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89,891贴子:16,778,470

回复:生活,细微与关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尊重双方的私欲共存是好的,把撕裂及其维护置于最高是聪明的,敢于为此适当而非无限付出或索取的人是值得赞赏的。
那么,何谓适当?一比九,自己只取一如何?二比八、三比七等等,行不行?
无须计较尺度,重要的是你和对方都不为零,是你永远保护那个动态、鲜活的整体。
从一到九,你有随时重新选择,灵活改变的自由,有能力在任何两个分寸间移动,总是不拒绝可以做到的变化,能主动适应,这就不错了。
更进一步,在这些积极灵动中,你始终能找到激发自身活力并加以利用的机会。你肯定会有不安和痛苦,只要能据此进行伟大的创造,使自己生机勃勃,你就赢了,双方都赢了。


IP属地:贵州848楼2023-04-01 22:53
回复
    放下,只管放下。这话一直在心头萦绕。
    那些没有意义的追逐和情绪,那些无谓的挣扎,令自己绝望的僵局,你就是不该再为之执拗,给自己解套是明智的,伟大的。
    你当然有拒绝如此的理由,有不得不紧抓住的原因,僵硬的习惯缠着自己。你把这些放下。
    很难立刻做到,你不断重来,说了再说。能这样保持下去就不错了。
    放下并不是绝对的命令,执着不是罪过。这潜意识悄悄存在,伴着你走向放下。
    坚守欲求自有其价值,你承认这点,再面对应该放下的现实,去勇敢地放下。
    放不下,这里面有你珍贵的保存,凝聚历来做人的精华。你坦然接受这些,再去放下。
    恰恰是在你拿出放下的勇气时,也许就在作出决定的那一刻,这一切就凸显出来,带着暖意回到自己。
    现在你绽开笑容,对自己叫喊:我要放下,是的!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849楼2023-04-02 05:26
    回复
      老年化时代来临,如何养老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实所谓养老问题并不存在。
      人的一生,从小时候开始,始终存在得与失的分裂,直至最后的时光。怎样伴随这个张力,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从你还是孩子,从你年轻时起,这问题就存在,只是到老之后更鲜明,更有刺激性而已。
      年轻时,风华正茂,可自己能体会到美好在逐渐减少、弱化,对不对?虽然青春一天天离去,但你仍属于年轻人,还为此而自豪。
      这拥有与失去的撕裂,两者反复拉扯,无休无止,一直延续到老年。
      要是你的余生短暂,却仍能感觉到生命尚有某种份量;觉得好像离死还远,却分明步步衰弱下去,危机随时可能降临。本质上还是得与失的对峙,这跟年轻时的状况没有不同。
      如果老人应对这麻烦很吃力,年轻人就容易吗?反过来,要是年轻时的你有一套恰当的方式应付它,到了老年也能使用它。
      得与失纠缠一生,老了还没法摆脱,还要认真对付。如果说有所谓养老问题,就是这个。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850楼2023-04-02 20:26
      回复
        所谓养老问题并不存在,换言之,你可以不把老年人从人类的整体中分离出来,从这个整体的视角看待他们。要是一个老人能有意这样想,回归所有人共有的认知,乐于享有跟大家同样的头脑,这将是他的福音。
        如此,他的视野开阔,本来会有的、不幸与痛苦的特殊性消失了,自身境遇变得寻常,而众人的力量有机会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他可以视自己为年轻人,青春的尾巴还能触摸到,当初的活力尽量保留,至少灰暗、消极的心态不那么浓,至少这种心态造成的损害能减少些。就算本来衰败的速度很快,现在也能放慢些。
        养老的问题当然存在,但如果老人愿意这样想,他的余生的质量会有改善,这价值很高。
        想想看,追逐尽可能的改善,不就是人的一生所能做的吗?老人与所有人的融合,一个体现出现了。


