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吧 关注:404,401贴子:1,765,135

回复:运动与营养十万个为什么【每日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8,健美爱好者怎么补充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大多跟能量代谢有关,所以,运动人群可能有必要补充B族维生素。但B族维生素有很多种,即便对运动人群来说,也不是每一种都需要补充的。
另外首先强调一点,维生素,最好还是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补剂再好,多数也比不上食物。只有食物摄入不足的时候,比如饮食不合理,节食减脂期间,或者外出饮食不规律时,可以考虑吃点维生素补充剂。
B族维生素里面,泛酸(维生素B5)和生物素,在绝大多数食物中都存在,只要每天吃饱饭,基本不可能缺乏,所以这两种B族维生素可以不用考虑额外补充。
B12和叶酸,跟力量运动关系不太大,尤其是B12。B12每日需要量极小,健康人不摄入B12,体内储存的也够用好几年。叶酸这种维生素比较特殊,食物来源的叶酸吸收率比较低,补充剂形式的就好得多。所以,如果平时深绿色叶菜或豆类吃的比较少,可以买点叶酸补充剂来吃。
剩下的几种B族维生素,我一个一个说。
硫胺素(维生素B1):硫胺素主要跟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跟支链氨基酸代谢也有点关系,还跟脂肪氧化有关。所以,运动和大量进食,都会增加硫胺素的需要量。运动越多,消耗能量(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越多,硫胺素需要也越多。
过去美国的硫胺素推荐量就是根据进食量算的,每1000千卡食物需要0.5毫克硫胺素。1998年新的推荐量改成了成年男性1.2毫克/天,女性1.1毫克/天。大运动量和大量进食的人群,需要量可能增加至这个推荐量的1-2倍。
需要强调,随着进食量增加,硫胺素摄入可能也会增加,所以一般不必额外补充。不过这也要看吃什么,含硫胺素比较丰富的食物有猪肉、火腿、大部分动物内脏、全麦食物、杂粮、豌豆、芦笋、芹菜、酵母。这类食物吃的比较少,并且运动量还大的话,可以考虑吃点硫胺素补充剂。关于使用哪种补充剂,我们最后总结时会提到。
硫胺素一般没有毒性,短期口服补充剂中毒可能性很小。注射超过100倍推荐量的硫胺素,可能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这也不是说这种维生素补充剂可以随便吃,即便没有副作用,多吃也是浪费。运动人群最多摄入推荐量的2倍就足够了。


183楼2015-01-05 10:54
回复
    哑铃大组数训练后会有恶心的感觉,什么情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15-01-05 12:38
    收起回复
      楼主我身高174,体重接近60kg,平时训练量中等强度,在学校很少吃肉,豆制品都较少有的吃,请问我每天该摄入这种蛋白粉多少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6楼2015-01-05 13:00
      收起回复
        室内怎么锻炼腿部 大腿太胖看我的!


        来自手机贴吧187楼2015-01-05 16:03
        收起回复
          请教下楼主,我182,80公斤,刚进健身房3-4个月,体重几乎没变,肌肉只有疼和涨的感觉,没有明显变化,开始怀疑是饮食的问题,想请高人推荐一套增肌增重的饮食方案。拜托拜托


          IP属地:山东189楼2015-01-05 21:44
          收起回复
            楼主,我是有腹肌但是还是有将军肚,跪求怎么把肚子变平,肚子用力收能收回去。 以前肚子就是平得现在不知道怎么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90楼2015-01-05 22:57
            收起回复
              嗯嗯


