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4贴子:181,924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后面又写得相当好玩了,将这段痛苦的历史回归天上的神仙化。李自成走出殿来,见到一株绛珠草,一仙女道:“你要知道这草,说起来话长着呢。那草本在灵河岸上,名曰绛珠草。因那时萎败,幸得一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后来降凡历劫,还报了灌溉之恩,今返归真境。所以警幻仙子命我看管,不令蜂缠蝶恋。”(此仙女是新来的,不认得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宝玉听了不解,一心疑定必是遇见了花神了,今日断不可当面错过,便问:“管这草的是神仙姐姐了.还有无数名花必有专管的,我也不敢烦问,只有看管芙蓉花的是那位神仙?"那仙女道:“我却不知,除是我主人方晓。”宝玉便问道:“姐姐的主人是谁?"那仙女道:“我主人是潇湘妃子。”宝玉听道:“是了,你不知道这位妃子就是我的表妹林黛玉。”(黛玉回天后到底是成为潇湘妃子还是仍旧成为仙草?作者没有区分。或许元神精魄名叫潇湘妃子,幻象仍旧是仙草)那仙女道:“胡说.此地乃上界神女之所,虽号为潇湘妃子,并不是娥皇女英之辈,何得与凡人有亲.你少来混说,瞧着叫力士打你出去。”(唐代多有力士称谓,指武夫、健卒、门卫、力气大的人。)


IP属地:上海371楼2022-05-01 20:42
回复
    宝玉听了发怔,只觉自形秽浊,正要退出,又听见有人赶来说道:“里面叫请神瑛侍者。”那人道:“我奉命等了好些时,总不见有神瑛侍者过来,你叫我那里请去。”那一个笑道:“才退去的不是么?"那侍女慌忙赶出来说:“请神瑛侍者回来。”宝玉只道是问别人,又怕被人追赶,只得踉跄而逃。正走时,只见一人手提宝剑迎面拦住说:“那里走!"唬得宝玉惊慌无措,仗着胆抬头一看却不是别人,就是尤三姐。宝玉见了,略定些神,央告道:“姐姐怎么你也来逼起我来了。”那人道:“你们兄弟没有一个好人,败人名节,破人婚姻(你们闯贼没一个好人,挑唆别人反叛明朝,又让吴三桂坏了名节,破人婚姻主要指尤二姐尤三姐的婚姻)。今儿你到这里,是不饶你的了!"宝玉听去话头不好,正自着急,只听后面有人叫道:“姐姐快快拦住,不要放他走了。”尤三姐道:“我奉妃子之命等侯已久,今儿见了,必定要一剑斩断你的尘缘。”(作者这样写很有趣,回归天界的英魂们已经不带有情字,异于人间。)宝玉听了益发着忙,又不懂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得回头要跑。岂知身后说话的并非别人,却是晴雯。宝玉一见,悲喜交集,便说:“我一个人走迷了道儿,遇见仇人,我要逃回,却不见你们一人跟着我。如今好了,晴雯姐姐,快快的带我回家去罢。”晴雯道:“侍者不必多疑,我非晴雯,我是奉妃子之命特来请你一会,并不难为你。”(此时的晴雯孙传庭已经斩断了情根,回归神界太虚幻境。)宝玉满腹狐疑,只得问道:“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是何人?"晴雯道:“此时不必问,到了那里自然知道。”宝玉没法,只得跟着走。细看那人背后举动恰是晴雯,那面目声音是不错的了,"怎么他说不是?我此时心里模糊。且别管他,到了那边见了妃子,就有不是,那时再求他,到底女人的心肠是慈悲的,必是恕我冒失。"正想着,不多时到了一个所在。


