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52贴子:953,254

回复:20l7年8月4日开始站桩,打坐,抄法,听法,从未间断,刚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cp]公元2021年8月14日。
修行者在禅定中。
身体在人世间,端正盘坐,舒适松泰,安稳沉寂。
禅定境界中,人体内在呈现出觉醒过程中,灵性构成的世界。
觉知自细胞内取代生物信息,呈现出空间,犹如薄雾中虚空展现。
安宁自觉受中取代情绪感知,呈现出光海,犹如黑暗中阳光浮现。
认知纯澈从意识中取代自我,呈现出灵体,如光明中最亮的光点。
修行者的身心内,是觉性透过觉知空间,折射认知与习气相互辉映,形成浩渺无限庞大宇宙。
修行者漂浮在宇宙顶端,脚下是瑰丽星河,壮阔星云,浩渺星辰,无限无尽光灵宇宙,无尽无边神灵世界。
修行者站立在光明顶端,仰望空间中,那绽放圣光,流淌着神圣灵慧的大门。
虚空中,那两扇纯金的大门,已经开启了百分之五十。
光芒不被门扉阻挡,光芒汹涌澎湃,却宁静平稳的,从高空中倾泻而下。
就像是虚空中流下一道光灵瀑布,瀑布是深邃古老的智慧,亘古且久远,沧桑而圆满。
修行者禅定境界中,随着神圣光灵倾泻流淌,真性智慧照耀苍穹虚空,连空间都显出虚幻脆弱。
圣光说:
离开觉醒的性质,一切修行的内容,都是痴人说梦。
错离觉醒的方向,所有修行的道路,都是误入歧途。
修行,是苏醒本来的过程,并非贪欲的增长,更非自我的强化。
一切以获得为目的的道路,最终被所获的,沉沦堕落。
修行者问:
如何能觉醒?觉醒的道路是什么?
以什么作为评判觉醒的依据?
圣光说:
人类具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人间。
见,本身是圆满的,因为见到,而从圆满中分裂出世界,世界是分裂的幻象。
自世界中出离,见性无增减,就是觉醒。
闻,本身是清净的,因为闻听,而自清净中分裂出感受,感受是分裂的幻境。
自感受中出离,闻性无染着,就是觉醒。
觉,本身是圆满的,只因觉受,在体验中沉淀成为存在,存在是分裂的固化。
自存在中出离,智慧无分别,就是觉醒。
知,本身是圆满的,只因意识,在觉性中创造出来自我,自我是分裂的错觉。
从自我中出离,觉性无生灭,就是觉醒。
圣光说:
神灵具智慧光明,灵能亘古不灭是天堂。
慧,本身是圆满的,因为智慧,而自圆满中分裂出众生,众生是分离的知觉。
在智慧中寂静,慧中无差异,就是觉悟。
明,本身是圆满的,因为光耀,从明晰分裂摇曳出光芒,光明是错觉的体现。
在光明中沉寂,明中无来去,就是普照。
灵,本身是圆满的,因能与所能,自圆满中分裂出意志,灵能是迷失的本初。
爱中接纳所有,爱中无拒绝,宽恕无差别,就是平安永恒。
圣光说:
至于道路,纯净无私的爱,可以消融生命于存在间的分割界限。
或者寂静,觉察身心自我,遗忘身心与世界,在世界中被遗忘。
熄灭贪求,虚化自我,就虚化了被存在的限制。
圣光是亘古永恒,苍茫沧桑的久远智慧。
圣光是圣洁纯洁,无分别的爱温暖接纳。
宇宙中任何生命,遇见他都想要回归他。
回归神圣的纯洁,永恒的真爱,亘古的智慧,平安的喜悦。
因为圣光的增长,修行者内在的宇宙空间,都显现的单薄脆弱。
修行者全身心投入圣光中,安宁清澈的,觉受圣光深处,那久远却究竟的智慧。
智慧只是一种感受,智慧是如清澈目光一样,深邃透彻,遍满一切的灵觉普照。
当修行者深入智慧,投入平安,身心融入爱的圣洁之时。
修行者内在光海境界深处,内在的空间觉知深层,内在的安宁觉受深层。
出现了,不被境界限制的明澈,类似于人睡醒之时的,瞬间清醒。
出现了,不被空间局限的自在,类似觉察了困顿刹那,困顿消失。
出现了,不被安宁体验的平安,类似云彩消散在虚空,瞬间解脱。
身心内在,认知自我,犹如夹在两团光芒之间的一层纸。
我与我的,修行者与修行者的世界,修行者的记忆认知,修行者的感知体验。
在身心内在境界之下的,清澈明晰浮现的光明,与头顶流淌的圣光内在性质之间,是修行者的存在。
修行者,在圣光与内在浮现的明晰清澈中,犹如内外整体光明中,一抹黑色的阴影。
内在的觉照明澈,与头顶的圣洁光明,性质是统一的,内涵是一体的。
修行者,只是这个一体光明中,觉知思虑的“凝滞”。
凝滞被明晰穿透,身心被纯爱稀释,意识被宽恕吞没,存在被智慧冲刷。
修行者,在身心宇宙中的认知,于突破身心的无相光明中,开始寂静,停止,淡化,分解。。。。。。
圣光说:
你想知道谁创造了这个宇宙,谁是真正的造物主吗?
