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 51,125 贴子: 354,175

各求本性,致极良知,止于至善!

  • 目录:
  • 历史人物
  • 0
    传习录,主要是王守仁与学生朋友的对话整理合集,模仿了论语的体例。但是在思想深度上,孔子的学生和王守仁的学生朋友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这个特点在孟子里也有反应;孟子的一些表达尝尝被学生误解,很多学生并不能领会孟子的真实想法。这里侧面反应了,孟子,王守仁与孔子在教育水平上的差距。 教育;我们可以看做是塑造同一价值观。“上智与下愚不移也”,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两种人去教育,一种是聪明人,你所言所行他都能领会
  • 0
    知,通晓未来;行,按部就班。 就我个人理解。 知,分三步。 第一步,知道。 这个绝大部分人都能做到。 也就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第二步,算到。 这个极少数人能够做到。 历史上能做到这一步的人比如姜子牙icon、诸葛孔明、刘基icon、邵雍icon、袁天罡icon、李淳风icon…… 也就寥寥数人。 这些人无一不是易学大家。 第三步,看到。 王阳明龙场悟道,应该是到了这一步。 不然古往今来那么多惊才绝艳、惊世骇俗的人物,也就只有一个王阳明成了
  • 38
    二、传统共识对“格物致知”的重大误解 传统认识,格物致知是通过探究事物的本质来获得知识和智慧。那么真是这样的解释吗?我们来看看《传习录》中阳明先生如何讲授。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问格物。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先生曰:“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
    苏复礼 10:49
  • 27
    自取点这里👉:网页链接 拿走礼貌滴滴
  • 3
    传习录大概有十万字左右,主要围绕 致良知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这三个观点来讲的,尤其是致良知这个观点大篇幅反复强调出现。所以我觉得把传习录里面这三个观点内容提出来读即可,大概有几千字,反复阅读这几千字就弄懂了传习录的精髓内容,再在事上练,掌握了知行合一就在生活工作中游刃有余了,相当于半个圣人了😉😉😉
    妙圆梦君 07:48
  • 7
    今早看徐爱篇章,看到了之前没注意的盲点,网络上查询多半是勉强解释的套话隔靴挠痒让人好不痛快。我先来抛砖引玉望大佬给个全面面的解释, 困知勉行:知道有这个良知存在,但是未曾领悟良知玄妙所以坚信良知存在为这方面存在,为之而努力不能动摇本心,阳明说这是初学者该有的心态,不知是否是立志的意思。 学知利行:在未感受到良知的玄妙时,通过事上磨的方式去私欲,存天理。再行动过程中扩充知。 生知安行:这是感受到良知的玄
  • 0
    **厚德载福:修身养性的戒尺**中华文化自古强调“厚德载物”,德行如同大地,唯有深厚方能承载万物。福报非天赐,而是德行的自然回响。那些消耗福报的行为,恰似在德行之土上掘洞,终将让生命的根基摇摇欲坠。细观消耗福报的种种行为,其本质皆源于“失衡”。不孝父母、忘恩负义,是违背人伦之衡;杀生偷盗、奢侈浪费,是践踏自然与社会之衡;怨天尤人、知过不改,是失却心性之衡。失衡者,福报如水逝,德行如沙散。其中,“心胸狭
  • 2
    阳明心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讨论的对象为生成天地万物的本源—良知。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即阳明先生于公元1508年在沉思中恍然大悟儒学“格物致知”之旨,明白了先儒怎样去除人欲之蔽、恢复良知本体的功夫入手方法。良知本体恢复了,方能充分发挥其灵明主宰作用去创造美好世界、体验快乐人生。阳明先生曾感赞说:“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先生还说:“此理简易明白若此,乃一经沉埋数百年。”但
  • 0
    五、“‘阳明心学’说”概念的误导性 “心学”一词阳明先生在多处序说、书信中有所提及,但只在指明格物功夫用力之处,而非开宗立派、另起炉灶。阳明先生在世时期,所传授学问一直声称儒学,可以通过下面几段记载追寻先生从儒的过程。 “闻地藏洞有异人,坐卧松毛,不火食,历岩险访之。正熟睡,先生坐傍抚其足。有顷醒,惊曰:‘路险何得至此!’因论最上乘曰:‘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 “先生惧圣学难明而易惑,人
  • 36
    光看书只是明白了一些道理,问题是怎么修炼呢?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怎么运用?每天要打坐不?
