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吧 关注:26,588贴子:203,811

【御龙家族】《寻找姓氏文化之根:刘姓演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楼2009-05-27 20:39回复
    玄嚣继业建江居(4)
    黄帝经常坐车到各部落去视察,他发现海边的部落首领风后和湖边的部落首领力牧是两个人才,便让他们帮助自己处理部落联盟里的公共事务。风后对于犯错的人,总是采取感化教育的方法,很少用暴力惩罚,深受大家爱戴。有一天,黄帝来到弃水(今甘肃)旁,刚游到河中间,不小心脖子上黑色珍珠项链掉进水中。这项链非同小可,它是权力的象征,如今丢掉了,黄帝和其它人都惊恐万状,赶忙潜到水中去找项链,都没有找到。跟随黄帝视察的象罔,仗着自己视力好,再次潜进水中,透过清澈的河水,发现了失落的项链,把它捞起来交给黄帝。黄帝接过丢而复得的项链,如获至宝,游上对岸,感动地说:“象罔真是好眼力呀,要不是他,项链就找不回来了。”
    黄帝转回涿鹿,刚走到沮水(今陕西黄陵),年过百岁的黄帝病倒了,当他弥留之际,天上飘来朵朵五彩祥云,仿佛要迎接这位伟大的中华民族初祖升天。黄帝去世时,发明用干支记年的大挠算出这一年正是黄帝记年一百年,也就是公沅前2598年。对黄帝去世,炎黄部落联盟所有成员都感到非常悲痛,他们把自己的首领掩埋在沮水旁,个个忧心忡忡,担心着部落联盟的未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黑龙江6楼2009-05-27 20:59
    回复
      帝喾骨肉有传接(3)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黑龙江9楼2009-05-28 20:13
      回复
        帝挚内禅美居前(1)
        话说公元前2291年,尧当了部落联盟首领,仍住在草屋里,屋顶的茅草从不修剪,屋梁的树皮从不剥去,屋内的地面从不铺洒石灰。他每天用红陶碗盛小米饭、野菜汤吃,穿着葛麻、鹿皮制成的衣服,破烂不堪。帝尧派羲和、羲仲、羲叔、和仲四兄弟分别到东西南北四方边境去,测量日影的长度。四兄弟各自走了二千五百里,才到达东海、昧谷(今甘肃)、交趾(今越南)、幽都(今北京)四个预定地点。帝尧根据测量结果,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月。帝尧在屋前土阶上,种了红色的冥荚花。冥荚花从每月初一开始,每天生出一个新荚,直到十六日,每日又落一个旧荚,月底那天正好落光。如果是小月,就剩下一荚挂在枝上。帝尧根据冥荚生长规律,将它当做日历使用。帝尧非常崇拜黄帝、玄嚣、帝喾等祖先和天帝,还崇拜龙、猫、虎、蛾、树、谷物、房屋、堤坝、水的神灵,年底腊月,帝尧总是在巫师陪同下,来到祭坛前,摆上牺牲,领着大家顶礼膜拜,然后将牺牲烧掉,将灰烬埋在地里。祭罢,大家围绕祭坛载歌载舞,夔演奏起帝尧创作的《大章》乐曲,模仿劳动的声音,歌颂祖先、天帝和神灵的伟大,让人听来真是美妙绝伦,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帝尧还将各氏族姓氏加以整理,使大家知道自己的来源,劝大家孝敬自己的父母兄长,让他们在交往中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互相礼让,不能争夺利益。这样,陶唐部落联盟成员个个淳朴厚道,心心相印,团结和睦。
        帝尧养了一只叫“觟”的独角羊,见到干坏事的人就用角去抵他。这只羊吃的草也十分特别,它只吃长在帝尧屋前土阶下的屈佚草,这种草见了干坏事的人,叶子立即指向他。有了觟羊和屈佚草,帝尧就能分辨好、坏人,十分省力。他见到干坏事的人,总是难过地说道:“都怨我没教育好他,才使他犯了错误。”
        帝尧告诉部落联盟成员,如果对自己有意见,可以用刀把意见刻在屋外的树干上。帝尧看到意见后,对的立即采纳,纠正自己的失误。后来,他又在树下放了一面大鼓,如果提意见的人不愿意把意见刻在树上,可以敲鼓把帝尧从屋里喊出来,当面提出意见。部落联盟成员乐坏了,管大树叫谤木,大鼓叫谏鼓。一天,帝尧看见一群孩子唱歌游戏,他站下来想听听孩子们对他的看法,只听得孩子们唱道:“立我烝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尧听完这首《康衢谣》,心里非常高兴,悄悄离开孩子们,到田地收集大人们的意见。远远看见一个老人,正在翻耕土地,边用耒耜敲碎土块,边唱《击壤歌》,只听老人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帝尧听后,知道老百姓十分满意,没有过去打扰他。丹朱长大后,没有把父亲的好品德学到手,却整日任性胡为,闹出许多笑话来。他不跟着帝尧参加生产劳动,而是和一帮狐朋狗友在家里大吃二喝,打架斗殴。有一天,他竟忽发奇想,做了一只独木舟,放在陆地上,自己坐在里面,让人拉着独木舟到处乱跑,正好让帝尧碰上,狠狠地训斥他一番。帝尧怕丹朱整日胡闹,惹出祸端,便用桑木做棋盘,用石头做棋子,让丹朱下围棋消磨时光,也不见效。年事已高的帝尧离开唐地,到各部落视察,寻找接替自己职务的合适人选。帝尧南下来到华地(今陕西华阴),当地氏族酋长把帝尧接到公社里,衷心祝愿道:“希望您多生儿子,多收粮食,多增寿命!”
