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52贴子:953,075

回复:20l7年8月4日开始站桩,打坐,抄法,听法,从未间断,刚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你相信轮回,那么你怎样度过今天,这才是重要的事,因为你将在来世为之付出代价——你如何生活,你的行为、想法、品行怎样。所以,就算你可能相信轮回,重要的还是你此刻如何生活。所以你必须面对死亡,而不是推迟至年华老去、意外袭来、疾病缠身时才去面对。”——克里希那穆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7楼2023-07-12 21:14
回复
    我把今天这条道路留给你们,就是在人世间做一个乞丐,做一个人世间的一个乞丐,一切物质、一切生活你都可以品尝,但是不要拥有它。切记切记:不要拥有什么东西,你都是在借用什么东西。今天我还买了包零食呢,这个辣椒,辣椒和这个东西,我还挺喜欢吃这东西的。我不拥有它,你知道吗?虽然它在我手里面,我在吃它,但是我并不拥有它,我只是在借助它而已,你知道吗?它是我的缘,它不是我,我要拥有它了,这个东西是我的啦,就有一个拥有它的我,那么我的心就会被拥有它的我带着走啦,那个就是死亡。
    我拿着它,我吃它,我只是借助它填饱我的肚子,这个就是我跟它的缘分,这叫缘起。缘起是空的,缘灭也是空的,就没有一个拥有它的我,也没有一个吃到它的我,只是在了我和它之间的缘分,这个叫“解脱”。你们能明白吗?就在这一念之差上面。
    这包零食看清楚了啊!这包零食,里面是辣椒、花生。我买到它,我借助它填饱肚子,这是它跟我的缘分,我跟它了了这段缘分,了的过程呢,是我吃它,这是第一种,这是修行者。第二种,我买了它,它是我的,哎,它是我的啦,我吃它了,我吃到它了,吃完它我还想念它,这个叫凡夫。我拥有它的同时,就有了一个拥有它的我,在我心底里面。拥有它的我就会带着对于它,这包花生的记忆,牵动我的心,形成对它下一个因果轮回,这个叫“生和死”,明白了吗?
    我和这个花生,我和这个人间,我和这具身体,我和这个意识,仅仅是我在借用意识身体在人间流浪而已,人间也是我借用的一个环境在锤炼我心灵里面的自由。我和这具身体、这个意识是缘分,我和这个人间这个身边的亲人是缘分,了了这段缘分,我无所牵挂,无所拥有,也就不会被曾经的牵挂和今生的拥有,去将我带入下一个轮回。缘了了就了了,不会再升起,这个叫“解脱法”。
    所以说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今天告诉你们,牢牢记住:在人世间做一个流浪的乞丐。你不拥有任何物质,你只是在借用任何物质,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将你带入死亡,你所借助的一切,等你离开了之后,它不会再形成对你生命的牵挂,那就是解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9楼2023-07-12 22:07
    回复
      今天我跟你们,所有听法的人,包括未来的人说一句透话,也是我给你们送上的一个礼物。
      我从19岁开始到现在,修行了三十年。修行当中只有一个核心:找到能唤醒你的S师。就这么一个条件,除了这一个条件以外,其他的都可以没有,可以没有。我不是说其他的或多或少可以有一点儿,包括这个经书戒律,包括什么放生,包括什么打禅,都可以没有。你只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唤醒你灵魂的S师就够了。当你找到了这个能唤醒你灵魂的S师,祂就等于唤醒了你对真理的虔诚。因为你亲身体验到真理是真实的、天堂是真实的、神佛是真实的时候,你就知道人生是虚假的,你才有了前进的方向,那万卷经书才成为了台阶,因为你知道方向了,就像黑夜当中你见到灯塔了,你船上的船桨才有作用了。
      而黑夜当中见到大放光明的那个灯塔就是唤醒你的S师,祂将唤醒你内在对于真理的那个觉受,那个觉受连带着虔诚。所以说一个修行人,如果内在没有虔诚,就等于没有神,没有光明,所以说你所学的一切知识,一切佛法,它都会变成知识,知识只能满足意识,它满足不了灵魂。
