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29贴子:202,940

回复:关于卫青后期冰点境遇+可怜避祸的荒谬性 总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史公真没故事可写怎么有心情写李将军把石头看成老虎的风采,写那么多更没啥必要的个人英雄色彩赞扬
卫青传省的不能省,本职也有许多可说可取的东西吧,再不济,军事改革、骑兵创法,大司马建议之类的比射石头有意义吧,难道前十年后十四年真的本职到没点儿可说天天按部就班吃白饭来着,那卫青中间的战绩还真是‘天幸’了,好坏只字不提,
吧里很多强人什么都研究过了,可后来阅读史记的人有多少是能萌历史到每个字儿谁的传记都扣的,大部分都看个大概,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多年曲解的人是多数,说是人性可悲不如说太史公后来的写法压根没想大多数注意到,本传里提一下很难吗?李将军的大写特写怎么不难?
多亏他有个衡山王传是有良心的,汲黯那个真不能算,主要还是衬托笔法。如果说淮南王那个是没出事前先写的,就灰常让人心寒了



74楼2010-02-25 20:23
回复
    忘了说封户数了,其实大家也有数……卫青的封户在万户以上。
    元朔二年,初封三千八,益封三千。
    元朔五年,益封六千。
    一共一万二千八百户,加三个儿子各一千三百户(最差的卫伉是八年宜春侯,另外两个是十二年),一共是一万六千七百户。
    《汉书》的数字更大一些——3800+3800+8700=16300+3900=20200
    


    75楼2010-02-25 20:32
    回复
      所以说 一门五侯 `~ 陛下是个多么慷慨大方仗义疏财滴人那~ 平生最爱扶危济困 灰常滴乐善好施 ……T$%&$^% 当然还有劫富济贫啥的 = = ~


      删除|78楼2010-02-25 20:51
      回复
        一直都很怀疑司马迁是怎么写史记的
        虽说都是一个朝为臣,可他是元封元年才回长安,元封3年才正式当上太史令,他有多了解卫帅?


        79楼2010-02-25 21:40
        回复
          回复:79楼
          《太史公书》里的很多资料都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扒下来的。可惜司马谈由于没能亲历元封元年泰山封禅的盛况,于是去找太一神诉委屈了……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司马迁子承父业开始这部伟大史书的创作!
          如果《太史公书》是由司马谈执笔……卫霍的传很可能就不会这么平板啦~~关于卫青以及汉武帝元封年之前的资料都是小迁父亲的功劳!司马迁可能压根就没有跟卫青接触过哦~
          划圈圈,你们老是忽视人家《汉书》里说的卫青三万户的记载……


          80楼2010-02-25 22:58
          回复
            先欢迎苏州夜雨~~哈~~
            看到各位大人滴精彩讨论很开心


            81楼2010-02-26 09:18
            回复
              回复:80楼
              五年~~厄,好吧,俺补贴下卫帅滴三万户
              “孝武皇帝恤录军功,裂三万户以封卫青,青子三人,或在襁褓,皆为通侯。”(《汉书 王莽传》)


              82楼2010-02-26 09:21
              回复
                回复:80楼
                回复:76楼
                原来如此,可惜了,ms司马谈对卫帅感觉是不错的,迁同学么,呵呵,
                朝中精彩没记传的是多了,记传的也有轻重,而轻重却也不是完全按朝中功劳或者地位甚至口碑划分的,至于谁用什么传体如何论述怎么写精神,迁同学的主观影响也是不小的,我理解他的环境限制,8过更忍不住想为卫霍叫屈下,唉,要是司马谈爷爷来记述就好了。
                呵呵,还好司马迁只是重点文学拔高了下他喜欢的其实不一定那么高的,却也没有如大神教授历史穿越超男/女们颠倒是非把白的抹成黑的,在他那个环境下,也该内牛满面鸟
                至于猪猪同学,又不知抽哪了,干吗把自己和猪老爸们的传记毁去啊,但愿霍卫传里没被他减去什么
                


