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ione吧 关注:32,798贴子:571,227

回复:中国之不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精怪还剩下一个,索性说了吧,
麒麟作为一种生物,很早就出现了,先秦的典籍里就有,但是这个时候麟还是一种比较少见但很正常的生物,最起码人们不认为他多神异,只是少见的,出现象征仁君而已,甚至先秦两汉的壁画里也不会刻意去过多绘画这种生物。从形象上来说,麒麟原本肯定是一种鹿类的生物,甚至远没有金乌和九尾狐灵异。即使是山海经中也几乎没有提到过麒麟。
但鬼神传说疯狂散布的汉朝,麒麟因为与孔子和儒学联系在一起,渐渐变得不那么普通了。麒麟开始成为仁兽,四灵之中也有他的地位,甚至越往后越神奇,作为百兽之长的麒麟在造像上也渐渐具有原本不具备的猛兽的一些特质,变得有些像兽体的龙了。这样形象的麒麟可以说肯定是远离最初的麒麟形象的。
证据之一就是明朝的麒麟图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歪果仁欺负大明没见过麒麟,用长颈鹿来冒充,可事实上很有可能这才是真相。并且即使是日语里,麒麟也是指长颈鹿的,这无疑也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所以说现实永远是冰冷的,缺少了一份浪漫的美感。另外在多说一句,到了近代,我们早期也曾把西方的独角兽视作麒麟,甚至把独角兽座翻译成麒麟座的事情哟~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国人对麒麟的想象,在现代的漫画与小说等通俗文学里,麒麟可以说是大放异彩,在港漫里它们能喷火、驾驭风雷;在洪荒流里是开天辟地的三大族之一。想想,这也是我们的自信啊


IP属地:安徽531楼2020-07-23 18:15
收起回复
    顶顶顶顶


    IP属地:广东532楼2020-07-23 21:45
    回复
      旱魃已经讲过了,讲讲将臣后卿赢勾呗,我百度了一下将臣,大概扫了一眼,实在不忍直视,圣人,鸿钧什么的都出来了,就没心情继续看下去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33楼2020-07-24 15:32
      收起回复
        接下来应网友的邀请,会做一个关于传统节日的系列,每一个可能都很短,但争取言之有物吧。
        初定是:春节、社日、寒食(上巳、清明)、端阳、七夕、中元(盂兰盆节)、中秋、重阳、腊八、冬至十篇
        想问问大家的意见


        IP属地:安徽540楼2020-07-27 11:45
        收起回复
          先来个序,什么是节日?
          节日是什么?简单通俗的说就是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做出特定行为,在纪年与文明范围内,约定俗成而形成的惯例。
          节日的目的,本质其实是远古时期人们通过祭祀仪式等对特定日子的记忆,这些仪式反映的很多都是远古先民的生活状态,当然也会依据各地特色独自演变,并且随着文明的发展或者变迁而增删内容,但只要一个文明的主体还未断绝,节日可能会变化,但理论上不会完全消失。


          IP属地:安徽541楼2020-07-27 15:14
          回复
            春节
            关于春节的意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历法里一年的开始,也是古代立春的前后,并且由此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一切从新出发。但其实,把现在的春节当做一年的开始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淮南子·天文训》:“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我们现在的所谓一年的开始,按照更朴素的说法,是以北斗星斗柄的运转计算月分,斗柄指向寅的位置为一年的开始。但除此之外,还有建子、建丑的说法(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夫改正朔者,谓夏后氏建寅,殷人建丑,周人建子。”)就是以现在的农历11月和12月的初一为一年的开始。
            所谓建子,其实就是以冬至后的第二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因为从这一天起北半球日照逐渐变长,所谓的阳气也日渐兴盛,后来这演变成了冬至。而所谓建丑,则是因为,古时候的腊月是田猎取兽祭百神的月份,对于崇奉鬼神的商人把这个月作为一年的开端也不是很那理解。但最后我们的文化还是选择了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从实用角度来说,这样的划分其实更有利于农耕的播种与把握时间。
            春节的习俗有春联、鞭炮等,当然舞龙舞狮灯会庙会这种带有更远古巫师祭祀的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所谓春联,其实最早就是桃木避鬼,桃也是春的象征,这种习俗其实也是日本桃太郎传说的一个重要原型


            IP属地:安徽542楼2020-07-27 17:37
            收起回复
              皇天后土,社稷之日
              二月二,在我家乡这里又叫龙抬头,习俗是大人小孩这天要剪头发。实际上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社日。
              我之前说过,社是土地的意思,事实上所谓的社日正是祭祀土地的节日,约在雨水惊蛰之交,从这以后正是农忙春耕的开始。而在远古,其实有春社和秋社的,类似于今天的二月二和农民丰收节。是对土地的祭祀,祈求今年/来年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西周的礼仪制度,使得社日更有等级之分,还要专门树立的小庙,选择社主(过去一般是土堆、树木,后来演变出土地像),依照祭祀人身份的不同,还分为王社、大社。并且远古的社日如果当日有雨水,就是大吉大利的兆头。所以社日其实也有祈雨的旧俗(如舞龙源自应龙本身也是祈雨舞的一种)
              关于社日的习俗,并没有多少特殊的地方,但是在唐代社日依然是个重要的节日,所以无数伟大的唐诗对这个节日都有记载


