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83贴子:2,996,143

回复:《五千言》正解——有史以来第一解 亦文注/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帛书甲本五千言第47章(通行本第1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原本非常简洁的言有君范文,被后儒胡断瞎扯成了千人千解:
我说的道,可以论述——道,可道也,
不是通常所说的那些普通的道如天道,岔道等——非恒道也(实际上字之曰道,确实不是普通的道)
我说的名(即概念),也可以论述——名,可名也
也不是通常所说的那些普通名字如人狗山田等——非恒名也
(下面的命名实证了作者的“名”确是非同寻常——非恒名也):
无,可称为(命名为)万物的起始或源头——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可称为万物的母亲或生身老娘——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因此(这个故很关键,它确定了无有是因,接着的恒无恒有是果,是适应观察无有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恒无,是我欲求(所需要的),用以观察“无”之奥妙——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也是我欲求,用以观察“有”为什么叫有(端倪)——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观察结果是:有无两者同出异名(即对立统一),我给两者的共同体起了个名字叫“玄”——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
而这玄,就是认识和打开宇宙众多奥妙的大门——之有玄,众眇之门。
原本多么简单易懂的道哲学本体论基本概念的一件事?却被儒篡儒解和错误断句“有名、恒有欲也、玄之又玄”等给误导成了千人千解的发昏章。当然,更详细的注述,可以参见本人的公众号:五千言正解。有注解史来第一解。
https://mp.weixin.qq.com/s/R-gb9inMh08nBnclIDzlAw目录。
注意:
1、作者自证“有名,万物之母”是误导欺骗。因为“天下之物生于有”,所以,只能是“有”,而不是“有名”,可称为“万物之母”。旁证:名称是人给的,天地会产生于人之后吗?有名,怎么可能成为天地之母?所以,有名断句是错断,误人子弟无止境。
名,这里是“可称为”之意,也是“可命名为”之意。作为不严格的定义来看比较合适。
2、恒无、恒有,欲也(欲求的环境),用以观察了解刚定义的有无的概念内涵:以观其眇、噭。观察探讨结果是:有无两者同出异名,起个名字,叫做玄。
之有玄,众眇之门。这玄,就是打开宇宙奥妙的大门。全文逻辑连贯,一气呵成,文理清晰,所以是作者“言有君”的最佳实证。唯一正解,其它全是错解。


IP属地:北京47楼2021-09-13 15:09
回复
    关于儒学的源头问题
      有黄先生说:「尧舜禹帝相传的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儒家文化。道家就是从这里分立出来的,是后来的。
      到了消毒这里,成了儒家篡改道家的东西了,这是不懂历史啊!抓了个儒道互绌大作文章,贬斥儒家,岂不罪过?
      儒家是道家的祖宗。要懂得源头,从源头解读。」
      你别说,这黄先生还真是无知者无畏,震撼开牙,真是敢于信口雌黄乱喷——尧舜禹成了儒家文化的源头了?那么,你让公认周公姬旦是儒学奠基人的公论何等汗颜呀!你的立论证据在哪里呢?后儒伪造的“大禹谟”,难道就是你的立论源头?


      19世纪的乌干达王宫。所以,3千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为什么会是禅让制?因为根本没有财富的大量积累以及由此而来的私有制!一切自然而然的原生态公有制社会模式,没有阶级、阶级矛盾和压迫与反压迫的阶级斗争。以血缘为纽带的血缘母系氏族社会制度为主体。所以,道学才会提出“复结绳而用之”的公有制社会制度模式理想。由此也可证,“人心惟危”的所谓的“大禹谟”,纯属私有制度下才可能会产生的后儒伪造言论。


    IP属地:北京50楼2021-09-23 14:31
    收起回复
        如何理解儒家拉大旗作虎皮的所谓尧舜禹“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据传说,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就是这十六个字。后来禹又传给汤,汤传给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又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这个传承过程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因此称为“十六字心传”。孔门儒学,则主张根据这十六个字去治理国家、教化人民。
        《大禹谟》毕竟是伪古文。虽然现在很多学者认为伪古文尚书不会全无根据,但在没有过硬地下材料印证或可靠文献钩稽的情况下,还是不能作为上古史材料引征。
        所谓十六字心法,实经朱熹发明光大,来论证其心性之学的合法性,道统的正当性。实际上,尧舜禹作为信史,目前尚可怀疑,更不必说什么“心传”了。所谓三圣的心传,只是传言,根本没有实证,当然不足为信。
        《朱子语类》:“书中可疑诸篇,若一齐不信,控倒了六经”。可以看出朱熹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伪《古文尚书》在宋代已经被质疑很多了,包括朱熹自己在内;另一方面,这“虞廷十六字”却是儒学、理学的思想渊源所在,故明知假货,却也要出于儒术私利也必须维护。
        最后说说这十六字的来源。考定这四句是抄袭《荀子•解蔽》所引《道经》三句加《论语•尧曰》一句而成。具体可去翻翻这些书,就不一一陈列了。
        退一步讲,即使“大禹谟”是真的,也不过是孔儒狐假虎威,拉“三代”大旗用作虎皮的遮羞布而已,又如何能由此反证尧舜禹成了儒家的创始人?这可真是“狗带嚼子——满嘴胡勒”的典型,盗版贼胆比孔老二还壮得多哇!


