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吧
关注: 154,082 贴子: 175,704

本吧是青花瓷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

  • 目录:
  • 古玩收藏
  • 9
    景德镇陶瓷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陶瓷#
  • 421
    十几年没关注邹窑的东西了,老贵的精品本来就不多,自从老贵变新贵,质量更是一落千丈,与几十元的大路货已没什么区别,早已全失老贵的精神。据我所知,当年的老贵玩家,几乎没有继续玩春风祥的,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近日,有杯友告诉我春风祥的杯子也标价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惊诧之余赶紧看下这天价杯子,不禁哑然失笑!还是那暗淡发灰的青料发色,还是那种碜人的僵白釉色胎质,还是那样呆若木鸡的画工器形,真不知道到底是谁愿意
    VincentVLT 1-12
  • 20
    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故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所以一其手,不分其心也。画者、染者,分类聚一室,以成画一之功。至如边线青箍,出旋坯之手,识名书记,归落款工。写生以肖物为上,仿古以多见能精,此青花之异于五彩也。” 叶喆民《中国陶瓷史》有载:“康熙青花瓷器制作之精,首先是同它分工精细、画手高明分不开的。试看传世的大量康熙青花瓷器,无不光艳透体,浓淡分明,有的色层竟达八九层之多,堪称空前绝
  • 6
    《陶雅》:“康熙人物衣褶最为生动,树则老干,则风枝袅娜,而作者姓氏湮佚无闻,可喟也 ” 《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康窑常画者为长寿老人、八仙、西王母、三真三宝、佛、十八罗汉、观音、二十四孝;杂件则萧、剑、花篮、笛、葫芦、八吉祥、火球、寿字、戟、瓶、文房四宝、七星八宝、八卦、太极等项。。。。。。” 瓷器绘画由于受画材的工艺性质与画师的绘画水平决定了人物题材最难绘制,《饮流斋说瓷》“瓷品之画,以绘人物为上
    学然98 4-9
  • 11
    续上篇 《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陶雅》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文献与传世品均表明,清代的青花瓷以康熙朝的瓷器最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 每一件精美的瓷器出现都离不开胎、釉、型、烧。这四个方面息息相关环环相扣。每一方面的进步都会影响到其它方面。今天就把这四部分逐一做简单介绍。 一、 胎泥淘洗进步 瓷胎是瓷器绘画
  • 96
    原文转自:360图书馆 作者:雄踞天下 青花瓷以鲜活、艳丽、明快在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瓷器中独树一帜,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演绎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佳作。    素胎勾勒,钴料呈色,釉下彩绘,犹如水墨画般明净素雅的元代青花瓷,姗姗而来。    她从中原走来,古老的文明赋予了青花瓷千年的神韵,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博大与深邃。    她从草原走来,褪去了昔日的干戈与玉帛,以游牧民族的豪情,展现草原文化的风采。    精彩了
  • 72
  • 29
    转自:qx660606的百度空间
  • 3
    作者:玉痴2 初玩明代青花瓷的藏友,常常会指着一件青花瓷器(或标本)提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件瓷器(标本)的青花用的是什么青料??(石子青?回青?浙青?平等青?苏青?) 实际上,这个问题往往是无法回答的。因为这种提问方法本身就是不对的。 明代民窑不同于明代官窑:官窑青花瓷器青花用料纯正,凭借肉眼能够明确指出某件瓷器用的青料是什么料——早期用苏青(即苏麻离青、伊拉克进口),中期用平等青(又名“陂塘青”),晚期先后用回
  • 19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
  • 17
    作者:雨润 一 瓷器上反射的光 1.瓷器老化的原理和特征首先必须明确,大自然中,不管什么物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老化或者说氧化,瓷器也不列外,我们注意看新老瓷器的对比就会发现,新瓷器釉面反射的光泽刺眼,火气大。老瓷器光泽相对柔和,气息沉稳,这就是老瓷和新瓷的直观区别,这种瓷器上反射的刺光转为柔光,气息逐渐沉稳的变化实际上跟氧气的氧化有关,众所周知,氧气是无孔不入的,打个比方,在家里放一只青苹果,过了两
  • 7
    作者:冰冻 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白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我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了青花瓷器,但数量很少,产品在胎、釉、纹饰等各方面均带有明显的原始性,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独立品种。直到元代,景德镇的制瓷匠师才掌握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从此,青花以它鲜艳稳定的色彩、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釉下彩绘永不褪脱的特点,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 青花是以釉下彩绘图案为
