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吧 关注:1,022贴子:3,474

细读列子 解冲虚之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细读列子   解冲虚之途
从论真与假说起
从头来说,这其头应当问真假,比如有人对你说了一件事情,有点听之未听,有点天方夜谭的意思,说有位列子先生是中华大地有记载的神仙人物,因为他会飞,不是魔术表演似的悬在空气里活动着一会儿工夫,最长半个点的样子,今天美国人大卫科波菲尔的飞行术也要有一个舞台。我们说的这位列子先生可真不是盖的,可以在天空中飞半个月不待落地的,而且言之以为信的证人还是有名的庄周先生。当然会有人问了,你说这人证是有,可这位庄周先生,是他们道家的一屋子的人,也许是两人相通对捧呢?也未可知吧。而且这位神神叨叨的庄子有时候还说自己是只蝴蝶做的梦,这种人的证词不可采信。也许他说列子会飞,也是列子做过的一场梦罢了。盖时间久远,追查的线索竟无,按人律法限应属无效证据。审理案情只是听审团,注意这个词听审,即为道听途说。还能说一个集团的人被忽悠的事情少吗?人言可信否,都说不可偏听偏信,要讲事实,除了人证还需要物证,这个人会骗人,这个东西是不会骗人的,你说马是扁的,好你拉个扁马来我们大家瞧瞧是吧。物证?很好这个大大有,活人找不到,东西是应有皆有!“君不见黄河上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能称诗仙也不是盖的呀!这道家的理论源泉就是这地球的自然界,金、木、水、火、土,此为粗规。再以此推及而出太素、太初、太清者为细致。以山海经出神仙传说为始,黄帝内经对人身自我的解读,三易而成经典的总论。道家才能立五千年而不朽,不是道家不朽是自然命脉。道家是讲科学的,也是讲科学发展观的,无实物的东西道家从来不讲,他说天道朗朗而不背,是人在背道而驰。人言不可信,是因为你与自然对立而自居,这个从头说起的论真假,就是人自已在那里分别、左右还自言这个是假的,那个是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人属自然,生于自然,长在其中,从未半点分离,是人远道,而非道远人亦。
再论真与假;
当然有心细的人会说了,你说的不太对头,你是在说列子其人是否真为神仙人物,他是否会飞?你的物证却是说天地自然之物,这同列子先生会不会飞有直接关系吗?是的,确切的说没有人能给我们证明说列子就是会飞,确认这件事是事实。我这里说列子先生会不会飞,同他其人否为神仙人物也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如果说会飞的人就是神仙,好了,这样推理,是不是说会飞的鸟类就是神仙呢?你看它不仅会飞,而且会跳、跑、还会入水。这不更神奇吗?任何一只大雁都比列子先生强多了,我们不如去学它们是吧!而且这个说法,在其证人庄周先生的书里也提出过,他说列子会飞也没什么太了不起的,他飞行还需要有风,才能得以御风而行,有一种神人利害了,他什么也不做,只要他站在那里,他所处的四方天地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这个牛皮吹的,真是I服了YOU。这里不重点说我的老师庄周先生,还是说列子先生吧。当然列子先生对自己会御风而行这个功夫也没什么太自吹捧,而且知道这件事的也许只限于他们爱好修道的群吧。这个应该是民间的群,还不是太高级别,当时之历史潮流是弱肉强食的春秋乱世,天下无主,而开演群雄争霸。对讲虚静无为的道家当然是不太感冒,如果有些感冒的也是对一些方术,咒法有兴趣。这个神仙对当时的人来说也同我们今天的人一样不置可否,当时的道学就失传真意了。当然还有一些隐士高人,比如列子的老师壶子。但真学的人就少之又少了,我们今天说的上古人物列子先生,其上还有黄帝曾经请教过的广成子,对春秋时代的列子先生来说都是古人了。更何况那黄帝书讲到道家上古之人都可自存活一百余寿而终,如果推算,我们今天讲的上古为三千年前,那么黄帝所言的上古时代应该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期的人物了。其时才是真正道家文化的启源之地。那时还没有文字,有的只是认知,对什么的认知,当然是对这个自然界的认知了。而且那时的所谓初生人,有什么样的特别之处,这个当然是要从道学里去找答案,今天说的神仙法术,特异功能是从何而来?这个当然也只能从有文字里推理了。今天一讲修道,就有点神仙法术的意味,这个根本是离道之初衷远矣。列子先生修的不是法术,是道。他是真的得道,其会不会飞这件事情,不用细推,这只是因道而成的法。我们这里也是说是否真有“道”,而非说是否真会飞行。飞行是可能会有真假,而这个道就不能说有真假了。道就是自然,不特指自然界,天地之内外都是道的范畴,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玄之又玄,众妙之源。而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此分解道的真假应该说的过去吧。



1楼2010-04-25 22:16回复
    天瑞第一 列子嫁于卫
    “天瑞第一”这个讲法很是道家的风范,道学之至高为天,这个天就是虚无终极之始,不特指天空,也说时空,其经纬分明。天者瑞也,瑞相吉照,王者出而贵,安如泰岳之状。也可说天出吉照了,时间到了。列子先生住在郑圃,生活了四十年,没有人真正的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郑国的国君和卿王、大臣们看见他,也就如一般群众百姓的一员罢了。这一年郑国粮食收成不太好,有会被饿死的可能,列子先生只好随同妻子回娘家卫国以躲避饥荒。我们查看列子先生说的郑国历史,郑国的开国国君为郑恒公,时间为西周后期,周室王朝的周厉王的少子,是其后周宣王的弟弟。因攻异族有功,周宣王即位封郑地与恒公此为郑国的开国始君,又因是皇亲而入公卿之列。宣王死后那位著名的周幽王上任了,命郑恒公在周室任职六卿之一的司徒,管理国家的土地和人民。恒公觉察周室的内外之患,不久必有灾祸发生,就同当朝的史官商计,史官认为郑国应该早做打算迁居他处,出的主意是避人耳目的迁国人与两个小国家的交界处,以备后需时攻其地而代之。郑恒公依计把家属和一部分家族从今天的西安迁移到河南洛阳一带,后来就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不久,果然是一笑倾城被西北部族犬戎攻破西周,将周幽王杀死于骊山之下,郑桓公也同时同地遇难。郑国人立桓公之子为国君,即郑武公。郑武公拥立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从镐京(今西安西)迁到洛邑,建立了东周。郑国也于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全部迁到郑桓公生前安排好的洛邑以东地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县)。郑国至此东迁,离开了曾立国37年的古郑,即今华县一带。其后至郑国灭亡,国土并入韩国。立国432年,历21君。在春秋初年,郑国非常活跃。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俯首称臣,跟随郑国东征西讨。郑庄公时代灭了许国,败了宋国,还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可以说春秋之乱始发就是郑国,如此看出,列子先生居郑国四十年而无人真正认识,其当时的国君、王亲、大臣对之视如草民也是情有所出,如果当时郑国国力强,那么国家在攻伐别国,国力弱时,国家在内外之患中,更是无时间去顾及还有一个什么列子存在了。而列子其人也是非常的低调做人,只是在家帮妻子做家务,可能他家有几分薄地,种地养猪靠天吃饭,从不上街乱逛商店,是典型的宅男,过去叫妻管严。这一年正好天瑞出现了,可能是洪水也可能是大旱,住在黄河边上这类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情。为什么这个天瑞第一的开篇却是个灾祸的模样呢?这一般的现象是圣人出,天必祥,地必足,人心向的才对,为什么会是一个要饿死人的场景,这列子先生的出场也太不体面了吧。一个快要饭的人,还谈什么神仙,扯吧!可也是怪,大凡这类事件的里出现的人物,都是历难的。比如说那位在泥里打滚的庄周先生,也是一搞就被饭饿的去讨食。不过没听说老子讨过饭,要不这道家可能是丐帮的始祖也未可知。这学道的人就是那种放着好食好住不要,宁愿去讨的人。这一点怎么看也有点象佛家的祖师爷释迦氏。所以想修道的人可要注意了,神仙家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福贵,看看列子先生的惨样。好了这里不只说列子先生,还说了另外一个人物,就是列子的妻子。这位祖籍卫国的女人,是前朝殷商之后。周武王灭商后,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    
    卫国立国早于郑,到最后是举国投降了给了秦国,不象郑国那样早早的就被韩国给灭了。以历史时间表来看,列子书中记载的孔夫子的故事很详尽,可见列子应该晚于孔子出世,而其间孔夫子还曾到卫国见过那位有名的女人南子夫人,时间是公元前534至493左右的卫灵公时代,时间计算列子是此后的四十年左右的故事,卫昭公后,三晋强盛,而卫国如小侯,成为赵国的附属。如此算来,其年的郑国(公元前565至530)郑简公最后一次富国,应该是国力强大走向灭国的时期。公元前462年郑哀公继位,卫悼公464年也被从公爵贬为候爵。综上所述这两国相同之处都是春秋后期的战国时代,还是小国中的小国,不同的是郑国被早灭,而卫国在秦灭六之后,把卫国留了下来。也许是卫国太弱小了,也许如世传的那样,什么商鞅是卫国人,吕不韦也是卫国人等等。我只想说的是,其时的一般人信仰的都是为国捐躬,立战而不坐死。就连孔子的弟子子路都是这样挂的。可六国之外竞然出个卫国这样一个投降派。而这恰恰是道家的门风,家传之学弱者生存理论。所以这个列子嫁于卫,也是有些可讲的。
    


