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78贴子:87,749,085

回复:无限的觉性——万物的本质(送给所有想认识自己本质的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内在法则是物质世界的法则之下的隐法则,不像物理定律那样直观的被我们感知,但也是确实存在的法则。但因果法则也是相对存在的,当你有一个物质身体时物质法则才对你才有意义,当你处于心智层次而有一个自他分别时因果法则相对你才存在,当你解脱了心智而回归本来面目,连“我”都不存在了因果法则又能作用到哪里呢?当然它还是会继续运作,却影响不到你,因为你不再是那造业与受报者,那些是心智的游戏,你可以看着这游戏,而看着这游戏的本体是超越了心智与自我的存在。当然这一切要修出“照”来才有意义,否则因果就是无比真实的,你就是造业受报者,自我永远无法否认或逃避因果,因为因果就是经由自我运作的,除非你找到自己内那个超越心智自我的本质。


311楼2012-03-30 14:42
回复
    有一种说法是说,人死后大部分可以去到一个空间维次与自己的“高我”见面,总结并计划下一世的“灵魂蓝图”,而一小部分人进入较低维次的空间,如畜生,恶鬼,地狱道受报,是这样的吗?
    佛法中讲的好像多数人死后都受业力牵引,轮回受报,如何去见"高我"呢?而且还可以参与制定“灵魂计划”,这也太幸福了吧? 呵呵。
    记得楼主曾提过"全我"的说法,和他们说的“高我”是不是一回事啊?


    312楼2012-03-30 14:45
    回复
      消业就是造业,如果业是永不目息流转不居的,所谓消业只是转业而已,所有行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所以消业的行动会造成另一个结果,只要有心智选择与行动便会有业,除非做到“无为而为”。所以永嘉玄觉大师才说: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什么心境会现什么样的境相是看个体信念的,看看自己梦境中的境遇就有可能看出来,梦境就是潜意识的象征对心境的转译,死后的境相与梦境的道理是相同的,看看你每晚梦境中的环境大概就能知道你心境中是什么情况,死后意识会随着习惯(习性)将心境转化为相应的外境。


      313楼2012-03-30 14:52
      回复
        首先要有坚定的出离心或解脱意愿、之后还要积累足够的能量,还要有祥和的心境以放下世间的一切执着,其中最难放下的是自我执着。另外还要有面对一切的决心,甚至即便明知自己一生也不会开悟也不要紧,要做的只是这个放下,即便失败也会这样一直这样做下去。
        认真修行禅定就可以达到,不必决心去找自己或宇宙的真相,而究竟实相就是那个寻找者自身,如果你去找就永远找不到。修行就是要放下一切“做”,包括潜意识的一切“做”而回归本来面目。


        314楼2012-03-30 15:03
        回复
          做到“无为而为”的人,他的言语动作就不属于业了,也不会有另一个结果?可否再详细解释一下何为“不会有另一个结果”?
          举个例子说,一个“无为而为”的人杀了一个人,他将来也会被别人所杀,在凡人眼中是“有因果的”,但对他自己而言,没有一个造业者,也没有一个受报者,是吗?还是说他虽杀了这个人,但将来被别人所杀的这个事都不会出现?


          315楼2012-03-30 15:03
          回复
            楼主的坚定的出离心是因何而发呀?呵呵。
            还有,是怎么放下这个最难放下的“自我执着”的啊?


