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75贴子:2,995,784

回复:《五千言》正解——有史以来第一解 亦文注/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故: gù
<连>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
帛甲五千言,用了64个故字。都是连词之用法,表示前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正确把握因果关系,就可以避免一系列断句和注解错误。比如:
无,名A
有,名B
故:
恒无,欲也,以观无妙,
恒有,这是所需要的,以观有所叫(有为什么叫有)。
无有两者,同出异名,其共同体命名为玄。
这有了玄(之有玄),……
正是故字,决定了断句只能是恒无有,欲也。


IP属地:北京55楼2021-09-30 17:17
回复
    回复:《一遍读懂道德经》是真正通解《道德经》的解读本https://tieba.baidu.com/p/7617143464
    连帛甲本都不知,还在用儒篡而成的儒家经典《道德经》,就立刻自证根没读懂《五千言》,仍在把儒术的仁义和孝慈对立起来,自打嘴巴不能自圆其说的儒篡儒解的泥潭中沉陷。
    唉,又一本浪费精力和生命的千人千解实证而已。根本不知儒篡本《道德经》自相矛盾,永不可能读懂。所谓读懂都是盲人骑瞎马的自我意淫自欺欺人而已。
    比如: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同为儒术的仁义和孝慈,自己打起来了!!真的没了仁义,孝慈就恢复了?《道德经》自打嘴巴乱放屁的垃圾活证据而已。
    可惜了贴主的豆腐脑,这一勺卤水能点醒你吗?


    IP属地:北京56楼2021-11-20 08:41
    收起回复
      第五十七章(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作者本章的观点就是教育大丈夫学生,虚怀空容,犹如橐龠,方能包容万物,成为治世有用之才: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仍然是帝王术。其他注解皆错。实心无空,就没有车、屋、器、帝才等用处和利益了。
      此外,至今为止,此章的其它注解儒解全错。


      IP属地:北京59楼2021-11-22 15:57
      收起回复
        留五千言正解,也不枉此生了。五千言就是当时的社会科学,治世学说。
        这件事已经完结,小修小补无伤大雅。剩下论语和我自创的人本经济学了。
        开历史先河,时也命也运也!帛甲70年代出土,这就是天注定的命运,前人没有。
        这件事已经完结,小修小补无伤大雅。剩下论语和我自创的人本经济学了。
        上德有德否定无德之下德。就这一点,我之前就没人懂。而这却是全书之纲:故去皮取此。治世路线之争的画龙点睛之笔。


        IP属地:北京60楼2021-12-26 14:52
        收起回复
            学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言之有据,从而结论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才是科学与真理的牢不可破性,不惧质疑性所在。也是个人信心与自信的根源与支持。欢迎一切有理有据的反驳与批评。真金不怕火炼,脚正不怕鞋歪。走你的路,任人评说去吧!
            有人说:”你这言之有据啊太不靠谱了,社会学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啊!道德经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啊!你都能把它拧到一起去,我感觉你聊聊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拉比聊老子好,看了整个这一段的聊天,你时时刻刻都没忘了,你那本书要名垂千古,早已经背离了老子的思想……”
            其实,说空话无用,能真挑刺出来才是高人!当然必须有理有据,而不是个人想当然。


          IP属地:北京61楼2021-12-26 17:19
          收起回复
            道儒皆为帝王术,独尊儒术为何故?周公汉武为皇家,私有制下必然处!
            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道不相同不相谋,对牛弹琴牛无错!