  • 28
    【穆青】 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咀基部以及狮形盖的边沿分别贴塑覆莲瓣。制中。佛像身披袈裟,双手合抱坐于莲花台,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疏“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新的装饰技法突破了以往刻划纹、印物,构思巧妙,造型规整。“唐代佛教,莲华也。”千百年来,莲以它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就的基础上,隋唐瓷器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中
  • 2
    元代瓷釉成分的变化与釉面显色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经走向成熟,制瓷原料已由传统的瓷土“一元配方”改为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并在青花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胎体上用钴料描绘纹饰,然后施影青釉、白釉、卵白釉等釉料,在高温1200℃左右一次烧成。元青花瓷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纹饰风格,为收藏界所珍重。 近年来,笔者已鉴定过不少仿制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器。据初步统计,仿制元青花的中、低档水平瓷器占有97%左
  • 2
    【高松年】 2014.02.18 南宋 湖田窑影青釉盏托 所谓“影青瓷”,就是宋元之时在南方所生产的一种青白瓷。其实,我国白釉瓷器在隋唐时代就有烧造,至唐代邢窑已达很高成就。发展至宋代,在河北定州达于历史高峰。当时,在南方以景德镇窑为主的一批窑口所烧造的青白瓷,受到了北方定窑、钧窑、耀州窑等瓷窑的影响,因此,在影青瓷中,也可以看到上述窑口的某些特点。在景德镇地区,由于瓷土、柴木、交通、技术等方面的种种优越条件,使其
  • 5
    (杨永曦 2003.01.17) 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与唐三彩中蓝彩使用有着密切的系。唐代河南省矾县窑就同一时期在生产唐三彩同时又生产青花瓷。宋代浙江省出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料不及唐代艳丽而较为灰淡。与明代国产料青花瓷类似。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内外。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我们从观看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天民楼青花特展就可以鉴赏到这一特点。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它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极其良好的基
  • 2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琢器多有接口,二节或多节。 款识:至今未见
  • 11
    古代清真寺内的花纹装饰 古代金银器上的花纹装饰
  • 5
    唐青花 唐青花多为外销瓷,而且是当时的一般商品,难以保存至今。唐青花瓷的研究是建立在出土和出水的器物资料之上的。    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块唐青花枕片,长8.5厘米,宽7.6厘米,厚0.6厘米,釉层为0.01厘米。青花呈蓝色,有小黑点散于青花图案之上,纹饰为散叶纹与菱形纹。胎色灰白,有细小开片。    1983年秋冬之际,在扬州唐代罗城范围内又陆续发现了一批具有唐代造型特征的青花盘、碗、壶残片,轰动一时。唐青花顿时成
  • 0
    鉴定古陶瓷除了要掌握有丰富的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历史的相关知识外,还要有长期“摸爬滚打”出来的“眼力”。简单说,鉴定古陶瓷,要从造型、纹饰、胎质、釉色、款识五方面下手:    一看造型。造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该件古陶瓷器物所作时代的社会审美需求和技术工艺水平、官窑器还能反映出皇帝的个人喜好。这些特点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在掌握了各时代陶瓷器的品种类别和时代风貌的同时,要研究造型的古朴、华
  • 1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海捞元青花标本,主要来自东南亚和西亚海域元代沉船遗址。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期陆续收集,对研究海捞元代瓷器提供最重要资料。由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使得东南亚各国和我国海南对海捞元青花开始重视起来,有的价格甚至比陆地出土的元青花还要贵、还要抢手. 研究元青花历史文化,离不开海上丝绸之路,海捞元青花是元青花的半边天,从中国景德镇到CHINA的历史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是通往中国CH
