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电磁学说确实漂亮,很好的解释了光的传播问题,这是人们普遍接受光的电磁理论的关键。
但是光的电磁理论在解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遇到困难,比较突出的是光电效应。实验时我可以控制入射光强度,让玻印亭矢量S=E∧H(即能流密度矢量)的大小很小,使得要足够长的时间电子接收的能量才能达到电子伏特的数量级(脱出功的数量级)但是实验发现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的。
实验是1905年前完成的,当时测量时间的精度是10的负9秒,所谓瞬时是指所需时间小于10的负9秒。现在,我国已经达到10的负15秒,实验仍然认为是瞬时的,即从光照射到金属开始计算,在10的负15秒之前就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逃出来。这是光的电磁理论没办法解释的。引用光子概念倒是十分容易解释。
另外,据我了解,有关部门对电磁理论的研究还是十分重视的,重点投入的方向也比较多,例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就是其中一个方向。
当然,纯理论研究的投入不多,这是事实。没办法,这是发展中国家科研投入的特点,几乎没有例外。
但是光的电磁理论在解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遇到困难,比较突出的是光电效应。实验时我可以控制入射光强度,让玻印亭矢量S=E∧H(即能流密度矢量)的大小很小,使得要足够长的时间电子接收的能量才能达到电子伏特的数量级(脱出功的数量级)但是实验发现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的。
实验是1905年前完成的,当时测量时间的精度是10的负9秒,所谓瞬时是指所需时间小于10的负9秒。现在,我国已经达到10的负15秒,实验仍然认为是瞬时的,即从光照射到金属开始计算,在10的负15秒之前就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逃出来。这是光的电磁理论没办法解释的。引用光子概念倒是十分容易解释。
另外,据我了解,有关部门对电磁理论的研究还是十分重视的,重点投入的方向也比较多,例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就是其中一个方向。
当然,纯理论研究的投入不多,这是事实。没办法,这是发展中国家科研投入的特点,几乎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