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jrpg吧 关注:18,569贴子:471,452

回复:【长期更新】《JRPG 完全图鉴手册》(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终幻想》——前言
日本公司 Square 成立于 1983 年,他们早期的作品主要以文字冒险游戏为主,尽管旗下也有 DOG 为其他公司代理发行 FC 磁碟机游戏。他们也有涉足 RPG 领域,其中有制作精良的《巡航驱逐者贝斯特利》(Cruise Chaser Blassty)也有简单的《克里奥佩特拉的秘宝》。他们早期的大制作之一《圣剑传说》(Seiken Densetsu)本可以是他们唯一登陆 FC 磁碟机的游戏,但该项目最终被取消了,之后请求所有预购了该游戏的玩家期待他们公司下一款 RPG 《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
与许多 FC 上的 RPG 一样,《最终幻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勇者斗恶龙》(Dragon Quest),尽管二者在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最终幻想》画面风格更为清晰,战斗系统变为了横版卷轴视角,允许多名敌人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更显而易见受到了《龙与地下城》的影响,其中有一些我们熟悉,甚至说抄袭也不为过的怪物,更是沿用了“万西恩”(Vancian) 魔法系统。初代游戏虽然比《勇者斗恶龙 3》早几个月问世,却丝毫未能抢走后者的风头,不过游戏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在该平台上推出后续两作提供了条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最终幻想》这个名字出自制作人坂口博信(Hironobu Sakaguchi),他曾为 Square 制作过几款 FC 游戏,例如《国王骑士》(King’s Knight)和《3D 世界赛跑者》(3-D WorldRunner)。由于这些游戏一直不温不火,所以他下一部作品若不一鸣惊人,他便打算离开游戏开发行业——换句话说这便是他的“最终幻想”。不过他后来指出该说法只对了一半,他选择这个名字的原因主要是他想要一个《D&D》一样押韵头的英文名字。他们首选的名字“Fighting Fantasy”已经被一个英国游戏系列占用了,所以选择了《最终幻想》。
在坂口的带领下,开发工作主要由其他六名员工负责——河津秋敏(Akitoshi Kawazu)后来主导了《沙迦》(SaGa)系列;田中弘道(Hiromichi Tanaka)在 32 位机时代参与了如《异度装甲》(Xenogears)和《超时空之轮》(Chrono Cross)等许多 Square 游戏的战斗设计和场景编辑;寺田宪史(Kenji Terada)是一名知名作家;涉谷员子(Kazuko Shibuya)在 8 位机和 16 位主机时期赋予了该系列独特的形象;纳西尔·吉贝利(Nasir Gebelli)是一位伊朗的天才程序员;以及最终成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电子游戏音乐家之一的植松伸夫(Nobuo Uematsu)。画师天野义孝被选为封面设计师,相较鸟山明的《勇者斗恶龙》,这一系列的封面看起来更成熟、更优雅,而后者的主要目标受众是青少年。
后续的游戏有了更多的开发者加入,他们中许多人继续在该系列内外各种作品中发光发热,其中石井浩一(Koichi Ishii)后来主导开发了《圣剑传说》(Mana)系列;时田贵司(Takashi Tokita)曾联合监制过《时空之轮》(Chrono Trigger)和《时空勇士》(Live-A-Live);北濑佳范(Yoshinori Kitase)在《最终幻想 5》之后接了坂口导演的班,并一直负责到该系列第十部作品;野村哲也(Tetsuya Nomura),担任了《最终幻想 7》的主要角色设计,同时也是《王国之心》(Kingdom Hearts)系列游戏的制作人;高桥哲哉(Tetsuya Takahashi)后来成立了 Monolith Soft 并创作了《异度传说》(Xenosaga)和《异度神剑》(Xenoblade)系列;野岛一成(Kazushige Nojima)同时也是 Data East 公司游戏《海格力斯的荣耀》(Heracles no Eikou)的开发者,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坂口在《最终幻想 10》之前一直担任该系列的制作人,但他的梦想可不仅限于电子游戏,他指导了长篇电脑动画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Within)的制作。这是一次昂贵的尝试,对于 Square 来说代价过大,因为此片他们赔个底掉。这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例如该片与游戏系列几乎没有关联,游戏的主要受众年龄较大,但 CG 电影的受众主要是儿童等——这导致坂口最终离开了公司。后来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Mistwalker,为 Xbox 360 和 Wii 平台制作了包括《蓝龙》(Blue Dragon)、《失落的奥德赛》(Lost Odyssey)、《幻想终章》(the Last Story)等多款 RPG。
在讨论《DQ》时,根据不同制作者进行划分尤为重要。该系列大部分作品都是由(或者至少归功于)三名主要参与者——监督堀井雄二(Yuji Horii)、美术鸟山明(椙山浩一)、音乐家椙山浩一(Koichi Sugiyama)的领导。由于这些核心成员在《DQ》整个发展阶段中从未变更,从而保持了该系列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最终幻想》的开发经常在不同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导致每一代的风格都打不相同。
注1:刺猬头和大剑使现在可能已经是个老梗了,但确实是被《最终幻想》带火的。
注2:万西恩—桌游规则《龙与地下城》中魔法系统的统称。


IP属地:辽宁222楼2023-11-02 13:00
回复
    这并不是说每代《最终幻想》都与上一作有着天差地别的变化——有几作的开发成员确实相同,并且这些作品间存在着可辨识的共同点。但是即便技术在进步,你仍然能在《勇者斗恶龙》和与《勇者斗恶龙 11》间看到相似之处,却很难找到《最终幻想》和《最终幻想 15》之间的共同点。
    系列许多游戏都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职业系统。游戏有好几种职业,不过是供玩家选择还是根据剧情分配则要取决于所要涉及的游戏。尽管该系列创造了一些独特的设定,但其中有很多都是 RPG 中常见的配置——蓝斗篷的黑魔导士,他巨大的黄色帽子遮住了他的脸,只露出他发光的眼睛;龙骑士,身穿龙式盔甲挥舞长枪的骑士,能够高高跃入天空从上面发动攻击; 还有武士,他们可以向敌人扔钱来造成伤害。同样的,有些作品可能有着比系列其他游戏更强的自定义系统,并且每代都会调整技能学习系统已获得专属的体验。
    系列另一个标志性元素便是真实时间战斗系统(Active Time Battle,ATB)。在此之前的作品全都是回合制战斗,让玩家费时选择战斗命令。有了这个系统,即使你没有执行行动,时间也会流动,角色的回合会根据他们的速度或敏捷属性决定,并且要求玩家快速做出选择以免耽搁时间让敌人获得额外的攻击机会。该系统从四代之后在许多作品中都得以运用,后世的许多 RPG 也会借鉴该系统。
    ATB 系统出现后,开发者显然总是希望当前游戏比其他的 RPG 更能调动情绪,体验更吸引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系统变得更加动作化。伴随着图像技术的进步,特殊招式尤其是可以造成破坏的召唤兽在画面效果上变得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最终幻想》近世代版本不再采用纯粹的回合制系统。