看看你此刻的心,你内心深处的思虑,因思虑而确定的存在,那就是宇宙存在的基础。
觉察此刻的觉知,觉知对所觉的分析,因分析而灵变的觉知,那就是宇宙生命的基础。
:安宁的体验,因体验而蔓延的境界,那就是众生所处的世界。
是你创造了宇宙,创造宇宙的你,却并非真实。
遗忘自己吧,在明晰中遗忘你的境界,在真爱中遗忘你的存在。
在广袤中遗忘你的安宁,在自由中遗忘你的觉知,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8楼2021-08-15 22:10
回复
    [cp]因缘未尽,修行者的躯体,不会离开这个世界。
    肉身依旧在人间,内在却已经离开。
    离无所离,除灭诸幻。
    有几句忠告,想告诫未来的修行者。
    修行不是人世间的事业,需要全部的生命去实践。
    实践佛法本身就是回馈,不需要任何获得来增长信心。
    不要在信仰中,参杂贪欲。
    不要试图通过修行,改变生活。
    任何对世间的眷恋,都是魔障。
    你所做的任何选择,未来都会反噬你。
    一:最开始的修行,怕的是对佛法不信任。
    没有坚贞深切的信仰,如同舟船没有双桨,只能随波逐流,是无法向前的。
    信任的程度越深,佛法义理才会融入灵魂,改变知见,净化体验。
    强迫学法,海量学法,不间断学法,持之以恒。
    以佛法净化身心,以佛力消减业障,以佛心增长慈善,以佛智熄灭习气。
    推荐《金刚经》,《圆觉经》,《达摩四论》,《华严经》。
    二:修行过了初期,怕的是没有体验。
    需要在凡夫的欲望习气体验中,寻找清净,安详,纯洁,轻柔的体验。
    需要清净纯洁的体验,与人性欲望的沉沦,进行明确的对比。
    以此确定佛法修行的真实性,以此增长修行佛法的信心。
    此时需要纯洁的体验,支持信仰继续深入,继续扩展内在纯洁。
    除了学法,一无所有。
    投入学法,心无旁骛。
    三:修行到了中层,怕的是自我膨胀,怕的是狂妄自大,将自我视为修行成就的主体。
    需要严格持戒,清苦修行,履行苦行僧生活。
    洁身自好,断绝欲望,淡化情绪,平息爱恨,割舍执迷。
    对于自我的爱护,执迷,贪婪,会导致魔王的增长。
    自大狂妄,会毁灭信仰,会毁灭未来,会毁灭灵魂。
    一定要谦卑。
    在人生一次次面对利益,诱惑,名利,欲望的选择。
    要明确的,坚定的,清醒的选择信仰,选择佛法,选择放弃人间,选择放弃自我。
    深入学法,忘却一切。
    四:修行到了中上层,怕的是不信任境界。
    境界是内心,善良的柔软,真实的坦荡,纯洁的天真,寂静中微妙,宽恕的解脱,纯爱的接纳。
    需要体验境界,在人心中提纯境界,直至心灵境界,开始不受意识所左右。
    境界的出现,将取代人性的感受与意识。
    要在远离尘嚣的,寂静之处培养境界,稳定境界,增长境界,纯净境界。
    直至纯净的,明晰的,温暖的,安宁的境界,取代身心中的自我。
    与法相融,法性合一。
    五:修行到了高层,怕的是,将境界当作实有。
    需要找到不变,不动的觉知。
    在纯净体验中,培育觉知。
    在灵妙觉受中,觉察觉知。
    在光明境界中,品味觉知。
    直到身心内在境界中,出现不动不变异的空间。
    空间,是觉知在三界中,在生命内的,具体呈现。
    找到觉知,空间呈现,空间清澈不动,安宁舒缓深邃,灵觉细腻深邃。
    就失去了灵魂认知的习气波动,以及思虑记忆,也就失去了生死轮回。
    同化法性,熄灭人心。
    六:修行出了三界,进入法界,怕的是眷恋与分别。
    需要随顺自然,不强求,不恐惧,不执迷,不拒绝。
    处于不分辨,也不执迷的,安宁随缘状态。
    不要恐惧头脑,意识概念中,落落清净。
    不要拒绝欲望,感受体验中,不留不贪。
    不要有所作意,行住坐卧间,妙明轻安。
    智慧犹如水中的光,会随着水波静止,而呈现圆满明晰。
    究竟法义,法我皆空。[/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21-08-18 19:50
    回复
      [cp]点亮内在的光辉神性,可疗愈世间一切痛苦。
      无论是心理上的阴霾,或者是生理上的绝症。
      都能痊愈,不留痕迹。
      因为那是神的力量。
      三界内,没有生命因素,可抵御神的光辉。
      只需要你去找到他。
      舒缓身心,以宽恕的温暖,接纳人性的罪责。