            IP属地:北京62楼2021-12-27 10:55
            回复
                有一个老师教孩子读《论语》,读到一句叫“都都平丈我”。学生都听不懂了,什么叫都都平丈我?学生问什么意思。这个老师比较蛮横:“你背就完了,我教你,你就背,你管那么多?”后来换了一位新私塾老师这里念的是‘郁郁乎文哉’的时候,学生认为这个新老师读错,不来上学。于是大家都说:‘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
                事实上啊,原文是“郁郁乎文哉”,这位老师把“郁郁”不知怎么看成了“都都”,“乎”看成了“平”,“文”看成了“丈”,“呜呼哀哉”的“哉”看成了“我”。所以啊,他就把“郁郁乎文哉”读成了“都都平丈我”。这样的老师,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
                可惜这样“都都平仗我”的儒篡,在这里大行其道。群友还皆认为是真理!原文的郁郁乎文哉,成了唐吉诃德。
                而这个现象,也正是本书目前的现实待遇!
                因此,道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IP属地:北京63楼2021-12-27 12:25
              收起回复
                嗯,成道之路,八十步为圣,走百步成神。
                老子兄发表道德经的时候相当于走了六十步,恭喜你发表道德经的时候走了三十三步。


                IP属地:四川64楼2021-12-27 21:58
                收起回复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白话译文: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


                  IP属地:北京65楼2021-12-30 08:45
                  收起回复
                    鲁迅因为不懂五千言而批判道学无为,证明了什么?

                      事实证明,鲁迅和易中天,还有其他人,皆没有读懂《五千言》,都是在儒篡儒解的错谬状态下,误解和错解道学的帝王术治世大智慧,根本读不懂道学的治世处事大智若愚准则——无为而无不为,都是在自以为是想当然信口雌黄乱喷,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也!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不懂装懂,指鹿为马,因为长达3千余年时间的传抄错漏衍串,再加上儒家“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之为我所用的故意篡改歪曲,真相早已失去,要不是穿越时空2300多年的帛书甲本五千言出土问世,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理解道学五千言,也没有人能够知晓真相或其本来面目为何了。
                      因此,才可能基于出土帛甲的有史以来第一真解的“《五千言》正解”(https://mp.weixin.qq.com/s/R-gb9inMh08nBnclIDzlAw目录)诞生问世,为大家揭开被误导误解掩盖了3千余年事实真相,还《五千言》以其本来面目!
                      开篇一句上德有德、下德无德,从而上德否定下德即上德不德,就正式揭示和拉开了司马迁所说的道儒互绌——上德无为代表道学、下德有为代表儒学的两条治国路线之争的《五千言》真面目。也正式宣告所有历史注解都是儒解儒篡,必须全部推到重来,全面否定!如果你真想知道《五千言》道学的真相为何,那么你面前就只有一条明路:学习五千言正解!其它皆是误入歧途,误人子弟无止境,永不可能真正读懂《五千言》!


                    IP属地:北京66楼2022-01-12 07:20
                    收起回复
                      帛甲虎虎生风!道学如虎添翼!
                      正版猛虎下山,盗版正本清源!
                      五千言正解问世,道德经儒篡正寝!!



                      IP属地:北京78楼2022-02-01 10:36
                      回复
                        恭喜恭喜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2-02-01 11:09
                        收起回复
                            大家都不能小看了道!道学眼中,道是天地母,即宇宙的源点,宇宙诞生之大路,非恒道也!为什么取“道”为其名字?就是因为它乃是世界诞生的途径,道路。若把现实宇宙看作电脑上的虚拟世界,那么道就是电脑。没有电脑,它上面的虚拟世界还会有吗?谁又知道,我们的现实宇宙不就正是这样一个虚拟世界呢?——一掉电,一切归于无!所以,无,名万物之始也。
                            当然,作者论如此之道,最终目的是为治国找个源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其原理通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始终。什么工农业以及将来的任何时代,都概莫能外——只要电脑还开着,就有效。


                          IP属地:北京80楼2022-02-04 10:48
                          收起回复
                            失道矣而后德,这个德会是上德吗?无为而无以为也的上德失道了?
                            有诗为证:
                            有脑不用等于无,
                            自作聪明贻误汝,
                            不知德中分上下,
                            失道后德入迷途!


                            IP属地:北京82楼2022-02-04 18:10
                            回复
                              把道德经第一张第二个字《可》搞明白古代当什么讲再张嘴,用现代语法解释?牙掉了满地!
                              第七个字《名》指什么?


                              IP属地:辽宁84楼2022-02-08 20: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