      一一《感应》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0楼2023-07-12 22:16
      回复
        这就是为何,三界六道微尘世界中,唯有获得人体才可以修行;人身难得,东土难生,佛法难闻,唯有这三者因缘齐备,此身心意识,才可能踏入修行之门,一旦灵魂信受真理,就是,天堂向你敞开大门,你将从生死苦海中解脱之时。
        修行者从不说谎,我亲自记录的每一步修行经历,都是环环相扣,前因后果,缜密相接的,这是“祂”留给未来灵魂,三千年的通天之路,过程中或许有不足,但是,绝对没有“虚假”。
        一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1楼2023-07-18 21:00
        回复
          忏悔法门
          忏悔法门,是文殊菩萨留下的解脱之路。
          具有摧灭累世业障,净化身心灵魂,转化生命境界的威神力。
          我们原始的生命,与人间这具身体意识无关,甚至与思量心,自我人格无关,忏悔的目的是,要以对真理的虔诚信仰,曝光心意中对自我体验的维护,曝光罪恶,罪恶就不再是你自己,信仰中形成的纯洁心,就会在身心意识中,诞生出新的你自己,身心中有了真实的、客观的、新的你自己。
          深刻真切地忏悔之后,对神佛的信仰就会形成你新的心灵人格,人生就会成为你落实信仰的道场,当心灵诞生出新的人格,信仰的你,与旧有的你,人格的你,发生观念与体验对冲的时候,你的心识就具有了选择人生方向的权利;而这个选择生命性质的权利,人类则是绝对没有这个资格的,因为人类的身心灵、心语意,都是由维护自我的业障,恐惧与欲望构成的,人类活着的过去生,此刻今生,以及未来生,生生世世的生生死死,都是被构成人格自我的微观业障所活着,就好像泥土中长出来的青苔,没有脱离泥土的可能性。
          选择出离心,就是选择了真理,选择了超越生死,出离心的体验,就是通过宽恕与忏悔呈现的,忏悔法门源自于文殊菩萨,是快速摧灭业障,是从根本上救赎灵魂的通天大道。
          以觉性法界看人间,属于错觉梦境,梦境中根本没有对与错,没有善与恶,没有生与死,有的只是迷失与沉沦,出离梦境就是觉醒,因此,法界看重的不是善恶言行,而是出离心。
          法界诸佛,看重的是众生的觉醒。
          而出离心,就是觉醒的种子。
          灵性天堂,看重的是生命永恒之爱。
          而宽恕,是诞生出圣爱光明的种子。
          以灵性天堂看人间,是灵性对生命的亘古经验,沉积了光明记忆,形成了经验与认知泥潭,人间属于堕落生命的垃圾场,天堂只看爱与无私,不看善与恶、对与错,就好像人类不会在意微生物的性生活,我们不会去琢磨,微生物是单性繁殖,还是两性繁殖,就好像你看见细菌繁殖,对繁殖的现象你是羡慕哪,还是排斥哪?细菌生活的善恶对错,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同样的,人间的善恶道德,在天堂看来就如同微生物的生活一样,毫无意义的梦境谵语,天堂看重的只是无私纯洁的心,与宽恕温暖的爱,灵性无法储存人性的善恶对错观念,光明纯净中,无法存留性欲或人格的执着。
          因此,忏悔的人,不仅不会让天堂与法界诸佛厌恶,恰恰相反,法界诸佛看到忏悔,等同于看到了出离心,会无限赞叹此人信仰的伟大,灵性天堂看到忏悔的心,等同于看到,迷失家园的孩子,找到了回归光明生命的回家之路,会为你欢欣鼓舞,会不断地鼓励你,净化你,支持你,保护你。
          对神佛的虔诚信仰,是究竟忏悔的根本基础。
          人格与人格之间,是平等的。
          自我与自我之间,是平等的。
          平等的灵魂谈不上忏悔,只能是“道歉”。
          唯有面对神圣永恒诸佛,才谈得上忏悔。
          因为忏悔的内涵,是对自我彻底的否定。
          连“自我感”都是虚妄不实的。
          何况,建立在自我体验,自我认知之上的“罪过业行”?