  • 115
    文:西风 青花花卉纹碗 元(1271年-1368年) 高8.2、口径17.8、底径6厘米 。 1978年江苏武进礼河出土。敞口,深腹,圈足。砂底心有一脐状突起,胎体厚重,釉色青白滋润,釉面见纵向冰裂纹和缩釉点,青料发色青蓝,有结晶斑。内外口沿各绘一周卷草纹,碗心绘一长脚如意云纹,外围双圈,外壁绘一周变形仰莲纹,纹饰流畅,为元代景德镇民窑上品。
    y926366 10-31
  • 19
    详细阐述康熙青花瓷的30个特点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 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
  • 13
    文/西风 元青花象耳瓶(局部) 收藏:英国大威德基金会
  • 3
    文/西风 引子:2005年7月12日,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在佳士得拍卖专场上,美国古董商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拍得,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由此,中国元代瓷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实,元代青花瓷器自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逊先生发现并发表大维德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以来,中国元代瓷器便进入人们的视线。关于它们的诸多研究随即拉开序幕,以至于在长达80多年当中,英国学者、美国学者、日本学
  • 0
    作者:华夏收藏网 慎墨 一。早期的欧洲瓷器 尽管有个别的达到瓷器标准的个例出现在1700年以前的欧洲,但那只不过是很小范围实验性的产品。比如极其罕见的意大利美第奇瓷器大约出现在1575-1587年间,即便是在当时也是非常的罕见而且价格极端的昂贵,这些个别现象对整个欧洲大陆及英国的瓷器生产几乎没有形成任何影响。 17世纪的法国也生产过一些类型的瓷器产品,但在整个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品研制成功是在德国。我相信几乎所有喜爱欧
  • 4
    元代青花浮雕龙纹(积釉沁色)大罐,虽然2005年仅在国拍卖过一件大罐,如图(1),创当时拍卖纪录:浮雕白龙纹罐 3144000英镑折合当时44567578.95元人民币。4千4百多万,可以说是天价了。这类标本在国内却很少见到出土,景德镇即便出土这类标本,数量都是非常有限,也是非常抢手。这类利用刻纹积聚釉沁色的特殊工艺装饰方法,在元代瓷器中非常罕见,体现了元代制瓷装饰的独具匠心和巧夺天工之妙。这又给我们展现了元代陶瓷丰富与创造性,远
    一青年 10-22
  • 83
    青花麒麟纹盘,高6.5cm,口径34.5cm,足径22.2cm    盘撇口,弧壁,圈足。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盘里口饰双弦纹,盘心青花双线圈内绘两只奔腾追逐的麒麟及朵云纹。盘外壁绘首尾相逐的麒麟,间以朵云纹。外口沿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
  • 13
    陕西 王蔚华    青花瓷器自烧制成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青翠欲滴,幽静雅致,清新明亮,是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被誉为瓷器中的明珠。不仅中国人喜爱它,在国外也同样受欢迎,并以使用中国瓷器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青花瓷是外销瓷中的畅销产品,现将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的外销青花瓷器选介如下:
  • 75
    明洪武朝(公元1368—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历时30年。明代建国后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南京博物院曾于明故宫玉带河遗址发现了青花云纹残盘和其他一些青花残片,虽然是残瓷,但从其制作的精细上判断,应为洪武官窑器,南京和江西等地区则出土了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总体来说,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继承了元代风格。器型粗大,胎
    一青年 10-22
  • 28
    乾隆一朝(1736—1795)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号称“太平盛世”。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当时的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乾隆帝素好风雅,艺术造诣很深,对瓷器尤为喜好,亲自过问干预瓷器生产,对造型、釉色、纹饰都提出修改意见,有时也为当时烧造的瓷器取各类雅致
    WLN560560560 12-18
  • 16
    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青花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朝风格,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万历朝
    厚德传 6-8
  • 6