              来自iPhone客户端191楼2015-01-05 23:35
              回复
                50,训练后服用抗氧化剂能加速恢复过程吗?(上)
                答案是可能有好处,因为有实验发现训练后补充维生素C可以减轻皮质醇增加的幅度,这就有减少肌肉消耗的意义。还有报道称补充维生素C可以减轻运动后肌肉酸痛。但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抗氧化物质能加速力量训练的恢复过程。
                不过有件事可以肯定,如果缺乏抗氧化剂,绝对会影响训练和恢复。所以对待这些东西的原则就是,缺乏绝对不可以,多多也未必益善。
                问题就在于,我们很难确切知道自己的饮食中是否缺乏某种抗氧化物,准确评价人体微量营养素状况很难。大量运动也可能加速营养素的丢失,提高营养素的需要量。所以,运动人群适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可能还是有好处。
                补充多少叫“适当”,下面我们分别说说维生素C、E和贝塔-胡萝卜素(客户端希腊字母不好输入,以下简称类胡萝卜素)应该怎么补。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抗氧化物质,绝大多数生物可以合成,但人没有这个能力。维生素C最好还是“药补”,为什么?因为食物中含量其实比较少,而且不稳定。维生素C在蔬菜水果储存加工的过程中很可能被大量破坏,谁也拿不准自己到底吃够没吃够,除非你能每天吃大量的新鲜水果蔬菜。
                具体补充方法:训练日,训练前2小时左右可以补充100毫克维生素C,训练后再补充500毫克。非训练日,每天额外补充100毫克。
                大量补充维生素C有没有副作用?过去认为会出现反弹性坏血病,这种说法其实缺乏明确证据。维生素C过量主要可能有2个问题,一个是理论上有可能轻微增加肾结石的发病率。另一个是可能造成铁过载。
                已有肾结石问题的人,或有地中海贫血这类铁过量疾病的人,最好谨慎使用维生素补充剂。健康人按照上面说的剂量服用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有人喜欢几克几克的吃维生素C,但摄入维生素C100-200毫克,组织和血浆浓度就能达到饱和,所以过多补充可能效果也一般,还有可能出现副作用。维生素C的最大耐受量是每天2克,我们使用补充剂,最好不要超过每天1克。


                192楼2015-01-06 11:13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93楼2015-01-06 11:16
                  回复
                    强贴,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4楼2015-01-06 12:33
                    回复
                      51,训练后服用抗氧化剂能加速恢复过程吗?(下)
                      倒是有不少研究都认为,补充维生素E能明显改善肌肉损伤,但也有结论相反的研究。所以对维生素E缓解肌肉损伤的能力,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但我个人认为适当补充可能还是会有些好处。
                      维生素E最好还是“食补”,一个原因是维生素E其实是一大类抗氧化物质,食物来源的维生素E有8种不同的分子,补充剂形式的基本就只是阿法-生育酚这最重要的一种,其它形式的生育酚是否有尚未发现的有益作用还很难说。再者,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大量储存,补充剂维生素E剂量比较大,一旦过量容易产生毒性。
                      但“食补”维生素E有个难点,维生素E有8种,一般认为人体需要的是阿法-生育酚。但食物中的维生素E大多是伽马-生育酚。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可能没有吃够足够的维生素E。
                      阿法-生育酚含量比较高的东西主要是小麦胚芽油、红花籽油、菜籽油、杏仁、葵花籽。拿菜籽油来说,一汤匙里大概有6毫克2R-阿法-生育酚,每天2小勺就能满足一日所需。但大豆油、玉米油里阿法-生育酚含量就比较少。
                      如果要吃补充剂维生素E,注意3点:
                      1,选择d-α-生育酚,别选dl-α-生育酚。前者有效活性要高得多。
                      2,别过量。平均每日不要超过1000毫克。
                      3,维生素E补充剂最好跟脂肪一起摄入。
                      类胡萝卜素也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物。补充剂形式的大剂量类胡萝卜素(大于等于12毫克/每天)安全性还有争议,所以最好不用。食物中类胡萝卜素很容易摄入,胡萝卜、红薯、南瓜等橙红色和水果蔬菜,和深绿色蔬菜,比如西兰花里都含量很高,不用吃很多即可大量摄取。


