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夷陵之战:陆逊的重头戏,非常之重要,细说
《三国志·陆逊传》: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
双方兵马其实差不多。这次双方对A可谓是名将尽出了,刘备几乎带上了所有蜀汉的中上层军官,其中不乏年轻后俊。战斗初期刘备还算是稳扎稳打。此后刘备想要阴陆逊一手,没得逞:
《三国志·陆逊传》: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资治通鉴》:初,吴安东中郎将孙桓别击汉前锋于夷道,为汉所围,求救于陆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汉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在战斗的初期,陆逊像周亚夫放生梁王一样,放生了孙桓。但是孙桓明显比梁王大肚多了
这个放生非常给力,使得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并进一步导致刘备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这里陆逊狠狠地鄙视了刘备一把
此时由于两军相距时间过长,刘备客场作战,心态放生了点变化,又加之有点不知是妇人之仁还是假仁假义,把水面上的部队调到了陆地上,这就使得陆逊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三国志·陆逊传》: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
双方兵马其实差不多。这次双方对A可谓是名将尽出了,刘备几乎带上了所有蜀汉的中上层军官,其中不乏年轻后俊。战斗初期刘备还算是稳扎稳打。此后刘备想要阴陆逊一手,没得逞:
《三国志·陆逊传》: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资治通鉴》:初,吴安东中郎将孙桓别击汉前锋于夷道,为汉所围,求救于陆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汉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在战斗的初期,陆逊像周亚夫放生梁王一样,放生了孙桓。但是孙桓明显比梁王大肚多了

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这里陆逊狠狠地鄙视了刘备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