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78贴子:87,749,085

回复:无限的觉性——万物的本质(送给所有想认识自己本质的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愿望是很重要的,虽然愿望不一定会导至“悟道”,但若没有愿望几乎不可能达成了悟。那就像满足现状的人几乎不可能产生积极的行动而创造出更美好的将来。所以修行先要培养出离心,否则一个人很难有所改变。
我相信先天的定数是有的,但不是决定性的。很多修行人由于本身的心智发展与人格性质会迫他自己走上道途,但这些人虽然都有向道之心但结果可能会走上不同的道路,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有些选择意无返顾的彻底的探究自身与一切存在的本质而不是随意相信别人给出的解释,这样的人才可能真正悟道,而有些人可能选择相信前人的经验与言论,这样这个人可能会选择某种信仰,选择相信的人永远在信仰中,无论他相信的是什么。但信仰是无法真正成为自己的体悟的,只是心智的了悟无法达成真正的自由。心智并不是本质,就像之前的比喻,本质就像是光透过心智的玻璃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果了悟的只是玻璃本身,当下一世换做另一块玻璃时又回到最初的起点。了悟必须超越心智而发现并体悟自身的真正本质,即便是如此的认知也仍然是不够的,还要经过长期的修行可以维持在本来面目,如此才能避免存在中不断的心智变换所带来的迷失。


296楼2012-03-30 12:47
回复
    自我当然不是主人啦,自我只是心智进化的结果,是当行动有了觉察自身的能力后经由感官心智记忆所创造的假我。首先要认识到自我只是心智的产物,之后放下自我执着。肉身感官只能感知时间内的当下,所以第二步是要放下肉身感官。要感知过去未来就要练习使用内在感官,内在感官是真正主人的感官,也就是你梦中所用到的感官,但普通人在自我意识层面是不会使用内在感官的,所以不放下肉身感官与自我执着的话内在感官是很难得到发展的。可以于禅定清醒的状态(这种清醒的状态不是自我,而是为了区别于做梦的昏沉。这里所说的清醒的是真正主人,但你会知道你仍是你)下打开并用各种方法修炼内在感官,利用你的内在感官才能感知过去未来。


    297楼2012-03-30 12:57
    回复
      吃饭先..


      298楼2012-03-30 12:57
      回复
        潜意识只是一种说法啦,我说过每个人内在都是清醒的,只是对于日常自我意识层面来说才有显、潜意识的区别。我的意思是你的朋友在那个深层意识层面是清醒的知道的,你同样也是清醒的知道,但当你醒来回到显意识层面便忘掉了这一切,只有一点模糊的印像而已。我经常在出体中见到现实中也认识的某些朋友在高层意识中的他们,他们在那里都是完全清醒的可以正常与我沟通,但当我回来再问他们时他们的自我并不知道这些事。其实区别就是是否有意识的觉察并记住深层意识中的自己的经历。所以要从潜意识的梦境开始练习清醒的觉察并记住梦境中的经验,如果连梦境都记不清的话怎么可能忆起更深层次的前世记忆呢...
        他要告诉你的事我不知道啦,那要问你或他才行。


        299楼2012-03-30 13:10
        收起回复
          是不是说完全了解到自己的“从无意识,深层潜意识到显意识”的那个就是清醒的自己啦?这个“清醒”是清醒到什么程度呢,我是指,套用佛法中讲的那些“术语”,比如,是还在六道轮回中(只知道三界内的事),或是四圣法界(知道十法界内的事),还是一真法界(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一切)?


          300楼2012-03-30 13:32
          回复
            普通人梦中的意识层面和死后的那个层面是一个层面吗?


            301楼2012-03-30 13:42
            回复
              我相信业障不是完全不可以改变的,不然不会有“消业”的说法啦。这样看来执着于业的确是非常限制性的信念了,它会限制一个人的选择与行为,甚至更坏的结果是令一个人自报自弃,其实不必担忧,知道就好,不用执着它。
              我个人的理解是“业”会随着一个人的信念与行为而永远在发生着变化,它永远没有止息,只要有选择与行为就会有一个结果,而随着心智不同的选择与行动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当一个人在生命中经验到果报时这个“固定的业障”才在人的观念里形成,对自我来说似乎是固定的,其实或许它在应验之前已经在内在改变过无数种果报形式了。所谓“人为设计”我觉得只是更容易令普通人接受的说法,其实本质上仍然是内在法则。就像重力法则会平衡海洋表面一样,因果会随着一个人的心智变化而改变,大到有人类集体意识的业,小到也有个别两人之间的业。但其中仍然有无限的变数,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都会影响这整个平衡过程,就像海水每个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无论多少微小,都会影响到整个海洋平面的平衡。比如A欠债于B一千元,而B又欠债于C一千元,这样可能不会按照思维逻辑顺序偿还,结果可能是A于某时某地损失掉1000元而C又于完全不同的时候无意中获益1000元,三者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平衡了之间的业。即便在这种情况下B又还给了C一千元,这一千元C也不会留得住,它仍会以不为人知的某种方式回到B的手中。所以不是定是欠你的人还你,但是但整体来它永远都会是平衡的,执着于某个人对自己的伤害是不明智的,人生要向前看,相信一切是你的终将归于你。当然这也是信仰罢了,最好是能无欲无求泰然面对一切经验。
              宠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去卷去舒。