          就好像,人类不会看重细菌的对错一样。
          神灵,诸佛,也不看重人间的善恶道德。
          诸佛看重出离心,天堂看重宽恕心。
          神佛只看人类心识中,符合生命觉醒境界的动机,对于人格的罪恶,对于人性的黑暗,大智慧的法界神佛是本能忽略的,灵性天堂的神圣是本能宽恕的,因为心意自我本身并不存在,因此善恶分别的执着心,并非真实存在,因为执迷人间的思量心并非真实存在,因此人间世界并不真实存在。
          并不真实存在的,何必要去分析,要去琢磨,要去在意?
          生命实相,究竟实相,无法被虚妄的身心所触及,无法被心识思量所改变,因此,诸佛只看重觉醒,不认同罪恶,因此,天堂只看重宽恕,不在意性欲。
          真实忏悔自己的罪恶,是与曾经的自己,划清界限。
          宽恕接纳自己的过错,是以生命的温暖,觉醒诸佛。
          真实的永不变易。
          虚幻的本不存在。
          一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2楼2023-07-20 20:30
          回复
            难道我们的一生,就是为了“吃吃喝喝”,满足口腹之欲而来?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这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具身体,原本可以“成佛”啊!
            这个身心灵,原本可以,从无尽黑暗的死亡中解脱啊!
            我们却,将这罕有珍贵的身体,浪费在人间的垃圾场中。
            自寻死路,却,无可奈何;咎由自取,却,不知反悔。
            作为一个不修行的凡夫,人生就是坟墓。
            我们的活着,与,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区别!
            作为修行者,却有选择灵魂归属的权利。
            在面对死亡,面对伤痛,面对磨难时,
            就体现出来了,修行者与凡夫之间,
            泾渭分明、天壤之别的生命“性质”上的差异。
            修行者,是直面死亡的信仰。
            是穿越死海,无尽黑暗的光。
            是舍弃人间自我,放弃人生利益的“大自在”。
            修行者生命,是庄严了十方三世,圆满过去未来的“觉醒”。
            修行者的一生,是开创宇宙世界,谱写真理光明的历程。
            修行者,是于满地尸骨的人间,救赎鬼魂回归天堂的圣贤。
            一一一《圣言录》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3楼2023-07-21 22:35
            回复
              希望有缘的灵魂能看到🙏🙏🙏
              修行不一定要求你有上好的根性,不一定要求你学法勇猛势如破竹,但从始至终修行之路都需要你保持着一颗赤子初心,修行是很纯粹的,是不带任何人间利益私心杂念的,修行就是为了解脱。
              如果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迷失了自己,被自己的欲望,情执,傲慢,任何私心杂念迷失了双眼,我们就需要暂时停下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难道就是为了受人关注博人眼球?
              难道就是为了幻想成就然后沾沾自喜?
              难道就是为了满足贪欲然后狂妄自大?
              难道就是为了拉帮结派然后自立门户?
              修行,是关乎性命的事情,需慎之又慎,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无知贪欲而让自己的灵魂永生永世沉沦!
              苍天啊,此生得遇真理,得遇觉者住世,是古往今来多少修行之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是多么难得一遇的机缘,
              而今,这个机会就摆在你的面前,我们不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究竟义理嘛?
              怎么还有时间孤芳自赏,想着怎么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呢!
              人生无常,死神可是随时都会到来,不能在活着的时候让小我死去,小我必定将生命带入生生世世的轮回。
              这难道还不够警醒众人吗?
              此生如此大的机缘,如果都不能好好利用提升自己的修行,那,还指望着有比这更殊胜的时代吗?
              这都是一个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优越的环境待得久了,我们怎么能忘记自己的初心!
              或许某一世,我们曾轮回下三道,受尽诸多苦难,我们眼含泪水,泪眼娑婆,至诚向诸佛虔诚叩首,祈求能得遇真理,愿能永脱轮回苦海!
              或许某一世,我们是一名修行之人,得遇佛法,精进修行,一生不辍,只为来世可以遇觉者住世,继续修行,早成正果!
              或许某一世,我们轮回天道,享尽天人之福,福报将近,恶业成形,临近天人五衰,心中五味杂陈,面对未知的下一道轮回,心中懊悔不已。
              如果能生在一个可以修行解脱的世界是多么幸运!
              今生,累世劫众人众神众灵期盼已久的时代,到来了
              而我们,却早已忘记了初心!