        帝尧想起不争气的丹朱,被触痛心事,长叹一声,懊丧地答道:“儿子多了净惹麻烦,带来耻辱,还是少点儿好。”
        华地酋长劝解说道:“儿子多了让他们去干活劳动,他们就没法惹麻烦,给您带来耻辱了。”
        帝尧听后感动地说道:“你说的太对了,我正要找热爱劳动的人当部落联盟首领。”
        帝尧又北上来到汾水(今山西汾阳)旁,碰到一个叫许由的人。帝尧通过交谈,发现许由很有才华,便对他说道:“你才华出众,如果当部落联盟首领,肯定比我强。”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09-05-29 07:19
        回复
          帝挚内禅美居前(2)
          许由推辞说道:“您是最好的部落耳关盟首领,我可比不上您,我不能接替您的职务。”
          帝尧见许由无意接替自己的职务,遗憾地离开汾水。他把整个部落耳关盟转遍了,也没有找到合适人选,只好回到唐地,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发动他们推荐合适人选。放齐说道:“您何必舍近求远,干脆让丹朱干算了。”
          帝尧听后摇摇头,不满地说道:“丹朱整日胡闹,根本不适合当部落耳关盟首领,虽然他是我的儿子,但不能让他害了整个部落耳关盟。”
          驩兜接口说道:“负责治水的共工可以接替您的职务。”
          帝尧很不高兴地说道:“共工脾气暴躁,为人虚伪,承担不了这个职务。”
          这时,有个人站起来对帝尧说道:“有虞氏族的舜是颛顼的六世孙,他的父亲是个瞎老头,偏听续妻的话,整天虐待舜,舜却毫无怨言,更加孝敬瞎爹后妈,友爱异母弟弟,把全家弄得团结和睦、兴旺发达,让他接替您当部落耳关盟首领,肯定会使全部落耳关盟更加团结和睦、兴旺发达。”
          帝尧听罢半信半疑,决定对舜进行考察,从蒲地(今山西永济)找来舜,把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与丹朱九兄弟一起劳动生活,帝尧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劳动、管理知识传授给舜。帝尧对舜说道:“做为首领我最关心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生命垂危的人和妇女儿童,只可惜有的部落耳关盟成员娶了媳妇忘了娘、见了利益忘了义,真让我着急。对这些不良现象,你打算怎样处理呢?”
          舜回答道:“我要教育他们孝敬父母,团结和睦,改掉不良习惯。”
          帝尧赞许地点了点头,夸奖道:“你说的很对。”
          驩兜见自己举荐共工,没有被帝尧采纳,心中着实不快,他偷偷找到共工,挑拨一番。共工听了驩兜的谗言,火冒三丈,放下手头治水的工作,率领宗脍、胥敖、丛枝三个有苗氏族(今湖北、湖南)起兵造反,进攻唐地。帝尧得到消息,找来负责管理火种的祝融,让他率陶唐部落耳关盟反攻共工。双方前后打了三年,共工不支,被彻底打败,只好投降。帝尧将共工训斥一番,让他驻守幽都,让三苗氏族酋长驻守三危山(今甘肃敦煌),让驩兜驻守南海。
          且说共工只顾造反,放弃治水,恰逢连月大雨不断,河堤失修塌陷,洪水泛滥成灾,整个陶唐部落都变成泽国,人们大多被洪水淹死,剩下的躲到高山上。帝尧赶紧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商量对付洪水的办法。有人推荐说道:“有崇氏族的鲧本是颛顼后裔,可以让他治理洪水。”
          帝尧犹豫不决地说道:“鲧骄傲自大,不听旁人的意见,恐怕完不成治水的任务。”
          那些部落首领都坚持道:“还是让鲧试一试。”
          帝尧没有办法,只好答应道:“好吧,让鲧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换人。”
          鲧采用堵塞的方法,不但没有治住洪水,反而影响洪水渲泄,使水灾越来越厉害,帝尧非常着急生气。
          却说舜当了三年帝尧的女婿,整天与丹朱兄弟九人在一起生活劳动,却没有沾染丹朱身上的不良习惯,帝尧对他十分满意,自感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决定让舜接替自己的职务。他诚恳地对舜说道:“你确是一个人品好、本领高的人,你接替我担任部落耳关盟首领,赶紧把洪水治理好。”
          舜谦虚地说道:“我虽然能力有限,但为了治水大业,只好当仁不让了。”
          且说帝尧在各部落首领陪同下,带着舜来到文祖庙,摆上牺牲,祈求帝喾和天帝允许实行禅让,然后把牺牲用火烧掉,缕缕青烟飘出庙堂,直上云霄,与天上的白云合为一体,昭告着帝喾和天帝将眷顾实行禅让的尧舜。从此,陶唐部落耳关盟改称虞舜部落耳关盟。舜接任部落耳关盟首领后,让禹负责治水。禹疏通堵塞的河道,渲泄积存的洪水,终于将水患治理完毕,前后忙了十余年。已得了重病的帝尧看到舜、禹将洪水治理完毕,欣喜若狂,带病起身沿大河考察治水成果,刚走到蛩山(今山东鄄城),突然连日发烧,昏迷不醒,迷迷糊糊之间,仿佛自己爬到蛩山顶上,坐在谷树下与天帝谈话,十分快乐。待到舜得知消息,赶来探望时,帝尧已经与世长辞,舜悲痛地把帝尧埋在蛩山北坡的谷树下,在坟前盖了神宗庙,纪念这位伟大的部落耳关盟首领。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09-05-29 07:22
          回复
            帝挚内禅美居前(3)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09-05-29 07:24
            回复
              御龙君服侍夏朝(2) 
              孔甲听罢,大言不惭地说道:“没关系,让他给寡人当儿子,寡人看谁敢给他降灾祸。” 
              孔甲在农舍歇了一宿,天明已是风平云开,红日当头。孔甲余兴未消,带随从人马回到离东首阳山不远的大河边钓鱼。刚到河边,河里突然跃出两条鳄鱼,张着血盆大口,舞着粗壮脚爪,直朝孔甲扑来。孔甲毫无防备,吓得扭头就跑,跑出好远,回头看看鳄鱼没有追上来,方才气喘吁吁地停下脚步。 