    2楼2010-04-25 22:16
    收起回复
      化演道始 列子告诉你从那里来?
      列子被弟子请问修道之法,本来列子一开始就很明白的告之了道的真意,那就是以无言之教,方能解无上大道。可是席间弟子没有那种上根器的人物,没人领悟其中的意思。一再追问,列子就笑了,只好说了一段他老师壶子给列子其他师兄弟的讲话。记住,列子先生一直是没开口的在一边听闻。而他后来得道很有可能是没有与其老师说过一句话。所以才有他教自己的弟子的时候出现的模样,不是列子故做神秘,或者有意拿着什么不给弟子。列子先生重述完老师的话以后,开始做解释了。他说:“过去的圣人,有道的人或者说理解道的人,体悟到了阴阳存在,这个阴阳就是这个宇宙天地。宇宙的有形物质世界诞生于无形的。那么我们居住的这个天地,今天我们认识的地球是从那里来的呢?接着推理,分析应有太易 、太初、太始、太素四个发展阶段。什么是太易呢?太易时期还没有气体,一片真空,也可以说没有任何元素存在,那是一个所谓的奇点,如果用今天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侧解的话,那个点就是未爆之状。太易易变的样子,怎么变易是一个相对平衡状态。然后就是太初,有气了,也就是说爆炸开始了,瞬间是温度的产生,气体也就是物质的最初裂变开始。下面就是太始了,始之为有物在气体里凝聚,温度到了一定时候降低了,气体成为粒子。然后太素来了,各种元素结合形成,这是最小的基本化学单位。在量变的冲击下质变了,质与量从那一刻开始相互纠缠在一起了,这个气、形、质三位一体,从来就没有分离过,所以才叫浑沦。浑沦就是气、形、质还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好象一团浑浊的水,当然在太空是团很浑浊的气体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那个才能称之为易。易没有形体,也就是那个奇点,变动了发生爆炸而成为一个宇宙时空,一下子就产生了七种现象。气、形、质混合在空间里面(东西南北加上中下)。七而变九是产生了时间(过去、现在)。有人说不是还有一个未来吗?事实是未来从来就没来过!我们一直是生活在现在,而过去是现在的过去。这个九演变之到了一个究尽之处了,也主是这个未来变化有一个终究的时候,回复到一了。没有七也没九回到那个奇点。这同样可以侧解为宇宙的膨胀到一个点就开始回缩。这个一,也就是那个奇点,是形变的开始阶段,清轻的物质与重物质分离,而成为一个叫天,一个称为地。也就是宇宙星球的诞生。在单一的星球来说,就是天空的大气和土地的形成。重点来了,冲和气者为人,人是那里来的呢?不是清气,也不是浊气,是冲和两者之气形成了人。冲的意思就是清气冲入有形的物质里面,很形象的比喻,人就 是物质加一团气组成的生物体。没气的人就纯浊气回归大地,而那一口清气也回归天空了。所以说天地含精,万物化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人为例,这个天地是有精神存在的,不然人可以为人呢?为什么不是无生气的物质,所以推理这个宇宙天地是有精存在的,精也就是所谓的神,意志存在。而这个有形物质世界是变化而来了。是什么变化而来的呢?是这个精神意志变化而来的。不然还有一个其它什么在那里变化不成?反推理如果没有这个精神意志存在,纯物质这个易变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为什么这个宇宙世界会发生爆炸什么的,原因是什么,没有原因当然是无理数。无理的原因通常是,无知!当然重点是这最后一句“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如果只说万物化生不就可以了吗?现代什么天体物理学,有机、无机化学,不就是研究这个万物化生。这个天地含精是以人为先导的,因人而起意,因人是有精神的,这里为什么不说天地有神,而说精呢?人有精,精是什么呢?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管子》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精气即是气。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所谓“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经脉》,“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精即形也”。一直没提什么神不神的,只说这个精那个精。也就是说天地含精,有生化之意志存在,这个精也就是前面说的阴阳之始。是一种无理由的存在方式,也可说是规律,而这个所谓的道也就是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是自然而然的,本位原初的无极轮回。它化生万物,而存于万物之中,一切来源于它,也在它那里终结。
      


      6楼2010-04-29 20:04
      回复
        无为体用 无双互动。
        前面说到列子先生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是如滔滔江水了。先是一通道体总论,下面开论功能用法了。他说:“天地没有全功,圣人也没有全能的,万物呢也没有都是可用的。”这个很客观的说明没有全知全能的,天不是所有的功能都具备,大地也不是什么功用都具备。天地如此,所谓的圣人也当然不可能什么都通,都会。就算是江湖百晓生可他却是一个武林中的文化人是吧!人是如此,万物就更加是如此了,每一样物体都是很单一的,独特的。所以这个天的职能就是在那里当被子,透明不透明,暖和不暖和这个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它只是把一切包裹起来。今天我们科学的认为,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磁场所形成的,那么宇宙这个空间层是什么形成的呢?现在还没有人可以知道。天说了说地,大地的职能就是载,就象是一个载体,如一艘超级豪华大游轮。圣人的职能就是教化,圣人就是一些先知先觉的人,有先天神童,还有后天圣人。他们的出现作用就是来教化一般愚民百姓大众,也可说是个牧羊人,训兽师。万物的职能就是以各自的特性而各归所用,因地制宜这里可以说成“因物”也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列子反问:“天为什么会有短处,而不动的大地却有很多的优点?圣人不是先知、神童吗?他们为什么也会不有知道的事情呢?天下万物你说各有特性,但它们又是具有很多的相通性,木生火、火生土、金生水、水生木。所以天不能有形可以载物,大地不能以言教化人类。圣人也不能违背身为圣人的准则和要求。宜定者就是万物所成就的模样、状态是有一个定格理数的,也就是平衡点,有不平衡了其物当然不是原来的东西了。就是不能出位。木可燃也就成了灰,水也就化为气等等。推理之三,天地的变化不是阴就是阳,化阳成实物,变阴就回归于虚无的阴。所以圣人的教化不是说仁爱,就是讲义气出此者教下三流的东西就不是圣人的职能了。万物的特性不是柔性就是刚性的,这个大家在日常生活所用的物件可以推论一下是不是这样。这些都是随着自己的特性而不能超出自己的本位。超出了就不是自己了就变化了。列子先生开始反推理,所以这个有生命的,当然会有一个能生它的东西或者叫(生物体)存在。有形状的物体,一定会有形成这个物体的基本物质存在。有声音的,那么一定会有产生这个声音的东东存在。有色彩的,也一定会有形成这个色彩的颜色单位存在。有味道的也会有形成味道的东西组成。还没完,接着是那个被生出来的生命一定会死去,而能生的那个却没有终结,也就是说阴生物而阳化物,而这个玄牝却是不会挂的终极BOSS。形成物体形态的是实体,而组成这个实体的基本物质你去那里找,纳米你拿给我看。科学吧!声音是一件物体震动引空气波动发出来的,而这个声波场是不会发声的。色彩的显露是很明显的,红黄蓝白黑,可是这个光谱是一束光当中分离的,而光就是光。这个是普通物理。味道这所以称为味是因为你去品尝,接触过,才能体味什么是酸甜苦涩,可是这个成味的从来不知道有什么味道不味道,这只是它的特性而已。比如说那个人很有女人味,可是她就是女人,那当然会是女人味,不过也有男人身上有女人味道,这个嘛就不继续讨论了。开始总结了;综上所述,“上面所说的天地、圣人、物性、这些特性都是无为之职也”。无为,这里提到了道家的重要词汇,什么是无为呢?就是原位、本性、天职。不是因为了什么才呈现的状态,是原始基能,自然之态。这个自然的原始基能,能阴也能阳,能成柔性也能化刚性,能变短也能加长,能圆能方,能生也能死,能暑也能凉,能漂浮也能沉入水中,能变化各种音调,能显现也能隐藏你找不到,能画成各种色彩黑的或者是黄色的,也能是甜的也能是苦味,能是羊臊气也能是芳香之气味。它是无知的,不知自己是什么状态,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只是自己原初的模样,如此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一切的一切,天地、人、物、形、声、色、味,都是以一个无为基础而来的。因为他们各司本位,没有谁强迫谁,圣人没有其他想法,他之所以克已复礼,忠义诚信,是因为他是天地演化的一部分,如天地形物一样没什么个人主义。可以拟人化的称这神的意志。可是道家从来没说这个,只说是无为之始,天地造化,阴阳轮回。这里也没有说“自然“两个字。有的是阴阳,道家是很严谨的科学家,绝不乱来。列子先生如此反复推理演解,还是在说明道的体用互通,各种功能效用的任用。言之所及把阴阳演化万物而细解,形色声味,生死轮回,天地人物都无不在这无为的大道之中。是其在生化变幻,而我们在这变化当中罢了。这个同前面所述真假论有同样功效。
        


