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
-
22
-
7
-
71842年12月23日,一个中国人在广州写信给他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朋友库欣说,如果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国。同一天,他在写给另一位美国朋友罗伯特?福布斯的信中也表示:“如果我现在是青年,我将认真地考虑乘船往美国,在你附近的某处定居。” 这个写信的人非同一般,他是当时的中国首富,甚至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视为世界首富。他是19世纪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之一,伍秉鉴。其资产,1834年估计为26
-
67于洋 【作者简介】于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1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考察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伦敦剧场的“考古真实性”舞台,试图说明剧场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考古真实性”舞台追求历史准确性,具有“舞台似画”的特点。这一演出风格呼应了维多利亚时期新兴消费社会对景观化视觉形象的普遍奢好,而基于考古细察行为之上的历史再现恰恰说明了消费社会中真实体验的缺失。 【关 键 词】景观剧场/考古真实性/消费文化/形象展527232839912“显微生物工艺片”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在维多利亚时代,显微工艺师们在显微镜下选择一些特定的硅藻,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转移到在玻璃板上,用的工具是人的头发,固定在牙签一样的细木棍儿上(类似现在生物专业做实验时会用到的睫毛刷)。 最初,人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将这些细微的生物固定、保存起来,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后来,这种手艺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创作。想象力大爆发,显微工艺师们创作出了漂亮的几何图形、美丽48“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 周 宁 《书屋》二〇〇三年第四期 在西方人的想象中,有两种“黄祸”,一种来自中国本土,一种就在西方。有关义和团的恐怖传说,是西方二十世纪中国形象的一个阴暗恐怖的、以地狱为背景的序幕。它在十九世纪西方轻蔑、鄙视的鸦片帝国的睡狮形象上,加上了一些可怕的色彩,似乎那个垂死僵化的帝国躯体内,还蕴藏着一种邪恶危险的因素,一种令人想起东方地狱与世界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