              IP属地:安徽543楼2020-07-28 15:39
              收起回复
                奇奇怪怪话端午
                说起端午节,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纪念屈原。但实际上这个概念和之前说的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是一个性质,都是远古节日习俗套用之后的历史来二次解释的产物,我为什么可以这么肯定,因为光是吴越春秋就讲述过另一个版本的端午节,在那里面端午节是祭祀伍子胥的。
                说到端午节的习俗,现在人们最熟悉的是划龙舟和吃粽子,这也是端午的英文翻译成龙舟节的由来。但事实上,龙舟和粽子都应该与端午这个名字无关,它们应该是来源于古代吴越地区的东夷人(也包括周人和夏人)祭祀蛟龙的习俗。选择这一天,主要就是因为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而关于为什么要祭祀龙,这个就很玄幻了。比如说吴人的祖先神天吴,虽然被描绘为人面虎身,八头八尾,但在出土的文物和绘画里,天吴的虎神更加蜿蜒瘦长,宛如龙形,并且河姆渡遗址也证明古代江南是崇拜虎的兽形。而夏人、吴越东夷崇拜蛟龙,既是敬祖也是敬神更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俗分不开的,龙舟赛船,明显如此,至于粽子则是更具有典型代表的祭品。
                但除了这些常见的,端午节还有一些现代不怎么被重视的习俗。比如饮雄黄酒、穿虎头鞋、系五彩丝线、挂菖蒲、吃五红等。这些习俗的由来就带有更朴素的风格了,因为夏至前后,正是江南一代虫蛇繁殖活动旺盛的时期,避虫蛇是远古先人不能忘记的事情,饮雄黄酒、挂菖蒲、吃五红等都是如此,借着这些习俗驱赶五毒,这也是白娘子一杯雄黄酒现原形故事的由来。而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画额等,现在人常解释为虎能驱邪,但这个应该来自北方人的理解。南方人这个行为其实也是与江南一代的崇龙敬虎分不开的。
                既然如此,我之前为什么说龙舟和粽子都应该与端午这个名字无关呢。因为端午的意思,就是正五、初五,五月五日(午月午日),中正不偏,双重叠加的基数是阳,这也是端午又叫端阳的由来。这个名字很明显带有中原等北方文化色彩和阴阳五行思想。所谓过犹不及,阳极阴生。端午之后北半球昼长夜短,也是北方人将之视为恶日的由来,在汉代就有认为这天诸事多需避忌,衍生出接女归家躲端午,这天生人厌胜父母等迷信。而南方的驱五毒等习俗与这种想法不谋而合,被身为征服者的北方中原大地的人们所接受,于是长期存在于中华文化里的原因。
                这里再多说一句,韩国的端午祭与我们的端午节真的没多大关系,除了日子是这一天外,它的习俗却是源自东北萨满文化的。


                IP属地:安徽546楼2020-08-03 09: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547楼2020-08-03 09:14
                  收起回复
                    好像寒食节被吞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48楼2020-08-03 14:35
                    收起回复
                      来了来了,感谢大佬解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9楼2020-08-04 20:24
                      回复
                        东方情人节?不,那是女儿节!
                        其实越往下写,越发现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日子的选定上都很有数学的美感,几乎所有的奇数月份重叠相应的奇数日都是节日,比如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七月七现在被网络上大肆宣扬,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也算是重获新生。可是就和西方的情人节原本是纪念死去的圣徒一样,东方情人节最初也并不是情侣们的节日。当然与西方情人节起源的血腥故事相比,还是充满浪漫情怀的。一个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爱情故事。但这也不是七夕节原本的样貌,即使牛郎织女的故事早在宋代就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名诗词兜底,最起码从清代的小说笔记里我们依然可以窥伺到七夕的习俗与爱情无关。
                        最初的七夕,是对织女星的崇拜,与其说是东方情人节,不如说是中国女儿节。这一天的祭典也充满着传统女性节日的意味,它不是白天,而是黑夜,对着天空中的织女星,女孩子们许下心愿,祈求织女保佑,自身拥有高超的纺织技能,这一点早在汉代就确认了,并且也是金陵十二钗中巧姐姓名的由来。再后来,在这个女生的节日里,面对女神(织女星),女孩子的心愿也越来越杂,有祈求心灵手巧的,有期盼金玉良缘的,有希望家庭美满的。


                        IP属地:安徽550楼2020-08-05 16:03
                        收起回复
                          大佬,催更西方之不从,求美索不达米亚篇@智将元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1楼2020-08-06 08:31
                          回复
                            有个问题想问一下,稥港僵尸片,比如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里的僵尸这一类设定的源流,还有能不能分析一下僵尸的诞生到发展?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2楼2020-08-06 23:08
                            收起回复
                              另外能不能把唐僧和白龙马也给说了?取经小组就差这俩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3楼2020-08-07 00: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