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619贴子:73,655,184

回复:华夏战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详细,楼主的发文我得单独整理出来当书看,贴吧这样看有点眼睛疼。


358楼2020-03-20 15:11
收起回复
    dd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9楼2020-03-27 07:44
    收起回复
      顶了,收藏,期待楼主完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60楼2020-04-19 04:12
      收起回复
        emm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1楼2020-05-21 06:17
        回复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2楼2020-05-31 15:37
          收起回复
            然后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3楼2020-05-31 17:05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32:王官之战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姬踕、晋文公姬重耳相继亡故。秦穆公嬴任好趁两国新丧之机,派遣大军潜越晋国南部桃林、崤函之地,远程奔袭郑都。次年,秦军主将孟明视因为途中遇到郑国商人弦高犒师,以为郑国早有防备,于是顺手将依附于晋国的滑国(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灭掉后,撤军返回。为了挫败秦国东进中原的战略企图,削弱潜在对手,晋军联合姜戎,在崤之战中全歼秦军。
              晋秦联盟公然破裂之后,秦穆公立即将鄀之战中所俘虏的楚将斗克释放,开始与楚国结好,共同对抗晋国。


              IP属地:湖南364楼2020-07-12 20:55
              回复
                公元前625年春,为报崤山战败之辱,秦将孟明视兴兵伐晋。晋襄公姬驩亲率主力西渡黄河迎战,两军相遇于秦国西部的彭衙(今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东北)。双方列阵后,晋将狼瞫(shěn)悍不畏死率部下首先冲入敌阵,杀的秦军阵脚大乱。晋国中军主帅先且居乘势挥军掩杀,秦军大败。

                为报复秦军进犯之仇,同年冬,晋襄公命中军将先且居率领晋、宋、陈、郑四国联军攻打秦国。先且居率军先后攻克秦国汪邑(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西)和彭衙两地,然后撤兵。彭衙之战,进一步遏制住秦国势力东进的企图,巩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再次战败,秦穆公依然重用孟明视。然而,从此之后,孟明视变得老练起来,不再像过去那般狂妄自负,开始注意修明政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重视每一个兵士的作用。晋国中军佐赵衰得知后,对同僚们说:“秦军如果再一次前来,必须得避开它。《诗》说:‘怀念着你的祖先,修明你的德行。’孟明视终于读懂了这两句诗,遭受耻辱之后,转而开始努力不懈地修明德行,难道可以抵挡吗?”
                公元前624年4月,秦穆公依然以孟明视为主将,亲率大军再度攻晋。秦军东渡黄河后,孟明视命令将士们将渡河的船只全部烧掉,以示将与晋军决一死战。斗志旺盛的秦军攻占了晋邑王官(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南),继而挥师北上进击郊邑(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西)。晋国君臣知道秦军虽来势凶猛,但无法长久停留,故而坚守城池,拒不出战。秦军求战不得,于是转而南下,从茅津(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西南)南渡黄河,抵达崤山(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西北),将三年前阵亡于此的将士尸骨埋好,祭奠了一番之后,才班师回国。


                IP属地:湖南365楼2020-07-12 20:59
                回复
                  王官之战,孟明视用“济河焚舟”的战术,来激发将士斗志,为后来《孙子兵法》“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战术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战术并非轻易便能够效仿的。晋襄公执政之初,曾两次战胜强秦,又大败白翟,南征楚国,东伐卫国,五战全胜,称霸中原,可见晋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国无动乱,名将仍在,襄公之所以坚壁清野,避而不战,无非是看透了秦穆公此战目的,不过意在挽回面子,以提升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力而已。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财富都是集中在城里,与“城”相对应的“野”基本没有什么财富,城大多都是在险要地形的基础上高筑城墙,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孟明视“济河焚舟”,虽然能鼓舞士气,但同时也断了后勤补给线。这就等于是在暗示襄公,我们秦军不会在你们晋国呆太长的时间。要知道,当时的华夏大地上并非只有秦国和晋国两个诸侯国,体量相当的还有不少,比如齐国和楚国,如果秦国和晋国真的进行大决战,那么,无论是一死一伤,还是两败俱伤,最终都将是失败者,而真正的赢家只可能是其它大国。秦穆公、晋襄公两个聪明人怎么可能会让“渔翁”平白得了便宜去呢?如果我们不孤立的看待战争,那么就会发现,王官之战晋襄公失去的面子,第二年通过包围秦国的邧邑、新成二地,便又轻轻松松地赚了回来。
                  切记,“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绝招,轻易不要效仿。


                  IP属地:湖南366楼2020-07-12 21:01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晋国实力没有削弱,却坚壁清野,究竟是不敢战,还是不想战?
                    二、秦国“济河焚舟”,究竟是在虚张声势,还是真的打算决一死战?
                    三、如果晋国的霸主地位真的发生了动摇,那么秦国的战略方向,究竟应该是继续东进、称霸中原,还是应该主攻戎夷、雄霸西方?


