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字允刚,广汉郪人也。祖父朝,字【伟】〔永〕《先贤志.广汉士女赞注》作永南,不误。参看卷十案。南,州别驾从事。父旦,字钦宗,光禄郎中主事。毅少散达,不治素检。年二十余,乃诣郡文学受业,通《诗》、《礼》、训诂。为学主事。太守弘农王浚临学讲试,问祭酒姬艳旧各本作艳。曰:“学中有可成进几百人?”艳对曰:“可有百人。”浚怒【言】〔曰:〕旧各本并作曰。廖本独作言。“童冠八百,而成者百人。教少元丰本作小。何为?” 毅对曰:“如艳之言,明府之教盛于孔氏,不为少也。 ”浚奇之,命为主簿。浚尝钱、刘、李、《函》、廖本作尝。元丰、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常。梦得三口元丰本作云。 刀,【云】元丰、张、吴、何、王、浙、石本无此字。当衍。人以禾益之,手持,不得。以问郡丞与掾吏,钱、张、吴、何、王、石本作史。莫能知。毅对曰:“吉祥也。三刀者,州字,而益之。禾持不得,禾旁失者秩字。明府秩当至益州。”浚笑曰:“如卿言,当相以为秀才。 ”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诬表晏反。毅白浚曰:“皇甫侯起自诸生,位极方州,【又】〔反〕元丰、钱、廖本作又。刘、李本作反。张、吴、何、《函》、王、浙、石本作久。依《通鉴》引文当作反。当何求?且广汉与成都密迩,而统〔于〕依《通鉴》引文补。梁州者,衿张、吴、何、王、石本作矜。益州之领,须防若张、吴、何、王、石本作在。今日也。益州有祸,乃此郡之忧。加张弘小竖,众所不与,宜时赴讨。”浚欲先上后行。毅曰:“大夫出疆,元丰本作□。苟利社稷,专之为贤,何况杀主贼。急,当不拘常宜。”浚从之,发兵,与元丰本此衍门字。牙门满泰等共讨弘,斩之。诏书迁浚益州刺史,〔毅〕元丰与廖本无毅字,他各本有。复为州主簿,别驾,举秀才。及浚伐吴,与何攀并为参军。吴平,封关内侯。除陇西护军,以疾去官。徙繁令。迁云南太守。浚临薨上表,此下当脱有“言攀、毅功”等字句。后武帝思浚〔勋,〕元丰与廖本无勋字,他各本并有。 问毅所在。徙犍为,使持节、南夷校尉。久之,【犍为】旧刻此二字误。按《南中志》,当作建宁。《通鉴》卷八十四,亦作“建宁大姓李睿、毛诜”。 〔建宁〕民毛诜、李睿元丰本作督,下同。与朱提民李猛元丰本作孟,下同。共逐太守杜俊、雍元丰本作拥。约以叛,众数万,毅讨破之。斩诜、猛首。睿走依五【茶】〔苓〕元丰、钱、张、刘、吴、何、李、《函》、王、浙、石本皆作荼。廖本作茶。《通鉴》卷八十五作苓。兹依《通鉴》改。参看《大同志》注。夷。此下廖本小注云:“当重有夷字。”今按《大同志》,当是旧衍下文“亦叛”二字。不重夷字。【亦叛】。晋朝复置宁州,以毅为刺史,加龙骧将军,封成都县侯。元丰、钱、刘、李、《函》、廖、浙本作县侯。张、吴、何、王、石本作内侯,误。夷遂大反,夷上当脱有“毅诱诛睿”字。否则遂字当衍。参看《大同志》文。破没郡县,攻围州城。中原乱而李雄寇蜀,救援不至。疾病,薨于穷城。怀帝嘉其忠节,追赠少府,谥曰威侯。毅性通博,居情雅厚,赈恤寒贫,笃于故旧,人咸爱归之。但好谈调,德重犹少。张、吴、何、王、石本调作论,重作量,张佳胤所改也。调,调侃。重,威重。宋椠不误。从弟苾,字叔平,修身,砥砺名行。数谏毅:宜〔自〕廖本脱自字。他各本并有。矜严。毅笑应之曰:“吾小来不治名素,终杖旄节。故可至九卿。卿清俭廖本注云:“当作检。”兹不取。履道,卒不失成都令也。”时毅始受南夷,而苾为元丰本无而字,有为字。钱、张、刘、吴、何、李、《函》、王、浙、石本有而字,无为字。廖本并有之。历城令。果作成都。迁犍为太守,位官不及毅。毅子钊,世秉儒学,有格望。以父任为谒者。除寿林侯相,不就。为尚书外兵郎。自表赴难。至□柯,钱本作牂柯。张、吴、何、王、浙、石本牂□。元丰、《函》、廖本作□柯。夷断道,不得进经年。以宁州城中无谷,父疾病未知吉凶,不食谷,惟茹草,迄至【奔】奔字当衍。丧。〔官〕元丰、廖本无官字,他各本有。至朱提、越巂太守,西夷校尉。毅女秀,适汉嘉太守新都王载,有才智。父亡后,州文武推领州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