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95贴子:87,748,827

回复:求教一个数学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换句话说我,那个被常年定义为伪科学的东西,在数学里面冒出来了。
希望你习惯于把各个学科当成一种学科,否则这些话又难以理解了。为什么数学中的东西,和物理中的东西能这样扯到一起?
你学过刚体的转动吧?假设你是理工科学生,大学物理是必修课。刚体转动计算角动量的时候是怎么算的?
具体的你可以自己查书本,我也没法都背下来。
简而言之,在转动过程中,出现平方和的积分,而积分就是连续的求和,所以本质上转动就可以被写成Zeta(-2)中左边的形式。差别只有一个大小问题: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项目相加。而右边是一个0。
从因果关系分析,这就相当于在说,无中生有等价于一个转动过程,只是这个转动过程是无限大直径得圆盘实现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小中生大”呢?也就是说,我们没法做到无限大(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个i的观念,这个在后面解释),所以没法实现无中生有,但是我们可以做尽可能大的圆盘,尝试小中生大,而这事也获得有效能源的有效方式。
如果你的脑袋已经被热力学三定律定死了,这些话显然都没有意义。但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下自由能源的视频,可能会有所启发。你当然也可以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这个都随你。这种情况我遇到的不止一次,所以并不在意多一次。
而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和孩子说这些话更好的原因。


IP属地:海南101楼2018-02-18 10:27
回复
    那么,这个自由能源的问题和UFO以及相对论又有什么关系?
    顺着自由能源这个角度去搜寻,或者顺着UFO角度去搜寻,得到的都是同一个答案:UFO使用的就是这类系统,
    这里系统天生就能解决相对论里面关于光速极限的问题。
    由于“你”不愿意或者未能够深入的研究事物后面的真相,你在充当科学卫士打击反科学的时候,它们正在星际之间旅行。当然,还是那句话,你可以认为我再瞎说。因为这是你的选择。但我是否在瞎说,不急,时间总是会给出证明的。而我说这句话,也是在说,作为科学工作者,你的失职!不这么说,只是不想对人太苛刻了 - 但是当“你”站在同样的角度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要对他人的“错误”(真的是错误吗?)给以宽容?


    IP属地:海南102楼2018-02-18 10:34
    回复
      热力学定律,尤其是第二定律,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大量的尝试永动机实验失败的结果。
      简单说,一切都在耗散,能量会变得越来越不可用。不可用就相当于没有了,你用不了它,
      它的存在与否还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说的就是能量,而我们要它就是在于它可以做功,
      可以产生效果。
      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将意味着一切最终走向衰亡。
      到这里都没有问题。
      但如果你倒着考虑,若这一切未曾存在,一切如何衰亡?
      而一切存在已经是现实,加上衰亡的必然性,剩下什么?剩下的只有一切如何开始。
      开始和衰亡是同时定义的。
      要么有始有终,要么无始无终。有终无始的是什么东西?这不是个没人见过的问题,
      而是一个逻辑上过不去的问题。
      为了保持逻辑的一致性,而不是把责任推给上帝(上帝他老人家创造世界,那不是科学那是宗教),
      那么一切必有开始。
      换句话说,通过理解一切如何开始,包括能量如何出现,你仍然可以获得能量。
      你不必保证什么东西永远运动,甚至不必保证在能量上盈利,你只需要做到收支平衡,甚至
      略低于收支平衡,你都能解决好能源问题。
      现在人类以何种方式解决能源问题呢?你知道,我不用说。
      而这种方式可以持续多久,你也知道,我也不用说。
      所以曾经是一种幻想或者奢望,而今天是一种需求:这种获得能源的方式终将终结,而新的获取能源的方式
      在哪里?现在黎曼给了你一个“梦幻选择”,你会视而不见么?


