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语音的异同
1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都在变化。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变化相对
要慢一些。但古今对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古今语音每个音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2 、古韵和今韵的不同:(1 )从诗歌的韵脚看古今韵的不同。(2 )从联绵词的读音来看,古今韵
不同。古代的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仍然是叠韵的情况居多。但是也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
不成叠韵了,这正是反映了语音起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
3 、联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又称联绵字。特点是两个音节,一个词素连缀成义而不能拆
开。拆开后各个部分没有意义。如:匍匐、滂沱、囫囵、蟋蟀。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又大都具有双声和叠韵
的关系。双声:即声母相同。叠韵即韵母相同。
4 、古今声母的不同:也可由联绵词反映出来。古双声的联绵词在今音读来还是双声的占多数,但是
也有小部分却因字音的变化而不再构成双声关系了。
5 、古今声调的变化:中古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类。从元代以后,北方话中不仅入声韵消失了,而且
入声调也转入了其他的声调。
6 明末杰出的古音学家陈第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
所必至。”
第二十节古音通假
1 古音通假:人们在使用汉字时,由于各种情况,应该使用甲字,却使用了同音或近音的乙字,发生
了张冠李戴的现象,这就是用了通假字。从语音的角度来看,就叫做古音通假。严格说来,通假实质上是
汉字使用了别字的问题。后来得到了公认,被称做通假。
2 、按借字和本字语音关系的不同情况,分类列举如下:(1 )同音通假:即借字和本字的声韵都相
同而构成的通假。如:蚤~ 早,畔~ 叛,无~ 毋等(2 )音近通假: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还
须韵母相近)。如:惠~ 慧。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的韵部相同(还须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如:信~
伸,详~ 佯。声韵相邻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声母和韵母都不相同,但都相近。如归~ 馈,阙~ 掘。
第二十一节诗律
1 、律诗最终完成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手。
2 、古体诗: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体诗。
3 、今体诗:严格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今体诗(或近体诗)。
4 、近体诗的形式特点:在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1 )句数:是固定的,
规定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还一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
此数的。这种排律是律诗的重复扩展,只能看作是律诗的变体。
(2 )押韵: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A 位置:a 每联对句的尾字;b 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偶句一定要用韵。B 特点:a 用“平水韵”的106 部为用韵标准;b 一般押平声韵;c 韵脚只能取同一韵
部的字,即不能出韵;d 不能转韵。
(3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的特点。平仄是对四声的分类,“平”指平声(阴平、阳平):
“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对现代汉语来说,“平”也是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
声。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到现代汉语的“四声”里去了。
(4 )讲究对仗:诗词创作中的对偶叫对仗。a 律诗的首尾联可对可不对,颔、颈二联必须对仗。b
词义的对待是对仗的形式要求。c 绝句不要求对仗,使用对仗时,大多数在前面一联。d 对仗原则:平仄
相对;词性相同;词义(内容)相对。
5 、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律诗任何相邻的两联而成。
6 、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诗:
A 仄仄- 平平- 仄 B平平- 仄仄- 平
C 平平- 平- 仄仄 D仄仄- 仄- 平平;
七言诗的句式:
A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B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C 仄仄- 平平平- 仄仄 D平平- 仄仄仄- 平平
7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8 、词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称做“对”;上一联对句和
下一联出句头二字的平仄相同,称作“粘”。不符合“对”的规则的叫“失对”;不符合“粘”的规则的,
叫“失粘”。
9 、用“粘”“对”和用韵规则,可以从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得出以四种不同平仄格式的律诗的
四种基本格式。
甲、五律仄起仄收式(七律平起仄收式)
(||)——||—。C (||)———||—,D (——)||| ——|.
A (——)||——| ,B (||)——||—。C (||)———||,D (——)||| ——。
乙、五律仄起平收式(七律平起平收式)
D (——)||| ——,B (||)——||—。C (||)———||,D (——)||| ——。
A (——)||——| ,B (||)——||—。C (||)———||,D (——)||| ——。
丙、五律平起仄收式(七律仄起仄收式)
C (||)———||,D (——)||| ——。A (——)||——| ,B|| )——||—。
C (||)———||,D (——)||| ——。A (——)||——| ,B|| )——||—。
丁、五律平起平收式(七律仄起平收式)
B (||)——||—,D (——)||| ——。A (——)||——| ,B|| )——||—。
C (||)———||,D (——)||| ——。A (——)||——| ,B|| )——||—。
(注)“—”平:“| ”仄。
简化格式:甲:ABCDABCD乙DBCDABCD丙CDABCDAB丁BDABCDAB,
只要把四种平仄格式记住,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律就能推出。
10、“犯孤平”: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除了韵脚之外,就再没有平声,称作
犯孤平。
11、拗救:出现不合平仄、不合声律的拗句,采取补救办法,术语上就叫拗救。拗救的几种方法:
(1 )孤平自救:在B 句中,为避免犯孤平,将第三字(指五言的,七言的就加二字,是第五字。以
下同)改为平声字,即| —||—改为| ——| —。我们称它为“B1拗3 自救”。
(2 )特种拗救:C 句3 拗4 自救。即成了“——| —| ”。
(3 )对句拗救:有两种情况。aA句4 拗,B 句3 救,即“||—||,——| ——。”b.A4拗,B1拗B3
救。即“||—||,| ——| —。”(拗:是字下加▲,救:是字下加*)
12、如何分析近体诗的平仄:(1 )找出入声字(一般考试卷上都给注明)。(2 )逐字画平仄。
(3 )根据首句第二字和尾字的平仄,确定属哪种格式。如“五律平起平收式”。(4 )写出平仄谱。
(5 )将诗的平仄与标准谱对照,把不合谱的字上画圈。(6 )看是否有拗救现象。
13、近体诗对仗的种类:(1 )工对:同一词类中分门别类很细微,如人名对人名,色对色,数词对
数词等。(2 )宽对:只要求词类相同。(3 )借对:借音借义。
第二十二节词律
1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别名之一叫“长短句”。
2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3 、词牌:词调的名称叫词牌。(1 )由于后来词调失传,加上词与音乐的逐渐分离,词牌的作用仅
止于规定字数、句式、平仄和用韵了。(2 )词牌有些原先就是词的题目。(3 )同调异名:是同一词牌
具有两个以上的别名;(4 )同调异体:是指同一词调有几种别体。
4 、词谱:是词调所包含内容的具体描写。
5 、词的用韵:词人所遵循的还是“平水韵”。词的用韵都是词调所规定的,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一韵到底。(2 )同部换韵(3 )平仄换韵。有二种情况:一是换韵只是规定声调,对韵部没有
什么要求。二是换韵后又回到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