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296贴子:73,674,296

回复:华夏战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战虽已写完,但脑海中仍有三个问题,希望能与广大的历史爱好者们一起探讨:
一、神农究竟是炎帝本人,还是炎帝的先祖?
二、炎帝与黄帝究竟是兄弟,还是仅为君臣?
三、黄帝故里究竟是陕西姬水,还是河南新郑?


IP属地:湖南17楼2019-04-17 13:27
收起回复
    up。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4-17 13:47
    收起回复
      啊!是大佬!我死了!部落首领代称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4-17 18:18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3:涿鹿之战
        公元前26世纪,位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黎部落不仅善于制作兵器,而且部众生性剽悍、擅长角牴(dĭ),其首领蚩尤更是英勇善战。在雄心勃勃的蚩尤领导之下,九黎部落迅速崛起,于是蚩尤逐渐联合三苗、风伯、雨师、夸父和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等部族开始不断扩张。当蚩尤势力进入华北地区之后,日趋衰落的炎帝神农氏族首当其冲的与之产生了正面冲突。蚩尤联军作战勇猛,所向披靡,很快便击溃了神农氏族,进而占据炎帝之都陈地(今河南淮阳县),然后挥军继续向西北不断推进。

        炎帝战败,不得已只好向雄踞于北方的盟友黄帝求救。而步步进逼的蚩尤联军,对实力正迅速发展壮大且早有心将势力逐渐推向东方的黄帝族来说,无疑已构成了最直接、最紧迫、最严重威胁。黄帝寻思:既然冲突无法避免,那么不如乘势肩负起安定天下的重责吧。


        IP属地:湖南20楼2019-04-19 21:02
        收起回复
          黄帝虽然下定决心迎战,但并不敢大意,在命令大将力牧作为先锋率部先行南下的同时,又命常先为使征召其他部落前来参战。当以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为图腾的部落纷纷赶来会盟之时,黄帝业已准备完毕,除留下大鸿及其部众负责征兵、练兵、筹措物质等后勤事宜之外,黄帝决定亲率大军全力迎战。

          然而,前线的局势并不乐观。力牧虽然能执千钧之弩,驱万群之羊,但依然不及蚩尤神勇,在蚩尤联军锐不可挡的攻势面前,只能是屡战屡败,所幸力牧军好歹还是支撑到了炎黄联军的到来。很快,炎黄兵团便与蚩尤联军展开了第一次正面交锋。无奈当时蚩尤联军不仅使用的铜制兵器精良坚利,而且集结了所属的八十一个部族人多势众,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双方甫一对阵,蚩尤便命牛高马大的夸父巨人族率先冲锋,而自己则亲率九黎三苗、魑魅魍魉、风伯雨师等部尾随其后,主动向炎黄兵团发起了猛烈地攻击。炎黄兵团虽然也勇猛善战,但还是抵挡不住蚩尤联军的凌厉攻势,只得败退了下去。
          没过多久,雨季来临,整天不是暴雨侵袭,就是浓雾弥漫。这样的天气虽然让炎黄兵团苦不堪言,可却很利于来自东南方多雨环境的蚩尤联军展开军事行动。蚩尤经常利用黑夜或雨雾天气发起偷袭,让炎黄兵团防不胜防。


          IP属地:湖南21楼2019-04-19 21:04
          收起回复
            转眼相持一年有余,炎黄兵团数战不胜,开始且战且退。蚩尤联军虽然连战连捷,但却一直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且战线已跨过黄河,越拉越长。
            当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炎黄兵团退到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时候,战争出现了转机——玄女族加入了炎黄兵团。黄帝把握战机,决定在涿鹿所在的青丘(今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展开决战。

            涿鹿山南为海拔二千四百多米的灵山,涿鹿山东面为长达四十多里南高北低的灵山河谷,河谷东、西两侧都是壁立千仞的高山,河谷最北端谷口便是青丘。青丘看似平地,却不见居民,也无耕地。因为在涿鹿,有一地方性小气候变化规律,夏秋季节常会发生大雾弥漫两三日之久的天气过程,大雾过后熊耳山东峰会有一朵白云安卧于山头不起,待白云升天之际,就是天降暴雨之时。而伴随倾盆之雨“光临”的,往往还有突然暴发的山洪,彼时陡坡性大落差的灵山河谷绝对是一派浊浪汹涌、声震于野的气象。如此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对黄帝而言不啻于是一个绝妙的战场,只要能设计将蚩尤联军诱入灵山河谷,黄帝便有把握利用天地自然之力战胜蚩尤。


