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_knight_12吧 关注:46,230贴子:2,738,004

回复:系统比较一下诸葛亮,周瑜,陆逊三人的战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下来就是夷陵之战最为精彩的部分:
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备将杜路、刘宁等**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这里陆逊先是用疑兵之计挑战了一下正面防线后,用火攻直接击溃了刘备的主力部队。此次刘备损失重大,不仅五万人基本被杀得差不多,张南、冯习、傅肜 、程畿等中青壮年将士死于非命,导致了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处境,而自己也羞得死于白帝城。
值得注意的是,天才将领陆逊此后并没有急功近利,相反放弃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而选择了防止魏军偷屁股,导致魏军无功而返:
《三国志》: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这里陆逊意气奋发之际,却表现出了出奇的克制,可以讲已经是一位非常老陈的将领了,而此时陆逊的年龄是39岁。对比起对面此次躁进的刘备可以说是非常可怕了。加智,必须得加智!


IP属地:上海68楼2020-07-17 21:30
收起回复
    然后是石亭之战:
    七年,权使鄱阳太守周鲂谲魏大司马曹休,休果举众入皖,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休。休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休还,疽发背死。诸军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於时莫与为比。遣还西陵。


    IP属地:上海69楼2020-07-17 21:40
    回复
      楼主打这么多字,真的辛苦呀。点赞,点赞,而我等要一段一段看才去,读懂,理解了,还得给一个合理的评价,楼主抛砖抛的,令在下无体投地。在弱弱说一句,复制起来,真的不累吗?我看着都累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0-07-17 21:57
      收起回复
        石亭之战典型的就是挖了一个大坑给曹休钻进去。
        说说周鲂这个人,写了好几条书信给曹休,要不是我知道结局,看那信件内容都被骗了好吧
        截取一段:
        鲂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不胜翘企,万里托命。谨遣亲人董岑、劭南等托叛奉笺。时事变故,列於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
        就这么声情并茂地把曹休骗到了皖城,曹休到了之后发现陆逊那三万兵马,居然觉得自己优势很大,想平A过去。


        IP属地:上海71楼2020-07-17 22:20
        收起回复
          此次战斗斩首万余,要不是有贾逵擦屁股,曹休就完犊子了这次事件可以看出曹魏军制很明显的问题,事实上三家军队都有很明显的短板:蜀汉缺粮,东吴进攻乏力,曹魏任人唯亲。这三个弱点基本上也成为了三家基本上不可能取得统一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至于有人说第二次北伐就是为了辅佐石亭之战的,不存在的,诸葛亮实在石亭之战结束后北伐的,不能用此来说明第二次北伐黯淡无光的原因。
          石亭之战的战绩看上去很漂亮,而战后一年孙权就称帝了,实际上就那么回事,难以看到后续的影响或者任何扩大战果的军事行动。事实上在夷陵之战后东吴内部就有建国的舆论在蠢蠢欲动:
          《建康实录》:夏四月,丞相孙劭、大将军陆逊率群臣上表,称天命符瑞,劝王即帝位,王再让未许,谓群臣曰:“汉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竞焉?”
          这次石亭之战,感觉就是精心策划地东吴想要摘去自己头上“大魏吴王”这顶帽子的战役,特意选择了敌军中最蠢的曹休作为诱骗对象:
          《资治通鉴》:吴王使鄱阳太守周鲂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方所闻知者,令谲挑扬州牧曹休。
          可以说从曹休选择正面接战的那个瞬间,这场战争就输定了。陆逊只是兑现了这个战果,总体来讲远比不上赤壁之战,可能比平南中要高点?或者算半个北伐?似乎无法量化。


          IP属地:上海72楼2020-07-17 22:31
          收起回复
            庐江之战:无功
            此战体现了陆逊两个特点1、绝对不会中伏 2、非常擅长撤军
            《三国志·满宠传》:明年,吴将陆逊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赴之。宠曰:“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整军趋杨宜口。贼闻大兵东下,即夜遁。
            所以我说陆逊不如诸葛亮和周瑜,因为他的一身基本都是靠防守建功,而进攻战乏善可陈,虽然可以抗辩说这是东吴的军制和士家统治导致的。但是我觉得对于名将,特别是90统的名将而言,打破时代格局的限制,去寻找突破历史局限的方法,才是名将该做的事,这点周瑜做到了,诸葛亮去尝试了,可陆逊却似乎非常滑头地回避了。
            当然这不是他的黑点,只能说这使得他和诸葛亮、周瑜比起来显得那么不仅如人意罢了。
            PS: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岳飞相当值得尊敬,虽然他的战役规模小且战果难比其他百统,但他是做到了和时代去斗争,并且好像还很有斗争胜利的机会。以及霍卫,每次谈及霍卫,都有人说他们的斩获怎么怎么样,战果怎么怎么样,但我觉得就一点能支撑他们成为历史级名将的一点,他扭转了当时汉对匈奴的进攻劣势,实现了对匈奴的全面反扑,这点比计算什么斩获数我觉得要重要得多。


            IP属地:上海73楼2020-07-17 22:51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4楼2020-07-17 22:59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0-07-17 23:07
                回复
                  1赤壁吴军是周瑜单核,而不是程普周瑜双核,理由是如果双核代表并驾齐驱,那么为什么周瑜死后不是程普接任而且鲁肃,且史书没有提到程普在赤壁到南郡之战的言行。且后来孙权论四都督也没吧能双核的程普放进去
                  2赤壁曹军是惨败,因为赤壁后曹军在南郡和淮南两处被吴军攻击,也能证明在此二处曹军兵力应该是少于吴军。或者战力弱于吴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0-07-17 23:14
                  收起回复
                    周瑜赤壁前论形式是曹军20万,5万可破,我觉得数据应该是合理的。但是这个曹军20万应该是包括了受降的荆州兵。孙权批了3万,5万是出兵极限,但是赤壁后中立跟投降派倒向主战,东吴能动员的兵力假设在6-10万,那么曹军在淮南南郡两地应该少于这个数字,那么曹军在赤壁应该损失了10万。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0-07-17 23:18
                    收起回复
                      这么高质量的帖子难得,收藏点赞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2楼2020-07-18 01:43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20-07-18 02:16
                        回复
                          我还是认为赤壁之战的主要贡献者是周瑜。
                          《蜀书·先主传》
                          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
                          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从以上这些来看,刘备经历了当阳大败之后(往远处说刘备对曹操就没赢过)已经失去了胜利心气了,反观周瑜还十分的乐观。这时候周瑜叫刘备来,刘备不得不来。而且刘备留了两千人给关羽张飞,暗示刘备军大部分的指挥权怕是都转移给了周瑜。
                          “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句话虽然可以假设主语是刘备,但实际上没有主语,不能作为刘备是赤壁之战总指挥的证据。


                          IP属地:美国94楼2020-07-18 03:27
                          收起回复
                            而《三国志》中,对赤壁之战记载最详细的还是《吴书·周瑜传》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周瑜传》能记载的这么详细,而其它传记里都语焉不详,即便可以曲笔回护,但总不能历史发明。说明主要的贡献者必须是周瑜。


                            IP属地:美国95楼2020-07-18 03:35
                            收起回复
                              这里也就一个军事家。。


                              来自iPhone客户端97楼2020-07-18 0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