        7楼2010-04-30 22:52
        回复
          日本人也不是你随便一说就听话的,他们联合一帮其他宗派的法师来同鉴真理论,也就是法会论法。他们的理由是律宗的法不能全做数,个人可以“自誓受戒”,也就是说自己对天发一个誓言也能算数,也是受戒了。鉴真就顺着他们话说:“这个当然可以,不过个人受戒条,按律是要经过三师七贤来审查的“。果然,这样办法好极了,首先给黄帝、太后以及部分归心的僧侣受戒,下面全日本的僧侣都要来鉴真学院这里来考试过关,才能取得当正规和尚的证明,中国叫牍牒。这鉴真和尚执法如山,想过他的关不脱一层皮,下真功夫是没有门的。看看他二十年如一日偷渡的劲头,就知道他的功夫不是千日可语的。就算不提与官家的联合控制僧尼的人数,实打实的想过关,那也真只有真心和尚才行,而真心和尚是不会动心思与人为恶的,当朝的官员们当然就少了后顾之忧,而且还多出来一群忠实的教化队伍,帮着开导民众心理问题。是多么一举N得的好事情!这是必须的,还要做大做实。就算死了也要发挥光和热,如此给了鉴真和尚一个巨大名号“日本律宗开山祖师”。 这是后话不提。这里要问的是鉴真和尚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死心眼子的一心向往日本国去传道。我们转回头看看,这个佛教的开山祖师释迦牟尼,有佛教常识的人都知道,其人是一个印度境内一个小国的太子,而当时情况也可说是印度的“春秋战国”,无明主,无明信,印度主要教派婆罗门,信仰人格首神主奎师那,而经典主要是《博伽梵歌》。也因经济历史原因被冲破,大国分裂为无数小国,宗主失其位,其宗教也就难以济世。如此各类信仰就出现了,也就是佛经里提到的十外道,泛指众多。释迦牟尼应世而出,推演出了佛的理论,并在当时一定的范围流传。以后的变化是国家开始冲突演变合并统一,佛教在印度被冲击打压,而回归其原来的婆罗门教,以及以后的出现的伊斯兰教,佛教被迫迁移入中国,也就是等待在合适的时机发扬光大,果然累积到唐朝盛开花朵,所谓盛极而衰,花无百日红,短短时间佛教就被再次打压,如此才有鉴真的东渡传法。今天的佛教为什么在日本人那里能看到比较正宗的模样,也是因为日本国没有自己的家传之宝,所以才能一直信仰佛教为正宗。这个佛家的事,这里就不深入讲了。还是回到《冲虚经》,这个列子先生的“冲虚真人”的名号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教主姓李,名号“玄元皇帝”,这里封一个道家的列子先生,也是对当世间说李家的道行也有真人,我们李家是神仙的后代,是当仁不让的替天行道。这不过是当权者想当然的自圆其说。列子先生可不会因为重孙子辈的小子给封了一个什么名号,就转过头来多瞧他一眼。
          行了不多说这无趣的政治阴谋阳谋论。来讲黄帝,道家的宗旨,来源就文字来看,黄帝是很有地位的。因为至少他给后世留置了文字依据,叫人看的明白。不似那些只有图无文的,叫人猜破脑壳。以行文的特点,叫有理有据,你讲了理,那么你就要给出你的依据是什么,下面就是列子理论的依据。《黄帝书》说:“有形状的东西动,不会产生另一个有形状的东西,产生什么呢?只会产生一个影子。这是物理变化,下面一样,声动不会产生声,而是出现响,就是声波场动不会产生另一个场,只是发出音律,本生是不动的。阴的也就无形的那个动了才会产生有形的、阳性的。有形的必然会终结,归于无形。那么天地会有终结吗?同我一起终老?终结也会有一个尽头吗?不知也?这个嘛,黄帝也不知道。可是了他接着说:“大道有终结这个指法是错误的,大道本来就没有一个叫开始的,所以不会有什么终结。它的发展变化根本就是刹那之间,只是对人来讲好象有一个时间存在,其实都是在刹那间就是生死轮回,这是最客观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如此,你说生,生在哪里?仔细回味一下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有生的会归于无生,有形的会归于无形。不生的那个,不是本来不生,无形的,也不是本来无形,有生的,按理必有终结,要终结的不得不终结,同生者不能不出生一样。如想一直不变的让他变化,或者给它画定一个终点,是你心思里有一个数字的存在,你自己被这个所谓的数目字给弄迷糊了,因为这个数字本就是不存在的,只是你因自己而定出来的,以为这是一,那就是二如此这般。也就是说这个生与不生,形与无形,因为你自己在那里对立而形成的,对立就有数理,这个数理本来就是不存在的。精神是什么呢?是天的属性,身体呢?是归属大地。属天的就是清的,会散去。属地的就是浊的而归于大地。精神离开身体,各归其位,就是所谓的鬼,鬼就归,归其本位。黄帝发问了:“这个精神回归天,身体化归大地,那我在那里呢?“原来这个黄帝也会问这个问题!如此这是人类的终极追问了。所谓的宗教问题,“生从何来,死亦何往,我是谁?”。这就是个问题了。这一半是在解释上面列子指着那具骷髅讲的一番生物轮回变化的“异端邪说”,一半又再次提出问题,我们一半归了天,一半归了地,那中间的那个“我”是WHO?很显然,这是言语的棒喝!叫你两头落空,中间还悬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神秘就是神秘,不可说的当然不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10楼2010-05-02 23:39
          收起回复
            那好了,上面两个人都不是最彻底的了解大道,那谁才能给出正确答案呢?下面第三个故事开演;演员表:子贡 孔子,场景:孔子学院。子贡出场一脸没睡醒的样子,是用功太勤勉了还是怎么了,反正是突然开始厌恶学习了,这圣人可是不那么好当的!一天到完的规矩,行走坐卧都要有度量计数,翩翩少年子贡有些守不住清规,想要放弃学业了。去面见孔子说老师我累了,想休息放松一下,人难道就不能轻松一些过日子吗?孔子一动都没动,回答人生来就不有什么休息可言的,当然没有一个什么休息之处。子贡不以为意问:“如此说难道人就没有能够休息的时间和去处吗?”孔子说这个还真是有一个地方。一望窗外有一片坟地,孔子没有用手指哈!这是尊敬,只转了转头,引子贡伸脖子看,你看那个地方就是休息的最好地方。那里一定对墓葬也是有规举的,不然不会有什么地下叫墓,地表有土堆的叫坟,而建有鼎器的叫鬲。子贡好象一下醒过来了,有了精神。也许是有感而发,说是呀!谁也大不了死亡,坏人不甘心也只能伏法,君子一类好人就在那里休息了。孔子也大声赞许子贡,对头嘛,这才是俺的好弟子呀!你明白了,人们都以为生的时候是最快乐的,却不知道生的时候却是最大的苦难之时。都认为人老了是最身心疲惫的,却不知道老了才会有可以暂时放松的时间。都认为死了什么都失去了所以厌恶它,却不知道死才是最好的休息室。下面孔子引出晏子的话,一般有文化的人说的兴致高的地方,都会引出一位高人来证明自己话,以说明你看,这不是我说的,或者说你看这么有名的人都同我一个说法。晏子说:“好呀!这个死亡是至古来就有的最好事情了,仁者有教养的、善良的好人辛苦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在这里休息,恶人们在这里被伏法,不想死都不成。死亡这件事实,是德行具体显象。为什么说是德而不说道呢?儒者都以有德为大,不讲无德失德之事。接着晏子也引了古人的话,此说的古人应该就是初人的文化,也就是中华大地最原始的道学初理。面对死亡,他们的解释是死者,归也。死人就是归去的人,而活的人称之为行人,可以活动的人而已。行人如果是一个人不知道归家,那么这个行人这一辈子都会被别人议论不是,如果是一个国家的人都不知道归家这回事,却就没人会议论是非了。如果一个离开亲人,离开祖国,废弃了学业游荡四方,不归其家。这是什么样的人呢?世上都会说这人是一位狂荡之人。还有一种人喜欢当贤人,学习智慧和技能,修善自已的行为,而获得好名声,却是夸大的表显自己却还不自知。此样的人世人称之为智士、谋士。些两种人都是忘记归家的人,而世人却是认为狂荡人不对,而智谋之人是对的。其时只有圣人才知道,有所来者,必有所归去的道理。三段故事演完总结之语归在圣人帐下,唯圣人知其所归去来兮!看来这圣人不光是只懂中道,不是不落两头,是因为早以对两端了然于心,故而行中道,显不显之圣迹。而这两端是什么呢!即谓之生死,死即是德,收拾了坏蛋,也叫好蛋们有个休息去处。面对同样的死亡,人的所作所为,即是分别坏蛋与好蛋的界标。有人想人都终要死的,不潇洒走一回是白活,谁知道死之后有没有生,如此人生观同时也是世界观,当然就会生出不一样的人的言行来,孔子说的好听一点叫狂荡之人。而另一种就是伪君子们,当然是一群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以标榜好人的标准来作为,只为了好名声,如此而失去了根本的道体。孔子原来真是有道,还是后世为借孔子的口来传道呢?这里不分别,只提文章中的观点,孔子言生死,引出晏子语,而晏子又借古人的比喻。这样来说,文化思想是继承关系,都是经过人类的不断历世磨炼,得出的精华。道学是中国人面对人生,面对死亡与生存而总结出来的人生之理粹。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纯净的,最有深度的人生观。是生我们的祖先留给后辈子孙的宝贵遗产,简单提炼只用一个字名为道,强解为大,入世为德。
            