                83楼2010-02-26 12:25
                回复
                  关于卫青以及汉武帝元封年之前的资料都是小迁父亲的功劳!司马迁可能压根就没有跟卫青接触过哦~
                  ------------------------
                  我也同感,司马谈是在建元六年至元封元年间任太史令,史记中司马迁记载卫帅的事迹应该是来自于司马谈的记载


                  84楼2010-02-26 15:31
                  回复
                    司马谈可能对卫帅的感觉不错,司马迁感觉有点小愤青……从他欣赏的类型就看得出来,卫青不是他的茶。但是,司马迁更不喜欢霍去病,他对卫青的都还比较客气,记到霍去病,就变什么“天幸”了……


                    85楼2010-02-26 20:36
                    回复
                      回复:85楼
                      ‘天幸’,现在不是用在卫青身上更多吗
                      说起来,之前卫青的什么突出点都没记载,一上来就当将军了,一打仗就胜了,想想也‘天幸’,就霍去病也先跟着大将军从校尉开始起的
                      同意上面所说,打仗前后十几年除了职位卫青都没记,可前后十几年不可能都吃干饭。
                      有些人看到后面没打仗,加上一些牵强附会的‘佐证’硬说卫青冰点,那之前卫青没出征打仗是不是也冰点?
                      ——赐千金,前面赐了,后面也赐了,前面是送其他人,后面也是送其他人;前面是侍中、建章监、太中大夫,内外朝文武职位一起担,后面更是侍中、大将军、大司马,何尝不是内外职位,身份贵重。
                      为什么同样的事在前面就叫恩宠,在后面就成了冷落,
                      同类型的职位,在前面就是要职,在后面职权更重了(甚至有太尉权),反倒成了虚设?????
                      这是什么逻辑?真冷落先去了卫青本人那些费钱有权的官位、经常和皇帝同车的权职,或收了虎符,把茂陵那么大的长平侯墓缩减规模or停工了再说吧,
                      司马迁都没8过什么,后面倒能望文生义推倒出这么多莫名其妙的冷落说,本来很正常的事,现在重新叙述事实倒变得很奇特,为什么啊
                      


                      86楼2010-02-27 08:25
                      回复
                        回复:86楼
                        ‘天幸’,现在不是用在卫青身上更多吗
                        --------------------
                        那些文人生生误读了司马迁的史记
                        这个帖子太好了


                        87楼2010-02-27 10:04
                        回复
                          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
                          我觉得太史公还是很HD的,这个“天幸”主要是指霍去病常常孤军深入的情况……
                          突发奇想,会不会是因为卫青的战法太过中规中矩了……就是那种先立不败之地……因此,胜了,也没有什么好写的……
                          霍去病……估计是没有随军记者……太史公不知道详情……当事人又跟舅舅一样低调,完全不接受采访……
                          太史公一气,除了官方文书,什么都不写了!


                          88楼2010-02-27 22:27
                          回复
                            • 60.180.123.*
                            我倒觉得卫帅的胜战已经惯坏了当朝者的胃口了。估计上上下下都有一种跟着卫青就是胜利的理所当然想法了。所以漠北之战后,对于李广的死,太史公的猜测就是完全筑立在胜战的基础上的。
                            卫青战法中规中矩吗?我倒觉得炉法纯青了,开始时的长途奔袭闪电战到后来长途迂回奔袭,闪电战,围歼战,再到漠北大战车骑结合的战法,两翼包围,无不显示他超人的军事才华。再说打仗哪有想先立不败之地就能不败的。
                            太史公对卫霍是有些负性情绪,文中还可以读的出来的,本来写的就白开水一样了,再加上这一点小情绪,难怪后世的文人都跟着酸溜溜了。就小霍的不省士他都能写的那么详细,小霍的功绩倒都是官方文书了。


                            89楼2010-02-27 2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