              修行,是需要用心认真去对待的。
              修行,是救命的事情,怎能不严肃!又怎能不精进!
              修行,是一个漫长又充满孤独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后充满了数不清的磨难与挫折,艰辛与挑战。
              如果,你还没有想好踏上这条修行之路,最好是在思考几番,但如果你真的想的非常清楚了,轮回苦海必须要渡,生死大事必须要解决,那就需要保持好这颗初心,学法,修行,就是为了生命的解脱,没有任何其它理由可以代替这个根本的目的。
              其次,八正道第一是正知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学法,我们的修行终究会由量变到质变。
              这里是圣·灵殿堂,所有学法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不可能没有变化,但是,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老师说过修行没有到八地以上,基本就还是凡夫,当然这是老师站在法界的高度说的,但如果一个人修行到神灵的高度,就在三界而言确实是很了不起。
              但是,三界唯心,万法为识,只要没有跳出三界,就依然会有往下沉沦的可能,那我们怎么能不谨小慎微,心识中的任何隐蔽的私心欲望都会成为灵魂埋葬的坟墓。
              我们又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生生世世的修行付之一炬!
              最后,说下“见精”这个阶段。
              我个人认为,老师这几年写的蕴含究竟义理的文章,完全是将密·宗的大·圆·满·心·髓刻在了每个文字的背后。只要你是完全入心地去学习,那么法义的力量就会时刻都在清洗自己那乌云密布般滚滚的习气业海,中间可能会有业力反扑,
              但修行之人,都是向死而生,这点业力怕什么呢。
              只要坚持下去,每个人可能时间不一样,但终究会体验到这个见精现前,心光发动的阶段。
              这就相当于你依靠着究竟义理背后的光明在不断清洗自己的无始劫妄想习气,
              到了某个阶段,业海被光明冲刷得稍微稀薄了,自性本具的光明就会透射而出,反映在人体上就是意识心愿自动退避,
              大脑像被光明照耀般只能清晰地分辨事物,无法进行常人的思维,这时候记忆是空白的,大脑处于极度的空灵状态,但这也是短暂的一段时间,并不意味着自己的无始劫习气就被消融干净了。
              不学法的时候依然是一个俗人,无始劫的习气妄想真的非人之力所能想象,其也不是几年时间学法就能完全消融殆尽的。
              因此,学法是不能停的。
              能达到“见精”这个阶段只能说老师的教法是真实不虚,只有蕴含究竟义理的文章才能有如此之加持力,这是来自诸佛的心印啊,哪有比这更为殊胜的修行呢?
              达到这一步才真正式开始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起码你真正知道了,这具身体不是我,身心意识不是我。
              这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哪有比这更为有力的说服力呢?
              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地修行,不忘初心,牢记一句话“没有真理,我就是一个轮回生死的鬼而已。”
              自从学法之初,我已将灵魂与生命供奉于圣·主·如·来,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此生,只为回归自性家园!
