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健身吧 关注:221贴子:1,186

我的马步之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上几步楼梯便气喘吁吁,浑身发软,四肢无力,相信很多常熬夜且不怎么锻炼的朋友有类似的感受,后来开始做俯卧撑,一天增加一个,那时候,貌似用尽全身所有力气,也就二十来个吧。靠墙倒立(双手撑地,头不着地这种)一般能坚持一分钟就不错了。上学时跑步一般2000米,最后留百米全力冲刺。这些运动貌似都没能一直坚持,自今年三月末自学太极的时候无意中发现需要站桩,就去百度搜索,结识了马步,通过各种贴吧,视频,文章的一番了解之后,对这其中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开始每天练习扎马步。进一步发现其效果还算不错,更重要的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较少,易于上手,易于坚持。
开始阶段,在一分多钟吧,一般没有练习过的人都是这水平,后来坚持每天睡前睡后各练一次,每天增加5秒钟,没过多久就到2分30了,心里蛮高兴,跟一个大学同学说,他不相信我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因为他经常锻炼,对这些略知一二,在盯着表亲眼见识了之后,便没话说了,呵呵。
起步的时候是根据百度百科上的那个练法——马步冲拳,扎马步的时候冲拳,能转移注意力,我冲拳几天后感觉没劲,就直接站了,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心中数数,这个一直沿用至今,到后来发展为结合呼吸来数数,比如吸气以此数一下,呼气一下再数一下,以你呼吸的频率来数,基本上就不会太快了,慢慢习惯了,就深呼吸,吸气数两下,呼气再数两下,关键就是把握节奏,不紧不慢,有条不紊,这样比较容易坚持,形成规律,变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IP属地:江苏1楼2012-10-05 00:42回复
    再继续说练习过程,坚持每天5秒增加,坚持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感觉身体基本上都适应了变化,就直接每天蹲十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后来,就越觉得容易了,但是我并没有进一步加长时间,因为前期阶段主要是靠毅力硬撑下来的,这时候以舒适为主。这跟追姑娘是一个道理,当你挖空心思,费尽心力苦苦追求一位姑娘,却久久得不到回应,你会感觉很累,慢慢的会失望,绝望,进而放弃。“望梅止渴”、“背水一战”、“空城计”此类都只是一时之策,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有效,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聪明的姑娘面对满意的追求者时,即使想要考验一下或者喜欢享受这个被追求的过程,也会懂得欲擒故纵,进退有度,让你心甘情愿,欲罢不能。
    言归正传,话说练习马步,在冲刺突破自身一些极限后,要懂得及时停下来,进行巩固,而不是一味的往前冲,否则就两个结果:要么累死在冲锋的路上;要么因过度锻炼损伤身体,倍感劳累,进而放弃。所以,我从五月,六月,七月甚至八月初,都只停留在每次十分钟的阶段,一边纠正各种姿势,一边感受身体的变化,享受这个过程。每天早上下班回来,睡前练习的时候,往往出汗较多,可能是工作一晚上劳累的缘故吧!当你正视其中,认真体会,你便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酣畅淋漓”,马步练习完毕,稍事休息,双腿盘膝坐在地上(俗称打坐)时,闭上双眼,变成很快内心归于平静,进行回忆当天的交易等等(也谓之冥想)。冥想能丰富你的想象,开发你的右脑,这是从脑科学方面来说的好处,当然,从其他角度来说,有更多的益处。
    在八月的某一天,突发奇想,试试能否坚持900秒(十五分钟),发现轻而易举就能做到了,所以就顺水推舟,直接吧每次时间加到15分钟吧!
    具体姿势,我综合了各家之所长,算是个大杂烩吧,如此,一次锻炼下来,各方面皆得到锻炼(我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交替进行总比单一动作来的没那么枯燥单调):以少林四平大马为基础(前300秒),然后是浑圆桩(都是手上动作的变化,双腿在这十五分钟内就不用移动,150秒),接着是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是指朝天,另外四指弯曲(150秒,据说此招来自洪拳的桩功,练力的,管它来自哪里,有用的咱就用呗,经过练习发现,此招确实对手腕,手臂,肩部,胸部等肌肉牵连甚重,确实能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然后是百度百科上边的那个双峰贯耳(150秒),之后是双臂前平举,指尖向前(50秒),接着是双拳放于腰部(50秒,百度百科上的图片上有位哥的动作就是这姿势),最后是双臂前平举,双手握拳,拳心向下(50秒)。我在想,等啥时候站20分钟的话,就把后面的三个姿势也加到150秒,就可以了。