            IP属地:湖南22楼2019-04-19 21:07
            收起回复
              苦战三年,表面上看来炎黄兵团是节节败退,而事实上黄帝早已暗中做好了一切相应的部署:一、派玄女族协助常先部在青丘之北选择广阔的高地夯土立寨,寨外开挖壕沟作为寨墙的屏障;二、命大鸿将新征集的兵员和筹措的物质迅速向青丘营寨屯结;三、派应龙秘密潜往涿鹿最南端的灵山北麓,在灵山河源头水关(今河北省涿鹿县卧佛寺乡水关口村)垒石筑坝,以积蓄灵山河水;四、命风后于青丘东南之鬴山(今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以东)取“斗机”之法,造指南车以供战时之用;五、在涿鹿山东北、青丘之南的几道沟壑中设下伏兵,以便在诱使蚩尤联军进入灵山河谷之后,好出其不意地迅速救出诱兵,完成战略部署。
              涿鹿天气地变化一如黄帝所料,接连三天清晨都有乳白色的浓雾源源不绝地从灵山河谷四溢而出,五步之外,树木、道路、人迹一概无影无踪。
              两天过去,作为诱兵的炎帝部没有任何举动。而早已习惯了在多雨多雾环境里生活的蚩尤军将士虽然也不敢轻举妄动,但警惕却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

              第三天一大早,炎帝与力牧趁着浓雾,率军向还在睡梦中的蚩尤联军发起了猛烈地进攻。蚩尤联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待到蚩尤、夸父、风伯、雨师等首领匆匆站出来好不容易控制住局面,联军已有近千伤亡。见此乱状,蚩尤怒不可遏,迅速组织起人马,全力展开反扑。
              炎帝知道无法抵挡蚩尤联军暴风骤雨般的反攻,依计放弃阵地,借着大雾的掩护,凭着指南车的引导,向灵山河谷且战且退。


              IP属地:湖南23楼2019-04-19 21:09
              收起回复
                蚩尤不知是计,率军紧追不舍,眼看着就要追上了,却不知从青丘的哪个沟壑里突然冒出一大股伏兵将炎帝一众人等迅速接应着向黄帝营寨方向退去。
                前方敌情不明,偏偏老天这是又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看着一个个一大早拼命追随而来此刻早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的联军士卒,蚩尤终于冷静下来,传令:先到者,就地休息,后续士卒加速行动,全军到此集结。
                命令虽然迅速传达了下去,可后续部队来得仍然是断断续续的,因为天变了。如果说先前还只是连绵阴雨,可随着乌云逐渐密布,开始电闪雷鸣,暴雨铺天盖地倾盆而下。蚩尤见雨水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当机立断,命联军将士避开灵山河谷中心河道、紧贴西灵山山脚由南向北一字排开立即冒雨构筑三座营寨用以驻军。


                IP属地:湖南24楼2019-04-19 21:10
                收起回复
                  蚩尤的营寨还未筑成,而应龙修筑的坝中却蓄水已满,随着一声令下,大坝被掘开,决堤的洪水排山倒海般直灌灵山河谷,蚩尤联军中的弱者惊慌失措,尚来不及反应,便已葬身怒涛之中;强者夺路狂奔,奈何耸峙的绝壁可供立足的高平之地实在太少,纷乱之中因拉扯拥挤而跌落洪峰之中的亦不在少数,一时哀嚎之声响彻回荡、不绝于耳……
                  数日之后,洪水过去,望着一片狼藉的营寨,蚩尤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了绝望。
                  果然,不待劫后余生的蚩尤联军再有任何喘息之机,黄帝便率着炎黄兵团杀奔而来。黑鸦鸦的人马,在黄帝一声令下,伴随着八十面夔(kuí)牛大鼓的擂呜,同时发出惊天动地般的怒吼,潮水般地向蚩尤营寨涌去……

                  战后,黄帝氏族迁都涿鹿,其势力以嵩山地域为中心,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东夷集团与苗蛮集团部分氏族主动归附。涿鹿之战,不仅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更为日后华夏集团累世据有广大的中原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炎黄二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涿鹿之战——中华文明的奠基之战!


