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人才疏学浅资质愚钝,所学所悟大都属闭门造车,所以以下内容皆属个人看法,并无定义阳明心学的意图,所以请各位有不同意见的同仁们合理发表不同观点。
1.致良知
从大条目开始说起,这是王文成公在平定朱宸濠之乱之后提出的功夫条目,其主旨其实不异于以往之格物。
私以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事上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念头。比如:我是个学生,我来到教室却不想看书,但当我平心静气地一想,觉得我是应当看书的,即使我现在看到书本我就烦。所以我现在应当排除掉心里烦闷的情绪,打开书本认真看书;又如我是个上班族,我来到职场却不想干活,但是我的良知告诉我昨天没完成的任务属于我的职责所在,我应当把它立刻搞定,即便我现在很不想碰工作的事情;再如我在街上看到一美女,第一眼心中顿觉欢喜,但后续再看此人身材长相,便生出其他想法。但其实我的念头应当仅止于第一念头,亦即所谓发而中节,而后续生发的念头则应当克去。
那么以上三例大概就是我对于致良知,也就是格物的认知,可在实行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失败的时候,比如知道看书的时候玩手机不对,却很难做到完全不看手机,总会有一次忍不住拿起来刷视频。
这样不但会引出下一个议题———知行合一,而且有时会让人觉得一直抑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压抑。
2.知行合一
这个话题比起致良知,则显得格外难以理解,其实细想就会发现其实知行合一和马克思的时间认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岂不几乎相同?至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亦有相似意。这个话题依然用例子来论说。
比如:最经典的如好好色,见好色而心生喜欢。这个过程即是包含了知和行,但并没有肢体上的行动,可见行未必是肢体上的行,大脑中的念头也是行。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坚持的做事原则,比如看书不玩手机。如果我们讲在这个过程中去坚持克服自己的想看手机的欲望是行,那么知是什么呢?
3.着法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个人独有的,我经常会在一件事情发生过后,去回顾分析这件事情中当事人的情绪变化,是否符合发而中节?是否听从了良知的声音?导致很多时候思绪会更加烦乱。反而在忘记了致良知的念头时,处事会变得自然些,这样子与王文成公所言的念念不断要存天理去人欲是否冲突呢。
4.自己的良知无法给出令自己答案该怎么办?
王文成公说世上所有事,尔那一点良知全知道善恶对错,瞒不得一点。但如果我们在现实中遇到需要做出判断的事,而去寻问良知时,无法自知对错,或者说有些人良知被蒙蔽的太多太久,对于一部分事情无法用良知去判断,应该怎么办呢?又或者得出的是错的判断,但自以为是对的,这样又该怎么发现自己的过失呢。
以上是一部分本人在修行阳明心学时的迷惑,还望有识之士给予指点,也欢迎各位心学门人弟子讨论批评。愿你我早日得遂圣志。
1.致良知
从大条目开始说起,这是王文成公在平定朱宸濠之乱之后提出的功夫条目,其主旨其实不异于以往之格物。
私以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事上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念头。比如:我是个学生,我来到教室却不想看书,但当我平心静气地一想,觉得我是应当看书的,即使我现在看到书本我就烦。所以我现在应当排除掉心里烦闷的情绪,打开书本认真看书;又如我是个上班族,我来到职场却不想干活,但是我的良知告诉我昨天没完成的任务属于我的职责所在,我应当把它立刻搞定,即便我现在很不想碰工作的事情;再如我在街上看到一美女,第一眼心中顿觉欢喜,但后续再看此人身材长相,便生出其他想法。但其实我的念头应当仅止于第一念头,亦即所谓发而中节,而后续生发的念头则应当克去。
那么以上三例大概就是我对于致良知,也就是格物的认知,可在实行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失败的时候,比如知道看书的时候玩手机不对,却很难做到完全不看手机,总会有一次忍不住拿起来刷视频。
这样不但会引出下一个议题———知行合一,而且有时会让人觉得一直抑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压抑。
2.知行合一
这个话题比起致良知,则显得格外难以理解,其实细想就会发现其实知行合一和马克思的时间认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岂不几乎相同?至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亦有相似意。这个话题依然用例子来论说。
比如:最经典的如好好色,见好色而心生喜欢。这个过程即是包含了知和行,但并没有肢体上的行动,可见行未必是肢体上的行,大脑中的念头也是行。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坚持的做事原则,比如看书不玩手机。如果我们讲在这个过程中去坚持克服自己的想看手机的欲望是行,那么知是什么呢?
3.着法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个人独有的,我经常会在一件事情发生过后,去回顾分析这件事情中当事人的情绪变化,是否符合发而中节?是否听从了良知的声音?导致很多时候思绪会更加烦乱。反而在忘记了致良知的念头时,处事会变得自然些,这样子与王文成公所言的念念不断要存天理去人欲是否冲突呢。
4.自己的良知无法给出令自己答案该怎么办?
王文成公说世上所有事,尔那一点良知全知道善恶对错,瞒不得一点。但如果我们在现实中遇到需要做出判断的事,而去寻问良知时,无法自知对错,或者说有些人良知被蒙蔽的太多太久,对于一部分事情无法用良知去判断,应该怎么办呢?又或者得出的是错的判断,但自以为是对的,这样又该怎么发现自己的过失呢。
以上是一部分本人在修行阳明心学时的迷惑,还望有识之士给予指点,也欢迎各位心学门人弟子讨论批评。愿你我早日得遂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