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5,030贴子:73,830,349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十七章——如何能让曹太后撤帘
曹氏十八岁进宫,十九岁册封为宋仁宗的皇后。虽然被立为皇后,但曹皇后一直都没有得到过宋仁宗的宠爱。
宋仁宗很喜欢的张贵妃有一次找曹皇后借华盖,曹皇后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华盖,指古代君王出门, 张在头顶上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皇后的华盖,必然也是有皇后身份象征的华盖。


IP属地:广东850楼2018-07-13 14:42
回复
    宋仁宗得知后立即阻止了张贵妃,劝张贵妃说你要是敢用这华盖,会被谏官们骂死的。最后张贵妃也没敢用。
    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曹皇后是个很聪明也是很能隐忍的人。即便如此,曹皇后仍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爱。宋仁宗这边不仅没有觉得曹皇后大方体贴,反而觉得曹皇后非常有心计,愈发地疏远曹皇后。


    IP属地:广东851楼2018-07-13 14:42
    回复
      到了宋仁宗晚年的时候,宋仁宗与曹皇后的关系反倒越来越糟,宋仁宗中风发病之后,突然有次大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
      张茂则是曹皇后身边很信任的宦官,但是宋仁宗不喜欢。宋仁宗这一喊,把张茂则吓得不知所措,立马就拿了根绳子准备上吊自尽。幸亏后来被人救下,不然张茂则一死,就会被说成是“畏罪自杀”,本来没什么事的曹皇后反倒是有嫌疑了。
      这以后,在宋仁宗最后的七年时间里,曹皇后都过得非常小心,尽量让自己变得透明。


      IP属地:广东852楼2018-07-13 14:43
      回复
        曹皇后成为曹太后垂帘听政以后,手握重权,再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收敛自己,这难免会让曹太后贪恋权势。特别是她发现,这个过继的儿子对自己并不十分恭顺,如果她没有这个权利,谁敢说她不会再过上以前那种活得小心翼翼甚至是更惨的生活呢?
        但是曹太后不撤帘,对于宋英宗来说,就没有完整的拥有皇权。朝臣们在向宋英宗奏事了之后,退朝之后宰执大臣们还要去内宫里隔着一道帘子向曹太后汇报,虽然说曹太后对于政事并不怎么干预,但是到帘前汇报这个流程是必须要履行的。


        IP属地:广东853楼2018-07-13 14:44
        回复
          宋英宗已经即位快一年了,曹太后还是没有撤帘。双方都不肯让步,宋英宗等来了他继位周年的日子。
          御史中丞王畴建议说应该让宋英宗走出皇宫,让开封百姓看到宋英宗,让百姓看到对宋英宗的身份也是一种认可。
          宋英宗听了接受了这个建议,朝中官员也很是支持,宋英宗还下令让太常礼院去商议这个时期出宫该用什么仪仗,因为这时仁宗去世才一年,还在三年守孝期内。


          IP属地:广东854楼2018-07-13 14:45
          回复
            在大家讨论宋英宗该用什么名义出宫去的时候,宋英宗想起这事应该问问曹太后的意见,于是跟韩琦说了,韩琦就去报告了曹太后。曹太后听了韩琦的汇报,有些沉默。
            她是个聪明人,她明白宋英宗出现在开封百姓面前意味着什么,于是委婉地说:“官家病体初愈,这时出去恐怕不妥。“
            韩琦就表示宋英宗本人觉得没问题。
            帘子后的曹太后踌躇着说:“宫中仪仗不完备,还是再过些时日吧。”很显然,曹太后并不愿意宋英宗出现在开封百姓面前,于是宋英宗出宫的事情就搁置了下来。


            IP属地:广东855楼2018-07-13 14:45
            回复
              赞赞赞


              来自iPhone客户端856楼2018-07-13 14:46
              回复
                治平元年(1064年)四月十八日这天,司马光提出,宋英宗应当出宫去,即位已一年,京城百姓还没有见过官家的御驾,并且今春以来,旱情严重,官家作为万民之主,理当要向天求雨。
                这就是有了名正言顺的出宫理由,要出宫为百姓求雨。
                虽然最后宋英宗出宫去求雨了,京城百姓也看到了宋英宗,可内宫中的曹太后还是没有撤帘,依然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不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宋英宗,他们都希望曹太后撤帘,可是这个请求撤帘的话不能由官员来说,也不能由宋英宗来说,这都是不符合当时的礼制的,撤帘必须要由曹太后自己提出来。
                可是如何才能让曹太后放下被她当成护身符的权力呢?