      IP属地:海南103楼2018-02-18 10:44
      回复
        绕了这么远,你说,物理是不是数学?数学是不是哲学?哲学是不是物理?
        这些学科交叉也好,同时也罢,它们都得发展,最终增进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
        有了Zeta(-2)的平凡零点问题,就不可能不接触Zeta(1/2+t)的非平凡零点问题。
        实际上后者更绝,你连圆盘都不用,就可以创造一个自由能源系统。
        但不管平凡零点还是非平凡零点,都需要你明白Zeta函数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基础上在做解答,
        就容易了。怎么把那个z=1/2+ti存在的必然性解出来,不是我这里想讨论的问题。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我不想说我是否已经解决,这不是本文目的所在;
        另外如果你愿意尝试解题的话,除了微积分和复变函数之外,你还有一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工具到底好不好用,你试试就知道了)。


        IP属地:海南104楼2018-02-18 10:51
        回复
          lz做什么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18-02-18 11:03
          收起回复
            物以类聚,这一点我也逃不过。所以我乐于见到和我一样的人,相似的也好。
            刨根问底,当然不是缠着别人,而是自己去寻找问题后面的真相。
            你若是这样的人,我就有用,或者说工具你就能用。若不是的话,权当听故事也无所谓。
            回到a+bi,当周期等于6(外部观察者观察到的周期)的时候,a其实只能选择1到5。
            但如果要是把后面那个叉也处理一下,算到前面,那么a就可以选择0到5。这正好6个数。
            当放在后面的时候,0意味着这一行的结束。如果换一下位置,0则意味着新一行的开始。
            无非这个时候我们从0开始计数。这样0的意义就清楚了。它真的就是开始 - 当然,也是结束。
            前面说到向复平面投射复数这件事情,存在环绕的问题。因为每个复数本质上都是有限数,
            或者说周期数,或者说环绕数,你要描述这些数,就必须用环绕的坐标轴。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个形如a+bi的数,又都要表述在这个复平面之中。而这些数被假定是无限多的,
            那么我们还得用开放的坐标轴。说“被假定”说的是所观之物,或者扩展说,是客观存在,具有无限性;应当
            导致复平面无限扩展。
            但是,观察者和所观之物的同时定义,又要求所观之物也必须是有限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复平面,最终
            也必须是有限的:具体来说,一个观察者和所观之物构成配对,使得二者有限;有限个配对使得整体有限;而最终放在这个平面上的一切仍然需要观察者,这个观察者就是你,你一样有限,你和复平面配对作为整体仍然有限。
            因为曾经一度认为存在“客观世界”:也就是不依赖观察者的观察而存在的世界,所以总是认为复平面是无限的。
            那么有没有“客观世界”,才是问题的核心。它就决定了复平面到底是不是有限的。
            有一个叫做“客观世界”的这样一种存在,这是真的;但是它名不副实。因为观察者和所观之物的对等要求一个世界
            的存在和它的观察者的存在也对等。那就没有一个没有观察者的世界。而一旦出现观察者,观察者和所观之物
            之间的对等性就使得二者不可实际分割,也就是我们知道的观察者对所观之物的影响严格来说不可忽略(量子力学),加上,观察者因为有差异才能称为不同的观察者,不同的观察者又导致了不同的观察者对不同的世界造成影响,哪怕那些观察者观察的就是同一个世界,这种影响也严格不可忽略。这就使得,就算大家存在于同一个世界
            为真,大家看到的终究都是不同的。根据所有的惯性系都等价的原则,没有哪一个惯性系比另一个更优先,结果,就没有“客观世界”能够”客观得了“了。
            而现实中那些认为自己“客观”的人,它说的意思是“我认为我是对的前提下,我有如下想法”。而这一点并不为其所知。然而问题又在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的,所以大家都认为存在一个客观世界,而如果有一天大家坐在一起讨论
            这个共同的客观世界的时候,会惊奇的发现这些人所说的“客观世界”都不同。