              刚从惊恐中醒过神来的昆吾伯走上前来,谄媚地禀报道:“陛下不要害怕,臣的属下刘累曾跟董氏家族学习过驯养蛟龙,可让他驯服河中蛟龙,岂不是一件趣事。” 
              孔甲听罢,顿时来了兴趣,忙说道:“既然刘侯会驯养蛟龙,你马上派人去把他召来,让他替寡人驯服这两条蛟龙。” 
              且说刘累听说孔甲命他去擒拿蛟龙,不敢怠慢,千里迢迢赶到东首阳山下,觐见过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孔甲,忙到大河边去捉鳄鱼。刘累使出浑身解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将两条鳄鱼捉住。孔甲见刘累擒住两条鳄鱼,异常兴奋,御赐刘累“御龙氏”称号,将擒龙地点(今河南偃师)改称刘国,让刘累举国搬到当地,专门负责驯养鳄鱼。刘累在刘国驯养鳄鱼刚刚过去数月,忽然接到孔甲旨意,让他急速赶到汉水,去捉在那里发现的另一对鳄鱼。刘累不敢违抗旨意,赶紧草草安顿一番,起身奔赴汉水,捉住并驯服了那里的两条鳄鱼。待刘累从汉水赶回刘国时,才知道由于手下人喂养不当,从大河里捉到的雌鳄鱼竟然死掉了。刘累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出了一身冷汗,抓耳挠腮,恐怕孔甲怪罪。情急之中,只得将死掉的雌鳄鱼做成肉酱,亲自送进原城,让孔甲品尝,准备乘孔甲饱餐异味时,将真情告知,也许能够免罪。不想昏庸的孔甲糊里糊涂地吃罢肉酱,觉得味道并非特别鲜美,面上不露喜色,一声不吭。在一旁察言观色的刘累,吓得不敢道出真情,提心吊胆地出城回到刘国。真情瞒了三个多月,孔甲寻思刘累应当将鳄鱼驯好,便带着昆吾伯,出原城到刘国看鳄鱼表演。刘累闻讯,大惊失色,万般无奈,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带着全家男女老少连夜逃离刘国,躲进鲁县(今河南鲁山)人迹罕见的深山密林中隐藏起来。 
              孔甲来到刘国,不见刘累踪影,仔细察看,发现雌鳄鱼失踪,雄鳄鱼由于没人照管,口吐白沫,奄奄一息,百般救治,总算没有死掉。孔甲让人把雄鳄鱼吐出的白沫收集起来,装到柜子里珍藏,同时派人四处捉拿刘累,要治他的罪。昆吾伯忙举荐家住巨桥(今河北曲周)的师门接替刘累驯养剩下的雄鳄鱼,孔甲别无人选,只好点头同意,但他对师门很不放心,处处干预他工作。师门见孔甲总是干扰自己,不免口出怨言。孔甲恐师门当刘累第二偷偷跑掉,当即杀死他,把尸体扔到原城郊外。孔甲十分扫兴,顾不上雄鳄鱼,怏怏不乐地回到王宫。侍从见孔甲动怒,唯恐惹火烧身,小心翼翼地接过孔甲手中的战斧,立在宫门旁边。不料当初孔甲从东首阳山带回的男孩,正在蹒跚学步,走到战斧旁,将战斧碰倒,被剁掉左脚。孔甲见了,颜面大失,更加恼怒,不知是谁作祟。巫师卜了卦,认定是师门作怪,吓得孔甲连忙收葬了师门,不久他自己也一命呜呼。 
              却说孔甲的儿子皋继位当了天子,宣布赦免刘累,恢复他的御龙氏称号。定居在鲁县的刘累听说孔甲已死,新天子皋不再追究往事,这才松了一口气,结束逃亡生活,在鲁县重建御龙国。北伯昆吾为了躲避大河水患,请示过夏天子皋,举国搬到离鲁县不远的许县(今河南许昌)居住,继续管辖御龙国。东伯大彭本是颛顼后裔,因土地贫瘠、庄稼绝收,举国迁到豕韦(今河南滑县)居住,改国名叫“豕韦”。 
              公元前1680年,桀继位当夏朝天子,迁都西河(今河南安阳)。他非常骄傲自负,宠幸妃嫔妹喜,荒淫无度,拒绝劝谏,残害忠良。南伯商汤痛恨夏天子桀无道,兴兵###桀的东伯豕韦,豕韦军队根本不是商军对手,兵败投降。商汤得了豕韦后,善待该国百姓,受到该国百姓的拥护。接着,商汤又依样消灭了西伯顾国,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力量。商汤力量壮大后,率军攻打北伯昆吾。昆吾国君闻听商汤来攻,忙率领属下包括御龙国在内的诸侯军队迎敌。此时刘累孙子刘隗正当着御龙国君,他本来赞赏同情商汤,只是碍于昆吾伯暴力压制,勉强率兵前来应付。两军交锋,御龙国军队不肯卖力死战,瞅个机会,转而投奔商军。商军见昆吾军阵内讧自乱,乘势猛攻,消灭了敌人,取得胜利。御龙国君刘隗阵前举义,商汤好好夸奖他一番,让他率兵回国,治理百姓,做商国的附庸。刘隗领命,高高兴兴回国不题。


              IP属地:黑龙江14楼2009-05-29 19:37
              回复
                御龙君服侍夏朝(3) 
                商汤将夏的三伯消灭后,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与夏桀最后决战,夏桀失去盟友,力量虚弱,支持不住,带着妹喜和家眷扭头就跑。商军追到南巢(今安徽巢县),方把夏桀、妹喜捉住杀掉。夏桀的小儿子侥幸漏网,逃往北方沙漠地带,夏朝覆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黑龙江15楼2009-05-29 19:38
                回复
                  唐杜肇祸宣王亡(2)
                  却说年幼的成王委政周公,整日与弟弟叔虞在王宫花园玩耍。有一天,成王模仿周公分封仪式,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包上一撮黄土,递给叔虞,封他当诸侯。叔虞模仿受封诸侯,接过树叶包,叩头谢恩。成王、叔虞嘻笑玩耍一番后,将树叶包丢在地上,又去做别的游戏。没想到让进园来的周公看到了,周公来到成王面前,叩拜祝贺说道:“天子封叔虞当诸侯,臣特此恭贺。”
                  成王听罢,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叔叔,您弄错了,朕不过和弟弟开玩笑,不是认真的。”
                  周公听后,严肃地说道:“天子必须言而有信,这可不是儿戏。唐侯追随武庚反叛,被迁到杜地,唐地已成无主之地,不如把叔虞封到那里。”