                  IP属地:湖南25楼2019-04-19 21:12
                  收起回复
                    最后,请允许我提三个问题:
                    一、蚩尤氏族究竟是属于苗蛮集团,还是东夷集团?
                    二、轩辕之丘、有熊究竟是人因地名,还是地因人名?
                    三、华夏,究竟是民族血缘概念,还是民族文化概念?


                    IP属地:湖南26楼2019-04-19 21:13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9-04-19 22:58
                      收起回复
                        云兄早上好,好久不见矣!本来先前看见你的@,早上起来吃早餐时正在思考云兄的几个问题,回来准备回复时发现不见了呼叫,故找到你的头像,再找到文章,再找到这来,哈哈哈,大不易啊!针对云兄所提几个问题,碍于学时,不敢胡言,只做几个探讨:
                        1.蚩尤究竟属于苗蛮还是属于东夷:首先从“蛮”和”夷”的概念上来看,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华夏祖先们按照地理方位,把居住在中原以东的居民叫做夷,以南的居民叫做蛮,以西的居民叫做戎,以北的居民叫做狄,这时并没有苗的说法。再者从“苗”这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演变来看,蚩尤多被后人奉为苗族的祖先,然而苗作为单一民族称呼独立出来,还是在宋以后。所以,我个人认为从这个方面来说,应该是属于东夷集团;
                        2.轩辕之丘、有熊是人因地名,还是地因人名的问题:从上古时期人的生活环境和特点来看,比如有熊,在原始社会时期,满地都是荒山大川,飞禽走兽,有熊的地方更是比比皆是,如果是人因地名,可能就会诞生很多的有熊氏了!那时的古人并没有现在的地理和国家意识,地方还没有细分,因此多会以一些“土特产”、信仰崇拜、或部落其他显著特征来区分不同的部落族群,比如有巢氏。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原始居民相互交流和互通有无(原始集会)过程中,先民也会以某个部落能够提供某种用以交换的东西,包括食物、工具等来区分族群,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地因人名;
                        3.华夏,是民族血缘概念,还是文化概念:打个比方,比如深圳,在改开以前,深圳只是个小渔村,几无人知。改开以后,其迅速发展,锻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有深圳速度。现在提到深圳,不单指其仅仅作为一个地名而存在,更是一种经济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中国发展的一种成就,它既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我认为华夏它既是一个血缘概念,代表了中华民族传承的一个脉络;同时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了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特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是一种文化概念。
                        以上为我个人的一点拙见,云兄见笑,哈哈哈!


                        IP属地:广西28楼2019-04-20 11:29
                        收起回复
                          更啊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19-04-20 20:53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9-04-21 14:59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4:尧舜禹伐三苗之战
                              涿鹿之战,蚩尤大败,遭此致命打击的东夷集团一蹶不振,许多部落融入了华夏集团,而损失惨重的苗蛮集团则退回江汉地区输诚自保。从此,东至于海、西至空同(今甘肃平凉)、南至于江、北到釜山(今河北怀来北)之间的所有土地都属于华夏集团的势力范围。如此空前广袤的领域,继续沿用原始而松散的部落联合体制的话,将非常不利于整个集团的统一管理。于是,黄帝作为英雄时代的首位强权人物开始制定集团的职官制度,他以脱产的“师兵”为“营卫”,号称云师,由云师护卫,黄帝四处巡行,没有固定的住处,又设置左右大监,负责监督集团之内的部落。
                              公元前2145年,帝挚传位于唐尧。唐尧即位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之后,开始着手建立华夏集团的政治制度,将已经举用的大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正式任命为集团官员。

                              很显然,华夏集团的政治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而不利于部落自治。这时,不甘被削弱的苗蛮集团经过数百年的休养生息,已逐渐恢复了元气,其中以“五刑之法”治理民众的三苗氏族,更是重新崛起,将势力扩张至丹水一带,成为了华夏集团新的劲敌。


                              IP属地:湖南31楼2019-04-21 19:54
                              回复