            14楼2010-05-05 19:59
            回复
              列子的直指   修行之误
              前面借孔子之喻说了几段小故事,以孔子来论生死与人世。然后言归正转,话锋一转切入要害。可能是有人看庄子的书知道列子先生御风而行的道行,来源是因为专注于虚无。所以想去列子那里求证一下事实,因为这个虚境说出来就很玄乎,要真理解还真是不一般人能参透的。所以就有此一问,说列子先生你为什么要以虚为最贵,也就是转着弯的问你的功夫之根基是在虚无是不是?列子当然是听懂了话中之话。便很诚恳的回答道:“虚无其实没什么尊贵的”。也就是说虚无其实是很平常的,没什么玄秘的地方。然后他估计对方没听懂自己的话,接着讲道:“关键不是事物的名称,你可以称它为静,也可以称它为虚都成,只是你要真的身体力行的去真的体验到了这个所谓的“静”或者说是“虚”。不过你要记住,你不可以用想得到的心状去获得,或者以为可以从别人那里给予的你方法去得到它。这两种方法都是错误的。索取和想从别人那里以给予的方式得到的心状都会使你失去静,或者说虚,如此是在远离它。就算那些后世之人想用那些以讲仁义的种种方法去解悟,去推演去补救,都是不可能归复于那个终极的虚、静。这里引出列子的话,是为了防止有人看了前面的故事,会产生错误的理解,以为这个大道是可以以圣人标准来修取的,或者以为只要跟着一位有道的圣人学习,期待有一天这个圣人会发善心,把一个道体加注到自己身上。这就是一般人常常会犯的两种错误,一种修道的人往往不是以为自己勤修苦练个十几、二十年就会在某一时间完成这个所谓的修炼,而获得一个圆满的结果,得一个什么宝贝。当然更有恒心的人发愿说我要用生生世世的时间来修道,不得道永不放弃,即所谓的索取之心来理解那个虚,那个道。第二种修道的人呢?就是认为要去求访得一位绝世高人,就是有道的人,这样就可以在师父那里求得,或者说既然你是大师,你一定会把你得的道给予自己的接班人是吧!你既然是大善人,你看我就在你身边做这么多事情,你还不给我发个奖金什么的是吧!当然也有找不到的实际人物的情况,就会用另外的方式,就是诉求上天,比如说前世传说中的仙人、佛主、教主、老天爷等等,在那里不停的用各种方式,也是让自己保持一种祈祷的状态,很虔诚的等待上面的大人物们有一天突然出现,因为你们这些大人物们虽然工作忙,但总有一天会关注到我是吧,你看我这么可怜,这么诚心诚意的,当然就会把那个大道拿到你面前给予你了。这两种方法去求道只会离道更加的远了。当然更有第三种人,就是认为可以用世俗所谓圣人的标准来自我定义,自我要求严格执行仁义,这样就会不断完善那个失去的道。列子直说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还是前面的话,不要以什么名称来理解这个虚,这个静,这个道,这是根本错误。“大、道”在老子道德经里不是有解释吗?这是因为没有办法去定义这个玄之又玄的现象,所以才勉强的取了一个名称为大、为道、为德。事实上这个道本身是什么,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更是不可能去取得的。如此也就不可能有一个什么人会把它拿来给你。而后世的所谓圣人,也不过是身为人类社会的我们自己给的定义和标准,想以圣人方式去还原大道更是瞎子摸象。
              下面又引出一个人物来认证列子的话。这个人叫粥(读音 玉)熊,是东周的楚国人,这个人九十岁参悟大道,有点象姜子牙是吧。是周文王的师父,这个人物了不起吧!他说什么呢?他说:“运转亡矣,天地密移 畴觉之哉”。这个宇宙一直不停的生死转动,可是你也能发现天地都在很隐密的移动,可是能感觉到的人却很少。这人是位天文学家是吧,他观察到了宇宙的天体变化,还发现地球在很慢的转动,也在变化,怎么变化呢,当然是在生死中变化。这个放在今天我们很容易理解,也能接受。好了,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事物在一处消失,而在另一处集成。他还推理出我们这个地球的形成,是因为远处天体的消失,而成就了地球,这不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什么呀!也就是说天体消失的灰埃而落到地球上,从而成就了我们。我们这里有什么成就,就一定是另外一个地方有损失了,这是物理物质能量守恒定律。如此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生生死死不停变化,没有一刻停止,因为中间没有间隙,所以察觉到这种现象的人很少。回到我们自己周围观察,就算是一个事物突然的有什么变化,或者有什么事物突然的就消失了,可是又有多少人对其认真觉察它呢?事不关已,习惯之后而麻木了,也不自觉有什么成就,有什么消失了。比如说人从出生到老死,人的相貌与智力,每天其实都是不同的。我们身体的毛发皮肤和指甲都是随时间不断的生长后死亡脱落的。这些不是在婴孩出生以后就停止生长变化的,因为如果这个东西是死的话,当然就在当时就死亡脱掉,为什么会同我们一起生死脱落呢?我们平常时没有注意观察这些,到了衰老了才会有所察觉。为什么我们在年轻时没有注意这些所谓的自然之变化,以为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还是因为前面列子先生的话,是物欲引的气血飘浮,无心自顾。后反被物所伤之后,也就是年老色衰没力气折腾的时候,才有所醒悟。原来这个变化之机就在不知不觉的在我们身上迁移变化,我们的生命是这么的丰富。
              