    sin 4-4
  • 4
    我也不明白什么原因,难道阳明不知道陆九渊提出的这个观点吗?
    zhanpar 4-8
  • 0
    心净则自然灵,心恶则百病生。 人行善,福还未至,祸已远离; 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人最要紧的是精神。 精神想不通,万事都是空; 精神想得通,万事都能通。#Xun的复仇!BLG惊天惨败JDG##失去中国市场好莱坞还能豪多久##中美关税升级谁先扛不住##iG状态起飞取得两连胜##特朗普要砍NASA预算马斯克急了##HLE横扫T1比打TES还轻松#
  • 13
    王阳明的书我看完了,我来用最朴实的语言来给大家上一课哈。 首先,很多人总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外在影响因而变成这样的状态。 最后把一切归咎到外因上。从来没有把问题抛向自己,这样的人说白了,是非常软弱的逃避。 外影响内,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并不是绝对。你能说,炉管是因为🦌的太用力,太有技巧了才有快感吗。主要还是这个寄拔它本身就具备这个快感的属性。我是心学派的支持者,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外因有强烈的不可控,但内
    风与汐 4-12
  • 0
    修心之最高,非求于外,而在内观,心无一物,亦能容万物。
    修善缘 4-12
  • 15
    一友问功夫不切。 先生曰:“学问功夫,我已曾一句道尽。如何今日转说转远,都不着根?” 对曰:“致良知盖闻教矣,然亦须讲明。” 先生曰:“既知致良知,又何可讲明?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糊涂。” 曰:“正求讲明致之之功。” 先生曰:“此亦须你自家求,我亦无别法可道。昔有禅师,人来问法,只把麈尾提起。一日,其徒将其麈尾藏过,试他如何设法。禅师寻麈尾不见,又只空手提起。我这个良知
    希望着 4-11
  • 6
    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不争, 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人这一生的高度, 不在于你争得了多少名和利, 也不在于你斗赢了多少人, 而在于你如何过好这一生。 在纷繁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宁静, 以不争之心,过自在人生。
    砖头空 4-10
  • 44
    声明:本人才疏学浅资质愚钝,所学所悟大都属闭门造车,所以以下内容皆属个人看法,并无定义阳明心学的意图,所以请各位有不同意见的同仁们合理发表不同观点。 1.致良知 从大条目开始说起,这是王文成公在平定朱宸濠之乱之后提出的功夫条目,其主旨其实不异于以往之格物。 私以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事上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念头。比如:我是个学生,我来到教室却不想看书,但当我平心静气地一想,觉得我是应当
  • 8
    先生临终之际说:我这一生光明正大,没有什么心中遗憾。这是多么潇洒。是多么的心之光明。为什么有的人会有遗憾?就是因为心中有愧于自己,有愧于别人。还不愿去用至善之心做人做事。还在犹豫纠结于自己的得失。这是多么的舍近而求远。是在把自己置于不仁之地。无奈 可叹
  • 0
    “人方少时,精神意气既足鼓舞,而身家之累尚未切心,故用力颇易。迨其渐长,世累日深,而精神意气亦日渐以减,然能汲汲奋志于学,则犹尚可有为。至于四十五十,即如下山之日,渐以微灭,不复可挽矣。”
    呜呼呀 4-9
  • 12
    曾经有贤者说过:一个富人是不可能把仁心当成自己的良知的。一个把仁心当成自己良知的人是不可能富有的。大家觉得有道理么
    苏复礼 4-8
  • 0
    恻隐之心为仁之端 羞恶之心为义之端 辞让之心为礼之端 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没有这四端,不可能做到大家都开心的社会,做不到大家都开心的社会就会不开心。不开心就会为禽兽打开方便之门。吧友们一起加油致良知