      IP属地:北京51楼2021-09-23 14:45
      收起回复
          《大禹谟》是伪古文!后世儒学整理编撰《大禹谟》,目的是为了上联《尧典》《舜典》,下接《商书》《周书》各篇,构建“二帝三王”的古史体系,以宣扬古帝一脉相承的道统,由此宣扬儒学的正统性。
          结合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社会制度下,整个氏族乃是一个大家庭,人心纯朴自然,根本就不存在谋私才需要的“人心惟危”之类的伪善手段的用武之地。从母系氏族社会模式,比如现代文明下的母系氏族——云南摩梭族,可知这所谓的“人心惟危”的儒学心传,不过是私有制社会制度下才可能产生的“知快出有大伪”的社会现象的产物。再结合“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的道学坚守无为中心思想,可知其不过是对私有制再加上道学的思考和总结而产生的结论。
          华夏的私有制,从大禹帝位传子正式开始确立!所以,所谓天下需要治理,只能是在私有制产生、贫富不均矛盾出现从而需要平抑社会贫富差距和矛盾之后。母系氏族社会模式,血缘关系就搞定了一切,根本无需什么人为治理——可以参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把大禹谟提到私有制产生之前,恰是儒家伪造者不懂人类发展史和私有制、国家起源原理的无知实证,也是其属于伪造的典型实证。
          其实,从华夏的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就知道大禹谟必然属于伪书。其他的都不用看。华夏的私有制,夏朝的大禹传位于子开始确立。之前的原始公有制历史如黄帝等都是传闻。尧舜禹,禅让制,则必须以公有制为根基。因到了夏商周,那就是奴隶制了。
          尧舜禹之间,就是私有制社会制度的萌芽期,到禹传位于子开始确立私有制。夏商周礼,就是维护私有制的意识形态和相应社会制度,到周礼才大成。五千言问世,抨击礼制:乱之首也。又提出“复结绳而用之”的社会理想,就是想要回归原始公有制社会制度的怀念。所以,道学必然失败——不符合私有制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五千言至晚问世于商末周初,即周朝建立时期,公元前11世纪左右,距今3千年以上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的老聃等人最多则只是个默写者,根本不可能是原创。因为适应奴隶制时代的礼制早已没落完蛋了,何须批判?


        IP属地:北京52楼2021-09-23 15:09
        回复
            从礼制问世到梦想“克己复礼”的孔儒,其实都是私有制的宠儿——不过周儒对应的是奴隶制社会,孔儒对应的是封建制社会,二者都是以维护皇家天下私有制为己任。而这也就是梦见周公的孔老二能够成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奥秘所在。随着最后一任封建王朝大清朝的终结,国民共和制制度的诞生,孔老二儒术维护封建王朝的历史使命已经完结了。而新中国开启的社会主义制度,则已经开始了否定之否定的公有制社会制度萌芽了,所以,以天下为公为目标和理想的道学大放光彩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公有制的新纪元,实际上已经开启!


          IP属地:北京54楼2021-09-24 01:46
          收起回复
            故: gù
            <连>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
            帛甲五千言,用了64个故字。都是连词之用法,表示前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正确把握因果关系,就可以避免一系列断句和注解错误。比如:
            无,名A
            有,名B
            故:
            恒无,欲也,以观无妙,
            恒有,这是所需要的,以观有所叫(有为什么叫有)。
            无有两者,同出异名,其共同体命名为玄。
            这有了玄(之有玄),……
            正是故字,决定了断句只能是恒无有,欲也。


            IP属地:北京55楼2021-09-30 17:17
            回复
              回复:《一遍读懂道德经》是真正通解《道德经》的解读本https://tieba.baidu.com/p/7617143464
              连帛甲本都不知,还在用儒篡而成的儒家经典《道德经》,就立刻自证根没读懂《五千言》,仍在把儒术的仁义和孝慈对立起来,自打嘴巴不能自圆其说的儒篡儒解的泥潭中沉陷。
              唉,又一本浪费精力和生命的千人千解实证而已。根本不知儒篡本《道德经》自相矛盾,永不可能读懂。所谓读懂都是盲人骑瞎马的自我意淫自欺欺人而已。
              比如: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同为儒术的仁义和孝慈,自己打起来了!!真的没了仁义,孝慈就恢复了?《道德经》自打嘴巴乱放屁的垃圾活证据而已。
              可惜了贴主的豆腐脑,这一勺卤水能点醒你吗?