    IP属地:上海372楼2022-05-01 20:48
    回复
      只见殿宇精致,色彩辉煌,(皇宫与天宫才会如此形容,文彩辉煌形容传国玉玺,一个文一个色。)庭中一丛翠竹,户外数本苍松。廊檐下立着几个侍女,都是宫妆打扮,见了宝玉进来,便悄悄的说道:“这就是神瑛侍者么?"引着宝玉的说道:“就是。你快进去通报罢。”有一侍女笑着招手,宝玉便跟着进去。过了几层房舍,见一正房,珠帘高挂。那侍女说:“站着候旨。”(哈哈好有趣,作者这回写神仙事才敢写朱由检拟“旨”。)宝玉听了,也不敢则声,只得在外等着。那侍女进去不多时,出来说:“请侍者参见。”又有一人卷起珠帘。只见一女子,头戴花冠,身穿绣服,端坐在内。宝玉略一抬头,见是黛玉的形容,便不禁的说道:“妹妹在这里!叫我好想。”(很有趣,此时李自成还是凡夫俗子未断情缘,还不知道自己就是神瑛侍者下凡之人。)那帘外的侍女悄咤道:“这侍者无礼,快快出去。”说犹未了,又见一个侍儿将珠帘放下。宝玉此时欲待进去又不敢,要走又不舍,待要问明,见那些侍女并不认得,又被驱逐,无奈出来。心想要问晴雯,回头四顾,并不见有晴雯。心下狐疑,只得怏怏出来,又无人引着,正欲找原路而去,却又找不出旧路了。正在为难,见凤姐站在一所房檐下招手。宝玉看见喜欢道:“可好了,原来回到自己家里了。我怎么一时迷乱如此。”急奔前来说:“姐姐在这里么,我被这些人捉弄到这个分儿。林妹妹又不肯见我,不知何原故。”说着,走到凤姐站的地方,细看起来并不是凤姐,原来却是贾蓉的前妻秦氏。宝玉只得立住脚要问"凤姐姐在那里",那秦氏也不答言,竟自往屋里去了。(李自成以为李岩复活,回到自己西安行宫里了,却原来是秦可卿宸妃,见她回身进屋去了不理他。)宝玉恍恍惚惚的又不敢跟进去,只得呆呆的站着,叹道:“我今儿得了什么不是,众人都不理我。”便痛哭起来。见有几个黄巾力士执鞭赶来,说是"何处男人敢闯入我们这天仙福地来,快走出去!"宝玉听得,不敢言语。正要寻路出来,远远望见一群女子说笑前来。宝玉看时,又象有迎春等一干人走来,心里喜欢,叫道:“我迷住在这里,你们快来救我!"正嚷着,后面力士赶来。宝玉急得往前乱跑,忽见那一群女子都变作鬼怪形像,也来追扑。(迷糊间,原来这些都是多尔衮的八旗追兵。)