    图片脚注:对比一下 NES 版《最终幻想》和 PS3 版《最终幻想 13》,该系列确实走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当然,随着系列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粉丝们间的口碑也产生了代沟。这对于任何平台上的老牌游戏系列硬核粉丝来说都是如此,只不过《最终幻想》更甚。许多系列老粉都更喜欢《最终幻想 6》,这是系列最后一款登陆 16 位主机的游戏,其有着出色的场景、音乐以及画面效果——该作基本上是该系列所有已知元素综合素质最强的。更多的硬核粉丝表示他们更喜欢《最终幻想 5》,因为它拥有更为灵活的任务系统,允许你找到创造性的方法在艰难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系列最受欢迎,同时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部便是 1997 年在 PlayStation 上发行的《最终幻想 7》。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大多数电脑动画都只是短片,或者只能在使用 CD-ROM 的电脑软件中出现。尽管在现代已经烂大街了,但在当时唯一使用该动画风格的代表影片是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最终幻想 7》充分利用三张 CD 的空间,通过在关键节点插入 CG 过场动画,从而提升游戏的电影感。这也有效地起到了营销的作用,这也是北美同类型游戏中第一个使用电视广告营销的游戏。其真真正正地将 RPG 带入到英文主流游戏圈内,并促使《最终幻想》成为一个国际知名 IP。其受欢迎程度也为后来许多 RPG 的英文本地化工作打开了绿灯。
    尽管口碑依旧存在分歧,但系列后续游戏依然大火。虽然广大玩家对于这些游戏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这些游戏仍然在当时的游戏评测者当中取得了高分。这种情况随着 PS3 和 Xbox 360 上的首款高清游戏《最终幻想 13》而改变。游戏开发遭遇了巨大的困难,这也当时同时期许多日本公司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在扩展编程实践和人力资源以满足这些新主机的需求方面遇到了困难。所有问题都在最终成品面前暴露无遗,虽然游戏非常华丽,但其背后问题多多。同样的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后续的作品,尽它们的口碑普遍较高。这还不包括《最终幻想 11》和《最终幻想 14》这两款 MMORPG,我们会在本书后续的文章中单独拿出来讨论。在系列正传之外还有大量的衍生游戏,其中一些 RPG 会出现在本章节结尾。


    IP属地:辽宁223楼2023-11-02 13:03
    回复

      《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1987 | 登录平台: NES, MSX2, WSC, PS1, GBA, PSP
      游戏伊始并未出现《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的标题,而是以展开卷轴的方式通过文字讲述了四名光之战士的到来,他们将从黑暗中拯救世界。在此之后,玩家可以创建一支有 6 种可选职业的 4 名角色组成的小队。战士是强大的物理输出职业,格斗家谁没那么强力但胜在不需要昂贵的装备。盗贼有一些基础的攻击手段,但逃跑起来会更容易。白魔导士和黑魔导士分别掌握治疗和攻击性的魔法,而红魔导士则兼顾二者,但无法使用最强的法术。当创建好队伍之后,玩家的初次冒险便会是将莎拉公主(Princess Sara)从邪恶的花环中解放。在此之后,玩家将会穿过连接世界的桥梁来到其他地方,并且画面中最终会出现游戏标题,而你将会听到日后成为《最终幻想》主题曲的 BGM。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玩家将会在世界各地冒险,击败四大元素恶魔并返回与魔王混沌战斗。期间你会发现各式各样的交通方式,其中独木舟能行驶在在狭窄河道上,船能在海上航行,飞艇则几乎可以飞到任何地方。游戏还有个任务可以将玩家的角色进阶到高级职业——战士会变成骑士,盗贼会变成忍者,格斗家会变成宗师,魔导士会变成巫师。高级职业可以解锁额外的能力,比如骑士的低阶治疗咒语和忍者掌握的一些黑魔法。游戏中还有一个名为 “死亡机械”(Warmech)的超强机器人作为可选择的隐藏 BOSS,,这一设定也成为了后世许多 JRPG 的标配。

      本作施法方式不同于大多数游戏,使用了源自《龙与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的“万西恩”(Vancian)体系。游戏中没有 MP 设定,而是有 8 个等级的法术,每个等级都有一个最大可储存数量(每级最多 9 个),若是用完了需要在旅店休息补充。游戏战斗也比《勇者斗恶龙》更为复杂,玩家需要在侧面视角同场最多需要面对 9 名敌人。并且你还需要实时留意角色的技能和敌人的 HP。玩家每回合开始前需要给所有角色下达指令,若是对应的敌人被杀死了,剩下未执行的攻击则会攻击随机敌人,所以当前回合可能会白白浪费。
      除了结尾处关于时间穿越的大反转外,《最终幻想》相当地普通,但它可以与两个月后在日本发行的《勇者斗恶龙 3》相提并论。游戏被移植几次,其中最好的版本是 PS1 版。该版本在增强画面和音乐的同时,支持玩家选择标准或降低难度来游玩。之后的移植版中只有“简单”模式,但由于游戏本身就没啥故事,又剔除了挑战性,那么该作除了用来追溯系列起源外,玩家就几乎没有什么理由来玩了。

      图片脚注:与《勇者斗恶龙》(Dragon Warrior)类似,《最终幻想》也因为游戏杂志《Nintendo Power》 1990 年末的攻略特刊而在北美得到了大力推广。


