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ione吧 关注:32,798贴子:571,227

回复:中国之不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虎老虎,是谁铸就你的堂堂威武?
把自然动物视作精灵和神明是所有民族神话传说都有的阶段,远古的人们羡慕敬畏这些动物,因为他们有人没有的天赋,比如能飞、能在水里呼吸、能冬眠等等,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型食肉猛兽,他们是远古人类生存的竞争者也是个体比人强大的存在。关于大型猫科动物崇拜,基本上与自然环境相关,印欧民族、闪含民族和非洲都崇拜狮子,而在东亚,我们崇拜的则是老虎。
虎崇拜是东亚各族共同的信仰,现在的东北地区古时候就有虎的图腾;而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则有所谓的天吴(人面虎身,八首八尾);西北地区则有陆吾,甚至目前的考古如饕餮、良渚大神等等都有虎的影子,可以说虎自古以来被视作神明,甚至是祖先神。虎是山的精灵,远古就有山君的雅号,这样的它在很多民间传说里也就是山神的伴侣,与阿尔忒弥斯和猎犬、熊的关系类似。正因为以上的基础,虎的传说从很早就开始了,义城虎、虎姑婆、为虎作伥、人化虎、斑寅将军等等从魏晋一直延续到清末。


IP属地:安徽494楼2020-06-19 09:42
收起回复
    千变万化,妖狐魅影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里,充斥着大量的狐狸传说,他们时而娇媚可人,时而祸乱苍生,时而阴狠狡诈,时而知恩图报。可以说没有那种动物像狐狸这样形象多变,内涵多样的了。这种遍布整个欧亚大陆的中型猛兽,尽管没有硕大的体型和凶猛至极的尖牙锐爪,但毫无疑问是大自然的最成功的猎食者之一,它的狡猾也让远古时期的人类惊叹,不论东西。
    但西方传说里,最突出的就是他的狡诈。象古希腊传说里就记录了赫勒克勒斯的一支子孙以狐狸为标志,代表他们的城邦将要时而战时而守,来回变化立场。而更有名的就是中世纪末期的列那狐了。
    而在中国,狐狸一开始就是以神圣、高贵和拟人的形象出现。比如《诗经》里就有狐绥绥,在彼淇梁。用狐狸比喻恋人。而在先秦两汉神化的九尾狐更是著名的神兽,是西王母的伴侣,也是能食人的凶猛存在。在魏晋之后的志怪小说里,狐狸也是常见的酱油党,有些神秘有些古怪。但到唐以后,狐狸的形象就开始大幅度下跌了。一个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骑马民族的南下和融入中原文化,这些以狩猎为生的族群眼里,狐狸只是狡猾的猎物而已,自然谈不上多么神圣和拟人了。再往后的宋明,狐狸更多就是以魅惑、狐媚、s浪等形象出现的**妖怪。
    但狐狸形象并没有一泻千里,关键在于我们伟大的蒲松龄先生,他的《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多元的狐狸形象,最终为狐妖守住了底线。


