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吧 关注:229,050贴子:16,632,654

回复:【讨论】前提速时代(81-96)列车时刻表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京广线部分列车欣赏
141/2次为运行于武昌和北京间的直快列车,全程运行20-21小时,沿途停靠较多的县市级车站。此车90年代演化为245/6次直快,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行列车早晨由武昌发出,午后到傍晚扫过河南京广线沿线各县市,晚间进入河北省,终到北京站的时间一直是丧心病狂的凌晨4:00,下行车上午从北京站发出,第二天早上终到武昌。后来一说此车秽土转生为武昌-天津的直快列车,从2545/6到1155/6再到K919/20,最后演化为T319/20,因其在京九线(K919/20时代以前,此车不走京九,而是经石家庄、德州)采用限速120的客机牵引,不能达速而成为笑谈,最终经营惨淡,销声匿迹。另一说98年随着京广北线完全电气化,加上准高25K车底和SS8问世,白天时段北京-武汉的铁路列车被T79/80代替,由于线路改善,20个小时的旅行时间早已不是必须,原有的直快停运。
37/38次为今Z37/8的前身,一直坚持夕发朝至的运营模式(不过80年代初因速度较低,实际上为夕发午至)。后来较早地升级为高等级空调车(还因空调问题发生过火灾)。
15/16次在过去40年,则长期生存于京广食物链顶端。与今天相比,当时旅客列车长期不停车续航能力较低,即使最高等级的列车,在线路条件充分好的情况下,也几乎没有连续不停靠运行300千米以上的操作(京沪济南-徐州区间,京广郑州-信阳区间,均为300多公里,是当时列车时刻表上,高等级列车连续运行能力的上限),因此彼时京广铁路信阳车站,拦停了所有的客运列车。
另外一个不太被注意的细节是,当时京广铁路信阳-广水区间,和今天的理解有本质区别。该区段途径大别山,虽然在今天的铁路运行中,这样的山脉根本不值一提,但在当时,低功率的内燃机车通过鸡公山时仍有显著的掉速现象。(这种状况对货运的限制更大)原有线路走向小区半径路段多,限速80,直到07年动车开通前夕,才截弯取直修建鸡公山隧道,具备160km/h运行条件。
此外,当时旅客列车途径武汉三镇时,必停汉口、武昌两站,141次列车还加停玉带门站,这样一来,旅客列车在武汉市内,往往需要花费1-1.5h的时间。
p.s. 时刻表在这一部分错误略多,比如15次和37次下行不可能长时间停靠李新店站,从运行时间分析,停靠的应为信阳站。下行141次,在驻马店-确山区间20千米仅运行7分钟,也是不可思议的。上行38次到达驻马店站的时间应为0:21.


16楼2020-12-05 12:03
收起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12-05 12:06
    回复
      楼主科普的真棒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0-12-05 12:08
      回复
        前排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20-12-05 12:32
        回复
          不错,有历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12-05 12:57
          回复
            现在普速车都均速已经退回20年前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12-05 13:24
            收起回复
              我们继续,现在我们来欣赏途径京广线上运营的其他快车
              在成渝地区,7/8次和9/10次特快列车早在40年前就负盛名。不过9/10次当年的走向与现在较为不同。两组特快列车在京郑段沿京广线运行,耗时约9小时,均速77,进郑州站换向上陇海线行驶到宝鸡,由于当时陇海线尚未电气化,山区行车,均速下降到60-65。过了宝鸡,两趟车不约而同地上了宝成线驶向成都。宝成铁路当时已经实现全线电气化,两趟车花费12.5小时抵达成都,并不比今天的宝成线列车慢太多。(这是因为宝成铁路绝大多数路段限速较低,除了接近成都的几十公里限速120,广元以南少量路段限速100,其他路段普遍限80,阳平关以北为单线,实际行车速度在60左右,有会车,还会进一步降低平均旅速)而9/10次特快列车接下来还会以夕发朝至的方式,经成渝铁路抵达位于市中心的重庆火车站。(不要笑,这车在成渝之间运行11 h,真的够大家睡一觉.直到大提速时代,成渝间还有夕发朝至的移动宾馆列车,当时成都/重庆球迷去对方城市看中超/甲A比赛,很有可能就会选坐这种列车)
              今天的T9/10采取郑州-关林-襄阳-安康-达州-重庆北走向,当时实施这种走法的是189/190次直快列车,后来演变为1389/90和K589/90.


              22楼2020-12-05 16:00
              收起回复
                由北京去往西安方向的特快列车,当时经过石太、南同蒲运行,全程20.5小时



                24楼2020-12-05 16:17
                收起回复
                  说的真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12-05 17:19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12-05 17:24
                    回复
                      当然,奔驰在京广线上的,除了来自各省的快车,还有钉子户一样的站站乐。不得不说,现在站站乐、大公交等说法被严重地滥用了,如果你看了下面的永定门-郑州站站乐(京郑大公交),你会理解真正的公交是什么概念。列车在永定门和郑州间停靠71站,运行时间16.5小时!单是绘制其时刻表,就占据了2页的篇幅。从太阳升起到三更半夜(417次),在华北平原上缓缓移动的公交火车,让沿途的每一个车站和大城市紧密相连。
                      当然这些移动路障在漫漫旅途中,往往要待避多趟直快和特快。列车停靠的车站,有的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28楼2020-12-05 17:54
                      收起回复
                        京包线方向,列车通过东北环线,汇入詹天佑修筑的京张铁路,行至南口,开始艰难爬坡。这一段坡道当年的内燃机行驶速度在30左右,列车还会进入青龙桥的人字形顶点换向,停车10分。下坡时还需停靠居庸关站,速度更低。过了康庄后,列车可以以50-60的时速继续一路西行前往包头。


                        29楼2020-12-05 18:03
                        收起回复
                          我们再来欣赏沪昆方向,当时沪杭、浙赣、湘黔等线路还是分开叫的,沪杭段当时没有上海南站,列车从上海(西)站发出,因此总里程比现在略长,一般列车在此区间用时3 h左右。浙赣的情况略迷,列车停站不多,但莫名其妙的跑不快,均速50左右(可能还在用蒸爷?这一段当时是单线非电气化),更令人迷惑的是,当时经常有去昆明的车,过了株洲并不是直接向西,而是先南下衡阳,沿着湘桂走到柳州,然后顺着黔桂爬到贵阳。这种走法多走380公里,79/80次特快大约需要27小时,比191次走怀化多花7小时。
                          79/80次可谓历史悠久,纯数字运行20年,又以K车运行近20年,在岁月的大潮中波澜不惊。在79/80次后,湘桂-黔桂的骚走位,又被K181、K337等列车相继继承,直到04年第五次提速后才截弯取直。


                          30楼2020-12-05 18:23
                          收起回复
                            一些杂七杂八的快车
                            上海-广州 49/50次,后来K99/100-T99/100-Z99/100前身,当时受限于线路,均速只能达到50
                            上海-厦门 275/6次,鹰厦线入闽,后来K1209/10成为这条线路的独苗客车
                            上海-西安137/8/9/40次,后来演变为T137/8/9/40和Z251/2/3/4.去往西安方向全程28小时,一般的直快排图,回程去往上海在河南境内莫名其妙地快起来


                            31楼2020-12-05 18: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