      IP属地:辽宁224楼2023-11-03 13:54
      回复

        《最终幻想 2》(Final Fantasy II)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1988 | 登录平台: FC, WSC, PS1, GBA
        《最终幻想 2》以戏剧性的方式开场,四位角色被卷入到与帕拉美奇亚(Palamecian)帝国战斗中。还没正面开打,玩家整个小队几乎瞬间被全灭。主角弗利欧尼尔(Firion)在远方的城堡中安全醒来,他的同伴凯伊(Guy)和玛利亚(Maria)前来迎接他,而他也脱离了生命危险,成为了反抗军“狂野玫瑰”的一份子,但是团队第四人的莱昂(Leon)失踪了。游戏剩下的内容就是与邪恶的皇帝马迪乌斯(Mateus) 对抗,并且探明莱昂到底出了什么事。
        《最终幻想 2》的画面和音乐相较前作变化不大。然而,这款续作在故事和机制方面展示了该系列的灵活性。玩家不能再选择角色的职业,当然了,本作的主角团都有了固定的姓名、背景故事和动机。此外,全流程中随着新角色的加入或离开,或者是遇见一些更为常见的戏剧性死亡离场,小队中的第四名角色也会随之变化。其中一个不那么令人惊讶的翻转中揭示了莱昂在开场战斗倒下就加入了帝国方,玩家也将与你的老友对峙。虽然大多数英语世界玩家更熟悉的是 SNES 上《最终幻想 4》中此类的剧情,但后者确实源自本作。

        作为一款 8 位机 RPG,本作的故事水准相当不错。但从游戏机制来看,《最终幻想 2》却与众不同。游戏没有等级概念,小队任何成员都可以装备武器和盔甲;不一样的是,角色会根据特定的行为来获得对应属性。角色的生命上限会随着受到的伤害而上涨,攻击力与法术等级也会根据使用相应的武器或特定的魔法而提升。这就表示玩家需要留意自己的行为来制定角色的成长路线(该系统后来被《沙迦》系列继承)制作者还为施法设定了一个更经典的 MP 系统。虽然其在概念上非常的棒,但执行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漏洞百出,尤其是 FC 上的初版游戏中。均衡地塑造自己的角色也很困难,特别是在拥有该回避率对于后期游戏非常重要的时候。
        本作也是“陆行鸟”(Chocobos)第一次在系列中登场的游戏,陆行鸟是一种担当战马作用的大型鸟类生物,本作中西德(Cid)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在系列中出现。游戏还还加入了“关键词对话”系统,允许玩家掌握到特定关键词汇之后与其他的 NPC 围绕其交谈,这给人一种冒险游戏的感觉。例如“rose”作为一个暗语可以用来表明主角是反抗军的一员。
        《最终幻想 2》是一款奇怪的实验性质作品,其难度在当时就很高,现在更是如此。在故事方面,其所展现的内容在后续作品中得到了更高的表现,尽管在后来的一些移植版本中修复了平衡性,使游戏变得相对平易近人,但玩起来依旧会让玩家感到困难。

        游戏脚注:《最终幻想 2》设立了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那就是起义反抗邪恶帝国的统治。


        IP属地:辽宁225楼2023-11-03 15:10
        回复

          《最终幻想 3》(Final Fantasy III )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1990 | 登录平台: FC, DS, PSP, WIN, IOS, AND
          《最终幻想 3》(Final Fantasy III )一上来四个小孩偶然闯入一个洞穴中,然后发现了一颗光之水晶。水晶给予了他们特殊的力量并指引他们让世界恢复平衡。于是一场冒险就这样开始了,在此期间四人知晓了他们所居住的浮空岛背后的历史,在他们之前的四名传奇战士以及试图将一切笼罩在混乱中的邪恶的黑暗之云。
          在经历了《最终幻想 2》奇怪的试水之后,本作终于回归传统,有着常规的系统体验以及可自定义的白板角色。只不过本作保留了传统的 MP 系统,而不是初代游戏中的“魔法环”机制。游戏最大的亮点便是每名角色都可以随时更改职业,且相较初代游戏的 12 种,本作总共有 22 种职业(NDS 版有 23 种)。虽然角色们的默认职业都是一开始很弱但成型后会变得非常强的洋葱骑士(Onion Knight),但游戏有许多新的以及该改进的职业——盗贼却实实在在的可以从敌人处偷道具(而不是仅仅拥有高敏捷属性);龙骑士有了强力的跳跃指令,可以飞到半空中并施以高威力的下落攻击;召唤师可以召唤怪物以提供各种效果(其灵感来自于 Square 的策略游戏《半熟英雄》,Hanjuku Hero)。职业等级和角色等级是分开计算的,转换职业则需要消耗能力点数。游戏战斗速度变得更快,看起来也更流畅,现在击败一个敌人后系统会自动切换到下一个新目标。本作中还引出了莫古力族(Moogles),这是一种混合了白色鼹鼠和蝙蝠特征的可爱生物,并且后续成为该系列的吉祥物之一。还有一些同伴角色会加入战斗并提供帮助,但却不能直接控制。

          就游戏自身优点而言,《最终幻想 3》是一款相当不错的游戏。只不过其最大的亮点可更换职业系统要在几年后的《最终幻想 5》才得以完善。由于《最终幻想 5》优化了许多内容,这使得《最终幻想 3》相形见绌。如果说二者还有什么不同的话,可能就是《最终幻想 3》最终迷宫相当长,不仅有 5 场 BOSS 战,而且没有存档点。
          虽然前两作《最终幻想》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推出过一些优化移植版,但第三部却一直被搁置,直到 2006 年 NDS 上发行的国际版才得以完全重制(后续有移植到其他平台上,例如 PSP、 Windows 和智能手机)。除了将游戏以 3D 化重制之外,重制版还赋予四名主角全新的独特个性与设计,不仅充实了故事情节,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任务。更换职业不再需要消耗点数,只是在之后几场战斗中被削弱而已。由于经由重新设计,游戏节奏发生了变化,战斗也发生了改变,因为单场敌人数量减少了。这些改进并不能真正“修复”游戏的大部分内容,其本质仍是一款 8 位机 RPG。