        IP属地:贵州852楼2023-04-02 21:19
        回复
          只要你还活着,那存在的美好总会弥散在时时处处,无数的碎片中,等着你来,在一个个不经意中偶遇你,带着欣喜献上。
          更特别的是,每一种美妙都能够重来,重来,再来,再来。唯一中断这个的是你的迟钝、不解风情,是你的懒散、你的热情、信心不够,是你把还能拿到的机会浪费了。


          IP属地:贵州854楼2023-04-03 07:19
          回复
            人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失去生活能力,例如衰老到了某个程度时。
            失能很惨,不能自理很糟糕,但你能在它来临前,因这挑战而恐惧、而兴奋、焕发生机,你由此得到有力的推动,奋力而行,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何乐而不为?这段能有多长不知道,但自己正在为延长它而用心,现在活得漂亮,够了。
            将来的失能挺不幸,挺可怕,但这造福了当前的生活,至少眼前没有遗憾,你可以微笑了。
            回顾、展望一生,你唯一能做到的不过是守住当下,是不是?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856楼2023-04-03 08:26
            回复
              没有所谓养老的问题,只有如何做人的问题。做什么人?跟你小孙子一样的、生龙活虎的人。
              不在意怎样养老,但对如果做人上心。什么人?跟自己二十年前一样,对生活有兴趣的人,
              可以把养老的事放下,但告诉自己,我要生机勃勃地活下去,这个目标必须清楚。
              养老不如意没啥,你做人成功,可以心安了。
              怎样当老人可以弄不明白,但做个有尊严的人,有股子锐气、英气,这个你清楚。
              你在面对衰老到来,更是迎接生存新的挑战、新的胜利与辉煌的来临。
              怎样渡过老年固然费心,如何在其中彰显年轻时的锐利,像当年那样虎虎生威,更让你动心。
              当不好老人不羞耻,但活的质量不如年轻时高,你要把这个视为不幸、耻辱。


              IP属地:贵州857楼2023-04-03 09:36
              回复
                为未来生活不能自理而担心,何不预先在如何强身健体,观念上、精神潜力上、种种有助于应对失能的准备上使劲?别的东西自己管不了,但使自己能更有力、更有利,难道不能做到?
                你的一生,有一点从未变过:什么都不是自己的,活得更好一点,这责任肯定是自己的,没有放弃的权利,自怜自艾没有用、没出息。
                把年轻人的英雄气概拿起来,行不行?可以的。要的不是相同的成功,是不变的人格。


                IP属地:贵州858楼2023-04-03 09:37
                回复
                  没有所谓养老的问题,只有如何做人的问题。做什么人?跟你小孙子一样的、生龙活虎的人。
                  不计较养老问题,但对怎样做人上心。什么人?跟自己很多年前一样,对生活有兴趣的人,
                  可以把养老的事放下,但告诉自己,我要生机勃勃地活下去。这个目标必须清楚。
                  养老不如意没啥,你做人成功,可以心安了。
                  怎样当老人可以弄不明白,但做个瞧得起自己的人,有股子锐气、英气,这个不能丢。
                  面对衰老的不幸到来,更是迎接生存新的胜利与辉煌的来临。
                  固然必须为渡过最后一段路费心,如何在其中彰显年轻时的锐利,像当年那样虎虎生威,更应该让你动心。
                  当不好老人不羞耻,但活的质量不如年轻时高,你要把这个视为不幸、耻辱。