      IP属地:上海373楼2022-05-01 20:51
      回复
        宝玉正在情急,只见那送玉来的和尚手里拿着一面镜子一照,说道:“我奉元妃娘娘旨意,特来救你。(这句要让我如何胡诌呢>口<,难道皇太极升天后大发慈悲?阻止了清兵追杀李自成?好吧,反正作者也是在胡诌。)”登时鬼怪全无仍是一片荒郊。宝玉拉着和尚说道:“我记得是你领我到这里,你一时又不见了。看见了好些亲人,只是都不理我,忽又变作鬼怪,到底是梦是真(贾宝玉仍然不明白,因为他仍然在梦中,李自成在作者的梦中依然是个贾宝玉),望老师明白指示。”(读者们很想再次看到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众多姐妹久别再缠绵,因为如此悲伤的故事希望有个安慰的结局,但作者偏不让读者如意。)那和尚道:“你到这里曾偷看什么东西没有?"宝玉一想道:“他既能带我到天仙福地,自然也是神仙了,如何瞒得他。况且正要问个明白。”便道:“我倒见了好些册子来着。”那和尚道:“可又来,你见了册子还不解么!世上的情缘都是那些魔障。只要把历过的事情细细记着,将来我与你说明。”说着,把宝玉狠命的一推,说:“回去罢!"宝玉站不住脚,一交跌倒,口里嚷道:“阿哟!”(到此,二游太虚幻境,见到的熟人,都是已经死去的历史人物。作者给我们展现了情根了断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IP属地:上海374楼2022-05-01 20:55
        回复
          第一百十七回,有段笑话特别有意思。贾蔷,书中此名就是在嘲弄孙可望,军中唤做“一堵墙”,有名无实。【以后邢大舅输了,众人要他唱曲儿,他道:“我唱不上来的,我说个笑话儿罢。”贾蔷道:“若说不笑仍要罚的。”邢大舅就喝了杯,便说道:“诸位听着:村庄上有一座元帝庙,旁边有个土地祠。那元帝老爷常叫土地来说闲话儿。一日元帝庙里被了盗,便叫土地去查访。土地禀道:‘这地方没有贼的,必是神将不小心,被外贼偷了东西去。’元帝道:‘胡说,你是土地,失了盗不问你问谁去呢?你倒不去拿贼,反说我的神将不小心吗?’土地禀道:‘虽说是不小心,到底是庙里的风水不好。’元帝道:‘你倒会看风水么?’土地道:‘待小神看看。’那土地向各处瞧了一会,便来回禀道:‘老爷坐的身子背后两扇红门就不谨慎。小神坐的背后是砌的墙,自然东西丢不了。以后老爷的背后亦改了墙就好了。'元帝老爷听来有理,便叫神将派人打墙。众神将叹口气道:‘如今香火一炷也没有,那里有砖灰人工来打墙!’元帝老爷没法,叫众神将作法,却都没有主意。那元帝老爷脚下的龟将军站起来道:‘你们不中用,我有主意。你们将红门拆下来,到了夜里拿我的肚子垫住这门口,难道当不得一堵墙么?’众神将都说道:‘好,又不花钱,又便当结实。’于是龟将军便当这个差使,竟安静了。岂知过了几天,那庙里又丢了东西。众神将叫了土地来说道:‘你说砌了墙就不丢东西,怎么如今有了墙还要丢?’那土地道:‘这墙砌的不结实。’众神将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墙,怎么还有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谅是真墙,那里知道是个假墙!’”众人听了大笑起来。】元帝指元春皇太极建立的清朝,那外贼指的就是反清复明的贼,因为明朝灭亡后,南明就成了不被承认的政权组织。而此时可能就是贾蔷归降清朝后的事,不然为什么用个龟字呢,已经做了王八。龟将军指孙将军孙可望,土地神指地方官。红门就是朱门,明代的门,风水不好,大清朝怎能允许内贼开后门呢,所以要封掉。如今年年战争大局初定,如何能有多的军饷来加派镇守,于是孙将军站出来了,但仍然被盗,他的“一堵墙”名号便成了笑柄。第四十回龄官画蔷,实际上隐的就是一个东林文弱书生在那里造墙,构筑军事设施,抵御流贼李自成(贾宝玉)。之后下起了倾盆大雨,危机得到暂时解除。宝玉比画了一下,十八画,见下面繁体蔷字。后世被读者意淫成龄官爱蔷,达成了此书效果。


          IP属地:上海375楼2022-05-01 20:56
          回复
            第一百十八回,曹雪芹又在引经据典了,贾宝玉拿了《秋水》一篇在那里细玩。《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认识外物。身外之物,超脱于功名利欲,超脱于物欲之外、超脱于凡夫俗子,超脱于俗事。
            《秋水》中有一段庄子与惠子辩论的话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从唯物主义观来看惠子战胜了庄子,因为他逻辑正确。但是,庄子头一句说鱼儿从容出游,是鱼儿在游乐也。最后回答惠子,因为我庄子此时是快乐的,所以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你不懂我的内心,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如果你仍然用逻辑解释庄子最后一句,那就不理解庄子在表达什么。庄子是在提醒惠子,重点不在鱼儿在于我的内心,内心情感是无法用逻辑来理解的。这便是与物同乐,反真者在我,庄子答辩胜过惠子。男女情感无法弥合缝补,就是因为互相不理解、不谅解、不信任、不承担,都只为自己,战争政治也是如此。