                IP属地:广东857楼2018-07-13 14:46
                回复
                  宰相韩琦拿了十几件政事来考验宋英宗,宋英宗都处理得非常妥当。过了几天,宰执大臣们向曹太后汇报政事时,韩琦就提起了这件事,曹太后听了也很是赞赏宋英宗,接下来韩琦就故意说:“老臣年事已高,先帝(仁宗)入土为安之后老臣就该告老还乡了,可当时官家身体不好,老臣不忍就此离去。现在官家既然已经好了,那老臣也该回家养老了。”
                  韩琦这个时候才五十七岁,曹太后一直不愿还政不是想着霸占皇权,她内心还是望着宋王朝好的,所以听了有点着急,就说:“相公怎么能退呢?要退也是我退呀!”


                  IP属地:广东858楼2018-07-13 14:46
                  回复
                    按以往的礼制来说,如果太后说要撤帘还政,大臣应当表示安慰挽留,没想到韩琦不按套路出牌,他立马对曹太后赞美了一番:“太后圣明!其实谏官们已经上了很多封奏疏批评您了,说您应该撤帘了,只不过这些都让我压下来了。只是不知太后打算哪天撤帘呢?”
                    曹太后一听,得知自己居然就这样被套路了,明明自己只是客套一下,结果韩琦居然问她哪天撤帘!惊讶、紧张的情绪让曹太后一下子就从座椅上站了起来。
                    韩琦见曹太后站起来,怕事情的走向脱离自己预料之外,马上命负责宫中陈设的仪鸾司官员撤帘,仪鸾司的官员也毫不含糊,立即动手。


                    IP属地:广东859楼2018-07-13 14:47
                    回复
                      在当时的礼制,官家的后妃是不能在大臣们面前暴露自己的面容的,哪怕是太后也不行,所以在帘子撤下的一霎那间,曹太后就慌忙躲向了后面的屏风。曹太后还没有躲到屏风后面,帘子就已经被撤了下来,这就让撤帘显得急促粗暴又无礼了。
                      第二天一早,宫中就传出曹太后的手书,宣布还政给宋英宗。宋英宗就此全面地掌握了皇权。


                      IP属地:广东860楼2018-07-13 14:48
                      回复
                        六十八章——赵曙父亲名分的问题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中旬,宋英宗开始亲政。宋英宗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宋英宗提议有关部门讨论宋英宗已去世的生父的名分问题。
                        宋英宗应该如何称呼他的父亲濮王赵允让?
                        当时宋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宋英宗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再议,也就是等满24个月再说,这显然是宋英宗为了减少追封阻力而做出的缓兵之计。
                        到了次年四月,韩琦等人再次提出这一议题,于是,宋英宗将议案下达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议”。


                        IP属地:广东861楼2018-07-13 14:48
                        回复
                          按旧制,在位的皇帝称呼自己去世的父亲叫皇考。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宋英宗称宋仁宗为皇考,那宋英宗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濮王赵允让该称呼什么呢?宋英宗就不认赵允让这个亲生爸爸了吗?宋英宗会愿意这样做吗?
                          宋英宗肯定不愿意,毕竟不是刚生下来就过继给了宋仁宗,他知道谁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可是在法律上来说,宋英宗已经被过继成宋仁宗的儿子,如果不承认是宋仁宗的儿子,宋英宗也不可能有机会继承皇位,应该称呼濮王赵允让为皇伯。


                          IP属地:广东862楼2018-07-13 14:49
                          回复
                            王珪、司马光等人认为,濮王赵允让是仁宗的堂哥,宋英宗应称濮王赵允让为皇伯。司马光还说:“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天地大义,生人大伦,苟乱大伦,人理灭矣。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司马光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你过继给宋仁宗,这是为了继承皇位。你现在已经身为一国之君,就不能卸磨杀驴再顾私亲了,不能老想着自己的血缘关系。你现在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子,你最重要的身份是官家。一个国家不会有两个国君,一个家庭也不会有两个父亲。
                            既然做了宋仁宗的太子,现在又做了官家,就应该尊宋仁宗为皇考,称濮王为皇伯。


                            IP属地:广东863楼2018-07-13 14:49
                            回复
                              韩琦、欧阳修等人则认为,宋英宗应称赵允让为皇考。欧阳修说:“所生、所后,皆称父母,而古今典礼,皆无称改皇伯之文。”欧阳修是说不管是亲生的还是过继的都可以称之为父母,从古到今还从来没有过要改称自己亲爸爸叫伯父的。
                              官家我们支持你,您该称自己的亲爸为皇考,于情于理都站得住脚。


                              IP属地:广东864楼2018-07-13 14: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