              初心不改,一路前行!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4楼2023-07-29 21:14
              回复
                修行者不能说谎。
                一切谎言的目的,都指向“自我维护”。
                维护自我体验,就,在灵性天堂与心意之间,树立起来一道高墙。
                佛说:修行者犯错后,需要在七天之内忏悔。
                如果超过七天,欺心之言就会凝聚成恶业境。
                连续三次谎言,所形成的凝固业境,就会形成人格的基础。
                建立于,自我维护的恐惧感基础上,
                所形成的谎言“人格”,将会阻挡心识见证内在的“灵性天堂”。
                灵性是超越时空的“整体”。
                灵性是纯粹究竟的“真实”。
                灵性是无所拒绝的“接纳”。
                灵性是失去恐惧的“安宁”。
                灵性是消融自我维护的“圣爱”。
                灵性是毫无索取的本能“温暖”。
                人心意识中,利益、分别、谎言,
                会在天堂与心识之间,树立起业障的高墙。
                灵性天堂,被,人格意识恐惧与贪婪的业障,蒙蔽在思量心的体验之内。
                思量心,被人格意识的谎言,凝固成为恐惧且贪婪的“品质”。
                思量心蕴含的品质,直接导致了,思量心驱动意识,形成新的人格。
                这个新的人格,是谎言与恶业的聚合,体现出恶业因缘的轮回。
                人格形成新的业障,业障凝固人格,形成人性的具体化。
                具体化的自我意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分别,
                就彻底遮蔽了,思量心内,原本真实纯洁的灵性天堂。
                生生世世,你再也无法见证内在天堂的神圣。
                生生死死,你再也无法亲身体证永恒的光明。
                撒谎,是你想要维护自己的人格,从而造就了人格的生死轮回。
                真实,是心想要维护真理的纯洁,从而瓦解了自我保护的恐惧。
                进而从,人格意识营造的,生死轮回中解脱。
                解脱了生与死的谎言,就,还原了天堂圣光。
                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5楼2023-07-30 19:26
                回复
                  佛法修行者,与人类凡夫不是同一层生命,哪怕有着同样的人类形体与意识,可是意识之下,心灵内在,却呈现出天壤之别、泾渭分明的生命差异;凡夫不能算是“生命”,人间的凡夫,从事实上说,就是暂时“活着”的尸体,尸体之中是一个个迷惘黑暗的鬼魂。
                  而在修行者的人体内在,是有无限微观的灵力微尘,呈现出浩渺无限、神圣庄严的天堂宇宙,是光明伟岸的诸佛诸神,以智慧与慈悲构建而成的“苍穹宇宙”。
                  唯有对神佛的决绝虔诚,可以,反向催眠这颗,被人间现象催眠入梦的“凡夫心”,将陷入自我人格的心识,从身心感受与意识头脑之中,解脱心识中的“见性”,苏醒细胞中的“生命”,还原被我们的心意分别,淹没掩盖了亿万劫的“本来面目”。
                  人活一世,不是为了当人。
                  人来世间,是为解脱生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9楼2023-08-07 19:38
                  回复
                    内在停不下来的习气,是轮回的“因”。
                    习气中的“空明”,是如来的“法身慧眼”。
                    生与死是自解脱的。
                    这是“大手印”,中观自行解脱之路。
                    修行需要践行,多说无益。
                    践行在心灵的朝向,不在思维意识中。
                    外界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内在遮蔽心识的习气;习气以欲望为根本,当心意执着的对境清淡后,习气的根源,性欲的根本,思量的细念,就会如实且全面地浮现出原貌。
                    随着根本习气的浮现,习气中的“空明”就会同时展现;若心灵朝向人间,则空明体性就被习气所淹没,觉照法性透过习气的波动,于身心内浮现出“你”的心识分别,与分别心执迷的“世界”;心相相续,心随相转,即名生死。
                    若心灵朝向天堂,纯洁心脱离欲望的牵引,心灵安住在宽恕的“温暖安宁”中;身心内习气依旧弥漫,细腻思量体验依旧川流;可伴随着习气沉浮,于性欲境界中,会浮现出觉观的清澈;在空明微妙的觉观中,习气如同云雾般自行解脱,无须有作为的修持,只需专注于内在的当下清澈;无须有作意的分别,只需保任于宽恕的温暖中;习气欲望就会在空明湛然中,于习气相续的境界幻影中,在刹那川流的“细念”分别中,于细念相续中刹那间闪现的空隙间,空隙间所呈现出的“空明”觉照中自行消散,这就是最高的修持,大手印的究竟奥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0楼2023-08-08 11:27
                    回复
                      爱与宽恕,是真神留在人间的“光”,未来的修行者,无需再苦苦追寻真理,无需阅尽万卷经书,只需唤醒你心意内在的“爱与宽恕”,天堂之光就会伴随着你灵魂深处燃烧的爱,从生命极尽微细的业力细念中,渗透进入你累劫业力聚合缘起的“灵魂”体系,如深邃黑暗深海中升起太阳,你的细胞内在,意识深处,心灵深处,灵魂底层,习气本质,都会被“爱”中无私纯洁的温暖之光所照耀;随着天堂之光在你的身心中绽放,形成“你”自我人格的,“习气细念、经验分别、思量心、心灵认知、自我心愿、心意思维”,都会被身心内绽放的天堂圣光普照治愈,温暖融化;虽然你的肉体依旧在人间表现,可是,你的心意内在,灵魂境界,却一步步离开人间,在一层层升入天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1楼2023-08-27 21:34
                      回复
                        无修无证,无来无去,本来如是,未曾发生。
                        弹指超三界,念空诸法空,无生无灭,无垢无净,如如不动,无漏圆满。
                        这就是“大手印”,也称为“妙明真心”,也称为“大圆满”,也称为“菩提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2楼2023-10-10 22:30
                        回复
                          #佛道双修# 这才是“提升阳气”的根本方法,事关修行的根本秘法!