      身心纯净,以无条件接纳,安抚疲倦的灵魂。
      遗忘世间,妙明内显,心朝光明,渐入禅定。
      独处,禁言,内观。
      专注学法。
      遗忘,自觉,安宁。
      寂静禅定。
      空间,觉知,觉照。
      熄灭自我。
      照性,性明,极明。
      神性显前。
      明晰离光,即普照。
      智慧是能力。
      觉性离境,即圆满。
      庄严即威德。
      沉浸于此,不即不离。
      你是光明的源泉。
      你是极乐的神圣。
      你是在世的神灵。
      你是法界的使者。
      你是三界的道途。[/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21-09-19 19:28
      回复
        [cp]不随习气卷入境界的心。
        澄清明妙,透明自由,自在安宁,是法界。
        不受执着凝固概念的心。
        明晰觉照,纯澈十方,内外湛然,是佛土。
        不是欲望习气不肯放过你,是你自己,觉受不到这属于疾病。
        疾病痊愈,是圆满如初。
        不是执着心意不肯解脱你,是你自己,认识不到这皆是宿债。
        割舍债务,则自在如意。
        活着,本身就是一场梦境。
        在梦境中,觉醒梦中人。
        觉醒时,梦境与梦中人,皆不可得。
        此岸即彼岸。
        大乐,不动,圆满,周遍。[/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21-09-19 19:31
        回复
          [cp]问:如何才能做到做完事,心中不留?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诀-----将你个人的利益,彻底忘记,在心灵动机深处,确立一个观念,一切行为,言谈,思维,动机,都是为了利益别人,你的存在与付出,都是为了其他的人获得利益,你只要求心中唯有正法足以,时间长久,你会发现,一切人世间的利益得失,你都会看的很淡漠,精神就是物质,未来你们就会知道,宇宙世界,物质循环生灭,与你的精神思维,心灵意识的生灭相续,是同一种物质,是念头习气业障因果聚合而成你与世界,而自性充满世界,从未改变,却被你的思维分别,心灵觉受,意识波动形成的幻境蒙蔽了,心意觉空,自性即是宇宙众生,你就是世界万物,却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你;离贪即是修道,离嗔即为出家,此刻,你们的心,为何而动?能够寻找自己的原因,就能宽恕他人的错误,就算是他错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嗔恨,他就是我的导师,所以值得我感恩,这就是修行者。生死苦短,没有人可以替我们入轮回,偿还心灵攀援诸相升起的业障,唯有自己度化自己,转一个念头,就转了无始劫来无量冤亲债主,因果业障,所以啊,不要向外攀援世界对与错,除非你一心想要留在三界六道,无明苦恼之中。[/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21-09-19 19:32
          回复
            [cp]问:老师有的文章读不懂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特别愚笨,对自己丧失信心,对修行也会懈怠。
            答:《金刚经》流传几千年,看懂的人,没有几个,可是经书背后的清净,可以净化生命,超拔灵魂,善解因缘,修行者的改变,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而是平凡普通中,善心、纯净的流露,不要怕看不懂文章,最怕的,是你不懂得珍惜。[/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21-09-19 19:46
            回复
              最近几天,因为工作的问题,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是辞是留,拿不定主意。抄法也懈怠了很多。