              15楼2010-05-06 18:37
              回复
                杞人忧天   舜帝忧已
                同样举了正统的名家例子,然后也要说说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很有趣味性,就如同三国演义比三国志要深入人心一般,考虑到通常一般人群的理解认知能力,讲故事往往更有效果。比如下面这个故事中国人都知道我们叫做“杞人忧天”。
                故事重述;在东周初的杷国有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整天担心这个地球会爆掉,这样自己就会失去立身之地,也就是怕跟着地球一起挂了。如此真有这么一天怎么办呀?愁的他吃不好睡不着。这个人一定有朋友,很关心他,或者是一位很爱管闲事的人去向他解释,开导他说:“你知道吗?这个天呀,是气组成的,你说那里没有气,你伸腰弯背,不都要呼吸这个气,你每天都在这个气里生活,你还担心会有爆炸掉吗”?那个发愁者反问道:“天真要是气组成,那天上的日月星晨难道就不会有一天会掉下来砸到偶咧”?解忧者说:“不会的,日月星晨的组合是组合气中的光,光你见过吧!就算它有一天掉下来了,那光是不会砸到人滴对不对”。忧者继续问:“好这个天我不担心了,那这个地呢?如果它爆掉了,我们要在那里立足呢?”解忧者回答:“大地是积块而组成的,这个土这么大,四方虚空之处,我们周围都被这个土块充满了,到处都是。你不是会因为这个大地会塌掉,而就站在那里不敢走路了是吧。你还是一样的走你的路。”这个担忧的人听了以后,如释重负大笑起来。而那位解忧的人呢,也是一样如释重负大笑起来。这个事情后来被一个名为长庐子的楚国道家人听到了不觉笑出声来,他说:“这天上的霓虹、云雾、风雨,四季是积天上的气形成的,这山岳,江海、金石、火木是积有形的物质组成的统称为地。既然知道这都是由气和物质组成的,那有什么不坏的道理?我们这个天地,在宇宙中不过是一个很细小的小灰尘一样,你是没见过,宇宙里最大的星球,那是地球比之灰尘一样,大的没边了。如此想去推理这样大的星球会在那一天消失,当然是很困难的事情。那个担忧天地会塌掉的人,是很诚实有远见卓识的,而那位说天地不会坏掉的人是错的。天地不得不坏掉,这是规律,有得成就必有败坏,终有一天是会坏掉的。当你遇到有一天天崩地裂你不担忧都不成了。
                轮到列子出彩了,列子可能是从他的那个群里得到消息,志同道合者聊天论道,当然会把所见闻的故事在群里广播一下,同为道友一定把上面的那位长庐子夸耀了一番,列子听到却也笑起来他说:“说天地会坏掉是荒谬,说天地不会坏掉同样是荒谬。这个坏与不坏,这个可能性不是我辈所能知晓,能明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表象是有一个存在即天地,有一败坏地球消失,可是就同生与死一样,你如果站在生的层面,你是不可能真的理解死亡到底是什么回事,而死亡消失了,更加不可能知道是否有什么生。来的不知去往何方,去的不知道来的从何而来,坏和不坏,我怎么可以把这些不知道的事情放在自己心里呢?列子先生是个中高手,见解非同一般。同样是在化解前段修道者的误区。莫把秋毫入凡心,一尘不染才是真理。
                当然我们不去细说明,古人的思想是否对应今天的科技,天体的形成是否是光,是否大地充塞四方,星球理论,这归结到列子的话都不过是生者之见,只是一边,不关死亡的事情。另一边是什么?我们也不用去操心,这些都要把他当一回事情,即有了自我的见解、分别心,这才是回归,学、参、悟、道的大忌。
                一个故事还不够多,再举一个。当然也是有名的人物---舜帝。舜帝问一个名叫烝(音 蒸)的人说:“道是可以得到的吗?”舜帝很有水瓶海拔很高,起问就是终极问题。烝回答:“你的身体不是你所有的,你何以能得到那个道呢?”舜帝肯定是一下吃了一斤,吓了一跳。接着问:“我身啡我所有,那我还有什么呢?我总有一个什么吧,你不会拿偶当空气吧”。烝回答:“人的身体是天地的造化而形成的,而且是暂时,生命的出生也是天地之气(和)合成。如前面所说,“天是清气上升组成,地是浊气降积而成,人是天地冲气之和,两者的中和而成就的”。而性命的长短,是天地因势利导,顺其规律而形成的。还有你的子孙们,是天地把自己的功能加在你的身上,也就是说你不是上帝,你造的人不过是天地给了你帮他干活的能力罢了。所以你根本就不知道要去向那里。你现在的状况,其实是自己以为是罢了,你实际上是不知道自己现在所依据的是什么,你以为你是黄帝,你以为你是人,你以为你是某人的长辈等等。 就说你的吃的东西,你真的以为就是你所见、所闻、所味的那个真实之物吗?天地强阳,只不过是一团气,你又怎么能胡说什么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有呢?天地都是一团气,你不过是个小气泡,还说什么有没有,得不得!
                