            IP属地:海南106楼2018-02-18 11:08
            收起回复
              这不是一个比喻,这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也是我的经历。
              所以如果真的没有客观世界的话,那么你的复平面和我的复平面也是不一样的。当谈到复平面的时候,必须把复平面之外的观察者也算计去。而这一点,说实话,是“完美的”任何学科恐怕都不愿意接受的:因为完美的意思就“它最符合我对事物的理解,所以我认为它最符合所有人对事物的理解”,那么把“我”也算进去,就是在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承认了自己的局限性,观察者就从认为自己是“神”,一下就落到了“人”堆里面。完美也自然就失去了。
              听我说,我并不是要让你失去你的完美:你我都是有局限性的,正如你我都是无限本身的体现一样。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会帮助你保持你的完美,否认自己局限性将使得你的完美变得脆弱。就像不断的更新数学和物理的理论以
              解释现实现象,这就是不断完美的过程。反过来,如果你认为你已经完美,那么你不完美的那个地方,就正好放在他人的眼前了。
              如果直有它自己的话,有限计数器永远都无法测量自己的寿命,两辈子也不能。它相对于自己而言,寿命是无限的,它的存在是永恒的。因为它或者存在,认为自己永恒,或者消亡,不能认为任何事情。所以就剩下永恒。
              独立存在的有限计数器的情况,和学科的完美的情况,可以使用一样的解释。


              IP属地:海南107楼2018-02-18 11:18
              回复
                其实你认为自己完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和他人老死不相往来。
                可是人类的生命形式应将你决定为依赖环境生活,不依赖环境难于生活,或者根本没法生活。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你自己的存在形式就是你自己的监狱,而且你都没有地方去逃跑。
                而你心里清楚,你是无限的一种体现,你根本就应该是自由的。
                你一生的所有这些经历,你经历它们的原因,背后都有强制性:你可以不经历吗?不能,为了生存,不能。
                这些经历如果都是美好的,那么也许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是,谁能保证任何事情?
                如果你深入理性,你最终一定会走到这:寻找属于你的自由!
                然后你就会明白那些拼了命也要搞永动机的人,到底是在干什么了。
                那是一条路,通向自由,还有别的路,也通向自由。
                在这个前提下,你说我错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如果证实我错了,我这一生还有时间寻找别的路。
                换句话说,还有更大的机会获得自由。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真的没错呢?那么我离着自由的距离就更近了。
                当然这也意味着,你,若也想获得自由,离着自由的距离就更近了。


                IP属地:海南108楼2018-02-18 11:31
                回复
                  由于没有名副其实的“客观世界”,所以也没有不环绕的复平面,也没有完美的理论,或者学问。
                  完美极限在于是否包含观察者自己:一旦包含进来,完美就结束了。但早晚都要包含进来,不是吗?
                  你可能认为这是完美的结束,实际上,这就和0放在哪是一样的。这才是完美的开始:下一个阶段,
                  下一个层次上完美的开始。
                  由这些理解导出的数学,就是复数。记得有人提到玛雅人的数学是周期性的数学,那么现在类比一下,
                  那就是复数。如果他们能够理解复数到这个程度,我相信他们能够通过1/x计算x,也就是给自己算命。
                  那么为什么他们“算错了”?因为在无限之中的一切有限,终究还是无限的体现,有限是能算的。无限是算不了的。
                  这句话换到数学上来说,就是,数学的极限,是可计算的,至少是可数数的。
                  哪怕是像i那种都不知道具体是多少的东西,只要能计算(有平方等于负一的计算方法),数学就有效。
                  可是无限你怎么数?就像恒常你如何计数?它永远超过你计数的能力。你连那种如同
                  x+1/x=0
                  的变态的方程都写不出来。
                  所以数学中的所谓无限,比如无穷大,你应当意识到,它是有限的。
                  真正的无限在数学外面,是哲学的范围。
                  而以有限和周期性导出的数学,以及导出的物理,都是有限的:若非如此,光速的有限性怎么来的?