          图片脚注:《最终幻想 3》回归原点,与前作相比,其在故事情节上更薄弱,游戏机制更易理解,尽管它确实为后续的作品使用的职业系统奠定了基础。


          IP属地:辽宁226楼2023-11-03 15:13
          回复

            《最终幻想 4》(Final Fantasy IV)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1991 | 登录平台: SNES, PS1, WSC, GBA, PSP, DS, WIN, IOS, AND
            随着转投 16 位的 SNES 平台,《最终幻想 4》(Final Fantasy IV)相较前作可谓是天文数字级地飞跃。主角是黑骑士西塞尔(Cecil),他是隶属于巴伦王国的军事组织“赤翼”的领导者。在序章中,西塞尔和他的同伙为了偷取水晶而杀害了无辜平民。他停下来思考自己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最终他改变了立场并对自己的旧主发起了反叛。
            许多的角色加入到西塞尔的反叛中,包括他的治疗者女朋友罗莎(Rosa);他在巴伦王国的好友同时也是《最终幻想》系列御用飞艇工程师的希德(Cid);强大的贤者泰拉(Tellah);懦弱的吟游诗人爱德华(Edward);年轻的召唤师女孩莉迪亚(Rydia);刺客艾吉(Edge);孪生魔导士帕罗姆(Palom)和波罗姆(Porom);以及功夫大师扬(Yang)。其中最引人注目、人气最高角色要数龙骑士凯恩(Kain),他西塞尔最要好的朋友与战友,但经常在正反两方反复横跳。出场角色中也有一个有趣的经典反派格鲁贝兹(Golbez),他便是真正想夺得水晶的人。即时真正意义上的最终 BOSS 倒下了,二号反派会召唤出他的所有怨念创造出一个超级强大的怪物,此类“最后不知道从哪冒出的真正的最终 BOSS”也是这类游戏所独有的。
            故事很经典,其中充满了可爱的英雄和令人难忘的反派。此外该系列从 8 位机 RPG 时代便开始不断挑战游戏世界的大小和规模——在故事高潮部分,《最终幻想 4》让主角一行驾驶着名为“月之鲸”的飞艇驶向了月亮。由于游戏着墨于强大的角色,自定义角色机制基本上被删除了。每个角色都有着专属职业(西塞尔一旦抛下了邪恶的过往,便会从黑骑士转职为 圣骑士)。因为小队一次只能容纳 5 名队员,因此许多角色会随着剧情来来往往,从而减少玩家的决策选择。本作虽然剧情不错,但对白较少,但也包含在大量的剧情杀让一大半角色牺牲。好在其中大多数人都在后面的剧情中活着回归了,有时以滑稽且不合逻辑的方式出场。虽然最后的迷宫难度曲线陡增,但流程很短,节奏也很好。其远没有前作那么长,但如果你想挺过结尾的遭遇战的话,你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这里“刷刷刷”。
            这款游戏的部分内容与 8 位机时代游戏类似,不过在飞艇飞行环节中加入了更多细节化的绘图以及一些奇特的 Mode 7 渲染特效,音乐质量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地提升——几乎每首曲目都是经典之作,这奠定了植松伸夫作为当时最好的作曲家之一的地位,并且本作也成为继《雷莎出击》(ActRaiser)之后音乐最好的 SNES 早期游戏之一。

            图片脚注:最初在北美地区发行的《Final Fantasy II》虽然惨遭删减、翻译糟糕并且削弱了难度,但仍然提供了一个能够吸引玩家的故事,这在当初的 NES 能实现简直不可思议。


            IP属地:辽宁227楼2023-11-03 15:23
            回复


              《最终幻想 4》还加入了动态时间战斗系统(Active Time Battle,ATB)。每回合行动主次不再是按照固定顺序,而是由角色(或敌人)的速度与部分动作所决定,例如施法就要比直接攻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玩家选择命令期间时间也会流逝,要求玩家快速做出决定。该方法在不会对游戏玩法进行大改的同时使得战斗体验变得更刺激,并且大受欢迎,被沿用至后续几作《最终幻想》当中。
              当这款游戏以《Final Fantasy II 》作为标题被翻译成英文版时,发行方肯定觉得游戏太难了,所以简化了一些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只是调整了敌人的参数,但另一些则不太受欢迎,例如移除了许多职业专有的特殊技能,像是西塞尔可以通过对全屏敌人造成伤害以换取些许生命值的黑骑士技能。该修改过后的版本后来成了在日本再发行版本的基础,并被命名为《最终幻想 4 简易版》(Final Fantasy IV Easytype)。英文版的翻译质量奇糟,读起来就像个十岁小孩写的一样,而且原版所有戏剧性的转折都被解读成了奇迹发生。除了粉丝翻译版,北美地区直到 PS1 上的《最终幻想编年史》的捆绑包(Final Fantasy Chronicles,其中也囊括了《时空之轮》)才玩到了《FF4》的原初版本。本作包含一个全新的高质量翻译。与 Square 从 SNES 到 PS1 平台的其他游戏相比,该版本没有任何技术问题。
              这一版本后来被移植到了日本掌机 WSC(Wonderswan Color),成为了一款有着相当有趣的 8 位机音乐的版本,但并未有其他的新内容。这款游戏漏洞也非常多,直到 GBA 版等后续版本中这些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其中最大的改动便是玩家终于可以在进入最终迷宫之前自由编排队伍,这给了玩家比之前移植版本更多的行动自由。
              游戏后续还推出过两部重制版。第一款是在 NDS 平台上使用 3D 模型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制作了音乐并提供完整的配音。很不凑巧,由于平台机能的限制导致游戏看起来乱糟糟的。这个版本后续被移植到了手机和 Windows 电脑上,但更高的分辨率并不能解决其难看的多边形模型以及糟糕的帧数问题。这些移植版中还尝试使用“技能道
              具”(Augment)系统来赋予角色一定的自定义属性,也就是随着故事进度可以在角色身上使用特定道具来获取特定能力。然而若不阅读攻略的话,玩家很难提前获知这些信息,所以该系统感觉上更像是附带的。这款游戏也是为了那些玩过那些 SNES 原版游戏的玩家设计的,所以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尤其是 BOSS 战。其也缺少 GBA 版中的一些调整。
              后来的 PSP 版更加忠于原作,重新构建了新的 2D 贴图,并在 SNES 原版与 NDS 版之间做出了取舍,尽管配音是没了。不过游戏保留了 GBA 版的额外内容,时期成为最好的版本。
              《最终幻想 4》也推出了续作《最终幻想 4:月之归还》(The After Years),该作最初是为了手机版制作的,故事发生在原作多年之后,主要讲述了西塞尔的儿子吉奥多(Ceodore)的故事。虽然重新体验这款游戏的世界很有趣,但这一代的故事最多算是官方同人,其设计存在许多的问题,包括过多的迷宫,而玩家相应可使用的角色却很少,该作在Wii 的 VC 版和 PSP 版都被翻译成了英文。

