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蓝图究竟遥远了些,而且近乎神话,虚无缥缈。不过,在唐代历史上,也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这就是太宗的贞观之治和玄宗的开元之治两个活样板。杜甫对此二盛世的歌颂与怀念,既表现出重建的具体目标,也流露出今不如昔的忧患。
杜甫希望唐朝恢复到贞观的水平,民富国强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他对贞观之时的政治清明有着更浓厚的兴趣。杜甫特别崇拜唐太宗这位本朝的尧舜君,原因在于太宗确实是以尧舜之道治国。太宗曾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通鉴》贞观二年)
他相信“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亡国。”(《通鉴》武德九年)
他深知“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因而推行民本政策,励精图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王之一,贞观之治也就成为唐代的“尧舜之治”。
杜甫希望唐朝恢复到贞观的水平,民富国强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他对贞观之时的政治清明有着更浓厚的兴趣。杜甫特别崇拜唐太宗这位本朝的尧舜君,原因在于太宗确实是以尧舜之道治国。太宗曾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通鉴》贞观二年)
他相信“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亡国。”(《通鉴》武德九年)
他深知“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因而推行民本政策,励精图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王之一,贞观之治也就成为唐代的“尧舜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