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健身吧 关注:221贴子:1,186

我的马步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上几步楼梯便气喘吁吁,浑身发软,四肢无力,相信很多常熬夜且不怎么锻炼的朋友有类似的感受,后来开始做俯卧撑,一天增加一个,那时候,貌似用尽全身所有力气,也就二十来个吧。靠墙倒立(双手撑地,头不着地这种)一般能坚持一分钟就不错了。上学时跑步一般2000米,最后留百米全力冲刺。这些运动貌似都没能一直坚持,自今年三月末自学太极的时候无意中发现需要站桩,就去百度搜索,结识了马步,通过各种贴吧,视频,文章的一番了解之后,对这其中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开始每天练习扎马步。进一步发现其效果还算不错,更重要的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较少,易于上手,易于坚持。
开始阶段,在一分多钟吧,一般没有练习过的人都是这水平,后来坚持每天睡前睡后各练一次,每天增加5秒钟,没过多久就到2分30了,心里蛮高兴,跟一个大学同学说,他不相信我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因为他经常锻炼,对这些略知一二,在盯着表亲眼见识了之后,便没话说了,呵呵。
起步的时候是根据百度百科上的那个练法——马步冲拳,扎马步的时候冲拳,能转移注意力,我冲拳几天后感觉没劲,就直接站了,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心中数数,这个一直沿用至今,到后来发展为结合呼吸来数数,比如吸气以此数一下,呼气一下再数一下,以你呼吸的频率来数,基本上就不会太快了,慢慢习惯了,就深呼吸,吸气数两下,呼气再数两下,关键就是把握节奏,不紧不慢,有条不紊,这样比较容易坚持,形成规律,变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IP属地:江苏1楼2012-10-05 00:42回复
    再继续说练习过程,坚持每天5秒增加,坚持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感觉身体基本上都适应了变化,就直接每天蹲十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后来,就越觉得容易了,但是我并没有进一步加长时间,因为前期阶段主要是靠毅力硬撑下来的,这时候以舒适为主。这跟追姑娘是一个道理,当你挖空心思,费尽心力苦苦追求一位姑娘,却久久得不到回应,你会感觉很累,慢慢的会失望,绝望,进而放弃。“望梅止渴”、“背水一战”、“空城计”此类都只是一时之策,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有效,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聪明的姑娘面对满意的追求者时,即使想要考验一下或者喜欢享受这个被追求的过程,也会懂得欲擒故纵,进退有度,让你心甘情愿,欲罢不能。
    言归正传,话说练习马步,在冲刺突破自身一些极限后,要懂得及时停下来,进行巩固,而不是一味的往前冲,否则就两个结果:要么累死在冲锋的路上;要么因过度锻炼损伤身体,倍感劳累,进而放弃。所以,我从五月,六月,七月甚至八月初,都只停留在每次十分钟的阶段,一边纠正各种姿势,一边感受身体的变化,享受这个过程。每天早上下班回来,睡前练习的时候,往往出汗较多,可能是工作一晚上劳累的缘故吧!当你正视其中,认真体会,你便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酣畅淋漓”,马步练习完毕,稍事休息,双腿盘膝坐在地上(俗称打坐)时,闭上双眼,变成很快内心归于平静,进行回忆当天的交易等等(也谓之冥想)。冥想能丰富你的想象,开发你的右脑,这是从脑科学方面来说的好处,当然,从其他角度来说,有更多的益处。
    在八月的某一天,突发奇想,试试能否坚持900秒(十五分钟),发现轻而易举就能做到了,所以就顺水推舟,直接吧每次时间加到15分钟吧!
    具体姿势,我综合了各家之所长,算是个大杂烩吧,如此,一次锻炼下来,各方面皆得到锻炼(我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交替进行总比单一动作来的没那么枯燥单调):以少林四平大马为基础(前300秒),然后是浑圆桩(都是手上动作的变化,双腿在这十五分钟内就不用移动,150秒),接着是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是指朝天,另外四指弯曲(150秒,据说此招来自洪拳的桩功,练力的,管它来自哪里,有用的咱就用呗,经过练习发现,此招确实对手腕,手臂,肩部,胸部等肌肉牵连甚重,确实能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然后是百度百科上边的那个双峰贯耳(150秒),之后是双臂前平举,指尖向前(50秒),接着是双拳放于腰部(50秒,百度百科上的图片上有位哥的动作就是这姿势),最后是双臂前平举,双手握拳,拳心向下(50秒)。我在想,等啥时候站20分钟的话,就把后面的三个姿势也加到150秒,就可以了。