            IP属地:上海376楼2022-05-01 20:57
            回复
              作者把宝玉(李自成)比作公孙龙,宝钗(吴三桂)比作庄子。而宝玉自认为是庄子,宝钗是公孙龙。下面就是宝玉宝钗之间的争论。【宝玉见他这般,便道:“你这又是为什么?”宝钗道:“我想你我既为夫妇,你便是我终身的倚靠,却不在情欲之私。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宝玉也没听完,把那书本搁在旁边,微微的笑道:“据你说人品根柢,又是什么古圣贤,你可知古圣贤说过‘不失其赤子之心’。那赤子有什么好处,不过是无知无识无贪无忌。我们生来已陷溺在贪嗔痴爱中,犹如污泥一般,怎么能跳出这般尘网。如今才晓得‘聚散浮生’四字,古人说了,不曾提醒一个。既要讲到人品根柢,谁是到那太初一步地位的!"宝钗道:“你既说‘赤子之心’,古圣贤原以忠孝为赤子之心,并不是遁世离群无关无系为赤子之心。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若你方才所说的,忍于抛弃天伦,还成什么道理?”宝玉点头笑道:“尧舜不强巢许,武周不强夷齐。”宝钗不等他说完,便道:“你这个话益发不是了。古来若都是巢许夷齐,为什么如今人又把尧舜周孔称为圣贤呢!况且你自比夷齐,更不成话,伯夷叔齐原是生在商末世,有许多难处之事,所以才有托而逃。当此圣世,咱们世受国恩,祖父锦衣玉食,况你自有生以来,自去世的老太太以及老爷太太视如珍宝。你方才所说,自己想一想是与不是。”宝玉听了也不答言,只有仰头微笑。】贾宝玉就是在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自以为至达已。最后宝钗说的话让宝玉抓住了把柄,“当此圣世”实际上是当此乱世,不可同日而语,宝玉笑口不答,此所以宝玉要出家。宝钗又劝他走正道,博得一第历史名位,“从此而止”从此改邪归正。宝玉说这“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你吴三桂就知道仕途经济这一条路,明朝灭亡后又去服侍清朝,我李自成不愿意被绑在这条绳子上。接着袭人说了一番话,“就是二爷不以夫妻为事,也不可太辜负了人心”这句是重点,李自成到此时已经辜负了天下人心,李自成自知理亏,低头不语。注意对宝钗的话是仰头微笑,对袭人的话是低头不语。后贾兰来了请教宝玉文章,宝钗便回屋里,【心中细想宝玉此时光景,或者醒悟过来了,只是刚才说话,他把那“从此而止”四字单单的许可,这又不知是什么意思了。】宝钗不知,我来解惑。宝玉心中的念头自然是从此悬崖撒手,遁世而去。


              IP属地:上海378楼2022-05-01 20:58
              回复
                第一百二十回,此回末尾处,也是相当重要的。中国古人弯弯道道实在是多,见下面一大段文字煞费脑筋。不解释清楚,会对表意以及隐意构成巨大混乱。
                【士隐笑道:“一念之间,尘凡顿易。老先生从繁华境中来,岂不知温柔富贵乡中有一宝玉乎?"雨村道:“怎么不知。近闻纷纷传述,说他也遁入空门。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绝。”士隐道:“非也.这一段奇缘,我先知之。昔年我与先生在仁清巷旧宅门口叙话之前,我已会过他一面。"雨村惊讶道:“京城离贵乡甚远,何以能见?"士隐道:“神交久矣。”雨村道:“既然如此,现今宝玉的下落,仙长定能知之。”士隐道:“宝玉,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从此夙缘一了,形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高魁子贵,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之宝,非凡间可比。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雨村听了,虽不能全然明白,却也十知四五,便点头叹道:“原来如此,下愚不知。但那宝玉既有如此的来历,又何以情迷至此,复又豁悟如此?还要请教。”士隐笑道:“此事说来,老先生未必尽解。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一番阅册,原始要终之道,历历生平,如何不悟?仙草归真,焉有通灵不复原之理呢!"雨村听着,却不明白了。知仙机也不便更问,因又说道:“宝玉之事既得闻命,但是敝族闺秀如此之多,何元妃以下算来结局俱属平常呢?"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所以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雨村听到这里,不觉拈须长叹,因又问道:“请教老仙翁,那荣宁两府,尚可如前否?"士隐道:“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雨村低了半日头,忽然笑道:“是了,是了。现在他府中有一个名兰的已中乡榜,恰好应着`兰'字。适间老仙翁说`兰桂齐芳',又道宝玉`高魁子贵',莫非他有遗腹之子,可以飞黄腾达的么?"士隐微微笑道:“此系后事,未便预说。”雨村还要再问,士隐不答,便命人设俱盘飧,邀雨村共食。】