    IP属地:江苏2楼2012-10-05 00:43
    收起回复
      (这个写于九月二十四号)
      昨天和朋友去学校操场跑步,发现跑起来真轻松啊,哈哈,很明显的,跑两千米下来,不是很累,同样最后一百米冲刺,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跑完步在草坪上休息时,无意中倒立了一下(双手和头触地不用任何依靠那种,与双手撑地靠墙头不着地那种不一样),居然感觉不到累,数了五十下,接着数到100,再数到150,再到200,最后数到260左右才倒地,我是结合呼吸来数的,呼气时数一下,吸气时再数一下,所以4分钟倒立时间肯定有增无减了。奇了怪了,以前这种倒立很少超过一百秒的,看来今天是超常发挥啊。不过和这半年来天天练马步也有很大关系吧!
      


      IP属地:江苏3楼2012-10-05 00:44
      回复
        (2012.09.28写的)
        经过这一周的多次试验,倒立4分钟已经是常态了,很容易做到了。秘诀在于要垫一个垫子,这样头部不会太难受,整个身体重心放在脑袋上,双手主要起平衡作用。周四倒立冲300秒成功,达到352秒。我想这就是长期锻炼的成果吧。当然,应该说,练过轮滑,扎过马步,对提升平衡力和身体整体协调性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吧!
        


        IP属地:江苏4楼2012-10-05 00:46
        回复
          (2012.10.02写的)
          今天倒立冲400秒成功,达到420秒!嘿嘿
          


          IP属地:江苏5楼2012-10-05 00:47
          收起回复
            以上来自我之前记录自己马步的帖子,有图有真相



            IP属地:江苏7楼2012-10-05 00:52
            回复
              顶一下下


              IP属地:江苏10楼2012-10-09 00:18
              回复
                最近依旧保持在15分钟,四平马的架子,工作日每天两次(睡前喝睡后各一次),周末至少要练一次。加油!坚持!


                IP属地:江苏11楼2012-10-15 20:38
                回复
                  今天站了下高马,一站就是一个时辰。双脚与肩同宽,平行,膝盖不过脚尖。最开始的几分钟不太习惯,不过坚持一下就过去了,1小时的时候上肢发麻,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脚跟有疼痛感觉,前一小时很容易就过了,后面一小时身体上倒是没有多少难受,就是心理各种烦躁,不过还是坚持下来了。站完之后,膝盖很劳累,几乎不能动弹,终于知道他们练马步膝盖疼的缘由了,就是一开始就练窄马,大部分重量都放在膝盖上造成的。
                  以后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度练练高马,对膝盖影响太大,还是别练得太勤了,以四平大马为主,这个出汗快,费时少,效果明显


                  IP属地:江苏12楼2012-10-17 02:02
                  收起回复
                    最近站完马步,调息的时候,特意深呼吸,然而,这两天练的时候,发现呼吸自然加深了,如果你深吸,反而感觉难受,同样是蹲15-20分钟,但是,明显在快十分钟的时候就开始出汗了。之后双腿发抖,不过都能坚持到时间到了才起身。
                    昨天练卧虎功后,打坐调息时,出现练马步以来的第四次幻象(姑且把它叫作幻象吧,就是感觉自身无比强大,在高中俯视一切的虚空感觉)。不太明白这个,不过我知道,这可遇不可求,顺其自然就好。


                    IP属地:江苏15楼2012-10-22 02:21
                    收起回复
                      今天早上倒立(头和双掌触地不靠墙)冲8分钟成功,达到505秒!差不多一周练一次倒立,这个没固定,心情到了,体能准备好了,想练的时候就练练,什么时候能正常达到10分钟了,就录个视频纪念一下!
                      最近的马步反而一天只练了一次,时间多就练15分钟,时间少就5分钟到10分钟。不过,时间短一点也好,心里没什么压力,反而能尽量端正姿势了。
                      站马步常态化,生活化,快乐站桩,快乐生活~!