                16楼2010-05-07 21:13
                回复
                  两个大盗 偷天盗地
                  谈天论地之为何,不在山不之间,在人间。回来我们身边,但是已经离我们今天很远了,是列子的时代的齐国,有一位姓国的大富翁,其时在宋国有一位姓向的很穷很穷的人,此人听说齐国的国大富翁那么有钱很是羡慕,就去齐国向国大财主请教他发财的秘术。这个国大财主果然是语出惊人他说:“我其实是个很利害的强盗,从我开始当强盗计算,第一年就不用别人施舍可以自给了;第二年家里就什么都有了谷满仓钱满罐;第三年我就可以拿出钱捐给别人了。而从此以后,我的钱变的更多了,所能捐助的范围愈来愈大,整个州城的人我都捐助过。向先生听了以后很高兴,心里想果然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呀!当强盗果然是一条方便的发家致富之路。这个家伙只听了一个盗字,也不打听清楚何为盗哉!就自以为得盗真意,回转身来就开始做起蒙面大盗。他翻墙挖洞入室行窃,只要是被他看上手的,无不盗为己有。没过多久,就被官兵捉了个人脏并获,不光没收了他偷盗来的财物,还把他原来的财产都给没收了,这个大贫的向师父这回一下子变成了赤贫阶级,唉!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就回到了解放前。他后悔自己听了国财主的话,是他让自己去当强盗的,所以就去找国财主理论。国财主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当强盗呢?向师父说:”你还说我,不是你叫我去当的吗?你还把自己当强盗如何一年穷、二富、三年成了土财主的事情说的那么玄乎!我当然是听了你的话才去的嘛!你还装大蒜你!国财主一听这话,不禁嘻的笑出声来!我说向师父呀,你要是因为去强盗而沦落到现在这个样子,今天我就仔细告诉你其中的缘故吧!你听好了哈:”我听说天有时段之机遇,地因此而就会得其时机之利。我盗这天机与地利,在天上下雨水量很充足的时间,山林都滋润了,川泽之地也都是水量丰富的时候,这时最合适庄稼的生长,我就种庄稼,然后就近筑起围墙,搭建房舍。在院子里养上一群家禽,鸡鸭狗免、猪马牛羊,然后再养上一水塘的鱼虾乌龟王八壳子。来个因势利导双向养殖。这位国财主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双向配套养殖专业户。好一幅山水人家的美景。小丘之畔,马放山林,牛入草丛,猪卧泥圈,山边水塘鱼游鸭逐,鸡飞狗跳。一户人家炊烟正起。这不是勤劳致富吗?可是这位国财主不是一般小农户,如此只能算是自给。他的理论是:“这不是就是当强盗吗?这些庄稼禾苗、土地和树木、禽兽与鱼鳖都是天之所生,那有一样是属于我的呢?可是我从天那里盗来了这些,却没有灾祸发生在我身上,那些金玉珍宝,谷物锦缎和财物,都是人收集而来的,哪里是天赐给的呢?如果盗取这些东西而要被获罪,你还能怨谁呢?向师父更加不解了,以为国财主是在说天书想蒙骗自己。就去问东郭先生国财主的话是不是骗人?东郭先生很不客气的说:“你这一身难道不是盗取来的吗?你是盗天之阴阳和气而生,盗地之气而得人形。那就更不用说身外之物了,那一样不是盗来的呢?如果以为,天地万物是不可分离的,以此说法就以为可以把它据为自己所有,都是错误的。国财主的盗是公道,此公道是为天所有的东西,大家共享的。比如风雨,这是天地之机,是可遇不可得的无形财富,所以没有灾祸;如果存有私心同向师父你一样,直接去盗取别人的实际物品,那就会受罪罚。这两件事情虽然说同样称之为盗,有公私之分,和没有公私之分亦是盗。公公私私,是有大同与小别之处,他们都是天地的德行,如果没有公私之别,也就没有人我之别,也就没有天与地之分,因天与地大同而有分。所以这个在人也有公与私的区别。天为公为无形的东西,地为私是有形的产出。知道这些是天地的德行、规律之别,那你就会分别什么是盗,什么不是盗了。同样如此,既然这些都是天地之转化,生之为人的,那个是盗,那个又不是盗呢?
                  第一章天瑞结束,综上所述:天瑞大德之象,都说天地有德,如何见得呢?此番见解言这天地始化阴阳,冲气和而生人身。天化其机施于地,地德载厚而育人物,天地人一体而天地无私,而独人私有。私之重者更想以盗于“道”!因人失道之始,而自疑言有无、分别,是自物化,只知道低头见物,而抬头便以为是虚无一片,忘天之瑞象。
                  好再有列子出世,以德化演这天道与人的关系,他做到了老实修行,返朴归命守一合道。
                  


                  17楼2010-05-08 22:01
                  回复
                    这之后二十八年之间,黄帝把国家管理的很成功,几若华胥国,此后黄帝归天而去,天下的人都很悲伤,黄帝的威名其后二百年,都在人民心里。
                    本人以为这本列子书写的很诚恳,也很用心。以老实人的心态来写人、写物。很本份的把自己所能领悟的都如实的拿了出来,很有列子本人的风格,平凡做人老实吃饭,没事绝不开口,白眼对天斜眼看人没事找事,自命不凡那绝对不是列子的弟子规。写这黄帝之行为,写的很写实,一般人提到黄帝不是神人就是圣人驾到,万事都好非同凡人俗物。可这里写的黄帝可是就是一般人,当了黄帝也会想当神仙,也会如常人一样喜欢好吃好喝,美丽的好听的都要弄一下,还一弄就是十五年,然后天下不治,为了想办法把打下的江山稳住,也是弄权舞术百般心思用尽,自己想长寿没弄成,就干脆只想把权力抓紧一点,此时的叛乱也是有的,人心不再好管束,管理出了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没办法只好去求道,求天!好了终于做了一场好梦,这个黄帝还真是天造之材,给他悟出道理。这也许是最早的无为而治之功。其后如何治理国家,书里没写一个字,只说几如华胥国。天下人都入了道体,无思而自聪,不分你我而天下归心,没了生死也就不存在利害。黄帝把自己领悟的道,实施天下而天下大治。这是有道的明君在位,国人有幸有福,而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汤就是一不如一了。禹分立九洲而传位自己的子孙,商汤文明如何是有目共睹的,是至此开始中华大地的朝代更替,杀阀之气在道失落的年代乱语成百家。而终结之人事,不提天上,只论天下之功。记住黄帝之归去,是回天上。天下之人莫不是受天之命,不领悟天意为何,只在地上找食,此天又有何用之有,此天何以为空!黄帝言,我了了,可惜我不能讲给你们听,说了你们也不会明白。这句话好象在那里听过!嗯,是佛陀说过同类型的话。只是这黄帝的时代可比释氏要早几千年了!
                    


                    19楼2010-05-09 19:28
                    回复
                      列子御风   尹生求法
                      列子果然是会飞行术,他从师于老商氏,还亲近过道友伯高,从他们两人那里学到一些东西,然后御风而行回到家里。有一位姓尹的男青年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去列子那里求学,以列子先生的品性,不可能说“啊,你走吧,我不收徒弟或者干脆说你走吧,你不是那块料”!列子先生一定是不说话,尹生呢就以为列子是答应了他,不说话就是默认,一般没皮没脸的人都是这么以为别人的无语。好了,这位姓尹的男青年就在列子家里住下来,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没到一年只说数月,一直没回过家。在这几个月里有空闲的时间,尹生就去列子先生那里请教道术,如此去问了十好几回,列子先生都没答理他。尹生就有些生气了,一生气就去列子那里打辞职报告,列子先生也真怪,还是没接他的话,收下报告压在米缸下面了,或者当生柴火的引纸也未可知,来个一问十不知。尹生退回来,又忍了几个月,这下就可能有一年的时间了。终于忍不住了,硬着头皮去找列子先生,可能都快急哭了,心里话说你既然不愿意教我本事,就放我回家,你这把我凉在这里是想把我当干鱼晒着吧!列子这回是不问先开口了,说小伙子啊,你为啥三番五次的来我这里呀?尹生说:“老师我叫尹章戴,早前来问先生道法,先生不理我,我很生气,现在我气消了,所以又来向老师请教。这个学生还是蛮老实的,如实的把心里话讲了出来。列子先生一听有些不解的说:”唉,我原来看你还以为你有一些道骨达风,如此说来我是看走了眼了呀!你不会真是那么笨吧?好吧,你先坐下来,我慢慢把我学道的故事说给你听吧。列子先生一指身边的椅子让尹章戴坐下。接着说道:“我在跟随老师和道友伯高若人那里学习的时候,头三年的时间我不敢在心里乱想是非,嘴里说话也不敢乱说什么是有利,什么是有害的不敢去做评判。就这样老师才抬眼瞄过我一回。这样又过了五年,我心里的是非没有减少,只是不那么管束了,听任他去计较是非。而嘴里也就如心里想的那样,想说什么就说,自己认为不对的就说不对,认为有益的也直说。老师才不那么严肃,在我面前露了一回笑脸。如此这般又经过了七年,我的心里的是非自己减少了,嘴里也很少说什么利害得失。老师这才把我叫到身边,让我同他坐在一起。又过了九年时间,我心里没了一点是非观念,嘴里也没有说什么利害得失,自己说话不知道是不是有利有害的,也不去在意别人说话是不是对与错。后来连老师是不是自己的老师,友人伯高是不是自己的友人都好象忘记了一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想到的就不说,不管对象是谁,心里有言就直说出来。再后来,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都相通了,怎么会这样呢?眼耳鼻口可以互用,是因为心不在乱动,凝神而身体就放松了,以至骨肉都好象融化了一样,没有什么倚仗,空性本体,走路都是随风而行,去东去西只听任风的左右,就象草木和风干的空果壳一样。不知是风乘我动,还是我御风行。今天你来我这里,还没两个钟头的时间,我知道你心里一会是慰藉一会怨恨心思不断,不说你的身体没有一处受气之所化,就连骨干都还没有一处能让大地能接受,你想踏虚御风而行,你怎么能做的到呢?尹生听了列子的一番话,惭愧的要死,连大声喘气都不敢,半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老师的话。
                      上面列子先生很详细的把自己修道的过程重述了一遍,经过二十四年的磨练才有了御风而行的列子。而尹生才学了不到一年,就想一步到位。这是很多修道的人常有的错误。但是尹生的优点是老实,这一点就是修道人的最根基。如果列子先生不老实,那里可能会在老师正眼都没看过自己一眼的情况下,坚持三年,而每过一关时老师都是心知肚明,都会给予认证。这样列子才会一步一步进入大道。如此说来,修道没有明师的指点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而有明师却遇不到一位有道骨的徒弟也是当师父的苦恼。列子修道的入门功夫很简单,就是入修心入手。从自心来扣问自己,心念平和自然之后,这个说来简单,心念平和,列子都要用十五年才能做到,而后九年的深入功夫,更是要老师亲自放在身边加持,才能引入。也就是说人的心念是多么的难以克服,不能压制只能顺引,如水引渠。而一般人的心是很脆弱的,没有支持是很难独立。修行之法是简而减之,顺其自然,还要明师的言传身教。这里不得不借用佛家的修行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同样的修道是去智的不能以文解字,还要老师以身教化,不能道听途说。直指人心,是老师在指徒弟的心,说那个,就是这个!见性成佛,这个见性,应该是显现的本来的本性,不是看见,成佛的说法不一,这里成道是如列子先生一般,成道了是吧?怎能还是会因此吃不饱肚子呢?人都会飞了,最简单的吃饭问题依然是个问题!这就好象成佛的释氏依然是个要饭的一样很难理解!当然这会有很多种解释,在这里当然是自己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铃铛来解了。
                      