    IP属地:江苏2楼2012-10-05 00:43
    收起回复
      (这个写于九月二十四号)
      昨天和朋友去学校操场跑步,发现跑起来真轻松啊,哈哈,很明显的,跑两千米下来,不是很累,同样最后一百米冲刺,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跑完步在草坪上休息时,无意中倒立了一下(双手和头触地不用任何依靠那种,与双手撑地靠墙头不着地那种不一样),居然感觉不到累,数了五十下,接着数到100,再数到150,再到200,最后数到260左右才倒地,我是结合呼吸来数的,呼气时数一下,吸气时再数一下,所以4分钟倒立时间肯定有增无减了。奇了怪了,以前这种倒立很少超过一百秒的,看来今天是超常发挥啊。不过和这半年来天天练马步也有很大关系吧!
      


      IP属地:江苏3楼2012-10-05 00:44
      回复
        (2012.09.28写的)
        经过这一周的多次试验,倒立4分钟已经是常态了,很容易做到了。秘诀在于要垫一个垫子,这样头部不会太难受,整个身体重心放在脑袋上,双手主要起平衡作用。周四倒立冲300秒成功,达到352秒。我想这就是长期锻炼的成果吧。当然,应该说,练过轮滑,扎过马步,对提升平衡力和身体整体协调性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吧!
        


        IP属地:江苏4楼2012-10-05 00:46
        回复
          (2012.10.02写的)
          今天倒立冲400秒成功,达到420秒!嘿嘿
          


          IP属地:江苏5楼2012-10-05 00:47
          收起回复
            以上来自我之前记录自己马步的帖子,有图有真相



            IP属地:江苏7楼2012-10-05 00:52
            回复


              8楼2012-10-05 01:25
              收起回复
                哎!!!!表示最近时间都好紧啊!!今天我看了时间,锻炼完一次就要1个小时了在洗个澡,煮宵夜什么的就到这个点了


                9楼2012-10-07 02:13
                收起回复
                  顶一下下


                  IP属地:江苏10楼2012-10-09 00:18
                  回复
                    最近依旧保持在15分钟,四平马的架子,工作日每天两次(睡前喝睡后各一次),周末至少要练一次。加油!坚持!


                    IP属地:江苏11楼2012-10-15 20:38
                    回复
                      今天站了下高马,一站就是一个时辰。双脚与肩同宽,平行,膝盖不过脚尖。最开始的几分钟不太习惯,不过坚持一下就过去了,1小时的时候上肢发麻,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脚跟有疼痛感觉,前一小时很容易就过了,后面一小时身体上倒是没有多少难受,就是心理各种烦躁,不过还是坚持下来了。站完之后,膝盖很劳累,几乎不能动弹,终于知道他们练马步膝盖疼的缘由了,就是一开始就练窄马,大部分重量都放在膝盖上造成的。
                      以后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度练练高马,对膝盖影响太大,还是别练得太勤了,以四平大马为主,这个出汗快,费时少,效果明显


                      IP属地:江苏12楼2012-10-17 02:02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10-17 08:16
                        收起回复
                          我想问一声,当初你一次才能站一分钟的时候,一天站几次?


                          IP属地:广西14楼2012-10-18 19:04
                          收起回复
                            最近站完马步,调息的时候,特意深呼吸,然而,这两天练的时候,发现呼吸自然加深了,如果你深吸,反而感觉难受,同样是蹲15-20分钟,但是,明显在快十分钟的时候就开始出汗了。之后双腿发抖,不过都能坚持到时间到了才起身。
                            昨天练卧虎功后,打坐调息时,出现练马步以来的第四次幻象(姑且把它叫作幻象吧,就是感觉自身无比强大,在高中俯视一切的虚空感觉)。不太明白这个,不过我知道,这可遇不可求,顺其自然就好。


                            IP属地:江苏15楼2012-10-22 02:21
                            收起回复
                              感觉楼主呼吸频率过快,不够深沉。细、长、慢、匀~~~~~尽量不要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


                              16楼2012-10-23 16: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