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134贴子:354,313
  • 43回复贴,共1

小论阳明心学及疑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声明:本人才疏学浅资质愚钝,所学所悟大都属闭门造车,所以以下内容皆属个人看法,并无定义阳明心学的意图,所以请各位有不同意见的同仁们合理发表不同观点。
1.致良知
从大条目开始说起,这是王文成公在平定朱宸濠之乱之后提出的功夫条目,其主旨其实不异于以往之格物。
私以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事上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念头。比如:我是个学生,我来到教室却不想看书,但当我平心静气地一想,觉得我是应当看书的,即使我现在看到书本我就烦。所以我现在应当排除掉心里烦闷的情绪,打开书本认真看书;又如我是个上班族,我来到职场却不想干活,但是我的良知告诉我昨天没完成的任务属于我的职责所在,我应当把它立刻搞定,即便我现在很不想碰工作的事情;再如我在街上看到一美女,第一眼心中顿觉欢喜,但后续再看此人身材长相,便生出其他想法。但其实我的念头应当仅止于第一念头,亦即所谓发而中节,而后续生发的念头则应当克去。
那么以上三例大概就是我对于致良知,也就是格物的认知,可在实行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失败的时候,比如知道看书的时候玩手机不对,却很难做到完全不看手机,总会有一次忍不住拿起来刷视频。
这样不但会引出下一个议题———知行合一,而且有时会让人觉得一直抑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压抑。
2.知行合一
这个话题比起致良知,则显得格外难以理解,其实细想就会发现其实知行合一和马克思的时间认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岂不几乎相同?至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亦有相似意。这个话题依然用例子来论说。
比如:最经典的如好好色,见好色而心生喜欢。这个过程即是包含了知和行,但并没有肢体上的行动,可见行未必是肢体上的行,大脑中的念头也是行。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坚持的做事原则,比如看书不玩手机。如果我们讲在这个过程中去坚持克服自己的想看手机的欲望是行,那么知是什么呢?
3.着法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个人独有的,我经常会在一件事情发生过后,去回顾分析这件事情中当事人的情绪变化,是否符合发而中节?是否听从了良知的声音?导致很多时候思绪会更加烦乱。反而在忘记了致良知的念头时,处事会变得自然些,这样子与王文成公所言的念念不断要存天理去人欲是否冲突呢。
4.自己的良知无法给出令自己答案该怎么办?
王文成公说世上所有事,尔那一点良知全知道善恶对错,瞒不得一点。但如果我们在现实中遇到需要做出判断的事,而去寻问良知时,无法自知对错,或者说有些人良知被蒙蔽的太多太久,对于一部分事情无法用良知去判断,应该怎么办呢?又或者得出的是错的判断,但自以为是对的,这样又该怎么发现自己的过失呢。
以上是一部分本人在修行阳明心学时的迷惑,还望有识之士给予指点,也欢迎各位心学门人弟子讨论批评。愿你我早日得遂圣志。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2-26 12:27回复
    你好,同为学者,互相帮助:
    “看书的时候玩手机不对,却很难做到完全不看手机,总会有一次忍不住拿起来刷视频。“这个是被私欲控制了自己。也违背主一,也违背知行合一。
    你能这么做,代表你认为手机更好玩,并不是认为看书更好,你这个认为看书更好,是别人说的,老师说的。那么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通过行为即可看出,你是喜欢玩手机的。
    这个需要了解什么是知行合一,
    “我是世界第一”这句话是我说的,但是他不是我的知,因为我没有行。
    “我比姚明牛逼”这也是我的说的,但是不是我的知,因为我没有行。
    “我可以跑下来马拉松”这也是我说的,但是不是我的知,因为我没有行。
    同理于楼主说的“上课学习对,不应该玩手机”
    所以,这个不是你的知,只是你这么说的而已。
    致良知,我理解比较表浅,但是我认为良知是拆开的,并不是普通话的良知,良代表好,知代表知行合一。如果只是遇到别人溺水说“应该救他”,但是没有行动,那么就不是良知。因为连知都不是。
    如果读书中抬头看见美女,心生喜欢和欣赏之意,然后继续读书,并没有分身。这就是发而中节。这是需要事上磨的。
    如果楼主没有做到知行合一,那么就会光说不练,说的和做的是分开的各干各的。
    主一就是想着什么做什么,但是主一不能是非良知,比如想着好色做好色,想着贪污做贪污。这是逐物。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3-12-26 15:01
    收起回复
      上楼之言,必不对也。祸乱群众。
      如果偷盗,能获得钱财。明明知道他就是错的,难道是由于别人告诉你错的?
      玩游戏,知道他是错的,读书学习,知道他是好的,难道是别人告诉你的?
      游戏不得乐显矣,快感一过,不显心也。
      心念一动,当为学习,外感淫邪,至于游戏。
      我见学习而堕落入游戏,未见游戏而堕落至学习也。是不见心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26 17:34
      收起回复
        用阳明先生的话说,还是将迎意必,自私自利的问题,无解,习性难克。


        IP属地:湖北6楼2023-12-27 09:23
        回复
          去寻问良知时,无法自知对错。怎么可能,只有一种可能,你知道这是错的,但是你还是愿意这么做


          IP属地:云南7楼2023-12-27 14:16
          回复
            目标就在前方,按规律办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2-27 17:39
            回复
              好心人帮帮我吧,投资失败亲不认没有一个,几年没有回家。 三天没有吃饭 ,饿了就找地方喝水,自己一个人躺在公园随睡好几天了又冷又饿,回想这些年生活中的许多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真的好累,活的好失败,无助,活的众判亲离无亲无朋友,看不到希望的人生,求好心人帮帮我吧,真的要冻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2-28 04:13
              回复
                阳明心学是集儒释道三家大成,良知天理是发乎于内心的,你常常只是强迫自己去做的话,那完全违背了阳明心学的宗旨,释迦牟尼说过,妙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本相,皆因颠倒妄想而不得,道家也有修真的概念,你做什么事要发出内心的想去做,之所以不能顺利的去做,是因为你受到了障碍,这个障碍就是良知受到的蒙蔽多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就是妄念,为什么曾国藩和王阳明都静坐,你被蒙蔽了,王阳明心学不是加法,而是减法,就是减少妄念,马云,马化腾不会接触小说漫画,总统也不会看这些东西,人的心就那么大,成功的人只不过是减少了不必要的东西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2-28 11:05
                回复
                  古者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言简意盖,涉事而不先立自己所为何事,只想着致良知,如何致呢,比如好色,人之本性,色重礼轻人之常情,先以礼立己,自无非礼之视,如有之心亦觉,觉则克之,如看书也是,无有立志之心行之,自会为外物外事轻易扰扰,以上所述个人愚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2-30 00:16
                  回复
                    问问自己的良心就好。你的良心就是良知。没有良心的人就是良心被遮蔽的太深。但是不用良心去做人做事,又会被良心深深的谴责 。莫名其妙的后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06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