                      21楼2010-05-10 19:30
                      回复
                        列子学射   自揭其短
                        喜欢列子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列子先生是一位很诚实的人,不仅诚实而是可以说是太老实,或者说太老好人了。列子先生是一位修道行业的活雷锋,他一定是很没‘范’的那种人。平实朴素,如果从对过走来你一定会以为他就是一位农家大伯。如果他想成祖立业,开宗创派也不是没有可能,以他的修为那是很轻松就能搞定,一般人都喜欢奇巧神法,列子开个飞行学院大赚特赚一定是没问题。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他还自揭其短,说自己以我们来说很丢人显眼的故事。什么故事呢?就是下面的列子学射。列子先生年轻的时候一定同我们一般人一样,曾经心高气傲、心浮气燥,学了一点本事就沾沾自喜,四处吹牛就怕别人不知道。这不列子先生学了一手射箭的手艺,就去朋友那里显摆。如果以我们平常人的能力来说,列子的本领确实是很利害了,几乎百步穿杨。只见他有模有样的拉弓如满月,臂直可担水杯,发箭而杯水不潵。箭洞如一,数箭都从第一个箭洞里穿过去了。一般人如有这功夫不是个将军也是个千夫长了。列子先生真的很可爱,如此在朋友那里露一手,是为了说兄弟你看俺哈,利害不!嘿嘿!列子先生此时心里一定是爽的不得了。简直就是似人非人,似神非神的感觉。其友名为伯昏无人,这个名号很有点雅、有点道味。《庄子•德充符》成玄英疏:“伯昏无人,师者之嘉号也。伯,长也。昏,暗也。德居物长,韬光若暗,洞忘物我,故曰伯昏无人。这几乎就是一个似人非人、似有还无的名称。不是人名,就如李连杰所演的英雄电影里的人物名为无名一样,似有名确是非名,此无人实为道化之德行之形人,这个人不是人而是道化所显,无人即是非人也。从一个人的名号就可以推理这个人是否有一手。果然人如其名,这个非人之人确有一套。他先给列子先生鼓掌,但是这个巴掌拍的有点如领导接见,只见其形未听其音。说列子呀!你这个叫射之射,也就是为射而射,是有意之法,还不是不射之射呀!你能随我去那百丈之山顶,立在其山顶摇晃的石头上面,你来给我射一个我看看。列子先生一定是有点不高兴,乱讲什么东东,什么不射之射,好你来个不射之射俺瞧瞧。无人果然不失言,带列子先生上了山顶,并以主人的身份背对百丈悬崖而退行,因山石太小,只好将两只脚的一部分悬空,如此还很礼貌的行作揖礼请列子先生过来,那意思是请吧,这是俺家,来里面坐!再看我们列子先生,此时已经是爬在了地上,害怕的面如土色,汗如雨下都流到后脚脖子了,全身都要浸湿了。惨!简直是巨惨!列子说话的功夫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拉弓射箭!无人此时就开始教育列子了,你不是很利害吗?你知道至人吗?他能飞上青天去冲浪,下潜黄泉去阴间耍,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就算八极之方都有所不利于他,他也能纵横八极以应而神情自若。再看看你吧!只在这小小之处所就要吓的几乎晕过去,就算你心里还有一点理智,想寻求解道之法,如果你身处其境,你不丢小命是不可能滴!列子先生此番是掉了底子,露了怯。却是有点因祸得福的意思,他是有幸能见识修道之功,听闻修行之法。而这还不什么人都能见到,听到的。此番身临其境的演习,列子先生的道行是突飞猛进,可未是一日千里,明师当然出高徒,列子先生开悟了,是不可以这样说呢?列子的学生时代接着上段,还是蛮有故事可讲的。
                        


                        23楼2010-05-12 22:32
                        回复
                          心里面没有想到自己的形体什么的,只怕自己行动不够快被别人抢到功,心里根本就没有还疑。我就是这样,只是相信罢了,没有去分别利害得失,心境专一就这样子没有什么利害的地方。
                          物亡忤者,就是说顺其物性,而不逆行就不会被物所伤。如今听到各位说我有什么道,我心里是没什么谱,害怕自己说错话,内心摇动不止。就有点庆幸自己前面没有掉死、没有淹死、没有被火烧死了。心里不安,都有点发热出汗了,那水火那里是可以随便接近的呀!商丘开老汉可是有一说一,连自己害怕出虚汗都说出来了。从此以后,这子华的门徒走在路上,看到乞丐、兽医之类的穷人都再也不敢欺辱了,还一定要下车马行礼。
                          孔子的弟子宰我听到这个事情,就讲给了孔子听。孔夫子回答:“你是不知道呀!这个至信之人呀!是可以感物、动天地、感鬼神、还能纵六合即天下四方,而不逆其道的。那何止一点点,身处危险与水火之伤。商丘开相信了谎话既有如此的作为,物都不可逆其所为,更何况你我是这样的真诚如一(如严守一),小子你可要好好记住,这些道理呀!好了,这下总结了重点,诚可动天,信可通神。记得这是孔子说的话,你说这孔子不是得道的人吗?这孔子既然是得道的人为啥子他不开道家门风,却创立了另派儒家呢?这是个很可以玩味一番的话题!
                          