                      195楼2015-01-06 12:51
                      回复
                        52,补充剂含量,国际单位(IU)和毫克怎么转换?
                        好多补充剂,营养素的单位是IU,IU就是“国际单位”,过去爱用,这是沿袭旧制。
                        国际单位和我们比较习惯的公制单位怎么换算?不同的维生素都不一样。
                        维生素A:维生素A比较复杂,因为维生素A有“2种”,一种就是实实在在的维生素A,学术的叫法是预先形成的维生素A。还有一类叫“维生素A原”,就是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的东西,这类东西主要是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A的公制单位是微克。正经维生素A,1国际单位=0.3微克。比如,1000IU维生素A,就是300微克。这个转换关系,人卫出版社的第九版《现代营养学》正好写反了,可能是排版过程中的问题。
                        维生素A原怎么转换成维生素A,就复杂了。以前老说是1:6,其实没这么简单。这里没有足够的篇幅讲其中的转换关系,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单独提问。
                        维生素D:公制单位也是微克。1IU维生素D=0.025微克维生素D。当然,这个维生素D一般都是指维生素D3了。
                        维生素E:公制单位是毫克。1IU维生素E=0.67毫克维生素E。但这里要注意,这个0.67的转换关系,指的是d-α-生育酚,如果是dl-α-生育酚,那转换关系就是0.45。


                        196楼2015-01-07 15:32
                        回复
                          我现在可是在以高贵的贴吧会员的身份帮你顶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7楼2015-01-07 15:43
                          回复
                            53,有只练力量不长肌肉的方法吗?
                            这对很多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是个梦想,比如拳击、举重。这类项目是体重越轻力量越大越好。
                            之所以叫梦想,就是因为很难实现。力量增长,根本上还是要靠增大肌肉面积。但确实有些力量训练方法,偏重增加力量,而不那么容易增大肌肉。
                            有人说,这跟健美是背道而行,也不能这么说。偶尔练练纯力量,对健美运动者来说也不是全无好处。有时候,我们力量有所提高,可能更利于下一步的训练效果上的突破。
                            主流的增大力量训练,基本的原则是:超大重量,超低次数,略快速度,超长组间休息时间。
                            超大重量:不是8-12rm,而是3-6rm。一组完成3-6个。
                            略快速度:抗阻过程1-2秒完成,放松过程也是1-2秒。
                            超长组间休息时间:组间休息可以达到2-4分钟,目的是完全恢复力量,来完成下一组训练。另外,纯力量训练还可以做短暂的“次间休息”,也就是在每一组中的每一次动作之间,也可以休息个5-10秒,目的也是为了保证能完成一定的训练强度。
                            纯力量训练的训练组数要求,跟健美训练的差不多。纯力量训练还更推崇“金字塔训练法”。


                            198楼2015-01-07 16:03
                            回复
                              54,为什么有时候中小重量训练肌肉更容易有“泵感”?
                              有些朋友可能有这样的体会,上超大重量时,几组下来,肌肉泵感不太强。小重量,重复12-15次时,肌肉泵感反而特别强。
                              有些人想,是不是小重量更适合增长肌肉?其实不一定。至少,从泵感强弱的角度来判断增肌效果,恐怕很不准确。
                              为什么小重量多次数训练更容易有泵感?跟肌肉供能方式有关。
                              超大重量训练,比如6-8rm,因为负荷强度大,肌肉供能主要靠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储备。因为重量大,组间休息时间也往往较长,有利于磷酸肌酸的恢复。一般运动后1分钟,磷酸肌酸就能恢复50%,5分钟可以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所以,超大重量,组间休息时间长的训练,肌肉主要靠磷酸肌酸提供能量,较少的依靠无氧糖酵解。这就使肌肉中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减少,肌肉泵感就不那么强。
                              这也间接证明了,肌肉泵感主要来自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跟充血没关系。
                              12-15rm强度的训练,强度较低,对供能压力不大。机体不需要依靠磷酸肌酸,有无氧糖酵解就够应付。所以这种训练强度,肌肉内产生大量乳酸堆积,泵感也最强。
                              强度再低,比如20rm以下,有氧代谢就可以支持能量供应了,无氧糖酵解就又回到了次要地位。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也就不会有泵感了。


                              199楼2015-01-08 1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