                IP属地:上海379楼2022-05-01 20:59
                回复
                  这大概就是现在有些人认为贾宝玉就是补天石,就是通灵宝玉,影射传国玉玺的来源之一吧。当年,甄士隐梦游太虚幻境,见到过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神交已久。然后说宝玉即宝玉也,贾宝玉就是通灵宝玉。乍一看这曲解似乎没有问题,意思通顺,但还需要结合下文来理解。那年清兵入关查抄明朝之前,吴三桂与朱由检分离之日,就是亡国日,朱由检离魂,吴三桂降清。此玉早已离世,这离世不是指某人去世,因为后面说它为了避祸也为撮合,避的什么祸,避开抄家,抄明朝的家,撮的什么合,撮甄宝玉与宝钗的结合,多尔衮和吴三桂的结合。所以此玉不是指某个人,它就是块通灵的宝玉,宝玉即宝玉也,也就是贾宝玉名字这宝玉二字,即天奇地灵之宝也,指的就是通灵宝玉,这通灵宝玉实际影射的就是块假玉玺,蠢物,无才补天。此段对宝玉是按天地相通的神幻世界来解释的,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的灵性,人的灵性去了,就变得痴呆,李自成就变得六神无主。这不经让人联想,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操控着下凡的神瑛侍者,都是这顽石惹的祸,这顽石就是探春所说的妖孽作怪,有意要让李自成和朱由检还债的还债,了结前缘。所以,作者一直说它是蠢物。如果说蠢物理解成此书是在表达人间浮华,过眼云烟,劝人弃世,这就不合法了,这属于诱骗强迫,不符合佛家的佛缘之说。又或有人说,宝玉即宝玉也,贾宝玉就是甄宝玉。那就更离谱了,居然胆敢推翻我对此书所有合理性解释,让此书变成混沌不堪的蒙昧之书,又有何理喻可言。


                  IP属地:上海381楼2022-05-01 21:03
                  回复
                    从此夙缘一了,形质归一。来人间经历了一番,夙愿已了,神形合一,复归补天石原态。又稍显神通,让甄宝玉(多尔衮)高魁子贵,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之宝,非凡间可比。贾宝玉与甄宝玉必须解释得清清楚楚,才不至于混乱。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贾雨村很想知道李自成的下落,甄士隐给他来个答非所问,因为作者本来就不能确定李自成的下落,李自成出家只是一个传说。贾雨村问,为什么元春以下其他钗裙结局都写的如此平凡呢?作者有意避开皇太极是如何死的,不能写,而主子黛玉、秦可卿等之死也没按史实,用了病逝这稀疏平常的结局。丫鬟上吊投井触柱而亡者有之,但不算闺秀,不在贾雨村问的范围。甄士隐的回答是,上层历史人物都是从情天孽海中而来的仙子下凡历劫,古今人物不可犯淫,连情字也沾不得,所以,崔莺莺苏小小等,无非是仙子动了凡心,而宋玉司马相如等的爱情故事,大多是文人的口无遮拦。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更糟了(\("°Д°)/生无可恋的感觉),意即:小说中人物情越深的灾难越大,情浅的就显得平淡。红楼梦整部书最缠绵的是哪一回,就是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其次缠绵的情节,就是晴雯之死、司棋之恨,金钏之烈、鸳鸯之绝、入画之悲、二姐之苦、三姐之义、妙玉之悟、宝钗之难、袭人之悔、凤姐之劳,如此等等。积善得福报,淫乱招灾祸,这是古今的定理。现今荣宁二府,善者修缘,比如钱谦益,修补汉满关系;恶者悔祸,比如农民起义者,自悔当初为什么要起义,现在又帮助明季反清复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未来,天道轮回,汉家复兴也是自然的道理。雨村又问:李自成难道有什么遗腹子吗,将来可以飞黄腾达?士隐笑道:这是后事,俺也不知道!ㄟ( ▔, ▔ )ㄏ