                          25楼2010-05-12 22:34
                          回复
                            颜回渡水   仲尼驾舟
                            出场人物;
                            颜回、孔子
                            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之一,有时还说自己有些地方比不上颜回。颜回年纪小孔子很多,都可以当孔子的儿子。所以才有下面的颜回年轻人的一面作派。颜回去孔子那里请教问题,他说有一次坐船去到了一处非常危险的深渊,两侧山势如装酒的樽一样又高又直,如此这水流当然会很湍激,加上山石挡道是异常的惊险刺激。可那驾船的人却是神情自若,把船撑的如神来之笔,在危险之中总能化险为夷。颜回是北方人应该是不太懂水性,所以年轻人的心理生出来了,不会什么就想学什么是吧。就不知深浅的对说船老大喊,我来开船试试如何?你教教我怎么样!船老大回答的很干脆:“行!只要是能游水的都可以教会,如果是很善于游水的,那这种人就是天生的撑船料子,这种人不用教自己就会撑船;要是会潜水那就更好了,这种人就算连船都没见也不要紧,他一摸撑杆,一摸船舵就自己会撑船了。颜回听着很有意思就问了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可这船老大真还很酷,再不作声了。有意思吧!聪明一点的人,一听这船老大的话就会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其实很简单,这船老大是在转弯的教训不懂事的颜回,意思是说“小子,你不是这块料,是什么样的人就要吃什么样的饭,这叫天生天养,你一北方旱鸭子连水都不会游吧,你还想学会这个”。颜回老实的利害没听出来这话里有话,所以回来就请问孔子。孔子那是聪明绝了顶的,而且还是很会当人民的教师,很耐的住烦。他就很温和的对颜回说到:“唉,你同我在书本上学习讨论过此类事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你还是没有明白其中的实际道理。然后又是那句列子的经典台词:“故且道与”,我试着解释给你听吧!那船夫所言能游者可教也,是因为会游泳的人在心里就没有认为水有什么可怕的地方,所以才有学习的基础。如果你先是连水都怕下,那要学驾船是门都没有哈!那个善于游水的人呢?就更是事半功倍了,天生的水性心理根本就没有什么水这个词。那才叫一个如鱼得水,没水吐沫沫;至于那种天生就会潜水的人呢?他就算没见过船也会驾船的道理是因为,他心里根本是没有深渊之说,这深渊就象这山的一部分罢了。在他眼里驾船就象是在山路上推车一样,就算船翻了在他眼里不过是车子在山路上后退了一两步,不管是千万条船翻在他眼前,他也不会为之所动,心里是不会有一点害怕的感觉的。有的只是说:“这些笨家伙们开个船都不会,一个个把车都给推翻俅了”。说完驾船孔子话锋一转又道:“那些雕刻砖瓦的人是手艺巧妙,用银铜器雕刻的是因为对某些事物有所害怕,而那些有黄金雕刻的人就是头脑发昏了。技巧都是一样的,因为有技就有所持执,心里就会被外物所担,悬在外面的物上,而通常重物质的人他的内心都是很笨拙的。上面孔子突然说了一通看似不着调的话,如果仔细分析就会明白。他说手艺人雕刻砖瓦是为了盖房子是吧,也就是一般小康之家有点闲钱弄了一新房子或者是老房子要翻新一下,重新装修一下。钱不多就弄一些砖雕呀、瓦雕的装饰一下门脸这是人之常情。而那些雕银刻铜的一般的情况是什么呢?塑个神像、刻个长命锁什么的,都是为了诉求上天保佑,神明显灵去灾避祸。这是一般中产阶级的作派,当然一般人也会集资弄一个此类的事件出来。所以这些也算是人之情初,有敬畏之心。好了,那些把黄金拿来雕刻的人是在做啥子呢?很明显是为了显摆是吧!家里有钱呀是吧,黄金本来就是硬通货,可把钱再加工一翻,是想让它升值呢?还是想它使人升值呢?这种人就是昏了头了,被钱烧坏了脑子。弄个精美的黄金装饰品挂在脖子上、挂在家里、或者干脆当砖块来砌墙。这不过想以物为贵,抬高自己身份罢了。也就孔子说的重外物。这样的人是怎么样呢?其内心一定是很粗劣的。拙是孔子说话的文雅,不好意思说的太露骨,骂人也要文雅。当然这也是转弯的教训颜回,不要去追求外面的技巧,颜回看到船夫驾船很神气,以为是神。其实就是虚荣心作怪,也想学会驾船,那么自己不就也是神人了吗?孔子老先生是多聪明的人呀!立马指出其潜意识的小九九。看来这孔子先生也同列子先生一样是“阴坏”,这就叫骂人都不带脏字的。只怕那老实的颜回这次有没有听懂仲尼的一番苦心。
                            


                            27楼2010-05-15 22:04
                            回复
                              孔子乐水
                              出场人物:
                              孔子、“水货犀利哥”
                              上面说完了北方小生颜回因羡慕有人能在绝险之境还可以把船驾的有如神助,被人暗踩了一脚还不明白,回头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孔子。孔子的一番解答,也许说的自己都不太满意。如此接着引述,说说孔子的关于水的见历。说这孔子先生去到吕梁山,去那里有何贵干?书里没介绍,因为这不是主题,我们也不是警察要问什么事发之因。孔子先生也不会有什么案子要我们来办,就是春游吧,现在正好是春游的好时光。好了,孔先生是仁者乐山当然要上山,可这回孔先生要当一回智者,不说吕梁山如何如何,却说这吕梁山间有一道很壮观的瀑布,高有三十仞。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这样一算是很可观的有十层楼那么高。更可观的是其飞溅的水沫达三十里,这一里等于500米,三十里就是一万五千米,十五公里其飞沫还在其水激之充沛比李太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如何?李太白是太能吹了,孔子不吹牛,列子先生更不喜欢。实打实就三十里、三十仞,如此景观水流太急就连那些鼋、鼍、鱼、鳖都不能游也!那些身上长壳、戴甲、穿鳞的都怕死不敢在这里游动。可是奇怪的是孔子先生却发现有一汉子竟然出现在水潭之中,孔子先生是活雷锋呀!当然不能见难不援手,也死不搭救。当下命令弟子沿着水流方向去救那位在寻死的汉子。结果是那位汉子在水里游了数百步而出。估计也有一二百米的距离,来了个短池竟速游,不知道此人用的什么游姿哈!这人游的很爽的样子,出得水来只见他披着一头湿发,嘴里还唱着歌慢步而出。古人是留长发的,所以看起来很有艺术家的风范。孔子见到了奇人都有兴趣去打听,比如前面看到的那位荣姓老爹,一身叫化子打扮却边走边弹琴,那最具特色的形为艺术风格。这回又来了一位,孔子当然也不会放过眼前的“犀利哥”。孔子上前很详细的说明了自己对眼前这位“哥”的观感,说这水急呀!鱼类和大型两栖类动物都不敢在这水潭里游历,“哥”我以为你是为生活所迫,自叹“哥”命苦在这里来求解脱,我还让自己的徒弟们去救你。结果看你在水里游了一番,慢步行歌而出,我还以为“哥”是鬼魂呢!再仔细一看,“哥”确实是大活人一个,“哥”真是犀利呀,敢问一下“哥”的水性之道?这位“水货犀利哥”回答的很干脆利落:“见鬼了,我没有什么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我只是从这里的水的流势起步,时间长了就摸顺了这水流的起伏,成功了我也当这是命中注定。我与漩涡一起进入水流的中心,与涌出的流水一起离开那个漩涡,只是顺从水的流动而不用自己的见解来控制游动,这就是我的水道。”孔子也许是没听懂,又或者是为了再次确认自己的见解,追问:“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那人说:“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我生在山区就安心住在山上,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并从这里开始自己的一切;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长在水边就安心在这水流里,不去考虑这水是好还坏,是有利还不利,只是顺着水性,把水的顺性当成自己的性格;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是这样,但是去完全地接受自己,这就叫做命。孔子下面没有话了,古人老实在也很实在,说完关节点,后面就省略了。我们当然要啰嗦一些,从孔子的追问那三个要点“故 、性、命。”这就是学道的三要素,如果再加三个字就是“安故 顺性 归命”。安心以为故,修道首先要安心,放下心来。故也可称固稳固,安心的做好一件事情。放下粗心再来顺服、调服自己的心性,观察自己的心态,顺势引导,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顺也可说理顺,随顺而知本性。细心理顺出自己的心性以后,安心顺性以归命。归是静,是皈依其自命。命是命运,是大道之规,是行为的律法。归命不是空无,是与道体相应,是鲜活的生命,时时刻刻都能感觉这命理之性,从性而安故所谓安身立命。道家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上善若水”,说的人很多,可这里列子先生请出孔子及其弟子重复讲述水的故事,也是用心良苦之极。如果深入了解水性,也就是在了解自己,了解道学之本。
                              


                              28楼2010-05-16 1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