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这日宝钗生日,全家聚在一起看戏,中间宝钗给宝玉念了一支【寄生草】:
漫拭英雄泪,相辞乞士家。
谢恁个慈悲,剃度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首词表现的英雄末路思想,对此书主体思想有很大意义。此后宝玉对其中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有所感悟,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无立足境,方为干净。
此一偈就是二十年来辨是非的一次详细的补充。这就是在说: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你拉拢我我拉拢你。没有了是非争端,人们才能静下心来解决问题。问题也解决了,人们才能得到一个安定的人世间。一般来说人们理解成这样也就可以了,但黛玉补充了句更彻底的话。没有了人世间,什么也就不想了。宝玉悟不了,所以他仍然在继续寻是非,等他彻底放下了,最终才能回归本源,与黛玉永远结合。非常微妙的结局导向,也是非常完美的结局,可惜宝玉悟不了。最后一句单独不成立,必须融合上面三句才能成为整体。这情节很令人回味,上面三句充满了李自成的争斗的人生,最后一句就是英雄末路,悬崖撒手。作者用情之深难以言表。黛玉说宝玉如此愚笨,还参什么禅。此诗句是模仿禅宗六祖惠能与神秀对偈,神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慧能后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于禅学的领悟性高下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