                    IP属地:上海382楼2022-05-01 21:04
                    回复
                      甄士隐就是在装神弄鬼,唬得贾雨村一愣一愣的0.0 。至于此书最后这些对话,作者看到过怎样的历史信息,我也是不知道的,因为看与不看是有很大感受区别的,有作者看到过的历史信息才会更好理解作者的想法。古人不断创造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并乐此不疲,是有意义所在的。人总是努力让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因为正能量太容易不经意间转化成负能量。比如天罡地煞一词,很明显天为阳地为阴,天上都是得道升仙的神仙,而人间则是煎熬中修行的凡人,修行得好会升天修行不好下地狱。同样天上的仙子一念间出了问题,就会堕入凡间历劫,修行得好更上一层入九重天。也可以用现代物理模型来解释,比如一个原子,原子核的质子是正极,电子好比人类为负极,电子获得能量发生跃迁入高能极升入天堂,失去能量跃迁入低能极堕入地狱。如果逆向思维,天堂即地狱,地狱即天堂,那就是另一种反物质形态了。所以我支持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论。庄子的人之初性本善论可能要到反物质搞清楚了才能理解。


                      IP属地:上海383楼2022-05-01 21:05
                      回复
                        小说最后,空空道人遇见贾雨村,贾雨村说自己已经尽知此事了,让他把石头记一书传给后世的曹雪芹,又不知隔了几世几代,找到曹雪芹时,见他正在翻阅历来古史。如果红楼梦不是一部历史小说,那作者这样写就是毫无意义的废话。这些最后的内容,以及开篇的一些内容,是后来者增加的,原作者曹雪芹是不会这样写自己的。这有点象给一幅古画写拓文题跋,加盖印章什么的。从这书中结尾,可知曹雪芹并非当事人,贾雨村是当事人,叫空空道人将抄写的石头记留给后世的曹雪芹。这样就产生了逻辑上的矛盾,如果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那石头记又是哪里来的。所以不要用逻辑说话,这是曹雪芹之后的补者增加的幻笔,同一部书不同书名而已。就如同女娲创造了人类,那女娲又是谁创造的呢?当然还是人创造的呀,很矛盾吧。所以这人就是曹雪芹,女娲就是那令人迷惑的《石头记》。


                        IP属地:上海384楼2022-05-01 21:07
                        回复
                          渺渺真人就是跛足道人,茫茫大士就是癞头和尚,他们两在人间幻化的形象,实际就是代表了自残的汉族人,用了跛足两个字;另一个是耍赖皮的满族人,用了癞头两个字,秃头上长疮。回想一下宝钗的金锁是谁给的。这并无辱没佛道之意,实为了形体影射,一个有发髻,一个无发髻,汉人与满人的形象。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万境归空。空空道人是曹雪芹的朋友,将曹雪芹写的石头记抄录了去,见到后面又增加了不少批文注解,他看完此书后没明白被曹雪芹嘲笑一番,“说你空,原来你肚里果然空空”,胸无点墨,于是曹雪芹就给他朋友起了空空道人这个名字。空空道人理解后,也嘲笑曹雪芹:“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但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空空道人将自己从曹雪芹那里抄来的那份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实际过程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不然红楼梦开篇时空空道人已经改名为情僧,为什么书尾又写成空空道人呢,而不写作情僧呢。所以,不管是曹雪芹还是后来者写的,他们是不按逻辑顺序来的。另外注意空空道人明明是道人却自己改名成情僧,这不是作者的笔误,是有内涵的,从道人转成僧人,意思就是从侍奉汉人皇帝转而侍奉满人皇帝,劝世人不要执拗,要释情,因为空空道人已经领悟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留发髻也好,剃发留辫子也罢,表面的东西并不重要,不必执念。但仍然有情僧这个情字,保有一颗中华之心,情如何连系到心,注意情字左半边是个什么字,古人也常说:情由心生。这才是大手笔应该有的心态。清代的汉人大臣都是这样在做的,传承华夏文明,感化满族皇帝,如张廷玉、朱珪、曹振镛、刘墉、纪晓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林则徐等等,当然还有令人不齿的范文程、吴三桂、洪承畴等等一大批人才。两百多年来,学子们前赴后继,清朝也从来不缺人才,这得归功于有如此这般豁达的思想。而曹雪芹呢,肯定也是别号或昵称,至于是谁,我就不太关心了,就象我不太关心罗贯中是谁一样,因为他们已经作古,我只关心他们的思想。不但作者不知,不是不知道作者是谁,而是作者不是经历者所以不知情。如果说不知作者是谁这理解是对的,那说不知道阅者(读者)是啥意思呀,难道还需要去知道读者是谁吗。后人写道:“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人人都想做那春秋大梦,做皇帝谁不想呢。别再笑世人痴心妄想了,李自成的荒唐越发让人可悲可叹也。就算是女人也想当皇帝,谁不想当皇帝呢,所以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路人甲仰笑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路人乙撇嘴道: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最后再慎重申明一下,这部小说绝不是在反清复明,如同三国演义一样,只是众多历史演绎小说中的一部,不是政治宣传手册,而这演绎的成分还只是附加产品。读者完全可以排除深层的内容,欣赏表面的风景,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虽然带着大量的情在里面,那只是作者带着文人的情怀看历史。说反封建的,我也只能说是带着现代人的头脑看古人。