                  成王沉默一会儿,只好勉强同意。叔虞当了唐侯,高高兴兴地赶往唐地,定都晋城(今山西翼城),所以叔虞也被称为晋侯,他的国家被称为晋国。
                  且说唐侯刘敬被周公放逐到杜地(今陕西杜陵),这里虽然荒凉,确是一块富庶之地。它位于镐京东南高原上,背靠绵延百里的终南山,峰峦起伏,云雾缭绕,青松翠柏,修竹幽兰,遍布全山。清澈澈的泾水,混荡荡的渭河,波翻浪急,从山前流过,合二为一,直奔大河而去。刘敬带着国人在山水间筑起城池,盖起房屋,开起井田,建立唐杜国。
                  公元前877年,周厉王继位当了周朝第十代天子,宠信奸臣荣夷公,横征暴敛,盘剥百姓。周厉王用荣夷公搜刮来的财物,大肆享乐,挥霍无度。有一天,周厉王在后宫发现一个十二、三岁小宫女长得楚楚动人,上去将她捉住,就要与她交合。小宫女尚未通人道,吓得躲到柜子后面。厉王还不罢手,追到柜子后,正要去抓小宫女,但见柜子上写着一行大字:“夏孔甲龙沫储藏柜”。厉王十分好奇,喊来宦官,对他们说道:“把柜子打开,寡人要看看。”
                  宦官吓得哆哆嗦嗦地答道:“这个柜子从夏商两朝相传至今,还没有人打开过,请陛下不要打开它,以免带来祸害。”
                  周厉王大怒,骂道:“胡说!让你打开就打开,不得多言。”
                  宦官不敢违抗,忙小心翼翼地打开柜子,只见一股白沫从柜中流出,滩在地上。躲在柜后的小宫女双脚沾满白沫,肚子异常疼痛,吓得她大叫着跑出去,周厉王看后,哈哈大笑。
                  周厉王的###,激起百姓暴动,他们把周厉王轰出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厉王如丧家之犬,死在逃亡的路上。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继位。此时唐杜国君名叫杜桓,本是刘累第三十九世孙,对周宣王忠心耿耿,按时把本国出产的贡品送到镐京(今陕西西安),还多次带兵出征,屡立战功。周宣王本不信任杜桓,无奈杜桓家族世代与晋侯家族结成儿女亲家,亲家翁晋献侯反复保荐,周宣王只好让杜桓入朝为官,封他当右将军,成为朝廷六军主将之一。这一日,宣王得到西北边境守将求援文书,打开仔细观瞧,但见上面写道:“严允派兵入侵,请陛下赶快发兵增援。”
                  宣王不敢怠慢,忙让尹吉甫、杜桓率周军六师出兵迎敌。严允军队进展顺利,不料周军援兵赶到,措手不及,当下乱了阵脚,被周军打败,损兵折将,大败而还。尹吉甫、杜桓打了胜仗,率师回京,向宣王报捷。宣王自然高兴,提拔杜桓当伯爵。杜桓夸官回府,刚进家门,喜上加喜,妻子又给他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杜隰。
                  公元前787年,西戎攻打周朝边境,大肆抢掠人口、财物。宣王急忙让诸侯秦仲率秦国(今甘肃清水)军队,配合杜桓的周军六师反攻西戎。秦仲骄傲轻敌,被西戎军队打败杀掉。杜桓见状,率周军拼死抵抗,总算稳住阵脚,西戎只好退回。过了二年,西戎又来骚扰,宣王亲自带周六师出战,让杜桓随行,派人火速赶往晋国,让晋穆侯出兵助战。晋穆侯本是杜桓女婿,闻讯立即整军备战,随同宣王出征。西戎军队非常厉害,宣王连吃败仗,讨不到便宜。晋穆侯绕到敌人后面,与杜桓前后夹击西戎,西戎腹背受敌,慌忙退去。周晋联军乘胜追击到太原(今宁夏固原),方才罢手。


                  IP属地:黑龙江17楼2009-05-30 09:37
                  回复
                    士蒍献计灭庶宗(1)
                    话说周宣王死掉,周幽王继位。幽王征召民间美女当妃嫔,褒姒被养父母送进王宫。幽王非常宠幸褒姒,立她当王后,褒姒仍是郁郁寡欢。幽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人点燃镐京(今陕西西安)城头的烽火。众诸侯闻讯,以为西戎进犯镐京,纷纷带兵前来勤王,不料镐京平安无事,空忙碌一番,只好扫兴而回。褒姒见状,“哈哈”大笑。西戎得知,乘机兵临镐京城下。周幽王吓坏了,忙让人再次点燃烽火,可是没有诸侯响应。西戎攻进城去,杀掉幽王、褒姒。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把镐京(今陕西西安)赐给秦宁公。秦宁公乘机率兵攻打唐杜国,杜汤抵挡不住,投奔西戎,唐杜国灭亡。
                    晋穆侯儿子杀死篡位的殇叔,自立为文侯,封舅舅杜隰当士师,负责管理司法,杜隰便以官职为氏,改称“士”氏。士隰在晋国娶妻,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士蒍。士蒍自幼聪明,士隰悉心教导,让他学习文韬武略,盼他长大后为晋国效力。
                    且说晋文侯去世,他的儿子昭侯继位,文侯弟弟曲沃(今山西闻喜)桓叔弑了昭侯,士隰辅佐昭侯儿子孝侯继位。曲沃桓叔儿子曲沃庄伯又弑了孝侯,士隰又辅佐孝侯儿子鄂侯继位。鄂侯死后,他的儿子哀侯继位,士隰仍当着士师,长达六年。士隰病故,哀侯哀悼不已,封士蒍当士师。曲沃庄伯儿子曲沃武公弑了哀侯,士蒍辅佐哀侯儿子小子侯继位。曲沃武公又弑了小子侯,士蒍又辅佐哀侯弟弟继位,可惜又被曲沃武公害死。曲沃武公撕下伪装,明目张胆地篡位,自立为晋国武公,继续让士蒍当士师,拉拢人心。士蒍生了士谷、士缺、士吉三个儿子,士缺字子舆,与他的父亲不同,非常厌恶晋国国君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终生没有出仕做官。
                    公元前676年,晋献公继位。献公看到自己的曾祖、祖父、父亲以庶子身份,多次杀死身为国君的嫡子,最后终于篡夺君位,眼下在国都住着自己数十个庶出叔叔、兄弟、侄儿们,个个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照抄一篇众庶夺嫡的老文章,心中非常忧愁,不知如何是好。这一日,献公找来心腹大臣士蒍,对他说道:“眼下国都里众位庶公子时刻准备夺嫡,篡夺君位,爱卿看如何是好?”