              图片脚注:NDS 重制版(也适用于智能手机和 Windows)对游戏做出了重大改变,但游戏的模型相当粗糙。

              图片脚注:PSP 移植版润色了原来的 2D 视觉效果,看起来比 Square 后来的作品要好得多。这也是内容最完整的版本,尽管它缺少了 NDS 重制版的配音对话。


              IP属地:辽宁228楼2023-11-03 15:26
              回复

                《最终幻想 5》(Final Fantasy V)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1992 | 登陆平台: SFC, PS1, GBA, WIN
                《最终幻想 5》(Final Fantasy V)在九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中都被视为幻之神作——就像是 FC 上的二代和三代一样,这部游戏并没有英文版。直到 1999 年被包含在 PS1 的《最终幻想精选集》(Final Fantasy Anthology)中才得以正是发布。在这个时间点上,该系列已经因有趣的角色和戏剧性的叙事而闻名,不过《最终幻想 5》绝非如此。
                游戏一共有五名战士——流浪者巴兹(Bartz)、公主蕾娜(Reina)、海贼法丽斯(Faris)、老者格鲁夫(Galuf)以及小女孩古露露(Krile)——他们共同对抗着艾克斯迪斯,一颗极其邪恶的树。游戏有龙有水晶,有三个不同的世界需要探索;当巴兹与格鲁夫发现法丽斯实际上是女扮男装时,倒是一个稍微有点意思的情景。游戏还加入了一个搞笑性质的 BOSS 角色吉尔伽美什(Gilgamesh),尽管其在大桥上的战斗高潮是围绕着他展开的,但是他脑子多少缺根筋。该情节谈不上糟糕,不过与全篇故事氛围比起来显得很不严肃。
                相对应的《最终幻想 5》最出彩的当属游戏的职业系统。就像是在第三部中一样,角色可以根据找到的水晶来改变职业。然而本作中角色实际上可以在战斗中获得能力点数,这让他们永久性地习得该职业的技能,因此即使切换到别的职,角色也能保留先前习得的技能。这相当于让玩家拥有了多种职业,故而你可以采用僧侣的高 HP 增益来强化血皮薄的魔导士职业,或是掌握忍者的双持技能,以此让其他角色也能同时使用两种武器。

                尽管玩家团队里有 4 名角色,但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因为除了角色的主职业技能之外,每人只能装备一种其他的的职业技能(可以切换到无职业以求装备更多的技能,但也会无法获得任何新的职业技能。)游戏的 BOSS 战也要比其他大多数 16 位机和 32 位机游戏更难,所以玩家真的需要尝试结合特定场合来寻找最优解的职业构筑。正是由于本作玩家可以自由培养角色,所以比起系列其他作品(这类游戏中,故事往往一周目过后便失去了吸引力),本作更加可重复游玩性。
                PS1 上发行的初版英文游戏质量不佳。不仅加载时间过长,而且与几年前的粉丝翻译版本相比,游戏文本质量奇糟。后来出的 GBA 版则是相对理想的版本,因为其有着更优秀的文本、优化过的画面以及在临近结尾时提供一些追加的职业。
                《最终幻想 5》是最后一款由坂口博信执导的 FF 系列游戏,坂口博信后来的游戏中担任制作人,在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暴死之后他便离开了 Square。随着下一个新团队接过接力棒,系列无论是美学还是故事叙述上都感觉像是发生一个世代的交替,但这是保持系列新鲜感的必要条件,尤其是 PlayStation 出现的时候。

                游戏脚注:想要点挑战?那就加入一年一度的“FF4 随机挑战嘉年华”(Final Fantasy V Four Job Fiesta),你必须要使用四个随机选择的职业来游玩游戏。


                IP属地:辽宁229楼2023-11-03 15:28
                回复
                  《最终幻想》这章的几个作者总感觉像是还水字数一样,几乎每代游戏都要单独拉出一段把登场角色挨个介绍一遍。


                  IP属地:辽宁230楼2023-11-03 15:31
                  回复

                    《最终幻想 6》(Final Fantasy VI)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1994 | 登陆平台: SFC, SNES, PS1, GBA, WIN
                    《最终幻想 6》(早期北美版以《Final Fantasy III》作为标题发行)故事开始于一位被帝国洗脑成为超级武器的年轻少女“蒂娜”(Terra)。在被主角宝藏猎人“洛克”(Locke)解救出来后,她也成为了反抗军的一员,在那里她得知了自己其实是古老种族“幻兽”(Espers)的一员。于是主角们联起手拯救世界。然而他们失败了,邪恶的帝国法师“凯夫卡”(Kefka)毁灭了整片大陆,天启过后,所有人散落各地,他们必须再次团结起来为正义而战。
                    《最终幻想 6》中有 14 名角色,虽然序章的主角是蒂娜,但游戏的视角会经常切换到其他角色身上。剧情设计方面比前作更好的权衡了喜剧与悲剧的比重,其中一个亮点是幽冥火车,相当于游戏版本的冥河。然而游戏最引人入胜的部分要数歌剧院篇,前帝国将军“莎莉丝”(Celes)必须要假扮歌手向野心勃勃的赌徒“西捷亚”(Setzer)示好,同时要智斗经常出场的漫画式反派“章鱼奥特罗斯”(Ultros)。游戏在 SNES 上实现了完整的人声采样,这可以是叙事与声音工程的契机。