                      IP属地:江苏17楼2012-10-23 23:22
                      收起回复
                        今天练了下浑圆桩,半小时,由于之前练低桩的时候,手上加了这个动作,比较熟悉,也出了初步效果,这回把脚上动作也加上了,站得高,基本上就是双膝微曲、膝盖前顶、大腿外撑也就是要做到圆裆。站半小时,身体上完全能承受,简直就是小意思。不过,难受的是心理上的。因为站着站着就会无聊就会烦躁。目前还没有体会到那种身体膨胀的感觉和力的转换。由于不累,轻微出汗,想拉长呼吸结合腹式呼吸,但是还是不习惯,做了一会就回归自然呼吸状态还自在一点。


                        IP属地:江苏21楼2012-10-26 21:47
                        收起回复
                          很好很好,其实我当初也是坚持一天增加5秒,持续了一个多月,后来就直接上十分钟了。再细说身体上的变化:
                          1.练一周左右,会感觉到精神好了很多,精力更加充沛,走路有点飘飘然健步如飞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出现在一段时期,后来慢慢习惯了就小时了,不过在跑步时能明显感觉到进步,跑同样的路程,没以前累了,跑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2.再后来,就发现浑身是劲,睡眠好,一觉睡8小时准时醒,吃嘛嘛香,记得有一次做梦都浑身充满了力量,有种憋不住的感觉,一拳砸在床板上,然后就醒了,发现真的打了一拳(但之后就没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了,不过精力依然很好,上班精神好,上床倒头就睡);
                          3.双手握拳,慢慢的会发现越来越有劲,用手去摸自己大臂小臂的肌肉,会发现越来越紧越来越硬越来越有力,再后来,你一握拳,能够带动背部和胸前肌肉一起绷紧;
                          大腿变粗,小腿变硬。上下楼梯不累,跑步轻松。我练了半年,搞了一次14公里的拉练,2个半小时完成,前4公里一口气跑下来,之后走跑结合。
                          4.身体整体协调性增强,平衡能力增强。半年来,倒立(头和双手撑地不靠墙)从最初的60秒提升到现在最好成绩超过8分钟(505秒),目前一般倒立五分钟没问题。如果在倒立之前蹲蹲马步或跑跑步,活动肢体,出出汗,血液集中下半身之后,有望冲击新纪录。不过这事我不急,顺其自然,什么时候头脑一发热,就超越了,呵呵。
                          5.力量增加。做俯卧撑引起向上成绩会提升,与人握手就能感觉出变化。
                          6.腰部力量增强,过几个月后,你会发现,在腰部简直就是平添了两块肌肉(要是平常对腰部锻炼不多的话,能很明显的感觉出来)。
                          7.下丹田(小腹脐下)处,用力鼓气时,会凹进去,呈现出一块很平的平面。而在接近腹股沟部分则会慢慢凸起,越来后面,在鼓气时凸起越明显。
                          8.走路或者站立时,很自然地腰板挺直,昂首但未必挺胸(跟自己练马步时上身与地面的角度有关).感觉底气十足,自信,沉稳。
                          以上纯属个人感受。


                          IP属地:江苏23楼2012-10-29 22:08
                          收起回复
                            最近几天都练的浑圆桩,昨天还穿上轮滑鞋来站桩,力图增加平衡感。前天站一小时,昨天站半小时,都是心口和背心轻微出汗,站完后,膝盖有疲劳感,肩部酸疼。能结合一些逆腹式呼吸,但是,还是无法想象自己身体膨胀与收缩的感觉,双腿圆撑的感觉也还没把握好。继续加油体会吧。另外昨天卧虎功达到了2分半,不过是硬撑到的,然后就趴下了,手臂没力了,腰部也差不多到了极限的样子,继续加油吧!


                            IP属地:江苏24楼2012-10-30 02:03
                            回复
                              这几天都练的浑圆桩,穿着轮滑鞋,唯一变化的是手臂上加了一丁点重量,昨天加的是30公斤级的臂力棒,练完貌似没多少感觉,今天换成50公斤级的臂力棒,看上去没有重多少,但是,站了10分钟后双臂就开始发软了,不过继续坚持了一会之后,疲劳感消失,20分钟的时候,重新发软,再坚持一会,疲劳感又消失了,接着坚持到30分钟,才停下来。
                              感觉站高桩更主要的是对毅力和性情上的修炼,由于前半年练的低桩,身体上练的相对比较强了,对于站高桩,身体上一点反应都没有,站的时候,更多的是内心烦躁,无聊。我的应对办法是,沉住气,必须坚持到点了才休息,结合腹式呼吸来数数消磨时间。记得第一次站高桩站了一个时辰(2小时),还有一次是1小时,之后基本上都固定在半小时。
                              严格的说,目前对于浑圆桩还没入门,还没有体会到身体膨胀的那种感觉。不过,对于其中要求圆裆,有点理解了。通过几个不同方向的力,降低重心,站得实,稳。


                              IP属地:江苏26楼2012-11-01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