                    士蒍听罢,手拈胡须,沉思半晌,胸有成竹地说道:“国君忧虑极是,不除掉这群庶公子,将来晋国必然大乱。不过臣以为此事应慢慢来,不可急躁,现在关键是想办法去掉富子,他是众位庶公子的头头,去掉他,众位庶公子群龙无首,就容易对付了。”
                    晋献公听罢,非常高兴,连连点头,马上说道:“说得对,爱卿赶快去把这件事办好。”
                    当天深夜,士蒍踏着月光,悄悄来到庶公子游伯、游仲兄弟家。游伯、游仲见献公宠臣深夜来访,吃惊不小,热情款待士蒍。士蒍让游伯、游仲屏退左右,小声对他们说道:“富子私下向国君密报,说你们兄弟二人准备带众位庶公子篡位,你们知道吗?”
                    士蒍此言正中游伯、游仲心事,二人脸都吓白了,忙在座席上直起身子,膝行来到士蒍面前,拉住他的手,异口同声地说道:“富子真是个两面三刀的混帐,本来是他想带着我们谋权篡位,没想到他竟然血口喷人。”
                    “杀了这个可恶的东西!”游仲气愤地喊道。
                    士蒍看着二人焦急的神色,心中窃笑,表面上不露声色,接过游仲话茬说道:“国君对富子的话本是半信半疑,早就怀疑他有谋国篡位的野心。你们杀了他,既替国君除害,又替自己报仇。鄙人在国君面前再替你们辩白,国君自然相信你们。”
                    游伯、游仲听了,连连点头,赌咒发誓说道:“士大夫放心,我们决不会轻饶了富子。”
                    几天后,游伯、游仲按照士蒍计策,带着家臣突然杀进富子府第,富子猝不及防,拼命抵抗,双方混战一场,富子寡不敌众,带着几个随从逃亡齐国。士蒍见游伯、游仲赶跑富子,心中暗喜,赶到公府,高兴地对献公说道:“国君放心,不出五、六年,就可以去掉众位庶公子。”


                    IP属地:黑龙江19楼2009-05-30 20:56
                    回复
                      士蒍献计灭庶宗(2)
                      献公满意地夸奖说道:“爱卿果然神机妙算,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富子赶跑了,替寡人去掉心腹大患。”
                      又过了六年,士蒍开始离间游伯、游仲与其它庶公子关系,他虚声恫吓众位庶公子说道:“游伯、游仲为表忠心,已向国君献计,要杀掉所有庶公子,去掉篡国夺权的祸根,国君碍于骨肉亲情,没有答应游氏兄弟。”
                      众位庶公子听罢,登时哗声一片,有人喊道:“我们不如先灭掉游家,免生后患!”
                      士蒍听了,鼓掌叫好,自告奋勇地说道:“鄙人去求国君,让他允许鄙人率军帮助你们灭掉游家。”
                      众位庶公子见士蒍肯帮忙,大喜过望,当下歃血为盟,各自带着家臣,将游府围个水泄不通,撞开大门,呐喊着杀进去,将游府里面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杀个鸡犬不留,游伯、游仲糊里糊涂,做了刀下之鬼。士蒍见时机成熟,率领晋军赶到游府,众位庶公子还以为士蒍是来帮忙的,不料士蒍让晋军将众位庶公子缴械拘押,要追究他们擅灭游氏之罪。众位庶公子方才如梦初醒,明白自己上了士蒍的当,后悔已晚。士蒍将众位庶公子押到聚城(今山西翼城),集中看管起来。众位庶公子身陷囹圄,饥寒交迫,痛苦难耐,不免大骂士蒍阴险,献公无道。献公见众位庶公子发泄不满,恐日后生变,让士蒍带人赶到聚城,把众位庶公子全部杀掉,少数几个命大的,逃往虢国。晋献公论功行赏,让士蒍当大司空,专门负责修筑城池。晋献公命士蒍将聚城修缮一新,仿佛石城金汤,改名为绛城,当作新国都。士蒍随献公和众大臣将家迁到绛城,刚刚安顿下来,士缺媳妇就生下一个男孩,士蒍替孩子起名叫士会。
                      且说虢国(今河南陕县)位于晋国东南,也是姬姓国家。虢公丑与晋献公不和,对待前来投奔的晋国庶公子,优礼有加,打着###晋国擅杀庶公子的旗号,屡次出兵进攻晋国。晋献公见虢公丑攻打晋国,心中大怒,当即召来士蒍,对他说道:“虢公收留叛逆,屡次挑衅,寡人难以容忍,爱卿速带大军,扫平虢国。”
                      士蒍劝谏道:“臣观虢公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见晋国不出兵,认为我们胆怯,更加狂妄,穷兵黩武,变本加厉地兴兵攻打我们。骄狂的国君一定看不起百姓,百姓肯定不会拥戴他;黩武的国君一定会消耗民力,国家肯定变得虚弱。待到虢公众叛国衰的时候,我们再###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可灭掉虢国。”
                      晋献公连连叫好,说道:“爱卿说的有理,寡人就按你的意见办。”
                      却说晋献公娶犬戎国君的两个侄女为妾,两妾各生一子,分别起名叫重耳、夷吾。后来,献公又娶齐桓公的侄女齐姜为妻,生子起名申生,立为世子。齐姜死后,献公娶骊戎国君的两个侄女骊姬、少姬做妻妾,妻妾各生一子,分别起名叫奚齐、卓子。正妻骊姬鼓动献公变相废掉申生,发配重耳、夷吾,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世子,献公受骊姬蒙蔽,答应了她的要求。
                      这一日早朝,献公对众臣说道:“曲沃是寡人祖庙所在地,屈地(今山西吉县)、蒲地(今山西蒲县)是晋国的边疆,这三个地方都需要派人镇守,寡人决定让申生去曲沃,重耳去屈地,夷吾去蒲地,众位爱卿有什么意见?”