                  IP属地:贵州859楼2023-04-03 09:48
                  回复
                    聪明的老人,他不说自己需要养老,只是积极使用生活里的自由,创造生活。他总是等着拥抱那些奇妙的灵感,留意有什么精彩能从手中产生,接着该做什么。他没空因年纪增长而焦虑,只是快活地忙碌着。
                    他就不管养老的事?当然不是。恰恰是在这样的活法中,他得到了最好的条件,去解决走向衰老的所有问题。即使达不到完美,也感到踏实。他可能失败,但不会是溃败;他的不幸,其实是悲壮,脊梁挺得起来。
                    且慢,他的积极生活就是为了避免不幸?不是,这样的活法有其独立的价值,人就是应该这样存在。这状态的意义不必用其后果如何来证明、来支撑。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862楼2023-04-04 06:54
                    回复
                      某种糟糕状况下,你的不幸似乎是必然的、不可怀疑和改变的,例如那种压抑的咄咄逼人。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你离开这境遇,不知为何,原先的感觉奇迹般地跟着变了。原来的紧张度陡然下降,你从容不迫,潇洒而行,只要极少的付出就能生存,活得漂亮。
                      可遇而不可求,但你可以尽量为此做好准备。特别是,必须对所有可能的改变开放你的头脑,特别是,在那压力迫在眉睫,近乎于绝望时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向整个精神空间寻觅机会,对可能的约束、阻碍保持最高警觉。
                      你一定能遇到那神奇的转变吗?不见得,失望的机率更高,但你纯粹地崇尚、追逐这种心态,为自己能把持住它而自豪。


                      IP属地:贵州863楼2023-04-04 08:44
                      回复
                        老人做自己的英雄,一定能。
                        年轻时,你风华正茂,可以驰骋沙场,用干大事来表现英雄气概。现在老了,什么都丧失了,你的大事是什么?与衰老作战。你的沙场就是自己的家,
                        在厨房、在厕所,在床和轮椅上,在小区的院子里等等,那无力、虚弱和难受是你的敌人,你不得不与之搏斗。只要愿意,你可以扮演英勇的角色,同样大有作为。
                        当然这些很卑微,但你能怎样?当然可以消极适应、无所作为,只等着被人照顾,这是你的选择吗?
                        衰老的进展由不得你,他人的冷漠没法改变,你愿意任人摆布,活得像个木偶?
                        你心有不甘,但只是偶尔抗拒一下,无关痛痒,悲哀还是挥之不去,是不是?
                        一个奇妙的问题来了:有没有可能让你心情好起来?有的,捕捉每个渺小的机会,把自己小小的力量尽力表现出来。虽然卑微,可能无效,但仍然有冲劲,有锐气,像年轻时那样虎虎生威。你肯定能办到。
                        伟大的转变有了,所有的愁苦、沮丧之气扫荡一空,你真的是个英雄!


                        IP属地:贵州864楼2023-04-04 18:17
                        回复
                          老人做自己的英雄,这不过是一个旗号,代表的是人丧失自主权的恐惧,反抗的意志,以及力图夺回的过程。
                          你真的能打出漂亮的战斗?未必,虚弱的、一天比一天更弱的你,很难再现年轻时的辉煌。
                          但你在这努力中安抚了自己,无效的、失败的结果让自己的意志、热情更突出,这就不错了。
                          失败是自己没法左右的,你不会为此太伤感,战败者的羞耻也不至于太深。做人,特别是身处末日的人,这已经是生存最好的局面了。


                          IP属地:贵州865楼2023-04-04 19:45
                          回复
                            当自己的英雄,该是什么样子?老人自己决定,谁也管不着。
                            久病卧床,别人替他翻身。他因为不满意而抗议,这算不算?由他说。
                            叫他人走开,自己使劲翻身,只能到一半位置,他可以说这像个英雄。
                            连一半都达不到,但他用了力,有激情,这也是。
                            只是稍微动动身子,心里有翻身的强烈冲动,不肯屈服。这心情也是。
                            就算身子根本动不了,用手臂冒充身子做做样子,做得来劲。他也能认为这是英雄气概,不是吗?
                            说是当英雄,实际上做不了什么,但他行使了自主权, 这就了不起,不是吗?


                            IP属地:贵州867楼2023-04-04 22:31
                            回复
                              一个人到了痴呆的地步,脑子混乱,他还能想着战斗?他已经彻底糊涂,什么意识都没有了。
                              然而只要他在此之前有奋斗的自觉,每天积极活动,这股子生机可以延续,这良好状态能尽量长久,把痴呆往后推,而且那痴呆的程度会轻些。
                              人这辈子能做的跟这个有啥不同?尽量过得好些,把好日子尽量延长,从他还是个孩子时便是如此,现在只是更鲜明而已。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868楼2023-04-05 03: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