                          IP属地:上海385楼2022-05-01 21:12
                          回复
                            2022年2月6日,今日听欧丽娟老师的讲解,我似乎又对作者的人文精神感触更多了些。明朝末年的历史,使得后世对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朱由检、吴三桂、钱谦益、以及东林十二官、等等等等,对这些历史人物诽谤太多,大多数人都在骂。所以作者才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将重点放在他们身上,以局部史书形制刻画这些隐写的角色,并塑造成清澈如水般的女儿形象,呆萌的贾宝玉,知恩图报的刘姥姥。作者所表达的主张很明显,这些人并非极善也非极恶,属于第三类人,一些善恶混杂的悲剧性历史人物,所以为他们立传,写他们身上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将历史人物写的更加普世人情化,这在史书中是难以感受到的。


                            IP属地:上海386楼2022-05-01 21:13
                            回复
                              《大义觉谜录》之八,对孔子《春秋》大义之说,岂可以乱臣贼子之心。【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春秋》大义,未经先儒讲讨,有明三百年,无一人深悉其故。幸得东海夫子秉持撑柱”等语。孔子成《春秋》,原为君臣父子之大伦,扶植纲常,辨定名分。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今曾静以乱臣贼子之心,托《春秋》以为说,与孔子经文判然相背,无怪乎明三百年无一人能解。不但元、明之人,即汉、唐、宋以来之儒,亦无人能解也。惟逆贼吕留良凶悖成性,悍然无忌,与曾静同一乱贼之性,同一乱贼之见,所以其解略同耳。曾静之恶逆大罪,肆诋朕躬,已为自古乱臣贼子所罕见。而吕留良张狂吠,获罪于圣祖,其罪万死莫赎,宜曾静之服膺倾倒,以为千古卓识。可问曾静,吕留良所说《春秋》大义,如何昭然大白于天下?吕留良是域中第一义人,还是域中第一叛逆之人?着他据实供来。
                              曾静供:弥天重犯僻处山谷,离城甚远,左右邻里,无读书士子,良师益友就正,因应试州城,得见吕留良所本朝程墨,及大小题,房书诸评。见其论题理,根本传注,文法规矩先进大家,遂据僻性服膺,妄以为此人是本朝第一等人物,举凡一切言议,皆当以他为宗。其实当时并未曾晓得他的为人行事何如。而中国有论管仲九合一匡处,他人皆以为仁,只在不用兵车,而吕评大意,独谓仁在尊攘。弥天重犯遂类推一部《春秋》也只是尊周攘夷,却不知《论语》所云“攘”者止指楚国而言,谓僭王左衽,不知大伦,不习文教,而春秋所摈,亦指吴楚僭王,非以其地远而摈之也。若以地而论,则陈良不得为豪杰,周子不得承道统,律以《春秋》之义,亦将摈之乎。况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其说载于《孟子》,更大昭著者也。由是看来,在当时吕留良固为背谬之极,而弥天重犯信而宗之,尤为失之千里矣。但吕留良议论弥天重犯所见者止此。其余文字著作,并不曾见过。惟到雍正五年,有学徒张熙,到浙江购书,到吕家传得吕留良题《如此江 山图》及《钱墓松歌》诗。彼时闻之,不觉惊异,不敢信以为然,随复得谣言,叠叠惑乱,遂疑他的话是实,且妄悔当身大义之不能早闻。今奉旨将吕留良家藏旧作日记纂一本、诗集一本、日记草本四束、抄本文集四本、散诗稿一束赐看。其中不惟错看《春秋》,罪与弥天重犯同。且竟有讥诋圣祖皇帝处。


                              IP属地:上海388楼2022-05-01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