  • 690
    我能对自己的身体升起仁爱之心吗? 我要对自己的身体升起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是儒家之根基所在,别的话也不多说,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一,凡有问,不论早晚,我会逐一回答,尽量不会让各位问题落空。 第二,大家尽量问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入门方法就是上面两句话,不断的重复即可。
  • 3
    有那么一种人,说我在家躺平都舒服啊 老登又要我上班了 我又跟老登吵架了 父母生下我是因为他们不小心才有我的 这些想法都是极度的自私才会生出来的念想。甚至有人说人就是自私的动物。很正常。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心中的天理是多么的可怕兄弟们你们看到了没有。如果没看到,说明还得去事上继续磨。我感到脊背发凉
  • 0
    惜万物 敬天地 畏生灵 归明心 明心见性 应性达识 辩识自用 创新家园 傲游天际 尽情享受
  • 687
    我能对自己的身体升起仁爱之心吗? 我要对自己的身体升起仁爱之心。
  • 9
    好像网上学佛学道的比较多,学儒学的很少
  • 2
    原因就一个。没有诚意。没有正心。最基本的自己没有想通为什么我要去致良知。被自己私欲在控住着支配着自己的心还不自知。这样学只会导致 嫉妒 偏见 自责 自视甚高 冷漠无情 会让自己的私欲成倍的爆发。兄弟们先生的话记住啊:人情事变,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不知道谨这个独。你就不会诚心。
  • 0
    在你的一个行动要做出来之前,在你的一句话要出口之前,在你的一个思维要形成之前,多想五秒钟,你就不会后悔了。fyfy2
  • 0
    心里不能容纳一点点肮脏的东西,大仲马曾经讲过,难的是理解别人,但最难的是理解自己,千万不要让自己掉进任何的漩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业障,思维上一点杂念都不能有。
  • 85
    良知既是天理,良知既是指引,很对,没错,可是良知指引的路我很不情愿,甚至很排斥反对。 然而先贤的指导毕竟没错,所以咬牙强行去做了。 然后就陷入到了极大的烦躁和痛苦中。 正确的指引却无法引起心灵的向往,但既然是对的,为什么会那么排斥? 有私欲,那我就去私欲,遇事冷静,不发火。遇到诱惑强行别离。 日渐感觉天地万物都不重要了,一切的事物都会引动私欲,一切都匍匐在良知的指引之下。 我知道自己陷入了枯禅状态,可是我
    383812075 4-4
  • 1
    下面这段是在某书里看到的,顺便发出来大家看看,是不是有点神乎? 戊辰正德三年六月初六晨 阴天,玩易窝外站桩。 晚上子时,在洞内站桩。刚入静,晶亮的光点一闪,不像以前,稍一关注光点,它就消失了。这次可以盯住光点一直关注它,它好像不害羞了,不再急着跑了。不过最终还是躲起来了。躲了一个小的,却来了一个大的。心里静静的,无思无虑。忽然,身子一紧,浑身像铁板一块,一收缩,从头顶左上方飞过来一个椭圆形的、火红色的
    hazzj8 4-4
  • 0
    有人问先生:既然说知行合一,为什么还有把知单独讲,把行单独讲?先生说这是因为世界上有这么两种人,一种只会懵懵懂懂的去做,不知道去学习为什么要去做,往往会辛苦一辈子也没什么大的收获。甚至于放弃学习天理。还有一种人只会天天去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去实实在在的用学习的理论去做人做事。这样到最后也只是水中捞月一无所获
  • 1
    先生在一个几乎大部分世人都不待见自己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依然要忍辱负重的默默承受世人的谴责。为什么不同流合污?因为先生知道,不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自己也没有办法开心的做人,开心的做事。自己也不可能真正的和人们同乐。如果自己锦衣玉食家财万贯,心中的良知也会时时刻刻的谴责自己,让自己不能坦荡的花这些不义之财。物质享受了,心灵的空荡是无法弥补的。只要心怀坦荡的做事做人就能致良知,这