                    游戏将《FF4》角色特技与《FF5》的自定义培养相融合,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技能。放浪的王子“埃德加”(Edgar)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弓弩和链锯等器械;他肌肉发达的兄弟“萨宾”(Sabin)可以通过发动类似《街头霸王 2》(Street Fighter II)的动作指令来释放强大的技能。年轻艺术家“丽姆”(Relm)可以在战场上绘制人物,让他们暂时为她而战。所有角色都能装备魔石用以召唤召唤兽,或者永久性地习得法术,也可以使用道具来释放其他技能。这与自定义战斗小队的四名角色能力相结合可以发挥极大的灵活性。游戏每部分的结构设计也不相同——在前半部分的平衡世界中,游戏全程是线性的,而在第二部分的毁灭世界中,当玩家找到飞艇后就可以自由探索整个世界,因为你要追寻你的队友,与你再次挑战凯夫卡。
                    本作是北濑佳范(Yoshinori Kitase)担任执导的第一部《最终幻想》,他一直负责到了系列的第十部。本作不仅仅是在画面上比前作更令人印象深刻——地图上的像素立绘现在也与战斗中的大比例立绘无异,精致的像素地块十分华丽,游戏神奇的法术演出效果则展示了 SNES的技术魔法——而且它也标志着最终幻想从传统幻想的转变。虽然之前的游戏有一些科幻元素,但这款游戏更倾向于蒸汽朋克,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可以让城堡自己埋起来,在地下挖隧道,更有着名为“魔导装甲”(Magitek)的步行机甲。再加上植松伸夫(Nobuo Uematsu)出色的配乐——堪称世界范围内主题曲的杰作——《最终幻想》可谓是马力全开。

                    图片脚注:关于哪一款是“最好的”最终幻想游戏,粉丝们并没有达成真正的共识,但由于它的蒸汽朋克背景、众多可爱的角色和令人惊叹的音乐,这款游戏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IP属地:辽宁231楼2023-11-04 14:09
                    回复

                      《最终幻想 7》(Final Fantasy VII)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1997 | 登陆平台: PS1, WIN, PS4
                      《最终幻想 7》主角同时也是军事组织 SOLDIER 前成员的雇佣兵克劳德(Cloud),发现自己正在与一个名为“雪崩”的生态恐怖组织合作。游戏中“神罗电力公司”是一家巨型企业,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并在收集一种名为“魔晄”(Mako)自然资源,然而该种资源正在逐渐耗尽星球的生命之源。游戏便开始于这座名为“米德加”(Midgar)的巨型双层反乌托邦都市中,克劳德准备与他的同伴一同炸毁魔晄的反应炉。与系列大多数游戏一样,神罗虽是本作的“反派”,但不是“一号反派”,而该头衔则属于 SOLDIER 的另一位成员萨菲罗斯(Sephiroth),他是一种来自星球过去的神秘生命力量的基因实验产物。当主角一行追踪到他,并试图阻止他利用生命之源来达到自己邪恶目的时,克劳德被自己扭曲的过往所纠缠,因此他陷入到了自我认知的迷茫中。
                      故事情节有些混乱,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这类 RPG 中采用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作为主视角时此类状况在所难免,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英文本地化提升了理解的难度。尽管如此还是很难挑剔本作在叙事上的野心,其也创造了一些有趣的情节转折。游戏中还埋设了一些关于前作有趣地点、场景和角色相关的彩蛋。在其发行的几十年后,米德加肮脏的平民窟仍然是游戏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但话享乐主义的游乐园“黄金圆盘”(Golden Saucer)和朝圣地点“宇宙峡谷”(Cosmo Canyon)也各具特色,后者的天文馆则解释了星球的秘密。游戏中有很多迷你游戏,你可以骑着摩托车逃离米德加的高速公路,在寒冷的斜坡上滑雪,或者在类似即时战略的游戏中保卫堡垒。

                      图片脚注:虽然日式 RPG 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但真正将此类游戏带到国际主流游戏玩家视野的是《最终幻想 7》。
                      野村哲也也是在这一部中担当的角色设计师。克劳德刺猬头和大剑的造型则奠定了日系主角的经典形象,但其他的角色也同样具有经典;粗鲁且手臂为机枪的巴雷特(Barrett);酒保兼格斗大师的蒂法(Tifa);被神罗通缉的卖花女爱丽丝(Aeris)、爱发牢骚的飞行员希德(Cid)、不死的枪手文森特(Vincent);一头类似狮子但有情感并且会说话的野兽 赤红 XIII;顽皮且矫健的小偷尤菲(Yuffie);凯特·西斯无疑是最奇怪的角色,它是一只骑着巨型莫古力带着扩音器的猫咪。神罗和萨菲罗斯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敌人,不过系列中那种有点脱线但不算坏的角色形象在妄想小队(Turks)身上得到了延续,这是一个时髦的侦探组织,他们经常发现自己在与主角战斗,但他们是如此的有趣——尤其是新人探员埃琳娜(Elena)——以至于他们变得可爱起来。


                      IP属地:辽宁232楼2023-11-04 14:12
                      回复
                        大多数场景——城镇、迷宫等——本作中都是预先 CG 渲染由几幅画面组成的的贴图,因此玩家所能探索的范围不大。与此同时,游戏的指引成了一门难事,因为玩家不可能一直清楚自己哪里可以去,哪又不能去。游戏中角色都是被渲染的多边形建模(chibi-polygonal),一旦镜头拉近就会显得有些滑稽。然而游戏战斗场景是完全 3D 渲染的,角色的比例也更接近现实;这部分内容与前作基本一致,只不过添加了一个更动态,可平移和缩放的镜头视角,让事情变得更令人兴奋。