                      士蒍出班启奏道:“此事万万不可行,世子申生是国家的储君,只能住在国都,让世子去镇守曲沃,不太合适。重耳、夷吾都是公子,让公子去当屈、蒲两地的封疆大吏,也说不过去。”
                      献公沉下脸,不满地对士蒍说道:“爱卿误会了,寡人正因为看重申生、重耳、夷吾,才让他们各镇一方,这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这……”士蒍登时语塞。
                      献公见士蒍语塞,脸色变得和缓一些,笑着对士蒍、赵夙说道:“这件事就这样定了。士爱卿去屈、蒲两地,替重耳、夷吾建筑新城,赵爱卿去曲沃,为世子加固旧城,二位爱卿把城池筑好后再回来。”


                      IP属地:黑龙江20楼2009-05-30 20:59
                      回复
                        士蒍献计灭庶宗(3) 
                        退朝后,士蒍找到申生劝说道:“世子现在已失去国君宠爱,不如逃到外国去,把世子位子让给国君宠爱的儿子。这样既能防止国家内乱,又能避免被人陷害。将来上天如果保佑世子,世子肯定会回来掌管晋国;上天如果不保佑世子,那也没有办法了。” 
                        申生听士蒍如此说,笑他多虑,摇摇头说道:“卿太多心了,鄙人又没有犯错误,国君不会废掉鄙人的。” 
                        且说士蒍到了屈、蒲两地,替重耳、夷吾建筑新城,他本来对此事不以为然,自然不肯卖力去干,城墙上的土石没有夯实,只是填上柴草了事。重耳、夷吾分别来到屈、蒲两城视察工程,但见城墙低矮不平,土松石碎,柴草纵横,大风吹过,就能削掉三尺;暴雨倾盆,即可刷去一丈,不待敌人来攻,三、五年自然风化后必剩残垣断壁。重耳心中不满,但没有表示出来。夷吾却忍不住了,跑到献公面前,告了士蒍一状。献公心中暗叹士蒍知趣,表面却装着非常生气,派使者到屈城斥责士蒍。士蒍见到使者,不慌不忙行过礼,侃侃而谈,说道:“没有人死掉却演练丧礼,是不吉利的;没有人来攻却修筑城墙,也是不吉利的。既然这两件事都不吉利,何必认真去做呢?臣没有认真完成国君交办的这件事,是臣现在不尊重国君;臣如果认真完成国君交办的这件事,是臣将来不忠实国君。《诗经》说:‘怀德惟宁,宗子惟城。’臣想只有教育重耳、夷吾具有良好品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没必要让他们守在边城里。国君如果不听臣的话,数年后必然有人依靠屈、蒲两城造反。” 
                        使者听罢,感动地说道:“士大夫一番慷慨陈词,很有道理,鄙人一定把您的话禀报给国君。” 
                        士蒍见使者走远,呆坐在城墙上,拍打着大腿,郁闷地唱道:“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士蒍草草筑完两城,回到绛城(今山西翼城),替士会行过成丨人礼,给他取字叫季,让他跟着自己练习处理公务。没过几个月,士蒍去世了,献公封士谷当大司空,士会跟着叔叔士谷继续练习治国理民。 
                        公元前655年,献公采用太傅荀息、司空士谷的美人计,搜求国中美丨女献给虢公丑,求他不要再向晋国挑衅。虢公丑不知深浅,以为晋献公怕他,不再把晋献公放在心上,整日搂着晋国美丨女淫丨荡,不理朝政。荀息、士谷见虢公丑中计,挑拨犬戎攻打虢国,让两国争战不休,准备坐收渔人之利。荀息、士谷劝晋献公忍痛将屈城出产的骏马和垂棘(今山西安泽)出产的玉璧送给虢国邻居虞国(今山西平陆),要求借道###虢国。虞公不知是计,贪图骏马、玉璧,允许晋军借道。虢军在晋、犬戎两军前后夹击下,寡不敌众,再加上虢国百姓怨恨虢公无道,不肯卖命,虢公丑一败涂地,丢弃国都,逃亡国外。晋军灭了虢国,返回晋国,途中依荀息、士谷主意,乘机灭掉虞国,收回骏马、玉璧。 
                        却说骊姬见献公年事已高,始终不忍废掉世子申生,心中十分焦急,左思右想,定下毒计,必欲置世子死地。骊姬乘人不备,在世子送给献公的胙肉中放毒,然后向献公告黑状。献公大怒,派兵去曲沃捉拿世子,世子被逼上吊自尽。重耳、夷吾分别从屈城、蒲城到绛城(今山西翼城)朝见献公,途中听说献公杀了世子,吓得掉头逃回。骊姬诬陷重耳、夷吾是世子同党,献公轻信谗言,派兵到屈、蒲两城捉拿重耳、夷吾,重耳、夷吾知道屈、蒲两城不坚固,不能防御晋兵,略做抵抗,弃城而逃,正应了士蒍筑城时的预言。骊姬见世子已死,重耳、夷吾出逃,劝晋献公将其它公子全部轰出晋国,只留下奚齐、卓子,方才放下心来,从此晋国没有公子家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黑龙江21楼2009-05-30 21:02
                        回复
                          士谷无义反新君(2)
                           
                          秦康公听罢大喜,说道:“寡人先父扶立惠公、文公为贵国国君,现在寡人又扶立公子雍为贵国国君,贵国国君世世代代由鄙国扶立,寡人太高兴了。”
                          先蔑、士会赶紧答谢道:“多谢上国国君美意,鄙国世代不忘您的恩德。”
                          秦康公说道:“公子雍回贵国时,寡人一定多派军兵护驾,保证他的安全。”
                          却说先蔑、士会离开晋国后,夷皋的母亲穆嬴整日抱着夷皋在朝堂上哭闹,质问赵盾:“夷皋是先君的世子,先君让赵大夫辅佐他继位,赵大夫违背先君遗训,立他人为国君,让我们娘儿俩怎么办?”
                          赵盾听着穆嬴哭诉,心中也觉得理亏,只好对大臣们说道:“以前是臣考虑不周到,打算迎立公子雍为国君,现在掴母找臣哭诉,要求立世子为国君,臣觉得应当答应她的要求。”
                          众大臣听罢,面面相觑,不知赵盾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随声附和说道:“全凭大夫做主。”
                          赵盾见众大臣都同意自己的意见,从穆嬴怀中接过夷皋,放在国君宝座上,率群臣下拜行礼,立他当晋灵公。
                          且说先蔑、士会陪着公子雍离开秦国雍都(今陕西凤翔),渡过黄河,来到晋国令狐(今山西临猗),不见晋国大臣来接,心中不免有些纳闷,只好暂时停下来,派人先行一步,到绛都(今山西翼城)通报。
                          赵盾听来人通报说公子雍归国,忙召集众大臣说道:“假如我们立公子雍为国君,秦军就是我们的宾客,应该招待他们;现在我们立世子夷皋为国君,秦军就是我们的敌人,应该抵抗他们。”
                          众大臣都同意,异口同声地说道:“大夫说的不错,赶快发兵吧!”