  • 1
    我发现只要我们去认真的行善事,认真做一件有益他人的事,就是在扩大良知和致良知,在行动时我们需要全心全意的把我们所做的事做好。 比如为家人做饭,在行动中想着如何做的好吃如何把握口味如何掌握火候以及饭量等等一切为了他人能吃好,期间不要想着我在致良知或者我在事上练什么的,就只是:想着如何做好这件事,如何做到让他人受益。 大家可以试试,这种单纯的直心直念,相信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也许这就是事上练吧,最终良知会
    mokplpl 4-3
  • 0
    发现一家王阳明文创
  • 1
    孔子说:我们听见了道德规范,听到了仁义的规范,我们只是在说我们要去有道德,只是在说我们要有仁义,而不去实实在在的做道德的事,而不去做仁义的事。那就是我们抛弃了道德规范,那就是我们抛弃了仁义的心。自然而然的世界上也不会再有道德,再有仁义。那是多么的可悲可怕的事情
  • 4
    一个人不去把仁义道德当成自己的志向。不去行仁义道德的事情,这个人会思想出现祸乱,如果人人都不去把仁义道德当成自己的志向,不去行仁义道德的事情,那这个社会就会出现祸乱。
  • 56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恶只是他心中的良知被遮蔽了而已。先生大才
  • 0
    每个人都被一种无形的业力磁场力量制约着今世生活苦不堪言。无法做真正的自己,称之为业力磁场。每个人都是带着业障来到人间。身体有各种病疼痛医院还查不出病因。吃药也不管用。时好时坏。财运坎坷不断,有钱就有事。不管怎么努力付出也没有回报,遇到好机会也会莫名错过。抱怨命运不好,做了什么孽。这就是无形业力磁场力量控制压制的结果。主治各种因果业障病,虚病,外邪,各种人山病,鬼压床,邪灵恶灵,妖魔,精怪附体等病。
  • 0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原理解读)这里揭示的是心的本体状态。就像平静的湖面本身没有波纹,心的本体是超越善恶二元对立的纯粹存在。如同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场,在未被观察时处于叠加态。 (案例)张三接到诈骗电话,在尚未产生具体反应时,他的"心之体"就像未被激活的量子态,此时无所谓善恶。这个状态就像婴儿面对世界时天然的纯粹性。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 (原理解读)当意识开始活动,就像量子态的坍缩,分别判断
    383812075 4-2
  • 0
    阳明先生说朱熹先生和我之间,只是对于格物致知的根本点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已,其它地方朱熹先生的正确的理论知识我是深感赞同的。我深深的佩服先生的良知
  • 2
    弟子问孔子:怎么才能做到仁?孔子说: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处理事情谨慎,慎重,不怠慢,不苟且。和人相处诚信 忠义。即使是身处少数民族不通语言的地方,你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zhanpar 3-30
  • 0
    守己从心从德 醒行 双刃剑你我手中 因果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其利弊,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规避其潜在风险。 请好好保护自己,保重身体,注意安全。
  • 4
    大学的道理在明白光明的品德,在于亲近靠近人民,只有心中达到最高的最终极的善念才可以停下努力。这样理解的对不对啊,请教大家
    wwwwo0ok 3-30
  • 517
    原文后面附上了白话文注解,版面也很整洁,要的留邮箱
  • 9
    我觉得阳明心学最核心的四个字是心无外物,单从这一点来说与佛教的核心即心是佛类似。所以,我觉得王阳明可以称作圣人。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0

会员: 同心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