                        图片脚注:尽管《最终幻想 7》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游戏,但 PS1 版的英文翻译却有些混乱,尽管仍然很有趣。
                        当时引来大众关注同时导致游戏使用了 3 张光盘的全 CG 过场动画,在如今看来多少有些奇怪。动画是断断续续的,没有配音,角色模型不统一,偶尔还会使用 Q 版的画风。尽管如此,它的美术设计仍然非常出色,并且先一步实现了当时的游戏开发者正在作的事情。游戏的配乐也是一流的;在其众多的曲目中,从开头的《引爆任务》(Bombing Mission)到足有 7 分钟的大地图主题曲,再到最终战,伴随着拉丁语吟唱的主题曲《片翼的天使》(One Winged Angel)。
                        游戏战斗中同场角色缩减到了 3 名,角色的培养则是依靠一种叫做“魔石”(Materia)的球体来进行的。学习到新技能的不是角色而是魔石,所以它们可以按照实际需求来回切换。这就导致了除了角色的极限突破攻击,也就是当角色受到足够的伤害时才会发动的超级技能之外,所有角色几乎都是可以换掉的。
                        《最终幻想 7》的粗糙可以归结为其野心,虽然游戏部分内容游戏过时,但大多数核心内容依然保持初心;其凭借自身过硬的素质赢得了作为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经典作品的地位。
                        在这款游戏之后,Square 继续推出了系列的后续作品,但这并没挡住粉丝们想要了解到更多关于克劳德与公司的故事。这促使 Square 于 2004 年开始进行《最终幻想 7》衍生作品的制作。其中包括一款以妄想小队作为主角的日本手机游戏《危机前夕》(Before Crisis);主角是文森特的 PS2 第三人设计游戏《地狱犬的晚歌》(Dirge of Cerberus);前传 PSP 游戏《核心危机》(Crisis Core),主角扎克斯(Zack)是原版游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配角;续集《圣子降临》(Advent Children),这是一部动画电影,其中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打戏,但故事情节有待商榷;以及短片动画《最终密令》(Last Orde),详细展示了游戏中的一个关键场景。
                        虽然这些游戏的质量并不稳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Square一直在尝试重制《最终幻想 7》。直到很久以后,这才真正成为现实,因为该项目被分成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于2020 年发布。所有内容都被完全重制了,不仅有了接近电影质量的过程动画、全语音对话,还加入了相当多流行曲风的混响。类似于《王国之心》和《最终幻想 15》的即时动作战斗系统取代了回合制战斗,不过玩家可在任意角色之间切换操作。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米德加,相当于原版游戏 5 小时的内容(重制版流程大约 40 个小时),但却对于 PS1 上的原版内容进行了极大扩充;该作还加入了来自其他相关作品中的背景元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效果非常好——角色被赋予了比原始版本更多的个性(尤其是爱丽丝),尽管部分内容确实拖得太长了。还有一些情节变化和补充,直到结尾显然导演野村哲也想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重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故事。


                        图片脚注:广受期待的《最终幻想7》重制版终于在2020年发布;它重现了游戏中许多最受欢迎的时刻,包括克劳德著名的变装桥段。


                        IP属地:辽宁233楼2023-11-04 14:16
                        回复

                          《最终幻想 8》(Final Fantasy VIII)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1998 | 登陆平台: PS1
                          《最终幻想 8》(Final Fantasy VIII)讲述了一支名为 SeeD 的少年雇佣军对抗威胁所有存在的邪恶女巫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很简单,但最终一路超展开,因为你要面对不朽的女巫、时间旅行、来自月球的怪物,以及一系列令人惊掉下巴的情节转折。从画面效果来看,本作标志着系列角色无论是战斗场景内还是外都开始朝着写实方向发展;模型也开始使用纹理贴图,而不是《FF7》里的阴影角色模型(shaded character models)。故事背景更现代而不是那么的传统奇幻,其中还带了一些科幻元素,尽管游戏中仍然包含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设计,不过就要归功于 Square 有些的艺术设计者们了。
                          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在故事中得到了体现,游戏角色更倾向于表现得个真实人物,而不是幻想中的英雄。考虑到游戏中所有可操作的小队成员都是青少年,这就产生了许多的戏剧冲突。斯考尔(Squall)虽然定位是主角,但他本身是个不合群且为其团队领袖身份而苦恼的反英雄角色。女主角莉诺雅(Rinoa)则与其地下反抗组织首领的身份格格不入。《最终幻想 8》也将聚焦于他两人的爱情故事,而这一切都理所当然。(其中一个高潮段落,伴随着香港歌手王菲的歌曲《Eyes on Me》,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说是俗气。)配角方面,最有趣的当属拉格那(Laguna),他是一个昔日经常出现在斯考尔梦中的神秘人。他笨拙的举止、可怕的机枪、电子摇滚风的主题曲让他比真正的主角还受欢迎,即使这与他在主线中扮演的角色并不相配。

                          角色培养系统也是该迄今为止该系列中最独特的一部。游戏中没有盔甲的设定,武器装备也很有限,虽然角色仍能升级,但敌人也会随着小队等级而加强,因此重复练级用处不大。系列受欢迎的召唤兽系统作为“守护之力”(GFs)在本作中占领了主要地位。角色可以将其装备起来,改变自身的属性并且在战斗中能够无限制地召唤。魔法也不是通过消耗 MP 来释放,而是像道具一样单独存储起来。除了直接释放之外,他们还可以与角色的属性“融合”,每种类型的法术都有不同的效果,包括修改元素亲和力或赋予角色施加状态效果的能力。获得魔法的最直接方法便是从拥有魔法的敌人那里抽取魔法,尽管它们也可以由敌人掉落的魔石制作而成。游戏很容易被我们“会错”玩法,因为如果玩家只是一味地在每场战斗中召唤“守护之力”或是抽取魔法,游戏就会变得乏味,但一旦点击,它就会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玩起来很有趣。此外,还有一个可选的子任务,涉及一个名为“三三牌”(Triple Triad)的有趣纸牌游戏。
                          《最终幻想 8》在叙事方式和游戏机制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尤其是在前作取得了国际上的成功之后,这一点尤为令人敬佩。虽然这些尝试算不得成功,但仍有一股奇怪的魅力。

                          图片脚注:《最终幻想8》中的主角们是一群在巨型飞行学校上学的少年雇佣兵。此外,它的训练场里还有恐龙,整个地方的一部分都被一个住在地下室的斑点状怪物统治着。这款游戏的怪异程度不必多言