                          赵盾亲自担任中军元帅,让荀林父当上军元帅,先都当下军元帅,率兵离开绛都(今山西翼城),来到令狐,在秦军面前扎住营盘。先蔑见晋军来了,让公子雍、士会留在秦军,自己赶到晋军营盘求见赵盾。见到赵盾后,顾不上寒暄,先蔑问道:“新君归国,大夫不热烈欢迎,反兵戎相见,这是什么道理?”
                          赵盾仰起头,板着面孔答道:“晋国新君是先君世子夷皋,除他之外,那里还有新君。”
                          先蔑气得浑身发抖,火冒三丈,怒视赵盾,指着他的鼻子,厉声质问道:“当初是大夫决定立公子雍为新君的,今天却出尔反尔,耍弄鄙人和士会,我们不会善罢干休的。”
                          先蔑说罢,扭头要走,站在旁边的荀林父忙拉住他问道:“大夫去哪儿?”
                          先蔑义正辞严地大声说道:“鄙人和士会既然接受命令去秦国迎立公子雍当新君,新君就是我们的主人,秦国就是我们的朋友。鄙人不能背叛国君和朋友,应当和他们在一起。”
                          却说先蔑回到秦军军营时,天已经黑下来。士会、公子雍见他回来了,忙围上来打探消息,听先蔑讲罢赵盾所作所为,二人不由得大骂赵盾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事情已到这个地步,只好暂且休息,明日天亮再商量回晋国的办法。士会别了公子雍、先蔑,回到帐内躺下,翻来覆去,前思后想,不能入寐,直到后半夜,方才朦胧睡去。忽听得鼓角齐鸣,人喊马嘶,士会大惊,忙爬起身来,顶盔罩甲,拿过兵刃,大步奔到帐外,放眼望去,但见晋军四面杀来,秦军毫无防备,四散而逃。士会砍倒冲到身边的几个晋军士兵,急忙跨上战车,狂奔数十里,回头不见晋军踪影,方才停下稍事歇息。
                          恰在此时,先蔑从后面赶来,气喘吁吁地对士会说道:“赵盾偷袭我们,杀害了新君公子雍,大夫和鄙人还是逃到秦国去吧!”
                          士会叹口气,无可奈何地说道:“既然新君被害,鄙人和大夫都成了罪人,只好投奔秦国了。”
                          二人计议已定,率领秦军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秦国雍都(今陕西凤翔),来见秦康公,诉说赵盾背信弃义的经过,要求秦国起兵报仇。秦康公大怒,发誓要报仇雪恨,当即封先蔑、士会当大夫,让他们筹备###晋国的有关事宜。


                          IP属地:黑龙江23楼2009-05-31 18:02
                          回复
                            士谷无义反新君(3)
                            且说荀林父见先蔑、士会逃往秦国,心中不忍,找到赵盾要求把先蔑、士会两人的家眷、财产送到秦国。赵盾心中愧疚,答应了荀林父。先蔑、士会两人原来每日在一起筹划###晋国,如今见晋国送还家眷、财产,免不得手下留情,软下心肠,减轻了对晋国的反感情绪。士谷见侄儿士会被赵盾逼走,外孙公子雍被赵盾杀害,心头暗恨,找到先蔑侄儿先克,密谋起兵造反,废掉晋灵公。先克向赵盾告发士谷,士谷侦知消息,让人杀掉先克,起兵造反,可惜寡不敌众,被赵盾杀掉了。士会听说士谷被赵盾杀掉,旧仇新恨,涌上心头,再也不与怀念晋国的先蔑见面,又开始鼓动秦康公伐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五年过去了,秦康公让士会当参谋,率五百辆战车,渡过黄河,攻占晋国羁马(今山西永济),兵锋直指绛都(今山西翼城)。赵盾得知消息,急忙自封中军元帅,封却缺当上军元帅,臾骈当上军副元帅,栾盾当下军元帅,率军离开绛都(今山西翼城),来到羁马,在秦军对面扎驻。臾骈献计道:“秦军养精蓄锐已五年,义正辞严,来势汹汹,难以对付。我军应当固守营寨,避免决战。时间长了,秦军士卒疲倦,后勤不继,自会收兵回国。”
                            赵盾听了,拍掌叫好,赞叹道:“就依你的主意办。”
                            秦康公见晋军坚守不战,忙找来士会问道:“晋军坚守不战,我军怎么办呢?”
                            士会胸有成竹地说道:“臣已打探清楚,这是臾骈出的主意。随军出征的赵穿,是赵盾的族弟、晋襄公的女婿,骄傲自大,勇而无谋,急于求战邀功,不服臾骈,我们可以向赵穿挑战,然后找机会打败晋军。”
                            秦康公按照士会计策,派秦军向赵穿挑战,赵穿果然上当,擅自率赵家家臣出战,挑战的秦军吓得掉转车头,朝自己阵地跑去。赵穿追之不及,哈哈大笑,不停声大叫:“秦军胆怯!”
                            赵穿回到晋军营寨,责怪不肯出战的臾骈、却缺道:“我们带着兵刃、干粮,长途跋涉跑到这里,目的是为了打败秦军,见了敌人,你们吓得不敢出战,龟缩在营寨里,像个什么样子。”
                            却缺解释道:“上军臾副元帅要以逸待劳,赵大夫不可莽撞。”
                            赵穿见却缺顶撞他,火冒三丈,大骂道:“你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鄙人偏与你们作对,现在独自去战秦军,待获胜归来,看你们的脸往那里搁。”
                            说罢,赵穿率家臣离开晋军营寨,冲向秦军营寨。臾骈、却缺拦阻不住,赶紧向赵盾报告。赵盾大惊失色,着急地骂道:“这个混蛋,中了士会激将法,我们不能眼看他当俘虏,传令全军出动,务必救出赵穿,转败为胜。”
                            晋军得令后,跟在赵穿后面,冲向秦军,双方混战一场,互有死伤,胜负难分。士会见不能取胜,当即鸣金收兵。秦康公不无担忧地对士会说道:“今日交战,晋军战斗力确实很强,我军料难取胜。寡人欲罢兵回去,又怕晋军抄袭,爱卿说该怎么办?”