                          “阴盛阳衰”的现状,不仅是指现代人男不男,女不女,男人不够担当,女人不够温柔,阴阳失衡,甚至阴阳错位,更是无意中显露出现代人的体质越来越呈现出阴气(寒湿之气)太重,而阳气太弱的不争之实。所以,近几年来,中医界“扶阳”的呼声越来越高,诚为明察之见。
                          但是,在身体“扶阳”的同时,我们少有思考,人的阳气何以越来越少?如果只知一味“扶阳”——开源,而不知道“杜漏”——杜绝阳气消耗之根源,也是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抛开饮食起居等一些表层的因素,我以为,深层的原因在于,现代人欲望太重而引起思虑深重而烦杂。
                          佛教有一个名词“五蕴”(色、受、想、行、识),又叫“五阴”,所谓“五阴”者,是指这五个因素,如乌云一般覆盖、遮障住了人的真心本性的光辉,使人不能以本具的智慧之光看清实相,所以才有永无休止的痛苦烦恼。正是这“五阴”障碍了人的觉悟与解脱。
                          而这“五阴”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想阴”。“想阴炽盛”既是我们这些凡夫实际的心理写照,又正是由凡入圣,修行解脱的关键。“五阴”如环,像锁链一般牢牢锁住了我们而不得自在,而“想阴”这一环又最为容易打破。
                          所以,从佛法修持的角度看,修行的秘法,就是从破“想阴”入手。“想阴”若破,“五阴”之锁链就应声而断,于是就“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了。
                          慧的。不然就掉在自欺欺人的心理游戏中而难以自觉。
                          更有甚者,如此的“观照”时间久了,反而容易形成对念头的一种执着和依赖,没有念头可“观照”反而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此阶段的“观照”本质上是回忆,所以当然更不用说这种“观照”中隐含着的细微的分别、判断、思量带来的紧张和疲惫感。
                          真有相应智慧、气魄的行者,一上手就直观当下,一切妄念当下冰消瓦解,就此安住于此前念无逝,后念未起的“相似空”的境界。如此,方堪称观照的伊始。
                          这种对“相似空”的观照对定力、慧力的提升是很有力且很必要的。对于色身的转化也是很有益的。
                          不过,这仍然是二元对立的观照,仍然会产生对这个“空”境的执着。
                          此时,若能在观空的定力基本养成后,心念一转,不再观照这个熟悉的“相似空”,而是安住于“观照”本身。在此所说的“观照”是动词,即不是观照者,也不是观照的对象(相似空)。
                          于此,我常常会告诉学生这样的“口诀”:安住于观照,而不要安住于对对象的观照。
                          但人的惯性是很强的,因为“观照”这个词总是隐含着一个对象,所以,往往道理上明白,实践上却又流于对对象(空境)的观照上去了。
                          倒不如到此阶段,换一个词来表达此阶段的修持更为妥当:知道。
                          “知道”有一个所谓的空境,好,保持“知道”就好了,不要再去管空或不空了。
                          “观照”容易执着于对象,而“知道”则偏于对主体的安住;
                          因为人的执着性太强,所以,换个名相来帮助学人逐步放下执着,其个修持的核心和方向并没有改变,只是教学的方便而已。
                          上根器的人,上手就是持在这个知道上,不为境界所动,正如禅宗所谓:龙衔宝珠,游鱼不顾。
                          知道念头来来去去吗?知道身体各种感觉吗?OK,不要管它们,只是保持“知道”!
                          这才堪称真正的观心法门。
                          你“知道”了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3楼2023-11-05 12:24
                          回复
                            若不觉悟,生与死都是苦难。
                            觉醒之时,生与死本无意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4楼2023-11-21 2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