                          IP属地:辽宁234楼2023-11-04 15:27
                          回复

                            《最终幻想 9》(Final Fantasy IX)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2000 | 登陆平台: PS1
                            《最终幻想 7》和《最终幻想 8》的风格变化巨大,因此 PS1 三部曲的最后一作回归到了系列的奇幻本源——剑与魔法!飞艇!还有经典的角色模板!游戏开场主角希丹(Zidane)带领着坦塔罗斯剧团(Tantalus)企图在一场舞台表演中绑架亚历山大的嘉莉特(Garnet)公主。然而事情并未按照计划进行,主要是因为嘉莉特实际上想被掳走,最后和他们一起逃之夭夭。追捕他们的邪恶女王正在正在创建一支神器的机器人军队并且企图征服世界。而一切的幕后黑手实际上是希丹的兄弟库亚(Kuja),他同时也是本作的头号反派。
                            《最终幻想 9》的整体氛围要比前作轻松不少,这主要归功于它的角色。长着猴尾的小偷希丹是一个风趣幽默的少妇杀手,而一根筋的骑士队长斯坦纳(Steiner)则对城墙外的世界感到困惑。其中最可爱的角色比比(Vivi)是一个沉迷于冒险中的小黑魔法师。本作角色形象虽不是 Q 版造型,也是不真实比例,其中还有一些奇特的拟人化角色,比如龙骑士老鼠女芙莱亚(Freya),还有青魔道士(Blue Mage)奎娜(Quina),她是某种贪吃且一直咧嘴笑的怪物。
                            游戏中有参考一些系列过往游戏的元素,尽管其中一些相关游戏当时未发行英文版(比如有一个桥段梗了 2 代约瑟夫)或者本地化差异造成的不一致,导致玩家很难理解其出处(比如初代的“Gurgu Volcano”就被翻译成了“Gulug”)。《FF9》那最终关头不知从哪冒出的超级大 BOSS 也致敬了《最终幻想 4》的泽罗姆斯(Zeromus)。
                            除了怪异的角色外,游戏的画面效果也非常出色,虽然看起来把植松伸夫辛苦够呛,但配乐整体都非常出色,而高人气曲目《生命的旋律》(Melodies- of Life)使用的也比《Eyes on Me》恰到好处,特别还是在大地图上响起时。游戏中还加入了一款名为“泰拉大师”(Tetra Master)的全新卡牌游戏,不过没“三三牌”(Triple Triad)那么有趣就是了。

                            《最终幻想 9》的游戏系统相较前作进行了简化,这点着实令人失望。技能与特定的装备绑定,而永久性习得的唯一方法就是反复使用。考虑到某些道具只能由特定角色使用,因此角色的培养空间非常有限。战斗场景内确实可以同场 4 名角色了,但代价却是超长的加载时间和极慢的对战速度。虽然这些问题在后续的移植版中通过加入加速选项得以缓解。
                            考虑到先前 PS1 上的《最终幻想》游戏玩家口碑分歧之大,本作当然更令人满意。只不过尽管这是一款别具魅力的游戏,但其本身却缺乏系列游戏一贯的那种叙事与敢于技术尝试的野心。

                            图片脚注:《最终幻想9》并不是该系列中最受热销的游戏,但它却是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出色的剧本和角色阵容。


                            IP属地:辽宁235楼2023-11-07 19:06
                            回复

                              《最终幻想 10/10-2》(Final Fantasy X / X-2)
                              开发商: Square | 发售年份: 2001 | 登陆平台: PS2, PS3, PS4, PSV, WIN, NSW
                              提达(Tidus)是一位青年运动员,他的闪电球技术在整个扎那尔港多(Zanarkand)市中都很有名。然而灾难很快便来临,一只巨大的怪兽摧毁了整座城市并把提达卷入其中。他幸存下来并在一片名为斯比拉(Spira)的土地上醒来。在此处他得知自己称之为家的扎那尔港多在数百年前就被毁灭了。更迫在眉睫的是,当初把他吸进去的名为“辛”(Sin)的巨大怪物时也在不间断地威胁着斯比拉,而唯一能短暂平息这一切的只有穿越大陆完成朝圣的召唤师。这位召唤师便是一名叫做尤娜(Yuna)的少女,她对于提达一见钟情,并让提达作为自己的护卫。最具戏剧性的是,提达得知“辛”实际上是他的父亲,那个让他在虐待中成长的万恶之源。
                              《最终幻想 10》不仅标志着系列朝着电影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代表了日式角色扮演游戏的发展。借助 PS2 强大的性能,角色模型不仅更加逼真,而且整个游戏世界都进行了 3D 建模。这就支持了更多的动态镜头以及全程配音的过场动画。这在如今很常见,但在 2001 年这无疑是开创性的。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过场动画看起来十分僵硬死板。这直接影响了配音质量,就多方面而言本作配音还是相当不错的,但由于口型和动作是以日配作为基础的,因此显得英文版配音同步得很尴尬。

                              也许是为了保持互动电影的质感,《最终幻想 10》采用线性流程。从多方吗来讲,这确实 16 位机时代之后的真实情况,因为故事总会提供一个推动玩家前进的方向,但此类游戏至少也会提供一个可探索的城镇或可漫游的世界给予玩家一种自由的错觉。但在本作中情况不可同日而语,许多区域都是直来直去的,最多在分叉路径上安排一个隐藏的额外道具。游戏中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地图,当玩家进入的飞艇时也只是一个过去经过地点的菜单以供选择。游戏对于叙事着墨之强烈,以至于玩家甚至不能跳过过程动画,这也使得重温这款游戏变得非常糟心。
                              但从某种角度来看,线性流程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这让 Square 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斯比拉华丽的世界构建当中,这也是所有 JRPG 中最好的世界之一。其以东南亚热带风作为灵感来源,游戏的建筑、服饰以及其他一切都别具一格,从而构建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观。这种程度的细节被延续到身处其中的文化复杂性中。对于一个不断处于死亡和重生循环中的文明来说,斯比拉人围绕其建立起的宗教无论性质与否都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前作游戏中卡牌小游戏的替代品,本作加入了“闪电球”这样一种回合制的水下足球游戏。

                              图片脚注:尽管《最终幻想X》可能过于电影化和线性化,但从视觉效果和玩家喜爱的角度来看,它仍然是世设的大师级作品。


                              IP属地:辽宁236楼2023-11-07 1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