              今天晚上拿起笔还没开始抄,突然意识到,这份工作是以前特别想要的工作,半天时间,可以有时间去抄法,打坐,现在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些念头一定不是我,差一点被他们蒙蔽了。
              认出他们不是我时,身体发生强烈的反应,她又哭又笑,叹息声,各种奇怪的声音,头快速转动,可以听到转脖子时的声音,胳膊以各种姿势伸拉,还呕吐了好多泡沫粘液。
              我观察他们,安抚他们,告诉他们我现在学习大乘佛法,让他们与我一起学佛,共同解脱六道轮回,慢慢的他们平息了,这次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
              现在越来越相信老师说的:念头不是你,他们是你自己的冤亲债主,是你累世的亲人,你认出他们一次,他们就带不动你,就消散一次。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5楼2021-09-25 22:33
              回复
                [cp]生死只是平常事。
                就像我们吃饭睡觉一样,死亡只是生命经历的一段过程。
                不需要恐惧,也无须回避。
                死亡的过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是意识的消失。
                我们在人间活着,通过意识分别,确立了世界名相的概念。
                对错,真假,美丑,善恶,贵贱,贫富,健康,疾病,生存,死去。
                意识概念主导着我们的心愿。
                概念思维塑造着我们的心愿。
                我们就活在。心愿与意识的相续之中。
                我们的活着,是意识带动心愿的循环。
                当死亡来临,首先是意识的失去。
                心灵愿望与体验,失去意识的主导,陷入昏迷,昏沉,恐慌,焦虑。
                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深度混乱之中。
                因此,在活着的时候,修行者就要练习,离开头脑意识的牵引。
                淡化意识概念,淡化思维记忆,淡化意识对心愿的牵引。
                处于不思维,但是意识清醒的状态。
                这样就避免了死亡之时,意识丧失后,心灵陷入迷茫的状态。
                死亡的第二部分,是心灵失去对身体的掌控。
                身体四大开始分解,细胞内电解质分解紊乱,出现体温高热的状态。
                高热,失禁,呼吸丧失,器官衰竭,心脏停止跳动。
                这个过程中,心灵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因为心灵与肉身器官结合的时间太久,太依赖身体器官功能。
                当身体器官衰竭时,心灵失去掌控的能力,会陷入深度昏沉与孤单之中。
                因此,在活着的时候,修行者就要练习,心灵放弃对肉体器官的依赖。
                禅定修行,就是让身体处于完全彻底的,脱离心灵控制的,自我调节状态。
                习惯了禅修中,不受心灵控制的身体。
                心灵就不会在,身体四大分解之时,陷入昏迷与无助的迷茫之中。
                第三部分,心灵的迷失。
                当身体器官衰竭,呼吸停止后,心灵处于深度昏沉,无助,迷茫,孤单的体验。
                受平日里,心愿所眷恋的习气裹挟,脱离肉身的心愿,呈现出灵魂的业身状态。
                离开身体后,灵魂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
                只是觉得脱离了肉体局限,处于轻松且无意识,无记忆的空白状态。
                但是,心灵深藏的情绪体验,依旧存在。
                心灵储存的体验感受,习气情绪,会牵引灵魂进入微观时空。