                  IP属地:海南109楼2018-02-18 11:43
                  回复
                    有了以上的意识基础,再回到数学。
                    那么数学中的所谓无穷大,也就是那个横着放着的8,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对于本次周期而言,只要超出了x+1/x,其实就是无限了。
                    对于整数周期而言,只要超出了x+1,就是无限了。
                    以整数为例,如果x=1(也就是i=1),这就是一个二进制系统。如果要求只能做一个周的计数,那么3对于这个系统而言,就是无限了。3很大么?不大。但是相对于谁而已。
                    对于x+1/x这种情况,到达或者超过x+1/x就是无限了。
                    比如x=1,那么1+1/1=2,到达或者超过2就是无限了。
                    而这不正是0的位置么?或者说,如果允许多个周期计数,这不就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的位置么?
                    所以现在再回到Zeta(-2),让无限(这个词也不对,暂时这么用)多个自然数排着队求平方的结果是什么?
                    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周期。或者严格来讲,对周期取模运算,结果为0(a模b,就是求a除以b的余数)。
                    那这就不是无中生有了,而是有凭有据,知根知底的能量来源。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理解,黎曼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妖怪,他给我们留下一个关于能量从前一个或者下一个周期
                    转化过来的方法。


                    IP属地:海南110楼2018-02-18 11:53
                    回复
                      提到Zeta函数零点,也就是让它的结果等于0的那些个s(次方),需要先搞清楚0是什么。
                      现在0已经清楚了,那么你再回去找s,就是两个已知数求一个未知数的问题,而不是
                      原来的一个已知数求两个未知数的问题了。这个就是升维解题原理的应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黎曼猜想,还是数学问题吗?


                      IP属地:海南111楼2018-02-18 11:56
                      回复
                        那么,无穷小那个0呢?
                        无穷小到底是不是0呢?
                        无穷小趋向的那个0,是不是周期的开始或者结束呢?
                        如果这个周期的结束和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做差,那么这个差就是0:这个周期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这句话翻译成数学的写法是:
                        0 - x = 0
                        左边的0意思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x就是i,也就是所观之物若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极限,得到的数值,其实没有
                        什么意义。因为这个值,自己看总是1,别人看,可以有各种值。
                        1/(x+1/x) = 0
                        还有这种形式,我们知道x是所观之物的极限,而x+1/x已经超过了这个极限。那么用这个值去分1,得到的数
                        将是比用x去分1,稍微小一点,而最接近的那个数。而这个数,已经“跌破底线”,掉到x的网孔之外了。
                        这个很小的数(其实是我们认为,它不一定必须很小),以及比它更小的数,对于所观之物来说,就是0.
                        这个0不是周期开始那个0,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0。
                        微积分表达中,当n趋向无穷,并不能区分
                        n是最终取值到1/x
                        还是最终取值到1/(x+1),
                        前者对于所观之物是最小的可分辨的数,后者以及更小的都是不可分辨的数。后者以及更小的都是0。
                        若x真的很大,这个差异就真的很小。但是,谁规定x必须很大?如果x就是1呢?
                        前者就等于1,后者就等于1/2;1/2比1小一些,但是能忽略吗?
                        你可能仍然不在意,但是如果这件事放在量子层面上,就会导出新的定理:你会认为你发现了新大陆,
                        又是另一种新的规律? - 根本就不是,是你没有把基本的东西搞清楚。
                        这就叫舍本逐末,末端是可以无限延展的。所以往那个方向上走,何时才能找到真理?


                        IP属地:海南112楼2018-02-18 12:14
                        收起回复
                          写了六个多小时了,去吃饭了。


                          IP属地:海南113楼2018-02-18 12:16
                          回复
                            不知所云。。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14楼2018-02-18 15:04
                            收起回复
                              当我们画出横纵都无限延展的复平面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假定了,复平面的观察者,也就是你自己的计数能力或者说周期长度是无限的。这个假定,你从这个角度看不出什么东西来,好像是一个数学问题。
                              如果你把它放在宗教里面,那么这句话就等价于说,观察者,你自己就是神。
                              说你是神你当然会高兴。然而也有这么一个词,用来描述这个现象,叫做“虚假神”(false god)。
                              而如果你在大街上说,“我是神”,那么,你会收到的回复基本上就是“你是神经病吧”。
                              所以说,你真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无知前提下的自大,就是本来办不了的事,硬说自己能办。而这也叫吹牛。
                              自大也好,吹牛也好,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不足的体现。


                              IP属地:海南115楼2018-02-18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