            316楼2012-03-30 15:08
            回复
              感恩楼主!呵呵。


              317楼2012-03-30 15:14
              回复
                空间维次与意识层面我不知是不是相同的概念,如果是的话那是有可能的。只是即便你真的见到过你也不会记得,因为那是很高意识层面的你的经验了,先从清醒的做梦开始吧。另外那种说法我觉得若目前无法以自身证明就不必太过在意,看过或知道就好,那是给普通人的信仰,不是给修行人的。修行的人一切都要去自己内在发掘,信仰它会阻碍你自己的道途,令你执着于心智上的了解而误了自己的修行,另外否定它也同样的不明智,认同或否定同样都是心智的选择罢了。
                我所说的全我是指完整的自己,忆起所有转世记忆的自己。与高我应该是不同的,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完整时仍然是自己,不会看到存在于自己之外的一个高我。另外我显意识中所记起的几世记忆中还没有转世到畜生地狱或恶鬼道的记忆,但我在出体时有将意识投射进入动物身体的经验,但我知道我只是融合了那个动物的意识去直接的体验它的感受,但我清楚的知道我不是那个动物,但我感受到它所感受到的一切,我觉得发展至高等的意识是可以直接感受低等意识形体的觉受的,而反过来却不行,就像一棵树无法感知人类的自我意识,因为它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而人只要开放自己扩展意识却可以感受到做为一棵树的感觉。我认为关于转世成动物的说法也可能跟这种出体后意识的融合有关喔。虽然我不确定,但如果人真的可以转世成动物那在意识来讲应该是一种退化了,而意识退化我感觉不应该由因果业力来支配吧,这点我也不十分清楚。


                318楼2012-03-30 15:25
                回复
                  清醒的做梦从那里下手,最简单的?呵呵。我的目前阶段的目标就是希望梦中能够时时想起来念佛就好了,该怎么做呢?


                  319楼2012-03-30 15:30
                  回复
                    无为而为的人不可能杀人的...杀人的动机一定是心智的作用结果。所以这个例子不成立喔。无为而为不会造成果报是因为没有经过心智的作用、选择与判断,无为而为是圆满的行动,感觉上是没有缺失的,毫不费力的,自然而然的,与宇宙圆满和谐的...虽然在旁人眼中有所为也会有一个结果,其实是圆满无缺的,它是一种直觉,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有放下心智与自我的行动时才会有所体会...只能这样说了..


                    320楼2012-03-30 15:31
                    回复
                      对哦,我知道无为而为的人是不会杀人的,呵呵,他只是顺道而行,只是想举个例子比较好理解一些。就如济公吃肉,南泉斩猫……,看来“事相”上在凡夫看来还是“有果报”的,但对本人来讲实质上是没有的。


                      321楼2012-03-30 15:38
                      回复
                        看到世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人生如梦是真的,当这一生过去你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带不走,能够得到的只有一生的经历记忆与其中的了悟,那时你会放下对世间的大部分执着而专心的活在当下,不再去执着那一切物质享受与情感牵连,不执着并不是逃避,因为逃避本身就是执着的表现喔,所以不执着就是如实的面对一切不取不舍。
                        要放下自我首先要认识自我执着从何而来,觉察自己的一切信念引起的思想心念造成的行动,自我就是对曾经行动的记忆与思想,对世界的信念,不要放过任何机会觉察,经过一段时间觉察你会发现你的行动是被心智所限制的,是有限的,正是因此你才会随业流转。当你在禅定中放下一切心智的思想信念与执着之后你会发现你并没有消失,而是变得完全警醒与完整,远离了心智的干扰,你可以更加清明的觉察。自我本质是个心智的工具而不是障碍,所以当自我退回到工具的地位时这个清醒不被心智所扰的觉察者才能透过到日常生活中来,这个清醒的自己就是一个觉察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受自我信念的束缚也就是超脱了自我的限制。但这个清醒的觉察者还不是更加本质的“照”,要修出“照”这个觉察者也要放下,在这个觉察者眼睛后面还一双眼睛...


                        322楼2012-03-30 15:51
                        回复
                          mark


                          323楼2012-03-30 15:54
                          回复
                            停止心智与大脑的运作,只是要保持警醒,人是可以保持清醒的入睡的,只是我们习惯了昏觉,自我入睡其实是心智与大脑表面的活动停止,与清醒是两回事。但大脑在运作时身体是不可能入睡的,所以要完全静下来只是保持警醒,不要去分别思想事物与思考它,那样就是大脑的活动了。只是保持警醒的等待身体入睡。想着念佛是不好的,那也同样是个念头行为喔,可以随意的跟随心智中的画面与事物想像,因为做梦就是源于心智的想像功能,当意识投射进入心智想像的荧幕上时做梦便发生了,如果意识不投入就只是观照。如果要练习清醒的做梦就不必提起观照,只是保持警醒就可以,若要修习禅定就要保持观照。


                            324楼2012-03-30 15:57
                            收起回复
                              先下了~


                              325楼2012-03-30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