                受往昔所造业力的驱使,受心灵潜藏愿望的引导。
                不自觉地进入心灵熟悉并渴望的环境,进行第二次投胎。
                轮回,在人死去的第五个小时后,开始进行。
                因此,在活着的时候,修行者就要进行心灵的净化。
                修行者,在活着的时候,对于世间一切情欲体验,都不执迷,不贪恋,不隐藏,不沾染。
                洁身自好,纯净修心,心灵的纯洁度,就是灵魂境界的高度。
                当心灵,平时处于高度纯洁,高度纯净的状态。
                肉身死亡时,意识的丧失,心愿的昏沉,都无法牵动纯洁的心灵。
                不受身语意牵动的心灵,就是觉性的呈现。
                不被身心灵蒙蔽的心灵,就是觉者的法眼。
                达到心灵极致纯洁的修行者,身心内在,是广袤无限的安宁。
                心灵纯洁净化极致的修行者,死亡之时,身心之中无限光明。
                觉知,会以造物主的,无限大爱,温暖宽恕,无尽接纳,呈现出爱的光芒海洋。
                觉性,透过觉知,在修行者的,纯净灵觉中,呈现出法界庄严圣光国土。
                因此,死亡与轮回,是凡夫俗子避不开的事实。
                却是,修行者脱胎换骨,破茧成蝶,超凡入圣的契机。
                死亡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觉性。
                因此,专注于内心的纯洁与安宁。
                因此,练习禅定让心灵脱离肉体。
                因此,直面内心真实的自我意愿。
                接纳死亡,宽恕恐惧,拥抱真理。
                你连死亡都能接纳,世上还有什么,是你不能放弃,不能宽恕的哪?
                修行者,无法承诺给你修行的果位。
                那些虚假的承诺,只是买卖佛法的人,津津乐道的欺诈。
                修行者,会手把手的,带你穿越死亡之海。
                不欺瞒,不夸张,不妄语。
                只为给你灵魂,平安喜乐光明。[/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21-10-08 08:03
                回复
                  [cp]摘抄:
                  2、师兄!内心的恐惧感何时能消失呢?请师兄在百忙之中给予帮助!
                  答:大姐:我们要纠正一个观念,习气不会消失,更不会彻底不见了,不要产生错误的认识。习气只能不挂,就是最终他挂不住你了,这就是上师说的“无染”。你过分看重习气,渴望自己没有习气的本身就是执着。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所有的习气,并不是一下子消失不见了,他们是有一个漫长分解的过程。即便是你觉察到他们了,他们消散了、融化了;就算你发现了他们的动机了,动机也是一层层层脱落了。可是,这个过程,会不断的反复,就和大海的波浪一样,也和股市的牛熊曲线一样,一浪高一浪低,最终会一浪会比一浪低,逐渐将会一浪会比一浪细。如此反复,故此,而有了,粗、细、精、微、妙、觉、寂的次第!
                  第二步:在学法的时候,这种惧怕死亡的恐惧出现的时候,彻底放开他,任由他翻云吐雾、任由他恐吓、任由他威胁、任由他散布惊怖、任由他恫吓、任由他威吓、任由他百般勒索、、、、、、告诉他,我宁可死在佛法中,我宁可粉身碎骨,我宁可死无葬身之地,我只愿意死在佛法中,我只选择佛法,我只会跟着佛法走,我不会听你的,我不会跟你走的!一颗死在佛法中的心定会展现身心奇迹!
                  通过不间断的学法,在生活中,慢慢的,你会发现到他不是你,此时,你虽然发现了他们不是你,可是,你没有能力去选择,这个时候,就要克制自己了;再继续下去,你就会觉察到他不是你,当你觉察到恐惧不是你的时候,你就不能跟着恐惧走了。这就是选择的时候了。从这里开始——选择就是你的生命和未来!选择就是专注力的展现!