    IP属地:安徽495楼2020-06-22 09:10
    收起回复
      可以讲解下不动如来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96楼2020-06-25 23:43
      回复
        草蛇灰线,大野龙蛇?
        关于蛇精,能说的真是太多了。古往今来,不论东西,甚至大洋彼岸的新大陆,都对蛇有着非同寻常的崇拜。各种神的形象是蛇(羽蛇神、眼镜蛇神、女娲、蛇女神),各式各样有神奇力量的蛇(阿波菲斯、耶梦加得、美杜莎),各种环境形象下的蛇(考古的蛇形装饰、咬尾蛇、蛇尾螺旋、足踏两蛇,耳佩两蛇,双手操蛇)。可以说对蛇的恐惧、敬畏和赞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
        比较原始的蛇的传说和故事大部分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个是它的毒液 ,另一个就是蛇的蜕皮,这也是大部分历史神话最关注的东西,但因为这里说的 精怪,别的很多东西就只好先告一段落(因为这个讲出来最起码又是一篇内容了)。中国的蛇精传说,更突出的是蛇近于龙和凶猛的一面。最早的蛇精故事,应该就是巴蛇吞象了,这个记载于山海经注释里的故事,后来被人们演变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但它无疑是源自对自然蛇的观察。而另一类蛇的故事里,蛇的形象就诡异妖艳了。
        比如,某夜天空中电扇雷鸣,风雨交加,主角看到黑暗中有个怪物翻腾,一斧子(一刀)砍上去,等白天一看发现是条大蛇。再比如,某个山谷,云雾缠绕,雾气中偶尔会出现一条红色的通道,人们以为是修仙的仙路就登了上去,但后来有县令带领猎户过来,闻到了腥气,于是放火烧山,最后火光里发现是条大蛇。还有比如某地,因为河流湍急,某天突然从天上降下一座石桥,方便了众人过河。但有个老汉无意中在桥上歇脚时点了火,结果桥动了,原来是条大蛇,被火星烫到了,于是就跑了。这里面的这些蛇的故事,笔者几乎从小就听长辈们当睡前故事讲,长大后发现他们零星地出现在各种典籍里。这样的蛇,与其说是蛇,不如说更接近龙了,只是部分故事诡异凶残了些罢了。
        当然,说到最有名的蛇精,那自然是我们的白娘子了。她的故事应当不早于宋朝,而较为成型的完整故事则是在明朝的《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了。只不过,这个故事还是保留了原始蛇精传说的诡异,举个例子:“白娘子答道:“禅师,我是一条大蟒蛇。因为风雨大作,来到西湖上安身,同青青一处。不想遇着许宣,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却不曾杀生害命。”,这本身就是一个蛇妖调戏许宣(三言里就是这个名字而不是许仙),三番五次捉弄后被得道高僧降服的故事而把不是报恩产子的浪漫爱情肥皂剧。
        当然这样带有说教意味的故事怎么能满足我们平时就受尽苦难的劳苦大众,改,改成善有善报的报恩故事好像更好。男女主角,不擦出点爱情怎么对得起这么好的故事(君不见多少热血漫画男一女一不在一起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改。女主角是大白蛇人妖恋,但这个蛇妖就得是个好妖怪,那下毒的就不能是她了,改。女主角是好人,那抓蛇的法海就是反派,反派怎么会品德高尚,改。故事不够丰满刺激,那就加上仙洞偷灵芝、地府救夫君,改。爱情故事怎么能是悲剧结尾,好歹也要有个大团圆结局,原著结局不着,但故事可以,那就续写,来个状元郎救母,一家团圆。终于,一个简单但有意思的白蛇传说,变得越来越臃肿,格调越来越平民,传播越来越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群——白蛇传了。
        到了现代,由于影视行业的发达,原本丰富的古代故事群,在现代逻辑道德的筛选后已经十不存一了,而筛选下来的故事里,人们发现白蛇传,保留下来最多的故事,同时也与现当代的价值观不矛盾,只需要继续补充细节,突出人物就能直接用了。这样的故事自然被影视剧所青睐,于是乎轰轰烈烈的白蛇传在新时代,终于迎来了新的巅峰——新白娘子传奇、这之后,白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品牌,是板上钉钉了的。不论白蛇传还是白蛇:缘起都是如此。


        IP属地:安徽497楼2020-06-27 23:04
        收起回复
          如果弑杀不从之杜尔迦能不能获取类似银之手或者黄金剑的权能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98楼2020-06-30 12:03
          收起回复
            山精树魅,文人雅士
            在中国传统精怪中,基本上以动物为主,但中国有没有西方那样洋流、湖水仙子或树木精灵这样的存在呢?其实是有的,那就是木魅——树木的精灵。
            目前最早出现的树木精灵南北朝时期记载的彭侯,人面狗身,但没有任何神通,甚至凡人也可以把它煮来吃(壮哉,我大中华)但这样的故事还不具备树精的特性。再往后的六朝怪谈里,树精隐隐有些往恐怖片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个屋子里有鬼祟作怪,主人用剑砍了树,树木流血。再比如主人(有的还是孔子)夜里睡觉(孔子就是读书啦)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喊自己的名字,然后主人仗剑(孔子的故事里就是子路仗剑)一顿乱砍,最后白天发现有一堆树叶或者树根。这时的树精还是有担当恐怖片重要角色的气质,的确在黑暗幽静的夜晚,月光下那婆娑的树影的确与张牙舞爪的鬼怪很像,或许这也是电影《倩女幽魂》里把姥姥设定成树精的由来。
            树精后来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可以说是最具有文人气质的存在了,这些妖怪附庸风雅,吟诗作赋一派文人气质。这样的形象其实要在晚唐以后。其实有唐一朝的传奇里经常出现附庸风雅,吟诗作赋的妖怪。他们用各种化名、典故,为自己取名字号然后以自己为主题写诗,嬉笑怒骂,恣意戏谑。典型的就是《东阳夜怪录》 《传奇·宁茵》等等,散见于《太平广记》等古文献,但再往后这样故事的主角最后都变成了树木,或许树和诗歌缘分最深吧。于是乎一个个千年寿命的树木,就变成了吟诗作赋的老仙人,继续这种唐传奇。顺带说一句,这样的故事最后被《三言二拍》、《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明清小说都有所继承,比如西游记里的巩州三怪的名号就是出自《传奇·宁茵》,而木仙庵那一节更是典型的树木精怪故事。