    青花瓷器被誉为中国国粹,自唐代创烧以后经两宋缓慢发展,到元代已经完全成熟,在明代永宣时期到达黄金顶峰。 清代为我国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早期处于明末清初过渡时期。清初画坛延续着元、明两代的画风,一些明代有成就的书画家继续影响着清初的画坛,这在清代早期的瓷器纹饰图案中能够清楚地看到。 明代后期的山水画中,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提倡的文人画影响最大;还有赵左的“苏松派”、沈士充的“云间派”、项圣
  • 34
    2005年7月12日,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拍得,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
  • 27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通高15.3cm,口径4.8cm,足径7.7cm 壶直口,腹部滚圆,圈足外撇。一侧置弯流,为加固壶流,流、颈之间连以云形横板,另一侧置曲柄。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柄上绘忍冬纹,流的根部绘龙头,龙张口怒目作衔流状。流的正面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外围青花双线长方框。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折枝花纹。 此壶大小适中,在结构上一改唐代执壶流部过短,宋、元执壶流部过长的弊端,更趋
  • 5
    发布时间:2009-09-13 来源方式:青花瓷网,罗晓涛原创 鉴定瓷器常用的术语,本为历代行家口语,沿袭至今。它主要用以指明器物的完整和伤损程度及变异情况,根据特定条件和不同部位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而定名。现将其作为一般性常识,摘录如下:   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于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重皮——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
    骊靬陈 2-22
  • 13
    来源: 中国文博网专稿 编辑: 李晓梅 日期: 12-05-16 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李辉炳先生不久前问世的新著(《青花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一书,对陶瓷鉴定方法作了这样的论述:“陶瓷鉴定学的研究是一门艰辛的学问。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一些利欲熏心者,不惜引进现代科技,仿制或伪造陶瓷,混淆视线,牟取暴利,这给陶瓷鉴定带来了新的课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除了对过去传统的鉴定方法进行科学总结外,还要引进新的科学检测手段
    骊靬陈 2-22
  • 16
    来源: 中国文博网摘录 编辑: 李晓梅 日期: 12-05-28 明代的青花瓷,官窑产品精益求精,晚期民窑以产品量大为特点。除了元代的窑场继续烧造以外,明代又兴起了许多新的窑场,著名的民窑窑场有: 瑶里、胡田、观音阁、十八渡、董家坞等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明代瓷业生产中独占鳌头。这里主要考察有确切地层和纪年墓出土的器物及有纪年款的器物。 根据不同的朝代,明代官窑青花瓷的特征各有所不同,主要从各朝的典型器、青料、
  • 18
    元青花之所以如此珍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存世量的稀少 人们常把青花瓷比作舞台上的青衣,素雅高洁,清丽婉转,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周杰伦的《青花瓷》,唱出了青花瓷的雅致风情和其中蕴涵的中国文化。   青花瓷在中国被追捧了几百年,而元、明青花又是青花瓷中最被追捧的顶级珍品。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成交价当时
    骊靬陈 2-22
  • 62
    玩瓷器本身是一件非常雅的事情。闲暇之余、一杯清茶、一件古瓷,用豁然的心情去欣赏他、揣摩他、感受他以至于给自己带来无限的乐趣!这是本质,然而好多朋友忘本或无本的误入歧途,一发不可收拾的错下去。建议摆正思想,改变途径来让自己获得知识和快乐。 1.对于一件东西的鉴赏。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往往很多朋友对于理论,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的去理解。 举例:宋五大官窑的汝窑,全世界不足百件,几乎都收藏在博物馆内,私
  • 6
    略谈元江窑青花瓷兼及其他 白仲和 内容摘要:青花瓷是我国劳动人民近千百年来创造出的一种家居日常生活用品,它和造纸、织染等工艺技术一样,充分展示了当时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青花瓷最初的用途是装盛粮食、种子、茶叶、食盐、酒、醋、酿酒和祭祀典礼用的器物,后来逐渐成为了一些人显示特权、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近三十年来,由于元青花瓷的拍卖行情不断升温,价位节节升高,甚至有的瓷器还拍出了天价。因此,社会上出现了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