              IP属地:北京56楼2021-11-20 08:41
              收起回复
                第五十七章(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作者本章的观点就是教育大丈夫学生,虚怀空容,犹如橐龠,方能包容万物,成为治世有用之才: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仍然是帝王术。其他注解皆错。实心无空,就没有车、屋、器、帝才等用处和利益了。
                此外,至今为止,此章的其它注解儒解全错。


                IP属地:北京59楼2021-11-22 15:57
                收起回复
                  留五千言正解,也不枉此生了。五千言就是当时的社会科学,治世学说。
                  这件事已经完结,小修小补无伤大雅。剩下论语和我自创的人本经济学了。
                  开历史先河,时也命也运也!帛甲70年代出土,这就是天注定的命运,前人没有。
                  这件事已经完结,小修小补无伤大雅。剩下论语和我自创的人本经济学了。
                  上德有德否定无德之下德。就这一点,我之前就没人懂。而这却是全书之纲:故去皮取此。治世路线之争的画龙点睛之笔。


                  IP属地:北京60楼2021-12-26 14:52
                  收起回复
                      学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言之有据,从而结论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才是科学与真理的牢不可破性,不惧质疑性所在。也是个人信心与自信的根源与支持。欢迎一切有理有据的反驳与批评。真金不怕火炼,脚正不怕鞋歪。走你的路,任人评说去吧!
                      有人说:”你这言之有据啊太不靠谱了,社会学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啊!道德经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啊!你都能把它拧到一起去,我感觉你聊聊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拉比聊老子好,看了整个这一段的聊天,你时时刻刻都没忘了,你那本书要名垂千古,早已经背离了老子的思想……”
                      其实,说空话无用,能真挑刺出来才是高人!当然必须有理有据,而不是个人想当然。


                    IP属地:北京61楼2021-12-26 17:19
                    收起回复
                      道儒皆为帝王术,独尊儒术为何故?周公汉武为皇家,私有制下必然处!
                      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道不相同不相谋,对牛弹琴牛无错!


                      IP属地:北京62楼2021-12-27 10:55
                      回复
                          有一个老师教孩子读《论语》,读到一句叫“都都平丈我”。学生都听不懂了,什么叫都都平丈我?学生问什么意思。这个老师比较蛮横:“你背就完了,我教你,你就背,你管那么多?”后来换了一位新私塾老师这里念的是‘郁郁乎文哉’的时候,学生认为这个新老师读错,不来上学。于是大家都说:‘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
                          事实上啊,原文是“郁郁乎文哉”,这位老师把“郁郁”不知怎么看成了“都都”,“乎”看成了“平”,“文”看成了“丈”,“呜呼哀哉”的“哉”看成了“我”。所以啊,他就把“郁郁乎文哉”读成了“都都平丈我”。这样的老师,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
                          可惜这样“都都平仗我”的儒篡,在这里大行其道。群友还皆认为是真理!原文的郁郁乎文哉,成了唐吉诃德。
                          而这个现象,也正是本书目前的现实待遇!
                          因此,道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IP属地:北京63楼2021-12-27 12:25
                        收起回复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白话译文: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


                          IP属地:北京65楼2021-12-30 08:45
                          收起回复
                            鲁迅因为不懂五千言而批判道学无为,证明了什么?

                              事实证明,鲁迅和易中天,还有其他人,皆没有读懂《五千言》,都是在儒篡儒解的错谬状态下,误解和错解道学的帝王术治世大智慧,根本读不懂道学的治世处事大智若愚准则——无为而无不为,都是在自以为是想当然信口雌黄乱喷,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也!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不懂装懂,指鹿为马,因为长达3千余年时间的传抄错漏衍串,再加上儒家“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之为我所用的故意篡改歪曲,真相早已失去,要不是穿越时空2300多年的帛书甲本五千言出土问世,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理解道学五千言,也没有人能够知晓真相或其本来面目为何了。
                              因此,才可能基于出土帛甲的有史以来第一真解的“《五千言》正解”(https://mp.weixin.qq.com/s/R-gb9inMh08nBnclIDzlAw目录)诞生问世,为大家揭开被误导误解掩盖了3千余年事实真相,还《五千言》以其本来面目!
                              开篇一句上德有德、下德无德,从而上德否定下德即上德不德,就正式揭示和拉开了司马迁所说的道儒互绌——上德无为代表道学、下德有为代表儒学的两条治国路线之争的《五千言》真面目。也正式宣告所有历史注解都是儒解儒篡,必须全部推到重来,全面否定!如果你真想知道《五千言》道学的真相为何,那么你面前就只有一条明路:学习五千言正解!其它皆是误入歧途,误人子弟无止境,永不可能真正读懂《五千言》!


                            IP属地:北京66楼2022-01-12 07:20
                            收起回复
                              帛甲虎虎生风!道学如虎添翼!
                              正版猛虎下山,盗版正本清源!
                              五千言正解问世,道德经儒篡正寝!!



                              IP属地:北京78楼2022-02-01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