            IP属地:安徽499楼2020-07-01 11:21
            收起回复
              下一个虹异


              IP属地:安徽500楼2020-07-01 11:51
              回复
                静待更新


                IP属地:广东501楼2020-07-01 20:29
                回复
                  霓虹绛碧 氤氲异幻
                  其实大部分人对中国精怪的了解都是很粗糙的,除了狐、蛇两大类外,也就是龙凤龟麟这些了。这个也主要是因为明清以来精怪小说和故事把目光主要就集中在狐和蛇上。其实如果回到唐以前,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你会发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精怪,比如虹幻。
                  说到彩虹,在我们现代科学面前,它只是一个冰冷的阳光散射/折射现象。但是在蒙昧的远古时期,我们东方人是把彩虹当做龙蛇型的生物的,这个你从虹的汉字是虫字旁就可以看出来。并且虹和麒麟、凤凰一样有雌雄之分,所谓外红内紫是虹,是雄性(公的),外紫内红叫做霓,是雌性(母的)。这种雌雄异名,往往都带有朴素的阴阳二元思想在里面,一般出现在汉代,尤其是对于一些灵异的生物上,而面对五彩斑斓,横空不见头尾的霓虹不正是天地精华的神奇生物吗?(“虹霓者,阴阳之精也,虹曰雄,霓曰雌。”)
                  我们把历史往前拨动,来到到先秦,《诗经·蝃蝀》中有“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蝃蝀(音地咚)正是霓虹的别称,而同样是先秦两汉的《山海经》中更是直接说:“虹(原文是异体字的上工下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这里的霓虹是一种双头的龙蛇状的怪物,这样的形象再往前追溯,甚至能到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各种远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现中,经常出现双头龙蛇形的玉器。这种造型的普遍出现,也为现代人考究龙的原型是霓虹提供一定的假说依据。
                  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发现和总结自然规律的人们渐渐发现,霓虹的出现离不开水汽,于是乎,霓虹饮水成了一个常态化的搭配(最早商代甲骨文就有记录),《释名·释天》中也就说,虹能饮水气,看来不但能饮水,连水气都能饮。之后的《汉书·燕王旦传》里还有,天下过雨之后,彩虹来到宫中喝井水,把水全部喝干的说法,而《太平广记》更是在卷三百九十六中记录了许多彩虹的小故事,如《薛愿》里一条虹伸到薛愿家的锅里饮水,一阵声响后就把水吸干了。薛愿又拿来酒倒进里面,结果也是边倒边吸干。再如《刘义庆》中记载说刘义庆在广陵养病喝粥,忽然白色的虹进入房间,也来喝他的粥。即使时间到了宋朝,《梦溪笔谈》中谈到“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甚至《朱子语类》也说虹“既能啜水,亦必有肚肠”。意识影响人们的认识,霓虹在我们古人看来就是有生命的。
                  但我为什么说霓虹是精怪呢?因为搜神记和六朝怪谈里为霓虹编造的故事那才叫离奇。比如一个女子丈夫长期不在家,结果被一个美貌英俊的男子勾引,这个男子身穿绛碧袍,并且每次到来都伴随着细雨。不就这个女子便生下一个男孩,结果这个男子却说你丈夫要回来了,我们不便相会,但我们的孩子还请你藏在瓮里多多照顾,有空喂奶。又过了几年,孩子稍稍张大,一天一道红光罩住女子家中,不久又散去,而瓮里的孩子已经不见了。(男子这时还带着孩子向女子告别)。这种距今1500年的故事,头尾完备,充满魏晋风味(甚至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日本的《源氏物语》),就是放在明清小说里也是不遑多让的,这神奇的霓虹在当时人们眼里如何不是精怪?
                  说到霓虹,古希腊人认为彩虹女神是宙斯的使者,这一点东方亦然,霓虹经常被认为是上天的使者,他的出现有时祥瑞,比如饮水某人家意味着这人升官发达;有时又是凶兆比如《淮南子·天文训》:“虹霓,彗星,天之忌也。”
                  《春秋谶》:“天投霓,天下怨,海内乱。”《晋书·天文志》:“妖气,一曰虹霓,日旁气也,斗之乱精。”等等。现代神话学者就研究分析认为,双头龙蛇的虹可能被当做水神和丰饶的象征,同时虹饮水过多导致世上水少这也成为古人对干旱的解释,于是乎虹同样也具备了旱神的神格。兼具灾难与恩惠,完美的原始朴素的灵异生物。


                  IP属地:安徽502楼2020-07-02 11:50
                  收起回复
                    可不可以讲解下伽摩@智将元就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5楼2020-07-06 16:30
                    收起回复
                      学术界有关于这类,一般称之为“虹神”(出自论文《汉画像石所见禳除旱灾题材的考古学研究》)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06楼2020-07-07 01:04
                      回复
                        僵尸那层看不到啊


                        IP属地:江苏508楼2020-07-07 17:56
                        收起回复
                          震惊了我,B站有个神都俗人的up主,关于山海经的解读,我真的觉得大家应该去看一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12楼2020-07-10 19:49
                          收起回复
                            他认为大荒经中的东南西北七座日月所出之山,构成了夏历,也就是连山历,连山历的论证我曾经看过,但是连山历缺乏中心观测点,且要找28座适合的大山不具备传播性,他根据四神,四龙以及苍龙七宿,认为其中心观测点在洛阳盆地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13楼2020-07-10 19:56
                            回复
                              而他认为连山历在洛阳盆地发明出来的,广义上可以以自身为中心,院落,屋檐为28座山观测太阳,月亮一年的活动,来推测24节气,我以前也认为连山历缺乏泛用性,不能传播给农民,太震惊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14楼2020-07-10 2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