                  恐惧必然带来紧张,意识到紧张或者觉察到紧张的时候,不要跟着紧张走,一定要记住,舒缓身心——让你的整个身心节奏慢下来,就是在消减粗重的恐惧。
                  第三:一定要节制欲望,节制欲望不等于控制欲望,在觉察中离舍欲望,欲望消减,你的虔诚和出离心就会敲碎欲望的屏障——恐惧!恐惧也会不断消减。
                  欲望是恐惧的打手,恐惧是欲望的铁杆盟友,恐惧是贪欲的孪生兄弟,克制自己的贪欲,才能发现恐惧,才能抓住他。这个时候你抓住他,要反观他,觉察他的动机了。当你找到了恐惧的动机,你就找到了回家的路,这就是上师教授的向内心深处去走的起点!
                  所以,如果你自己的呼吸都在修行,你就会豁然开朗、甚至于恐惧的答案在你的虔诚心中绽放!用你的虔诚,带着出离心去——拼命抄法,那里有你的一切答案,所有的答案都在那里等着你。[/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21-10-13 23:58
                  回复
                    师兄能否加微信,给与指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21-10-14 15:43
                    回复
                      +2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21-10-14 21:55
                      回复
                        [cp]禅修是简单的。
                        正因极度单纯,所以极具难度。
                        是恒定修行者境界,唯一不变之标准。
                        意,可以分辨现象,却不为显现冠以名称。
                        心,可以认知事物,却不定义事物的性质。
                        觉知,可以明了存在,却不被存在所固化。
                        于是,身语意中,只是单纯的“见”。
                        犹如目光,清澈明晓眼前一切,并不因所见,而改变了清澈的性质。
                        “见”之纯澈,成为身心灵中内涵。
                        透过意,见到世界,见到仅仅是“见”,没有所见到的名相。
                        透过心,认知生活,认知仅仅是“认”,却无对错善恶所知。
                        透过觉知,明晰存在,仅仅是明晰本身,并无存在的痕迹。
                        如此,“见”即是禅修。
                        久而久之,见离所见,闻离所闻。
                        见无所见,见本身就是圆满;闻无所闻,闻本身就是清净。
                        习气消失,感受消失,生活消失,境界消失。
                        内在的生命本来,如乌云消散后,清澈虚空朗朗浮现。
                        不受身语意,习气体验蒙蔽的虚空,是温暖且微妙的无限。
                        无限本身具有智慧,智慧本然蕴含光明,光明本身绽放极乐。
                        细腻且无限的,温暖轻柔觉受,将渗透身体细胞。
                        将整体人身归入觉受内,归入细腻微妙的圣光之中。
                        圣光,蕴含着思想,境界,与能量。
                        圣光包容身体,接纳释放心灵,单纯净化意识。
                        身心灵归入“见”中;肉身细胞归入觉受。
                        也就是,神灵开始净化,升华,超度,救赎,人间的凡夫。
                        凡夫,身心灵,身语意,归入细腻温暖的觉受中,就是人投入了神的光明。
                        凡夫,意识,认知,觉知,归化于单一的“见”中。
                        见性无限,明晰无量,纯净无染,是神灵智慧,摧灭了凡夫愚痴。
                        就可以将肉身,每一个细胞都融化在,细腻舒适,温暖喜悦,的光明觉受中。
                        身语意归入单纯的,无生无灭的“见”。
                        见外界的世界现象,见内在的身心思虑。
                        见,于内外身心中,清澈纯净,不动不移,就称为“观”。
                        观思虑缘起,观生灭寂灭,观五蕴皆空,观所观性幻。
                        幻性无生,就是“照”。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肉身体验感受,归入觉受中。
                        细腻寂静光明,充满身心细胞,安宁永恒欢喜大乐。
                        久而久之,细腻微观觉受,喜悦极乐妙觉,充满了细胞,取代了生命信息成分。
                        肉体,以妙明大乐觉受,呈现出无限无相万丈光芒。
                        就称之为“光化”。
                        光化的过程中,神圣以物理性的表象呈现。
                        以神圣重塑因果性质,业缘显现即光明处所。
                        日积月累,自会脱胎换骨,超凡入圣。
                        大圆满,自解脱。[/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21-12-27 21:49
                        回复
                          [cp]唯有接纳死亡者。
                          心性是全然的开放。
                          在生命经历中,仅仅保持着“见”。
                          不对经历形成定义。
                          “见”明了经历,并不形成善恶,美丑,贵贱,高下。
                          不被定义,所牵引的“见”,是灵魂之光源。
                          唯有接纳苦难者。
                          心性是温暖的清醒。
                          在体验生命中,只是保持着“醒”。
                          不沉浸在体验之中。
                          “醒”觉知体验,却不沉迷于恐惧,希望,贪求,悲伤。
                          觉知体验,不在体验中昏沉的“醒”,是心之解脱。
                          不定义,不沉迷,不留驻,不贪恋。