              302楼2012-03-30 13:45
              回复
                佛已不是任何一滴水的同时又是所有的水滴,无论他化身为哪滴水内在都是它的本来面目,不会被这一滴水所限...语言表达有限,不知你能不能达成了解...


                303楼2012-03-30 13:48
                回复
                  我没有说无限觉性是第一因呀,另外我也没说它不是。再者我也没有说有第一因,也没有说无第一因,第一因的概念来自哪里?


                  304楼2012-03-30 13:53
                  回复
                    你说的“内在法则"是什么意思啊?宇宙自然而然本来就存在的规律?那么因果法则也是这个自然规律了?佛法中讲业尽情空时方可证道,该如何理解?既然业一直在造作,永无止息,如何算尽,如何算空呢?


                    305楼2012-03-30 13:55
                    回复
                      地狱的境遇的确是来自自身的错误信念,每个人的地狱都不一样,不过也可能一样,相同的信念将某些思想相近的人拉到一处共同创造一个地狱般的境相。一个噩梦就是一个地狱,一个世界也是一个地狱。就像这个世界有些地方像是地狱,有些地方像是天堂,其实是某些人的地狱,也是某些人的天堂一样,是处于那地方的人改变了那个地方。时间是不存在的,处于地狱的时间的说法是不合适的,以经验的多少来说更合理,因为有些人活了80年经历的却很少,会感觉80年过得很快,而有些人一生中经历的太多的事,也许只活了50年却感觉时间远远长过80年一样。所谓面对光的意思我想应该是面对人性美好一面的心境或面对自身实相更加合适吧。
                      从前的说法来看就明白了,地狱是自身心境与信念造成的,当一个人信念与思想关注于人性的黑暗面时就可能吸引某些境相,与此相近的人们便共同将自身的心境创造成为自己之外的境相,此种人们看到的便好像是地狱景象。天堂反之亦然。


                      306楼2012-03-30 14:06
                      回复
                        清醒与记得是不同的喔,那清醒的程度会比你醒时还要清醒得多,你会觉得醒时的人生才更像一场梦,因为醒时你总是被心念所转沉迷逐物的。但要忆起更多事的前提是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真正的清醒,在清醒的状态下才能够更容易的忆起,在人生如梦似幻的戏剧中人们就像是在半做梦一样,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意识状态下很难忆起事情。其实所有忆起的内容仍然是属于心智中的东西,那个每时每刻都是清醒的才是最重要的,那种情况就是意识的扩展与心智的解放,如此才可能忆起更多的东西,那时你就能忆起更多的你的事。但那些东西也全部都只是你的经验,同样无法限制你,你会从中了悟到“不存之存”的本质。


                        307楼2012-03-30 14:20
                        收起回复
                          1、不管以前曾经做过什么样的恶,只要觉知以后一直能保持光明正面的心境和信念,直到死亡,是不是这就是“消业障”了?
                          2、若临终时带着惊慌恐怖或悔恨自责的情绪,也是与“地狱境界”相应的情绪吗,现出地狱境界相?


                          308楼2012-03-30 14:20
                          回复
                            梦中有很多意识层面,死后也同样有很多意识层面。古代有三界28重天的说法,其实三界28重天都是在轮回内的意识层面,从最低的物质觉性生物到无物质形式的生命都有,甚至还不止这28重,在这28重之上还有很多重,但那些是处于物质轮回之外的存在层面了。普通的梦境有很多与死后层面是相同的,但死后也有很多更高的层面不是做粗重的做梦体可以去到的地方,有些高层面需要将意识修炼到很精微的高能量形式才能够出体得到。


                            309楼2012-03-30 14:30
                            收起回复
                              1、请楼主分享一下修行的经验体会吧,呵呵,你觉得自己从迷到悟,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2、一个认真修禅定的人,但并没有下决心去得到什么或发现宇宙真相,找到我是谁……这一类的愿望,只是一直不断的加深定功,是否有一天也会开悟呢?


                              310楼2012-03-30 14: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