                    IP属地:湖南367楼2020-07-12 21:02
                    收起回复
                      收藏下


                      IP属地:河北368楼2020-07-14 13:53
                      收起回复


                        IP属地:陕西369楼2020-07-17 16:43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33:秦晋河曲之战
                          公元前621年8月,晋襄公姬驩去世。晋国正卿赵盾召集文武群臣商讨立嗣问题,卿士、大夫们多主张废黜年幼的太子夷皋而另择新君。赵盾所属意的人选是襄公庶弟公子雍,因为当时公子雍仍在秦国为官,所以赵盾派遣下军佐先蔑与大夫士会前往秦国迎立他。然而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不甘心儿子就这样被废黜,于是整天追着赵盾哭哭闹闹。结果赵盾屈服了,背弃与秦国的约定,擅自做主拥立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

                          秦国不知晋国已经另立新君,公元前620年,秦康公嬴罃(yīng)派兵护送公子雍返回晋国。赵盾闻讯,出兵拦截,4月1日,晋军对抵达令狐(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西南)的秦军发起突袭,秦军无备,大败撤退,晋军继续进攻,直到刳首(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南)才停止了追击。令狐一战后,先蔑和士会被迫逃亡秦国。
                          令狐之战后,秦国和晋国在边界地区又数次交战,双方互有胜负。

                          公元前615年冬,为雪令狐战败之耻,秦康公以士会为谋臣,亲率大军渡河攻晋,夺取了晋国西南部边邑羁马(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西)。晋灵公决定出兵反击,由赵盾率领中军,荀林父作为辅佐;郤缺率领上军,臾骈作为辅佐;栾盾率领下军,胥甲作为辅佐。晋国三军六卿全部出征,与秦军对峙于河曲(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IP属地:湖南370楼2020-08-25 15:57
                          回复
                            上军佐臾骈说:“秦军远来,不能持久,请元帅高筑军垒,巩固军营,等他们退兵时,再发起猛攻,这样便一定能战胜他们。”
                            赵盾采纳了臾骈的建议。

                            秦军求战不得,秦康公急了,求计于士会道:“晋军避战,有什么办法没有?”
                            士会说:“赵盾新近提拔了一名叫臾骈的部下,必定是他出的主意,想使我们军队疲敝。赵盾有一个堂弟叫赵穿,是晋国先君的女婿,年少受宠,冲动而又狂妄,不懂得作战。他对赵盾超拔臾骈为上军佐颇有异议,如果君上派一小股游击部队去骚扰赵穿军,他一定会出兵来攻打我们,到时就由不得赵盾了。”
                            秦康公闻言,把玉璧丢进黄河,向河神祈求胜利。
                            十二月四日,秦国袭击晋军的上军,赵穿果然出营追赶,但没有追上。回营后,赵穿大怒道:“吃着军粮,披着甲胄,就是要上阵杀敌。现在敌人来了,却不去迎战,你们打算等待什么呢?”

                            军官们回答:“元帅有令,让我们等待时机。”
                            赵穿说:“我不管什么谋略,你们不追,我自己去。”
                            于是,赵穿带领着一部分赵氏亲兵向秦营进发。
                            赵盾闻讯后,大惊道:“秦军要是俘虏了赵穿,就是俘虏了一位大夫了。秦国带着胜利回去,我将用什么回报晋国的父老?”
                            为保赵穿安全,赵盾只得命全军出战,因双方均缺乏进行决战的准备,故两军略一接触,即各自后撤。


                            IP属地:湖南371楼2020-08-25 15:59
                            收起回复
                              当晚,秦康公派遣使者对赵盾说:“我们两国的将士都还没有痛快地打一仗,希望明天能够再次见面!”
                              臾骈感觉不对,再次建议道:“秦国使者眼神不安,而且声音失常,这是害怕我们的表现,看来士会已经在设法安排撤退了。如果我军能在黄河边设伏,一定能大获全胜。”

                              谁知赵穿又有异议,在军中嚷嚷说:“阵亡将士的尸体不收殓,而把他们丢弃,这是不够仁慈;秦军既然约期决一死战,不等到约定的时间就出动,这是缺乏勇气。”
                              赵穿又煽动下军佐胥甲跟自己一块起哄,让赵盾根本无法秘密部署,于是晋军没有出击。
                              秦军连夜撤退,但不久又再次东进攻击晋国瑕邑(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让晋军疲于应付。次年,晋灵公派詹嘉率军进驻瑕邑,以防守桃林这个险要的地方。
                              河曲之战用事实证明:规定明确的号令,作为军队行动的准则,同时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将士,只有这样,军队才能打胜仗。所以,兵家亚圣吴起在《吴子·治兵第三》中提出了“以治为胜”的军事观点。


                              IP属地:湖南372楼2020-08-25 16: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