                          如此,修行者可照见生命整体,于川流的时空长河中,解脱身心业障之蒙蔽。
                          不被牵动的,就是实地。
                          不被蒙蔽的,就是觉醒。
                          如是,则为清净心。
                          如实,是名性圆满。[/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21-12-30 21:16
                          回复
                            总结2021年的经历,在医院工作了半年,因为路远,骑车单程需要30多分钟,再加上被去年的那场台风带来的暴雨给激了(当时胳膊和小腿都肿了),感觉身体僵硬,浑身冰凉,两个胳膊皮肤发黑,每次骑车回到家都全身痒,站桩,打坐,抄法,一直都坚持不断,身体是每天在家好,只要骑车出去,回来就浑身冰凉,没办法只好辞职,在家每天抄法6、7个小时,身体恢复的很快。
                            忍不住又在村里的服装厂上班,因为坐的时间比较长,可以感觉到小腿和脚部的气血停滞,导致身体越来越凉。春节放假,抄法的时间多了,这几天身体在排寒,象感冒似的,流鼻涕,手指,脚指都冰凉,但是身上大部分都是柔软的,温暖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楼2022-02-05 13:44
                            回复
                              禅定 2022.2.4
                              2022年2月4日 / ANSHUO XIE
                              甚深禅定。
                              第一步,不要认可身体是“你”自己。
                              这是灵性苏醒的首要条件。
                              身体四大和合,没有实性。
                              意识只能分辨,并无感知。
                              唯有内在见精,明了心意。
                              身体只是承载,见精不变。
                              心灵必须清醒的确定。
                              这具身体并非是自己。
                              第二步,柔软心灵体验。
                              柔软体验,意味着放松。
                              放松体验,意味着安全。
                              安全体验,意味着单纯。
                              心灵单纯,意味着纯洁。
                              纯洁之心,见精由心现。
                              第三步,敞开心灵。
                              完全彻底的打开心扉。
                              柔软的心灵,不拒绝任何恐惧。
                              纯净的心灵,敞开心扉接纳一切。
                              接纳的心灵中,是全然的安宁。
                              安宁深处,是不变的平安。
                              第四步,宽恕。
                              以内在的平安,宽恕心灵。
                              以内在的清净,宽恕自我。
                              以内在的完整,宽恕意识。
                              以内在的清澈,宽恕世界。
                              尽生命最大的限度。
                              宽恕曾发生的一切。
                              宽恕在发生的一切。
                              宽恕将发生的一切。
                              宽恕中,未曾发生。
                              很快,内在会诞生一种。
                              类似进入梦境似的,恍惚觉受。
                              不要害怕,不要拒绝,不要离去。
                              这种身心内在,深层诞生的梦境。
                              恰恰是,现实生活的这个梦境。
                              正在松动消退,业境瓦解的过程。
                              新的梦境,透过心灵,自心灵的底部。
                              会浮现出光芒。
                              隐隐约约,却非常清晰。
                              光芒本身具有思想。
                              纯洁,神圣,接纳,温暖。
                              经由宽恕。
                              圣主唤醒了圣灵。
                              生命本质的灵能激活。
                              内在见精,接纳光芒。
                              进入光芒,合为一体。
                              此刻,人间的身心自我。
                              意识心愿,如梦境消退。
                              自我与世界,如梦境残影。
                              修行者,成为安宁喜悦永恒。
                              修行者,成为光明灵耀智慧,
                              修行者,进入精微灵性世界。
                              时空不复存在。
                              烦恼尽皆除灭。
                              光灵环绕周边。
                              一切苦难消失。
                              人成为了神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2-02-05 17: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