                            士会微微一笑,说道:“国君不必担心,臣已想出一条计策,肯定能使我军安全撤回。”
                            却说赵盾回到军营不久,秦国使者就送来挑战书,赵盾接过来,打开仔细观瞧,但见上面写道:“今日之战,未见胜负;明天决战,分出雌雄。”赵盾看罢,接受了秦国挑战,让使者回复康公。
                            臾骈见秦国使者远去,悄悄对赵盾说道:“秦国使者嘴里喊着决战,两眼却彷徨四顾,露出恐怖神色。鄙人估计秦军惧怕我们,今晚必然悄悄撤退。假如我们派人埋伏在黄河渡口,乘秦军撤退渡河时,突然袭击秦军,肯定大获全胜。”
                            站在旁边的赵穿听罢臾骈的计策,顿时暴跳如雷,他来到大帐门口,对外面大声喊道:“弟兄们,秦国使者来下战书,约我们明日决战,中军赵元帅已经答应他们。臾骈却献计要夜袭秦军,简直太阴险了,你们不要听臾骈的。”
                            赵盾见秘计泄露,干着急没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秦军偷偷渡河退回。


                            IP属地:黑龙江24楼2009-05-31 18:03
                            回复
                              士谷无义反新君(4)
                              公元前613年,秦军经过休整,渡过黄河,攻占晋国瑕城(今山西临猗)。赵盾得到消息,带着晋兵增援瑕城。秦军见晋军来势汹汹,暂避锋芒,撤退到黄河西岸。赵盾返回绛都(今山西翼城),召集众大臣商议如何对付秦军。赵盾先说道:“士会给秦国出谋划策,让他们跟晋国捣乱,用什么方法对付他呢?”
                              却缺接口说道:“不如悄悄派人将士会找回来。士会是个善良温和、足智多谋的人,他回到晋国,秦国就失掉了智囊,难于攻打我们了。”
                              赵盾点头称是,赞同地说道:“你说的很对,可惜秦康公非常宠信士会,不会答应我们把士会找回来。”
                              臾骈走上前,悄声对赵盾说道:“魏寿余聪明机智,办事干练,与士会有交情,让他诈降,肯定能找回士会。”
                              赵盾点点头,对魏寿余说道:“三日内,你必须在自己的封地魏城(今山西芮城)招徕五十乘战车,随鄙人出发,到河边防备秦军,违者军法从事。”
                              散朝后,臾骈偷偷找到魏寿余,如此这般交代一番。魏寿余悄悄打点行装,只身逃往秦国。赵盾率大队人马赶来追捕,魏寿余早已不见踪影。
                              却说魏寿余在雍都(今陕西凤翔)朝堂上见到秦康公,把自己无法完成赵盾交办的任务、只好逃亡秦国的经过诉说一番,康公听罢,心中颇有疑虑,便问站在身边的士会:“魏寿余说的是实情吗?”
                              士会回答道:“晋国人喜欢诈降,不能轻信。魏寿余如果真要投降,理应备办礼物献给秦国。”
                              魏寿余听罢,有些慌乱,忙拿出一卷丝帛地图,献给秦康公说道:“这是魏城地图,臣愿将自己封地献给秦国。”
                              康公接过地图,仔细看了一会儿,又问士会:“寡人可以出兵占领魏城吗?”
                              士会正要回答,魏寿余赶紧用眼神向他示意,还用脚轻轻踢踢他。士会见魏寿余如此动作,明白几分,假意说道:“内有魏寿余家臣策应,外有秦军攻城,魏城唾手可得。秦国得了魏城,把它当做前沿阵地,可以渐渐占领河东晋国其它各城。”
                              秦康公仔细听士会说罢,恍然大悟,说道:“既然这样,寡人马上带兵攻占魏城。”
                              秦康公、士会、魏寿余带着秦军离开雍都(今陕西凤翔),赶到黄河岸边,准备渡河攻占魏城,探马来报,发现对岸有晋军驻扎。秦康公大怒,将魏寿余召到面前,责备道:“卿说献出魏城,为什么河对岸有晋军驻扎?”
                              魏寿余装疯卖傻地说道:"臣也不知道,臣愿意和秦国使者过河去,劝晋军退兵。”
                              秦康公听罢,转怒为喜,扭头对士会说道:“爱卿能言善辩,又是晋国人,熟悉晋军将领,就和魏寿余一起去吧。”
                              士会假意推辞道:“晋国人凶暴残忍,不讲信用。他们听从臣的劝告还好,假如不听臣的劝告,把臣抓起来,耽误了秦国大事,国君有可能认为臣叛投晋国,加罪于臣的家眷,到那时可把臣冤死了,还是让别人去吧。”
                              秦康公不知士会是假意推辞,庄重地对他说道:“爱卿放心去吧,如果能劝退晋军,得了魏城,寡人肯定赏赐爱卿;如果爱卿被晋军抓起来,寡人就把爱卿的家眷送回晋国。寡人向大河发誓,一定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秦国大臣绕朝劝阻康公说道:“士会是晋国主要谋臣,如果让他回去,肯定会成为秦国的祸根。”
                              康公说道:“寡人已答应了士会,又对大河发誓,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
                              士会、魏寿余辞别康公,骑马赶往河边渡口,只见绕朝从后面骑马追上来,将马鞭送给士会,说道:“你不要认为国君没有识破你的计策,国君只不过是讲信义,不愿拆穿罢了。你用这根马鞭打马快回,晚了恐怕就走不了啦。”
                              却说秦康公眼见士会、魏寿余坐船渡过黄河,进了晋军营寨,再也不见出来。他非常气愤,本想派兵渡河进攻晋军,又恐中了敌人埋伏,只好怏怏不乐地退回雍都(今陕西凤翔)。


                              IP属地:黑龙江25楼2009-05-31 18: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