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军制在唐玄宗时代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早期的府兵制转换成了一种军镇制度。府兵制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削弱地方,因为折冲府的兵力需要经常调到京城,且将领经常换任。从唐高宗时期开始府兵制逐渐崩坏,其次来自北方边境的藩族入侵压力增加,先是吐蕃,然后是北突厥与契丹。唐朝在公元678年建立第一个军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边军的数量以应对藩族。李林甫当宰相的时候,更是加强了军队的职业化。在以前,行军的指挥官或者折冲府的武官是由朝廷官员来担任的,当然这些人拥有军事才能。但是随着边军的发展,已经从行军变成了长驻军,地方将领在所在地的时间越来越长。且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节度使往往自己领有御史职衔,这在前代是闻所未闻的,因为御史的目的是监军,如果节度使自己领有则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必然下降。这从技术条件上支持了安禄山后来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