出来到刘贺乱搞昭帝的宫人时,上官太后直接叫停了,非常生气==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
这里有两个点1.废立或其他的朝廷大事,是要尚书令或以上的官员来念诏书或上书的,这个可作董卓废刘辩时的参考。2.儒家构建的严格来说是以**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汉律:儿子和父亲的妻子、继妻、妾、傅婢通奸都是乱伦的死罪,诸侯王也不例外,所以刘贺做为昭帝法统上的儿子去淫乱父亲的宫人,这是很严重的罪过,这也就能理解吕布跟董卓的傅婢私通不是件小事了。
05 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
霍光首先找了自己的忠诚马仔田延年,田延年说大将军可以行废立之事,霍光决定废除刘贺,然后找臣相杨敞(杨彪的祖宗辈),最后朝议,大臣们半被逼半自愿地站在了霍光这边,霍光拿到30多个大臣的联名上书和群臣先去见太后,诉说刘贺不可以承宗庙,六月二十八,皇太后车驾去到未央宫承明殿,行使皇权,直至宣帝继位她才搬回长乐宫
入未央宫后以皇太后名义下诏诸禁门不可以让昌邑国的人进来,等刘贺一进门,就把门关了,刘贺问干什么,霍光跪着回复说皇太后不让他们进,然后把昌邑群臣驱赶到金马门外,让车骑将军张安世率羽林骑抓了二百余人到廷尉的诏狱(后来除了王吉和龚遂,其他人全被处死了)
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后来的虎贲禁军)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念完那串罪过之后,由百官之首的丞相请求皇太后废黜刘贺,皇太后说【可】,刘贺说:「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霍光回:「皇太后已经下诏废,你不是天子了」然后抓住刘贺的手,解脱了他的印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
BC63年,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地在今江西南昌。
虽然废立刘贺实际上是霍光做的主,但他的确是走完了程序,诏令都是皇太后下的没有瑕疵,也取得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